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化学课改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课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初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第:初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化学课程的特点是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通过近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感觉收获颇丰。
1 .更新传统观念,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的关键是老师,课改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必须转变课程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是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因而对于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应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随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2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去“知识点”,教给学生“重点”,把学生带到一个做不完的题库中。而应该认真地研究教学,带给学生一个既轻松又高效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评价。
3.大胆地对概念删繁就简,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中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进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论知识的表述时,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给孩子们下定义,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
第:初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每周课时数为3课时,感觉内容多容量大,课时紧张,并开展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一、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实验的重点,更是课改中的难点,以下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尝试提出新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把“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3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改后我们的转变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感觉有了较大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寒假很快来了,我们又进行了为期3天半的通时培训,感觉收获很大,并且观摩了两节课。听了这两节课,尤其是第一节概念原理的教学课,觉得耳目一新。这节课对高一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是一节好课。课的引入是由两个化学反应的联系区分展开的,由新的视角来看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没有从常规的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而是从有无电子得失这个本质来揭开概念,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反应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即化学反应中有没有电子的转移。而原电池的实验利用得当,点到为止,没有超纲。另外,实验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钠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学生看后发出惊呼,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利用费水瓶设计的实验装置,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其三,这节课时概念原理课,教师讲解的化学是不是干巴巴的教育,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我想听了这节课的学生,会爱上化学的。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摸索中前进,有困惑,有期待……
【第2篇】化学课改心得感悟范文
关于化学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每周课时数为3课时,感觉内容多容量大,课时紧张,并开展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一、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实验的重点,更是课改中的难点,以下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尝试提出新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把“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3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改后我们的转变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感觉有了较大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寒假很快来了,我们又进行了为期3天半的通时培训,感觉收获很大,并且观摩了两节课。听了这两节课,尤其是第一节概念原理的教学课,觉得耳目一新。这节课对高一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是一节好课。课的引入是由两个化学反应的联系区分展开的,由新的视角来看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没有从常规的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而是从有无电子得失这个本质来揭开概念,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反应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即化学反应中有没有电子的转移。而原电池的实验利用得当,点到为止,没有超纲。另外,实验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钠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学生看后发出惊呼,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利用费水瓶设计的实验装置,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其三,这节课时概念原理课,教师讲解的化学是不是干巴巴的教育,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我想听了这节课的学生,会爱上化学的。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摸索中前进,有困惑,有期待……
初中化学新课改经验体会范文
“科学来源于实践”,任何科学发明创造都必须经过许多次的试验。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课改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究,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知识、简单计算方法等,培养一定的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成为课改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一、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而学生仅是观众。与之相反,课改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历实验过程,包括设计方案、讨论困惑、交流心得、协同操作完成实验等,课改中探究实验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联系着实际发生的化学知识。教材中从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开始,探究蜡烛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到探究物质世界的各种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例如: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蜡烛不点不亮’,一定要用火柴去点燃蜡烛灯芯?如果没有灯芯,蜡烛能点燃吗?”随之学生间产生了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反复几次实验,得出结论:固体的蜡烛用火难点燃,实际上,点燃时先是灯芯上的少量蜡受热熔化成蒸汽,蒸汽易燃烧,产生热量使灯芯下面的蜡再熔化,由于毛细管现象的原因,烛油会向上到达灯芯的顶端继续燃烧。因此蜡烛点燃要用灯芯,酒精灯点燃也要用灯芯。探究使学生还掌握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还发生物理变化”等相关知识,提出了许多有待探究的问题。
二、课改加强了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改中的探究活动更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许多探究实验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教材中第一单元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从学习“实验室规则”开始,让学生练习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安全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从试剂瓶上商标的识别,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到药品的取用,在练习中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的使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充分说明了探究活动开展以后,学生的思路开阔、思维能力增强,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和化学现象观察得十分仔细,使他们懂得了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非常密切的联系。
三、课改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改教材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了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与探究”,进行了互动教学,让学生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在遇到问题产生质疑时,合作探讨、设计解决方案,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必然会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能主动求知,逐步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课改的,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课改中创新教学追求的发展方向。例如,教材中第七单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中“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的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许多学生觉得这个实验只能说明燃烧灭火的三个条件之一:“隔绝氧气或减少氧气,可以使可燃物燃烧停止。”而“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则未能确切说明。为了说明灭火的另两个条件,学生建议教材中增加“用剪刀将燃着的灯芯剪去,即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实验和“用水浇来灭火”的实验。这些情况都说明,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基本化学原理不仅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还与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生活实践经验相联系。如果教材上加了这两个方法来说明灭火的三个原理,应当可使学生们更加明确灭火的原理。这说明师生共同探究化学知识是新课程教材教学的特点,它让学生与教师相互沟通、相互感化、共同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个性特长,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四、课改教材增加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sts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
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城市空气污染加重、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教材将化学与环保知识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来学习,结合人们生活的环境,将“绿色化学”新名词介绍给青少年学生,将空气质量、水资源的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并增加了学生对日常空气质量预报的关心,组织学生利用调查和研究方式深入社会收集、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的危害、污染的来源,并探究设想整治的方法,请学生互相交流、发表看法、加以评论。许多学生和任课教师分别有组织地先从学校、自己生活的小区周边污染情况的调查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写出调查报告。如有的学生特意取来水样到实验室和教师一起用区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来区别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并作对比、找异同。这一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防止水体污染的重要性。
总之,课改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活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加强了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终身环保意识中实施了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化学课程的特点是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通过近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感觉收获颇丰。
1 .更新传统观念,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的关键是老师,课改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必须转变课程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是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因而对于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应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随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2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去总结“知识点”,教给学生“重点”,把学生带到一个做不完的题库中。而应该认真地研究教学,带给学生一个既轻松又高效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评价。
3.大胆地对概念删繁就简,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中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进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论知识的表述时,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给孩子们下定义,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
【第3篇】有关化学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化学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每周课时数为3课时,感觉内容多容量大,课时紧张,并开展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一、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实验的重点,更是课改中的难点,以下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尝试提出新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把“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3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改后我们的转变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感觉有了较大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寒假很快来了,我们又进行了为期3天半的通时培训,感觉收获很大,并且观摩了两节课。听了这两节课,尤其是第一节概念原理的教学课,觉得耳目一新。这节课对高一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是一节好课。课的引入是由两个化学反应的联系区分展开的,由新的视角来看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没有从常规的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而是从有无电子得失这个本质来揭开概念,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反应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即化学反应中有没有电子的转移。而原电池的实验利用得当,点到为止,没有超纲。另外,实验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钠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学生看后发出惊呼,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利用费水瓶设计的实验装置,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其三,这节课时概念原理课,教师讲解的化学是不是干巴巴的教育,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我想听了这节课的学生,会爱上化学的。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摸索中前进,有困惑,有期待……
关于初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现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到进行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演员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对观众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内容并不关心。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要由演员变为导演,让学生去做演员。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必须随之改变,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教师角色为何需要发生变化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其结果必然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新课程改革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研究性学习以研究问题为目的,没有教材和大纲,这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2.呈开放性态势,注重实践。从研究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得,到研究结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3.由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注重能力培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学习的内容,自由组合小组,制定实施计划,设计方案。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4.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可见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它的出现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
二、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想法设法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面对新教材,我们的化学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
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体会中写到:'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素质教育问题,而素质教育在我们的学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儿?课程改革从目标上为教师提供了具体做法和指导,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教知识为教方法,变重知识的掌握为重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变重学习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这位教师的体会较为典型地反映了教师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些'变'的背后说明了什么呢?不言而喻,恰恰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课程改革实验,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就是要由原来化学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主持'。在新课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二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过去,教师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把精力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而教材抛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
过去的课堂,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俨然是化学的绝对权威,为了应对考试,让学生死记那些所谓的重点知识,再加上大量的反复地训练、课程改革后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做法。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坛,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所谓'培养'学生了。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时,学生设计出十多种方案,研究各个方案是否可行,让学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又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交流融为一体。
初中化学课改心得
化学课程的特点是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通过近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感觉收获颇丰。
1 .更新传统观念,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的关键是老师,课改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必须转变课程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是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因而对于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应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随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2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去总结“知识点”,教给学生“重点”,把学生带到一个做不完的题库中。而应该认真地研究教学,带给学生一个既轻松又高效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评价。
3.大胆地对概念删繁就简,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中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进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论知识的表述时,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给孩子们下定义,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