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综合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雪灾心得体会8篇

发布时间:2023-07-26 07:00:07 查看人数:8

【导语】雪灾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雪灾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雪灾心得体会

【第1篇】2008年雪灾的心得体会

或许,2008注定不会平凡,新年伊始,一场几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难席卷了半个中国,范围之大、时间之长、破坏之重超乎想象,亿万人因此而饱受自然之灾的折磨,亿万人因此而伸出援助的双手、亿万人因此而演绎了一曲相互扶助、战胜灾难的民族之歌!凭借着紧急时刻的高效应对和及时救援,党和政府谱写了其中一组动人的篇章。

记得寒假踏上回家之途时,漫天飞雪已经开始席卷神州大地,行路已开始变得艰难。而在鄂、豫、陕等地,交通受阻,车辆难行。飞雪带来的兴奋被逐渐淹没,它开始展露狰狞之相。一周之后,当大雪夹杂着冻雨肆虐湘、黔、赣大地不停歇的时候,当那曾经矗立的电网铁塔轰然倒下的时候,当京珠高速大动脉业已瘫痪的时候,当京广线的列车断电的时候,当弹丸之地广州站聚集黑压压的近百万人的时候,当南方煤电油运全面告急的时候,恐惧的眼神弥漫在人们的心头,每个人都明白: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考验着每个参与者的内心。 当___亲赴数百米的地下慰问煤矿工人的时候,当___下了飞机帮助搬运救灾物资的时候,当___冒着严寒风雪到受灾百姓家里嘘寒问暖的时候,感动之情充溢在每个国人的心头。看到总理登上飞机去指导救灾却连降落之地都不能定下,看到总理几天之内三次奔赴灾区身心俱疲,看到年近古稀的总理却还攀上冰雪覆盖的山腰慰问电力职工,有谁不为之动容呢?这就是我们的___和总理,为了人民的冷暖安危而奔波劳累在抗灾的最前线,他们忠实地践行着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同样践行它的还有那不计其数的地方各级官员。

在这场全民抗灾的大潮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为了人民、为了他人而奉献甚至牺牲的英雄,他们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那些战斗在风雪之中的电力抢修工人,那些坚守在一线几天未合眼的铁路职工,那些雪天上路为民开道的交通警察,那些时刻记录传递灾情变化的媒体记者,那些……他们用卑微的身躯扛起了救灾胜利的大旗。为了救灾,有人累的倒下了,不久又站了起来,而有的人则把生命奉献在了救灾场上。他们不少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为什么能够战胜这场超乎想象的灾难?因为我们在紧急关头有坚强的领导者,那就是党和政府。他们在灾难显现后迅速行动,高效运转。为什么能够战胜这场超乎想象的灾难?因为我们还有亿万善良的民众,他们在灾难中坚韧自救,并且力所能及的帮助最需要的人,与政府的救助形成良好的配合。有这样的党和政府,有这样的人民群众,相信即使有再大的自然灾害,我们依然能够夺取最终的胜利。

多难兴邦,每次灾害带给我们苦难的同时也会促使我们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抗灾救灾的经验,进而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免疫力。回过头来看抗灾,我们在庆幸胜利的同时也要不断反思,反思抗灾救灾中我们暴露的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良策,毕竟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一些方面或许原本可以做的更好,要吃一堑,长一智。庆幸的是,全社会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多难兴邦”!

2008年雪灾的心得体会

【第2篇】2008年雪灾心得体会--雪灾考验中国崛起

几乎与春运同步发生的一场冰雪灾害,在短短数日内笼罩南中国。中华大地半壁江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北动脉“顿失滔滔”,过半省份拉闸限电,数百县市处于黑暗寒冷之中。虽说天灾恶劣冰雪无情,但今天的中国毕竟已经进行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gdp总量全球第四,怎么突然让一场轻飘飘晶莹剔透的雪花压得“半身瘫痪”?难道国际社会热议数年的“中国崛起”乃是一个假命题?凑巧的是,雪灾发生之时,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susan shirk)出版新著《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china: fragile superpower),难不成中国真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大国崛起非易事

因为经济高速增长,就把自己当超级大国,显然夜郎自大;但因为一场雪灾冰封中国,就一口气抹杀这三十年来的进步,那同样是缺乏理智的表现。大国崛起向来就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哪是凭借几座高楼、几场天灾可以轻易论断的?

事实上,大国崛起路上所要经历的艰难曲折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有大国的成长历史都是多灾多难的。今天能在世界上名列“一超多强”的国家,哪一个没有经历过多次天灾人祸的考验?哪一个不是经历多年筚路蓝缕的奋斗生涯才声名鹊起?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建国初期强敌环伺,曾经历国都失守的屈辱性事件,连《独立宣言》都差点给弄丢了。我们东边的近邻日本,全部国土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海啸已是家常便饭。北边的俄罗斯,大片领土都是天寒地冻,百年来经历的外敌入侵、政治动荡和经济难题丝毫也不比中国少。

就算到了今天,已经高居世界权力巅峰的大国还依然要面对许多问题的挑战。美国遭遇恐怖主义的威胁,俄罗斯面临社会全面转型的挑战,日本则要努力走出经济衰落的低谷中。虽说崛起为大国并不等于高枕无忧,但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挑战却往往让大国变得坚强起来,让这些国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国力,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中国仅凭这数十年的积累,就速成大国,在雪灾面前表现完美无缺。以美国雄踞各国之首的超强实力,对付卡特里亚娜飓风尚且显得手足无措捉襟见肘,何况中国哉?

上述内容看似与“减灾”无关,但却着实有助于端正我们对于雪灾和抗灾的态度。对于中国崛起来说,雪灾不是决定命运的“高考”,顶多就是一场比较严肃的“期中考试”。考得不好,以后还有努力的机会,关键是要总结好经验教训。考得好也不要沾沾自喜,因为前路山高水长,考试还有的是。那么,中国在这场“考试”中表现如何呢?

民众镇定渡难关

抗灾开始之后,最高决策层亲赴一线,各地政府集中全力应对灾情,解放军日夜不休参与救灾工作……这些都是中国政府数十年来的光荣传统,本文无需赘言。笔者想要特别强调的只有一点,此次雪灾恰逢多数省市正在召开“两会”,很多地方领导当机立断,抗灾抢险工作优先。比如湖南省的“两会”因为雪灾提前一天闭幕,湖南官方此后要求各地停止召开与抗灾无关的一切会议。多年前民间有一顺口溜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如今中国地方政府为了抗灾连会都少开,说明工作效率确实有所提高。而政府的运作效率,又正是判断一国政治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然,这场雪灾考的不仅是政府,而且在考验整个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和全国民众的心理承受力。而在此次天灾所带来的重重难题面前,普通民众的表现实在让人刮目相看,向世界展现出了一种大国国民应有的镇定和团结。

广州火车站滞留数十万人,真可谓集腋成裘、挥汗如雨。他们大部分是学历不高的农民工,但却在危机面前表现得秩序井然,即便是那些不愿退票、坚持回乡的人们,也没有挑衅闹事,都在苦苦忍耐。在全城停电十多天的郴州,宵小和盗匪没有趁天灾横行,连一般年节前扒手多的现象都没有出现,至于抢劫之类的暴力事件那更是几乎没有发生。郴州市外宣办负责人告诉《联合早报》的记者说:“中国人,在灾难时不会为难政府。”

可以说,民众在这场天灾面前展现了他们蕴含的伟力,中国人并非“一盘散沙”,并非“一人是龙、三人变虫”。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高不高,不能光看教育程度,还要看民众能否精诚团结。相比非典时期社会的大面积恐慌来说,中国人民在这数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南方都市报》抗灾报道的头版标题——“共渡难关”,言简意赅地总结出民众在本次天灾前让人震撼和佩服的巨大作用。

抗灾未可轻言胜

节前春运早已告一段落,冰雪也在鼠年开端暂时远离了南方。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去开庆功大会了?非也。据说当年袁伟民任国家女排主教练时,打了败仗马上抠问题,打了胜仗更是马上抠问题,“抠”得女排姑娘们苦不堪言,但却能“抠”出五连冠来。可如今好些媒体和舆论似乎患了健忘症,雪灾一去便一片欢呼,纷纷庆贺军民官员们抗击雪灾所取得的全面胜利。至于冰雪原因,则一古脑儿全部推给老天爷,整个中国社会人人无过个个有功。撰写抗灾英雄谱自然无可厚非,但以如此心态渲染“胜利”,真让人大惑不解。

平心而论,人类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依然显得渺小。在大自然制造的诸多灾难面前,我们所能做的顶多是预防和减少一些损失,奢谈取得“全面胜利”无异于痴人说梦。今天我们不用天天背红宝书了,但毛主席有些话还是得牢记在心的,比方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连海峡对岸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立委”选举大胜之后都懂得说“高兴一分钟就够了”,我们有什么理由因为天灾的过去而如此兴高采烈得意忘形呢?更何况,难道此次雪灾真的一点教训都没有留给我们么?难道我们真的是“全面胜利”?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突如其来的雪灾很明显地暴露出我国目前大量的安全和经济隐患。随便举个例子。某些专家学者喜欢在国际上夸耀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强于南边的邻居印度,但一场轻飘飘的雪花,就让看似“固若金汤”的千里电网轰然断裂。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位高级顾问告诉《财经》记者,南方电网在技术设计上是根据前后数年的气象条件,没有考虑到电网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的负荷能力;此时遭遇50年一遇的雪灾,电网便显得不堪重负。对现代社会来说,如血管一般重要的电网,居然可以只按“前后数年”的标准建造,甚至不考虑“极端情况”?区区冰雪就闹成巨灾,谁敢保证某日战争爆发,外敌的石墨炸弹不向电网上扔?有位网友说“天灾十日,半壁尚且摇动,一旦干戈起,孰难料吉凶”,真是警世良言。

天灾背后是人祸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50年一遇的天气罢了,不能过多苛责相关人士。如果还是这样看问题,那么我们离下一次的灾难恐怕便不远了。这次冰雪肆虐表面看纯是天灾,实际上有些却是潜伏已久、被天灾引发的“人祸”。上文提及的电网设计问题便是一例,倘若建造电网时采取更高标准,雪灾造成的损失也不会如此之大。孟子有言:“不求胜己者,反求诸己”,“天灾”不能成为我们无所作为的理由。 总之,此次冰雪的主要原因或许是天灾,但我们万万不能将一切的责任推给苍天。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冻雨风雪终会过去,但是冰雪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却可能是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致命隐忧。所以,中国虽然没有在冰雪的考验下一蹶不振,但“考试”之后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赶紧好好下功夫查缺补漏,避免在下次考验面前栽同样的跟头。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则中国将因祸得福,人民幸甚!

本文发表于《中国减灾》2008年第2期,发表时略有删改

2008年雪灾心得体会--雪灾考验中国崛起

【第3篇】2008年抗雪灾心得体会

昨天,公司召开五一、五四暨抗冰表彰大会,使我们焦电人又想起了那些和冰冻抗争的日日夜夜。

今年第一场雪是元月二十三日下的,以为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很快就会消融,于是抓紧时机陪孩子到公园照了很多雪景,小孩子还在雪地里玩了大半天,看到孩子开心的样子我也很高兴。

到了元月二十五日,形势急转直下,变成了一场五十年难遇的冰灾。二十五日早,我一出门,就看到门口的坪里结满了冰,有二、三寸厚,我试着一走,特别滑,于是转身回家对妻子说:“成灾了,我可能要参加厂里的抢险救灾”,说完就往公司赶,平常只要二十分钟的路程,我花了五十多分钟,路上不时有跌倒的员工,没心情看人家的笑话。这些年来,我一般都是七点半左右到办公室,可是今天迟到了,可能是第一次。

到部门辖区转了一圈,看到的情况让人不敢想像:制样室、化验室停水、停电,员工没办法做事;室外的高压线、照明线裹上了厚厚的冰,低垂得特别厉害;电话线不勘重负,断了好几处;员工走来走去,不停地抖动,那是他们保暖的方式。回到办公室,我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余部长,并提出了安全注意事项和近期应对措施,然后分头落实到各办及班组。

上午十点钟,公司召开了紧急会议,何总出差在外,廖书记主持。公司成立了抗冰保炉指挥部,下设六个专业组,我和龙总在第五组,负责保障、安全;余部长在第六组,负责生活后勤。会后,我们又碰了一下头,决定余部长带八个人到生活后勤组,抽六个人加强到保安队值勤;由一个班长带四个人挑煤保机关四个取暖点用煤;其余的做机动力量。在后来的执行过程中,大部分是有事就通知,看到谁当班就安排做事,没有人有半点怨言,证明我们质检部的兄弟姐妹们在大灾害面前没有当逃兵,没有做懒汉,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集体。

在停水、停电的十一个日日夜夜里(实际是七天,公司后来有了发电机供电,但是负荷只够生产用,我们部门限电,等于没电),我们虽然没有上焦炉参加保炉大会战,但是我们做好了安全巡视、治安保卫、取暖供煤、挑水洗菜、清冰除雪等等后勤保障工作,和公司一起在经受严峻的考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企爱岗之心。在这些日子里,我有五个晚上没有回家,有三天是晚上十点以后回家的,和大家一样吃盒饭、喝井水、睡长条椅,现在想起来,这段日子太难忘了。

冰灾逼得我们展开了焦炉保卫战;逼得我们发出了“只要腰杆子硬,不怕电杆子倒”的怒吼;逼得我们用最原始的劳力与天斗。幸好我们挺过来了,我们的焦炉保住了,我们员工的饭碗保住了。

冰灾让我们更坚强!

2008年抗雪灾心得体会

【第4篇】2008年南方雪灾心得体会

每年人大,人民如盼春风,总在想,能否带来一点实质性的变化。今年如何,且看烟花三月。

今年人大,雪灾大概是一个逃不过去的话题。

雪灾终于过去,深叹一声之后,我们无法就此忘却。

我们忘不了以广州火车站为最的全国各大城市火车站如潮的滞留人群,忘不了那一张张又焦急又寒冷,盼望着早点回家的眉目紧锁的脸,也无法忘掉在这次上数万的滞留人群中,昏倒后被踩踏而死的那个年轻女人。

笔者认为,这次雪灾至少向国人抛出了这样几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什么我国每年春节会有这样大范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什么总是出现回乡探亲的农民工隆冬腊月熬夜买票的惨像?为什么在灾难面前,一开始总是乱作一团,救援、慈善总是慢几拍,甚至迟迟不到位,没有最高层政府官员出来,好像就无法解决?

粗略地思考,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进城打工,一年到头,春节返乡探亲合乎情理,大范围、大规模流动势在必然。深入分析不禁会问,这些农民工为什么不能在城市里留下来,居有其屋,并把他们的父母也接进城来,这样每年世界之最的流动不就可以避免了?

原来农民工进城除了打工,买房没有他们的份。对城里的大部分人来说,买房也和他们不相关,我们的房价是在天上高高挂着的。租房吧,政府不提供廉租房,一家租一间房,对农民工来说,也是少数人才有可能。那么他们可不可以以低成本方式,自造简易房在城市安居下来?不行!那于城市治安不利,且有碍市容市貌。

农民工不是盗贼,怎么会有碍于城市治安?如因为大批穷人集中在一起居住,问题多、难管理,那分明在说,我部门的工作难于不难的问题,要比几百几千万农民工大迁移问题大。因为我部门有难处,所以必须让这些农民工每年来一次大迁移。

同样,大城市的市容市貌也比农民工的大迁移问题来的重要,城市出现大片棚户房、贫民窟,有碍于国际大都市,有碍于现代化城市。这样的政策等于在自我曝光:我们大城市良好的市容市貌的出现,不是完全依靠经济发展、物质发展,其中一个很大的成因,是以农民工每年一次的大迁移作为代价的,是不让农民工在城市永久居住为代价的。

几乎所有国家,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都无法避免农民工大批进城后的安居问题,又几乎所有国家都允许农民工自由居住,政府所做只是规划地块,规定哪里可以搭建简易房。所以,发达国家都曾经出现过贫民窟、棚户区,人家不回避这个问题,有的国家现在还存在。这是一个国家发展必然要经过的。到国家真正富裕了,农民工租得起房、买得起房,这个问题便自然化解。中国为什么特怕这个问题?

也许是因为,我们过去一直指责资本主义国家不关注民生,其中一个很大的理由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大量贫民窟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现在坚决不让贫民窟出现。

但是现在可知,中国的大城市直至现在没有贫民窟、新的棚户区,并不伟大,它是以农民工为代价,以取消上亿公民的自由迁徙权、自由居住权为代价的。这个代价太巨大。

且不知为了城市的治安、城市的现代化容貌,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城市没有贫民窟这样的美誉,农民工还要做多少年这样的大迁移。

为了回乡探亲,农民工必须去买票,怎么改变买票难的状况?这个问题能够以人为本的话,似乎更不难。每年春节前三个月起,凭个人身份证,就可以在全市各个火车票预售点,预定春节的火车票,甚至在网上也可以预定。就能够化解这个问题。这个做法,以现在的售票系统肯定无法实现,但改变系统这在技术上不会有很大难处,它需要有关部门化一些钱和时间,使车次的排定更为精确等。但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啊!

这种不到位,包括救助措施的不到位,也包括慈善措施的不到位。我们的慈善工作除了灾后的募捐援助之外,对现场组织临时救助好像根本不会,在火车站、高速公路、火车上都没有见到慈善机构组织的救助活动,民间的自发救助活动更是等于空白。

现在在报端,时常能看到外国的报道,某国,某某官员因为某事引咎辞职。这方面最新的报道是,韩国的一号国宝崇礼门被人纵火烧毁后,韩国首都首尔市市长向全国民众公开道歉,韩国政府文化遗产厅厅长引咎辞职。谁都知道,这是一起人为的纵火案,但即便如此,韩国的官员也认为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反观中国,正好相反,据说有些地方已经在召开救灾庆功表彰大会了,大领导长篇发言后,还要作颁奖嘉宾,向小领导,向抗灾救难的英雄一一颁发奖章。一场灾难中,遍地都是立功者。

现在每年报考公务员,都人头拥挤不堪,这和中国官员的座位稳定、总是在立功大概也有关联吧。

不知道今年的人大关于雪灾,会有什么样的声音,民众洗耳恭听。

点击浏览更多关于2008南方雪灾的心得体会

2008年南方雪灾心得体会

【第5篇】2008年雪灾心得体会--雪灾之后:认真反思,加强监督

在被称作是“忽如其来”的雪灾中,党政领导、政府机关、军队、运输部门,以及公众,纷纷投入救灾之中,几乎是一致地表现出一种各尽其力的景象。用一种习惯了的说法,叫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但在改革30年之后的中国,我们仍觉得少了些什么?

其后,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提出:“这一次有两个部门要批评,一个是气象部门,之前完全没有预计到天气的严重性。不过更严重的是铁道部”。报纸登出《反思国家应急体系》、《电力部门尚无专门气象服务》、《三问郴州冰灾》,及《爱心为何未发挥更大力量》等文章,报道了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法》起草的专家的意见,披露了郴州在2005年和今年三年两历“五十年一遇”冰灾,拷问郴州电力“应急预案”的制订和实施,终于使我们感到——反思和监督的声音少了。

十七大报告明确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但现在反思和监督的声音之所以仍显不足,是因为有另一种已经过了时的习惯想法和做法还影响着人们。按照这种过了时的习惯的想法和做法:事件发生,只要领导掌握情况,老百姓听从指挥,按部署去做就行了。认为“让群众知道的事多了,只能添乱”。在持这种过时的想法和做法的人看来: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区分信息的真假,分析事态发展的趋向,判定行动策略的正误,明了怎样做才是维护公共利益,而一个、一个的公民是没有这种能力的。按照这种思路,一旦事件发生,当然是不要报道问题,不要反思,不要批评,不要监督的好。但有传媒总不能不说话,于是就要求:一些事,不准讲,“报道负面的事,要产生正面的效果”,“拿着丧事当喜事办”,全然不考虑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公民不再只是被动员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社会决策和社会行动的主体了。

报道真实情况,特别是向公众告知像大灾害可能,或者是即将,或者是已经发生这样的消息,是否会引起民众的恐慌和社会的混乱,始终是需要传媒人和当政者认真考虑的问题。但在一个信息多渠道传送的时代,完全阻止民众获取信息是很难的事。传媒要考虑的是负责任地提供真实、完整、全面的信息,官员则须有准备同时应对事件及公众对事件的不同的反响和行动。在这样一个时代,想以控制信息传递来稳定社会,恰恰可能使公众因取得信息不完整,无法通过比较判定信息的真伪和事件发展的态势,而反被不完整的或是虚假的信息误导。

报道真实情况,特别是披露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会为“敌对者”提供攻击自己的材料——这是按照在那个已经过去了的时代形成的已成定式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必然得出的结论。但当时代已经改变,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世界主潮流时,还有必要坚持那种过时的思维方式吗?自己工作中果有失误和问题,自己不讲,“敌对者”就不知道吗?“敌对者”不攻击,就算是问题解决了吗?事实往往是许多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我们自己不知道,“敌对者”却知道;我们自己不总结,导致同样的或者是类似的错误继续发生。

当一些人对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予以披露或批评时,另一些人就会说“只批评还不容易,你又没有拿出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来”?“你这种做法不是帮忙,是添乱”,甚至是“恶意攻击”。其实,提出问题、提出批评和解决问题,各有不同的意义;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正应各司其职。有问题,不讲,或者是只准少数人关起门来讲,不许公众都来讲,并不利解决问题。在今天,许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非政府的和非营利的组织、社区等多个方面的积极参与,才能做好。提出问题、提出批评、提出建议、开展争论,甚至是认真地听取、分析“敌对者”的“攻击”,恰恰是产生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前提。要求每一个人都能解决问题,或是都能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是不现实的。一些人只提出问题,只批评工作中的失误,同样也是从一个方面尽其所能。多几个“老鸦嘴”,不管讲得对错,引起社会关注,防患未然,对社会未见得不是好事。

中国正在转型之中,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公民和政府都具有在众多指向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信息面前辨明是非、和衷共济、应对难关的能力;一个能够善于不断反思的民族,才是一个能够不断地修正错误,向前发展的民族。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而在一个事件发生后,对事件起因的追问,对我们在事前工作、事中应对的反思和检讨,对此中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的监督,正是这种参与的组成部分。

2008年雪灾心得体会--雪灾之后:认真反思,加强监督

【第6篇】2008雪灾心得体会-众志成城,抗击雪灾

2008年发生的雪灾虽无情,但人却有情。连日来,有一种感动在冰雪天里,摧生一种温暖的力量,不可抗拒。那是胡锦涛___深入400多米的矿井,看望一线矿工,来到秦皇岛,冒着寒风关心着北煤南运,为南方电力提供充足的原料。那是___总理两次深入南方的匆匆脚步。面对牺牲的电力职工家属那深深的一鞠躬,面对火车站候车的乘客,那一声深情的问候。那是牺牲在抗冰雪一线的电力职工周景华、罗长明、罗海文。明知有危险,却是义无反顾。一腔热血,化作洁白的精灵,在冰雪的长空匆匆远行的背影。那是京珠高速上、京广线上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铁路、公路职工和沿途干群铲冰除雪的铁镐。那送到旅客手中热腾腾的馒头、面包、方便面、开水。那是铜鼓县七名教师护送七十多名学生回家,在海拔800多米雪山上留下的脚印. 那是新闻工作者在冰雪一线用镜头、用笔的真实记录。依旧记得电工们在高塔上挥舞着凿子,那散落下的冰片的影子;依旧记得抢险完毕后,帐篷里士兵们熟睡的脸庞……

为了这次雪灾,为了让雪灾地区的灾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一场大规模的捐助活动开始了。网上宣传、呼吁的贴子不断发布,许多工厂、公司纷纷慷慨解囊,明星艺人等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国际友好国家也为我国捐助了许多资金。

大雪无情地吞噬着大地,凛冽的寒风吹痛了人们的脸庞,冰霜瞬间冰封了宽阔的马路。一切似乎都变得异常困难,大雪仿佛是一个白色的妖魔,用肆虐的雪花把我们逼向白雪皑皑的高山,无法寻找到出路。但是,我们不会认输!因为我们还有“爱”!无论什么天灾人祸都抗不过的爱!它仿佛是一束光芒,点亮着希望的道路,让我们不再害怕,不再恐惧!

有一种感觉叫寒冷,有一种力量叫“爱”!

爱心是一片冬里的阳光,是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露,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感情的滋润。人间总有真情在,爱,就在我们的身边,爱,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2008雪灾心得体会-众志成城,抗击雪灾

【第7篇】2008雪灾心得体会--抗击雪灾,爱我中华

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发生了极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接连20多天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温幅度和凝冰强度之大,波及21个省区的灾害范围之广,为五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灾害发生时段又正逢春节前夕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的高峰期,主要发生地域又是我国交通、电力、重要动脉和人口稠密地区,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呈现叠加放大效应,给灾区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

这场暴风雪呈现出来的,是以人为本亲历亲为的执政作风,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拼搏斗志,是忠于天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是守望相助八方支援的关爱情怀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给他们送去温暖。在抗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___的身影出现在山西的矿井、秦皇岛的码头、桂林的输电线路抢修现场。2月5日下午,胡锦涛___乘坐专机刚抵达桂林,在机场就加入到搬运救灾物资的行列中。___总理两赴湖南、一下广东,又在春节前夕前往贵州,并在江西灾区过春节。一句朴实的“贵州遭灾很重,我放心不下”,温暖了多少国人的心房!

这次灾害,不仅是对政府施政能力和社会运转能力的一大考验,也是对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大考验。这场暴风雪呈现出来的,正是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 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拼搏斗志。在去郴州的火车上,总理说:“这次雪灾让我最感动的是人民,特别是在抗灾第一线献出生命的那些人,和他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镇定、勇敢和牺牲的精神。我们抗灾救灾工作要有坚强的领导、有力的指挥,也要有群众的支持、配合和理解。我常听到群众自发地说出对政府的感谢,但我认为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 的确,这次灾害,我们决不能忽视了广大民众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

电力、公安、军队等部门人员在抗灾中的牺牲精神堪称楷模。交通警察在暴风雪中疏导交通时,“巡逻靠走,喊话靠吼,取暖靠抖”,艰难疏导,有数名不幸牺牲。大面积受损的电网,是在高山峻岭上,无法机械化施工,在凛冽寒风中,抗灾英雄们顽强奋战在修复电网第一线,湖南电力部门数名职工因暴风雪袭击而以身殉职。广州军区出动装甲车在京珠高速公路冰冻层最厚的路段碾冰,驻湖南武警部队出动1200多名官兵,日夜在京珠高速公路破冰铲雪,每天平均睡眠不足5小时……这是怎样的责任意识和天职精神!

在冰雪面前,国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昭示了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伟大力量。作为一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时代精神在社会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和激发、引领着时代的进步。当“英雄精神”消解、主流价值迷失、各种“组织不可靠”、“兄弟不可靠”等疑问和困惑弥漫之时,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所映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在是为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提供了很好的诠释,这也正是中国的脊梁。

温总理除夕在南昌与大学生一起吃年夜饭时说:“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艰难困苦,不屈不挠而不溃散,是在不断同各种灾害和困难做斗争的过程中成长和进步起来的。灾害使我们损失了一些东西,但这是暂时的;灾害使我们得到了许多东西,这是持久的。我们得到什么呢?我们得到了一种信心、勇气和力量,就是任何艰难困苦都难不倒中国人民!”

是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就因为中国有无数爱国民众组成,有永远热爱人民的政府,爱我中华是永不过时的话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只有一句誓言:“抗击雪灾,爱我中华!”

2008雪灾心得体会--抗击雪灾,爱我中华

【第8篇】2008年雪灾冰冻心得体会

我写、编的“应景”文章 本文摘要2008年初的我国南方大范围雪灾,成为这个新年里谈论最频繁的话题,我们从雪灾形成;因雪灾而显现的我们的经济建设、社会运行中的某些弱点等方面来聊聊。

造成此次雪灾的原因,据中央气象台专家分析与去年冬天开始的“拉尼娜”现象有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特指圣诞节前后赤道东部太平洋地区水温的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婴”“圣女”的意思。造成水温异常的“始作俑”者,是赤道南部的东南信风。信风偏强时,随信风吹到赤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洋流)带来更多的冷水,造成该地水温比正常年份低;同时随赤道暖流流向赤道西部太平洋的热水增多,致该地水温比正常年份高。水温高低直接影响大气环流,进而造成世界的气候异常。同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都会增加,像今年阿富汗也是罕见地降大雪;美国西部的大雪,南欧的气候异常等等。

这场雪灾的最大破坏力体现在对电力的中断上。

电力系统庞大、脆弱,具特有的连续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广泛而深远。现代社会,电力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总开关,没有了电,一切便迅速陷入全面瘫痪。正如这次雪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示的:大雪压断电缆导致电网中断,电气化列车因此无法开行;又使南方的电厂急需的煤炭无法运抵;同时,人员、物资流通受阻,一些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公路和机场的冰封,使铁路的困境更加凸显。交通依赖电力,电力又依赖能源,能源又依赖交通,而经济又依赖上述三者的循环。由此可见现代化进程社会大系统运行的脆弱。

准备不足是此次雪灾危害惨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次雪灾突袭南方,而南方只有应对暴雨、台风的经验,一些地方对百年不遇的大雪有些措手不及。中央台新闻曾播出:江西全省只有一台铲雪车,还没有人会开。有备才能无患,“准备”是降低危害的基础。“准备”不足,是很难仅凭应急抢修弥补损失的。

此次雪灾适逢中国的春运,使交通和电力的困境倍增。纵观各个车站的情景,部分地方的局势可以用高危来形容,广州等站还出现数度几乎失控。这至少反映出民众缺乏自觉的纪律性,同时也暴露出组织方面的缺陷。混乱无序,民众素质不高和减灾训练的阙如,不仅会导致意外的伤亡,还会严重影响各种救援行动的展开。如何从平时就对国民进行危机时的纪律性教育和培养?面对无序而庞大的人群,如何采取迅速的疏散措施?如何进行有效的救助?都是此次雪灾的警示。

再在未来的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多角度审视一下。

如,南方的能源结构需要调整。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方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不得不依赖北方的能源供应。有诸如“北煤南运”。必须将此作为战略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以考虑资源储备的思想和方法;也可以改变能源结构,如发展新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等。否则,我国东南地区经济遇到能源供应障碍,就会像这次雪灾一样面临停止运转的威胁,从而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再如:能否部分地通过地下传输电力?

还有:这次雪灾暴露了我国由于经济布局的不合理,导致流动人口压力大,可能成为巨大的交通负担和社会动荡的源头,假设因为某些“外因”致使中国若干条铁路运输干线的桥梁、电网中断,导致南北运输瘫痪,民工滞留南方城市生活无着、形成动乱,导致南方经济中断运转。从今年的情形看,也不能说完全的“危言耸听”。

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我们必须从全局和长远的观念出发,从“最坏处”做好准备,以科学发展观谋划好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

点击访问更多关于的雪灾思想汇报

2008年雪灾冰冻心得体会

雪灾心得体会8篇

几乎与春运同步发生的一场冰雪灾害,在短短数日内笼罩南中国。中华大地半壁江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北动脉“顿失滔滔”,过半省份拉闸限电,数百县市处于黑暗寒冷之中。虽说天灾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雪灾范文

  • 雪灾心得体会8篇
  • 雪灾心得体会8篇8人关注

    几乎与春运同步发生的一场冰雪灾害,在短短数日内笼罩南中国。中华大地半壁江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北动脉“顿失滔滔”,过半省份拉闸限电,数百县市处于黑暗寒冷之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