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综合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

发布时间:2023-07-04 10:57:01 查看人数:3

【导语】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第1篇】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新课程教学改革专题培训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领域目标。

3、《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为此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进行的,不是教师个人行为。

6、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7、教材是范例。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因此,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空间和讨论的余地。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论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对教材的观念转向“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开学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行评分。

4、努力适应新学校教育教学要求。新教师、新学校、新学生,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尽快适应新环境,摸索出学生喜欢的课堂形式。本学期大概用了5节课,在教完新广播操的同时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能力,发现男生比较喜欢篮球、足球,女生对球类兴趣不高,但喜欢教师组织游戏活动,根据学生的这样特点有计划的开展教学活动,高一年级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三、对新课程实践后的一点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以往在小学或高中教材内容,现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在初中进行教学。例如:小学的一些技巧、游戏、高中的球类。

(3)、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我现在正在探究:根据学校的体育竞赛,确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让学生学与用结合,提高兴趣,进而形成学校制度,促进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体育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6)、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防止这种情况:教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同学间的言行伤害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8)、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四、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1、体育教师素质提高的问题,一方面是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是学习时间。

2、可借鉴、可参考的实践经验少。由于是新事物,现有的资料,方法很少,许多教师都有这种疑问:新课程到底该这样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又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去探索、去尝试,形成的做法、思想,就是课改的经验、成果。

3、以人为本,多鼓励、多表扬这种氛围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优点,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缺少挫败感,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性格,甚至极不谦虚。而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任重道远。

4、因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评价方法灵活,体育教师想“偷懒”很方便。如何规范教师教学的问题。

5、生成新课程的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校校本课程。

总的来说,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清醒地认识到,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更应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加强学习,勇于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时代改革的特色!

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第2篇】学习小学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1

新的体育课标颁布以来,我还没有仔细的研读过,利用暑假的时间,我粗略的阅读了一下。新课标已逐渐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并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我觉得新课表更突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信任的成长,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防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评价体育教学课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经过自身的肯定和选择。简单的观察方法是看学生体育活动中热情的程度。应该说,学生如是积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那么该课便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是看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意识的表现,主要反应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质量,学习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把握准确,以自己的自主学习为主,动机明确,活动兴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说明教师在该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应该说明的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教师施以诱因条件的结果,而学生主体精神发挥的程度如何,关键看教师艺术性运用诱因方法的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的课标带给我们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思想,为如何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的指南。

学习小学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2

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体育知识,所以体育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体育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体育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体育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教,死板的讲述体育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无法令孩子们喜欢。我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与传授体育技能有关的小游戏,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创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甚至连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堂课四十分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最重要时光,把握住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首先,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精彩的感觉,就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体育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使学生意犹未尽,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们要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尽头教学结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找到自己在这场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让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尽快适应“新课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学习小学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第3篇】读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读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首先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我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体育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本文是我在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应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现在是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教育报的文章中说,“需要通才,有创造能力,终展能力,身心协调的人”。

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例如:教学比赛及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它本来是为了公平地、愉快地进行的,但在具体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上列举的部分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及原理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就行了,学生可以据此选择或创造新的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锻炼,只要有效果,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

二、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

1、在学生经验中吸取教学方法:

快速跑,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沿用竞技运动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直线跑,记时跑的方法,而孩子恰恰不是直线跑,而是喜欢用扭动着躯干的直线跑,传统的跑是单纯地发展跑速度,是与提高速度素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而生活中的快速跑正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孩子的自我展示以及心理满足的活动。

2、体验着手改造教学方法:

球类:传统的是从传球学起而外国排球是用手心把球托起如:我在上课时,课一开始,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打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单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而是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着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能在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进行热身运动。

读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

读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首先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体育新课标范文

  •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
  •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3人关注

    读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首先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