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党员心得体会 > 党员心得体会

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

发布时间:2022-08-25 18:54:01 查看人数:4

【导语】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建设的党员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第1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心得范文网最近发表了名为《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基础。近几年来,京山县顺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探索出了切合实际、符合发展要求的新路子,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解决。

一、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现状:

第一,深化选举的民主程度,更加深入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选择权。一是在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全面推行“海推直选”。坚持把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选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突破口来抓。早在1999年,我县就在全省率先在宋河镇鲍河村村委会换届时推行“海推直选”,正式候选人由全体选民直接推荐产生,村委会成员由全体选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xx年、xx年两次村委会换届,全面推行了“海推直选”。xx年,我县将村委会换届模式由农村向城镇社区进行延伸,在新市镇云杜社区进行了社区居委会成员“海推直选”试点。在2010年2月份启动的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又全面推行了这一选举模式,顺利产生全县30个社区居委会新一届班子。“海推直选”这一选举模式的全面广泛深入的推进,使广大群众的选举权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二是在基层党组织中普遍进行“两推一选”。xx年8月,我县又在在杨集镇进行了以“两推一选”镇党委书记和镇党委其他成员为主要内容的“杨集选举”,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响。以“杨集选举”为契机,乘势而上,分别在村党支部、社区党组织及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民主选举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三是在县直事业单位中试行领导班子成员“直选”。借鉴村、镇民主选举的成功经验,将民主选举向县直事业单位拓展。xx年4月,在县人民医院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了院长、副院长。xx年年12月,又分别在县中医院、县实验中学进行行政领导“直选”。县直事业单位直选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了事业单位干部由委任制向选任制的突破,将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第二,创新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制度,更加规范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一是健全县委议事决策制度。制定出台了《中共京山县委议事规则(试行)》,范文写作建立和完善了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及公示制度,重新确定了县委全委会、常委会的职责,对议事范围、议事程序、议事纪律等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在干部任免、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时要进行票决。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试行县委常委会、全委会差额票决制。二是推行镇党委议事决策“两票制”。积极探索并推行了乡镇党委决策“两票制”,即在乡镇党委政府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先组织群众代表对决策事项投建议票,再根据建议票得票情况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两票制”决策的实施,提高了乡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xx年年以来,全县各乡镇先后对432项重大事项进行了“两票制”决策,仅基础设施项目就有80多次,解决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260多件。三是试行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制定了《京山县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行办法》,在杨集、永隆进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试点镇根据《办法》,对党代表定期进行培训,范文top100组织代表开展持证视察、专题调研、议案呈报等活动,召开党代表大会年会,对镇党委、纪委工作进行评议。镇党代表常任制的实行,改变了党代表只在5年一次的党代会中发挥作用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四是推行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在全县全面推行了《京山县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由村党支部每两个月主持召开有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村级民主恳谈会。民主恳谈会实行“七步议事法”,即会前准备、组织学习、汇报工作、公开财务、讨论决策、现场办公、会后落实。村级民主恳谈会制度的推行,实现了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有机融合,进一步落实了群众的“四权”。《人民日报》曾以“村民都是当家人”为题对这一成功经验作了大篇幅的报道。

第三,健全民主监督体系,更加有效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权。一是全面推行公开制度。坚持全方位、多形式将村务、政务、党务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实现了政务、村务公开向党务公开延伸。在不泄漏党的秘密的前提下,公开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发展党员情况,后备干部培养情况,民主评议党员情况以及党内干部的选拔任用情况等,第一心得范文网实现了单一公开向多渠道公开延伸。积极推行广播公开、电视公开、网络公开、资料公开等形式,为各类群体有效地实行监督创造条件,实现了命题公开向点题公开延伸。普遍设立了意见箱、咨询电话,群众需要公开哪些内容,可以写成单行书面材料,投入意见箱,还可以拨打电话咨询或反映情况,实现了结果公开向程序公开延伸。xx年年,我县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二是着力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意见》、《关于加强“一把手”用****监督的暂行办法》等规定,以制度的形式刚化对“一把手”用****和用财权的监督。在用****上,强调将“一把手”选人用人的初始提名权扩大到班子成员,通过干部差额考察制度和党委会票决制度,有效地制约和规范“一把手”用****。在用财权上,全面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基建和物资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有效制约和规范了“一把手”用财权。三是推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一年一次的个人事项报告制度,重点对领导干部的婚姻状况、出入境情况,配偶、子女工作、学习情况,本人和近亲属的财产状况等内容做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领导干部信息档案,加强了对领导干部本人及近亲属的追踪监督力度,思想汇报专题将领导干部个人不良倾向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外部监督网络。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探索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廉政建设长效监督机制。完善人大代表的监督,开展视察、质询活动,实行了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健全政协机关的监督,每年组织政协委员对执纪执法部门进行民主评议,对群众反映大、委员评议差的部门实行跟踪评议,限期整改,解决突出问题。重视舆论监督,对媒体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讨论和决定,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一个信号。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是篇第一心得范文网,涉及到民主、监督、推行、制度、进行、群众、选举、基层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第2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基层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___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有很好意见和建议:

1、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通过座谈,可以深刻的感受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决策非常拥护,对新农村美好前景非常向往,对新农村建设热情很高,充满信心。同时认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结合本村实际,量力而行,切不可举债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应把着力点放在集体发展,让群众得实惠上。认为今后要更加注重集体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因为这是为群众举办公益事业的前提条件。同时普遍表示不等不靠,在现有条件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尽量为群众多办些实事、好事。

2、存在的问题和干部群众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还不平衡,部分村集体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相比还相当薄弱,范文写作可支配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太少;农民还不够宽裕,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能力不足。二是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一技之长,无固定的就业岗位和现金收入,这部分劳动力主要靠自身的强壮体力去从事一些体力工作获得收入。三是村级规划建设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存在各村都想搞公寓楼、商贸小区、工业小区现象,容易造成土地浪费和重复建设,重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不良景象。四是村容不够整洁,缺乏统一的垃圾回收和集中处理设施,垃圾无法处理和填埋,随意堆放,“三大堆”问题突出。五是要求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对集体资产管理采用股份制和租赁制,切不可一卖了之。六是要求上级给予贫穷落后村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认为优惠政策都让富村争取去了,结果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落后村老百姓看不到希望。因为落后村的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条件的因素。七是要求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减少环节,减免有关收费,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3、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第一心得范文网(1)要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增加集体收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和物质基础。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和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群众谈论最多、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打好经济基础。增加村集体收入,当务之急,一是要放宽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通过转让、出租闲置场地、房屋增加收入。二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搞好个体民营小区建设,通过村级税收增长地方留成返还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要大力培育各类特色专业村和各种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在组织和服务群众致富中增加集体收入。当前大部分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建议县乡两级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素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机会。

(2)积极作好村集体债务消化工作。当前村级负债面广量大,影响了村级发展。下一步应采取措施,积极消化村级债务。当前,首先要清理锁定乡镇村债务,并把债务清偿工作作为考核乡镇村的一项重要指标,制定年度责任制。对责任制完成好的予以奖励,逐步消化乡镇村债务。同时,从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入手,除公益性事业外,禁止乡村两级负债搞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债务。

(3)科学制定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制定规划时,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要注重搞好村内规划,同时又要注重搞好连村规划,特别是对于村庄集中、距离较近的村庄规划,在制订住宅小区、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建设和自来水、垃圾集中处理场等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从宏观上把握好,充分考虑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既要符合实际需要,又要科学合理,防止各自为政,自我发展,造成财富和资源的浪费。

(4)因地制宜,分类突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推广一个模式,沿用一套考核指标。要从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层次性、多样性的实际出发,依据村情选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近期努力的重点。对那些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群众易发动,对周边易产生带动作用,有说服力的村庄,要先行一步,作好一点,作出成效,作出特色,予以推广,予以示范。特别是对近郊村要提倡先行一步城市化。在操作方式上,可采取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介入,结合村庄土地连片进行整合;一种是有实力的村直接同投资商合作,进行开发。配合大项目建设,引导农民重新选址新建或全村整体改造,并与城区衔接配套好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使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一步到位;对远郊村,不改变原来的格局,保持原村风貌,进行现状提升,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入手,以改善农民卫生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为核心,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完善村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基层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第3篇】区域性党建模式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

区域性党建模式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

**在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积极适应城镇化工业化加快推进、“两新”组织迅猛发展的新趋势,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要求,着眼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实施了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模式,使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区域性党建模式,突破了单位建党模式的条框。制约,有利于实现党组织和工作的全面覆盖,更好地担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职能。

长期以来,我们党依靠执政权力将社会成员纳入到各种行政单位之中,同时将党的组织系统贯穿到每一个单位,对社会成员实行强有力的影响,即以具体单位为单元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建党模式。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出现了脱离行政机构之外的“两新”组织,这使依附于行政系统的党的垂直型、行政化、单位式的组织体系出现了“空白点”,党的工作出现了“盲点”。基于这一情况,我们在具体实践中,顺应经济区域化、人才集聚化的趋势,制订出台了《关于推进区域性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

在实践中,我们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和大型商贸区或专业市场,行业协会或专业团体、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建立区域性基层党组织,改变传统的以纵向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单位建党”模式,注重横向联合,以区域为主体,把区域内所有“两新”组织纳入建党范畴。在一个区域内统一考虑基层组织设置、党员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统筹开展党组织活动,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全面覆盖,使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真正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者。如奉化西坞街道依托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小区——力邦村,建立力邦村党总支,对周边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统一管理,工作涵盖周边企业3000多名外来员工,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渗透到了区域内各个企业,形成了社会、企业、员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海曙、江东两个中心城区针对区域内楼宇经济迅猛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楼宇党建工作,有力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中的作用。

区域性党建模式,克服了非公党建对企业主的过分依赖,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职能。

传统的“单位建党”模式,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践中,受企业主掣肘较大,企业党组织在协调企业、职工、社会三方利益关系,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促进企业、社会和谐发展上难有作为。有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还由于在活动经费、活动场地等方面过分依赖企业主的支持,甚至出现组织依附、角色迷乱、职能错位的现象,从而使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而区域性党建模式,作为对传统“单位建党”模式的拓展,党建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个企业,而是把区域内的所有单位作为一个党建整体,推进组织建设,开展组织工作,从而克服了非公党建对某个具体企业主过分依赖的弊端,更加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作用。

我们在组织领导上,建立了县(市)区主抓、乡镇(街道、园区)负主责的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了区域性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党员,区域性党组织——楼宇(楼幢、楼道)党组织——党员等多种组织构架。在组织阵地建设上,依托党员服务中心,采取集中建设、规范配套、共享共用方式予以解决。在经费保障上,通过设立党费专项补助基金、财政列支、企业赞助等方式,确保区域性党组织必要的工作经费。在党务干部配备上,通过下派兼职、区内公推、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拓宽党务工作者的选拔渠道,选配好区域性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同时通过“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培训管理,以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适应工作需要。

区域性党建模式,顺应了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

加强教育管理是广大党员永葆先进性,做和谐社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择业的高度自由化,大量的基层党员在城乡和产业之间频繁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要把这些分布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处于不断流动之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开展活动,让其时时在组织视线之内,人人在组织管理教育之中,处处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表率,单纯的“单位建党”模式下的传统教育管理手段已越来越难以胜任,急需一种新的组织设置模式和教育管理手段来补充加强。

为此,我们进行了各种探索,先后在基层党组织的组建方式上,形成了挂靠联建、强弱联建、村企联建、行业统建等组建模式,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提高了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但这些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众多小型企业的党员常常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两新”组织的发展速度总是快于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发展速度,从而使在这部分单位流动的党员成了教育管理的“盲点”。在推行区域性党建后,我们以区域的理念涵盖单位的概念,以动态的管理来突破条框的束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规定:流入区域内的党员,区域性基层党组织均应主动接纳,及时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对其加强教育管理;不管流动党员所在单位有无建立党组织,均应在区域性党组织中登记报到,并参加区域性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形成了一种“关系在企业、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企业职责岗和社会义务岗)”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使党员的教育管理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性的开放式转变,从原来的静态向动态转变。这种教育管理方式,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党员的责任要求。

区域性党建模式,体现了“集约利用、共建共抓”的理念,有利于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和力量,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传统的“单位式建党”模式,将每个具体单位作为一个单元,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规划建设,容易造成党建设施的重复建设,工作力量的分散弱化,不利于集约利用、形成合力、提高成效。区域性党建模式,将某个区域作为一个党建整体,对区域内党建进行通盘考虑,科学规划,以“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搞”的形式,对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工作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各种党建设施的利用率,又可以避免工作力量分散后的弱化,利于工作合力的形成,能让基层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如:我们在推进区域性党建过程中,在相应的区域内,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采取财政和党费拨一点、区域内企业赞助点的办法,建起相应的党员服务中心,对区域内的活动场地、教育培训等方面党建资源进行整合,作为区域内各企业党建工作的共同平台,由区域性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不但充分做到了党建资源的集约利用,也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向社会化、开放式和服务型方面转变,使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优势得到更为充分的显示。此外,在各区域性党组织均建立了工作联系协调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党建工作协调会,广泛听取各企业意见建议,共同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协调一致,确保党建工作顺利推进,也让各企业在联系协调中,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和谐相处,不但区域内党建工作在共抓中落实,在和谐中发展,也为社会其他领域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作出了示范。

区域性党建模式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

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建设的范文

  • 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
  • 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4人关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