【导语】中国制造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中国制造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制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从三鹿奶粉看中国制造
曾经一度“中国制造”让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因为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中国制造是最物美价廉的。当看到“made in china”,当看到我们智慧和劳动结晶的产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美和喜欢时,我想作为炎黄子孙,那一刻我们内心都是为这四个字而骄傲的。在花团锦簇的2008年奥运会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被爆出涉嫌含有三聚氰胺的丑闻,举国一片哗然。
为什么总是有这么一些中国企业没有一点社会道德和企业良知,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卑鄙行径伤害着善良本分的人民大众。牛奶生产商对牛奶最初的定位就是:每天一斤奶,丰富人身体的给养,健壮国民,振兴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人都是离不开哺乳的,当今越来越少的母乳哺育,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奶制品。而今天,竟然有这么多不法商家置祖国未来花朵的健康而不顾。不是没有听过面粉里会掺有增白剂,鲜菜上残留剧毒农药,白酒里面掺甲醇,鸡肉激素超标,猪肉大量注水,还有致人死命的瘦肉精……但今天,这些人又把黑手伸向了这些可爱的还不满一岁的孩子。
保证孩子喝上一瓶健康的奶就这么难吗?一瓶奶从生产到走上超市的货柜,要闯过卫生、农业、工商、质检、商业、轻工等10道关口,按理说这样是可以百分之百地放心喝,但为什么还会发生这么让人震惊和触目惊心的一幕呢。这么多机构对它负责,但最后却还是没有一个机构真正为这瓶奶的健康安全来保驾护航。国家免检这是否也是隐患的魁首,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放任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产品进入市场,都属于严重失职行为。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没法乐观的想象,那些因为食物导致畸形和结石的孩子,将来是否可以健康的像正常人生活,是否可以健壮挺拔地保家卫国做社会的栋梁。为什么这些企业可以置国家的未来不顾,可以置这些无辜的孩子的健康而不顾,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有可能就此让一个孩子的命运改变甚至毁灭至万劫不复。
企业是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用盈利来回馈社会的。而这样的企业为了谋取利益,人性何在,企业的良知何在?这样的企业深深的伤害了我们每一个国民的心。在中国,很多名为企业家的人连称商人都不配,只能称其为生意人。商人至少能知道自己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而生意人是以钱为本,一切都只是为了赚钱。中国人自以为很聪明,但在中国很多企业家都没有作为真正企业家的那种素养。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是不应该以占有财富为目标的,而是应该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影响社会,也从而得到社会的馈赠。例如比尔盖茨,例如袁隆平……他们用科技为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和便利,所以,世界也回馈给他们最真诚的赞美和最丰厚的财富。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和青睐用外国的高科技产品。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应该爱国,抵制洋货,保护本土企业和行业。洋货这么畅销自有洋货的好。我们为什么不想想:“中国制造”让人放心吗,“中国制造”品质优越吗?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不能秣马厉兵努力去超越竞争对手呢,让世界可以用到放心、品质优越的中国产品,也让我们中国人有一天能真正以“中国制造”四个字而骄傲?
【第2篇】中国制造读书心得
政治小说怎么写才不摆“政治脸”? ——讲一个耐看的政治故事《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与周梅森其他反腐小说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它更着意于塑造“学者治世”的理想。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田立业和高长河两个干部都是学者出身,即所谓知识分子从政者的形象。“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文化孕育的气贯古今的志士襟怀。古人于学养悠游之余兼济天下,更多地氤氲着“仕人”个体在智商与情商上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今天写知识分子精英投身社会,作家则将更多地笔墨贯注于“学而优”背后的“理智”“理性”“人性”等人文精神。这些在社会转型磨合期负责矛盾中表现出的“理性”“人性”使得“政治”呈现出不止于教条的上传下达、严酷的令行禁止。可以这样说,由于知性的介入(或曰带着知性的行政),政治故事变得复杂、多面、耐人寻味起来。
比如《中国制造》中一如其他反腐政治小说也写到干部任免、反腐__、下岗再就业,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爱相杀、彼此角力,甚至地方保护主义势力暗中掣肘。周梅森没有简单地把这一切演绎成一场“纸牌屋”的狂欢或“厚黑学”的舞会,他更多地用权力的空间结构甚至刀光剑影来搭建人性冲突、绥靖、媾和、猛醒、直至挣脱的戏剧。这个时候,一个政治故事因为人性纠葛变得好看起来,手起不再能干脆地刀落,三七似乎也不那么笃定地就是二十一了。激荡与困惑交织在许多人的心头,直到抗洪的一声厉喝,振聋发聩地告诉人们:权力之祸,无异于饮鸩止渴。
从权力中得到的光环与荣耀,终会因权力的消失而消失。总有一天我们会从权谋场退出,理性、公义、人性才是指引我们返归大地的道路。
【第3篇】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读书心得
记得有一个小笑话,说一对夫妇到国外旅游,想给家人带些国外的礼品回来,当时没有留意,回家一看,made in china, 有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能够占到全世界2/3的比重,例如儿童玩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有了自豪感,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数码产品、空调、越来越多的产品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中国制造不在仅仅是单纯的低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了。这份功劳来自于各种力量的共同的努力,书中全面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从历史到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企业的全面创新之路,创新模式的转变,人才的培养,方方面面努力,才能够有今天的成绩,但是这只是一个结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有。
衡量或者评估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传统的方法都是通过量化数据指标去衡量,但是这只是一种基本的办法,而不是最佳的办法,例如,中国每年产出的专利数量只是一个通用指标,成功创新的本质是输出结果的品质,而不是投入的数量上。也就是说数据有时是一种表面价值,将创新转化为商业成就中是一个很复杂而高难度的过程。这个部分转化好,创新才有意义。
本书重点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主角地位不容撼动。本身我也是在企业中工作,技术创新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每天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产品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有疏忽,就会被超越。
对于一家企业,很难做到可以投入大量资金去研发一个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才能产生效益的技术或者产品。企业要效益,要投入和产出比,所以这个时候,很多创业公司都是在复制已有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优化和复制已有的解决方案,在加上一点改进。这样出现了大量的市场跟进者和模仿者,有时比原创的产品性能还要好,这就是中国的“山寨货”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山寨式创新正是中国创新的一种新颖独特的特征。往往是对原始产品的在设计,具有成本创新的特点。
近30年中国发展的如此之迅猛,得益于中国人的头脑的灵活转变。人们在物质满足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不在是为了温饱而努力,为什么代购业务能够如此火爆,因为外国的产品的质量要好,中国人也开始意识到,做底价低端劣质产品,已经开始没有市场了,人们愿意付更高的价格,去购买高附加值的物品。
中国制造的产品开始受到消费者的亲睐,国人对国货渐渐开始有了认可,小米、华为手机走进千家万户,国产的长城汽车处处可见,支持国货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支持原创已经成为了一种创新的新模式。中国创造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人为之努力和奋斗。坚定信念,必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