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名师成长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2篇优秀的名师成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师成长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1篇】名师成长工程培训心得体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很荣幸参加了“名师成长工程”——开发区名师工作室学员北师大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非常感谢管理中心为我搭建了一个如此好的学习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总的来说,这次的培训短暂而充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们的讲座或高屋建瓴,或高瞻远瞩,或深入浅出,展示出不同的风格,让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尤其是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王文湛司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张梅玲主任,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管委会主任,全国著名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老师,他们虽都已经退休多年,本该在家享受晚年,却仍然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由衷地佩服之余,更是萌生了深深的敬意与感动。
通过培训,专家们讲授的内容我虽不能立刻全部消化吸收,但确实从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理论认识,更重要的是为我以后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让我对做好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下面是我参加此次培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为人师表,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这几天的培训中,我不仅佩服着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课艺术、教育智慧,更感动于他们为人师的人格魅力。他们无不在践行着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
“立师先立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足以看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这一点上,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高金英老师,一个看起来很慈祥、很普通的女老师,她从她坎坷的经历讲起,从河北农村的知青,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到北京的重新开始,由于教学成绩的不凡,再到担任“宏志班”的第一届班主任,为了自己的学生,节假日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放弃了,没时间去教育自己的子女,期间的酸甜苦辣可以想象。高老师不平凡的教师经历给我增添了几分佩服和理解,因为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一些经历和高老师有着共鸣。她的故事让我知道“如何做平凡的事,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也使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教得不仅仅是书,而更重要的是学会育人。
高老师说我们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她的一句“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真正体现了我们老师在对待学生上,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高老师三个小时的培训课,我感觉特别短暂,她用诙谐生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当老师的真谛讲得淋漓尽致。一句句平凡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和思考。类似的话太多了,我虽不可能立刻达到高老师那样的高度,但我会好好体会她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
二、坚持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提高自已的人文素养,才可能在工作中成为学校的“能师”。要提高自已的人文素养,就必须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懂得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更要忙里偷闲地静下心来读书。专家在作讲座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甚至有的专家,比如已经70多岁高龄的王文湛司长,从头到尾连讲稿也不拿,不看,坐下就侃侃而谈,三个小时的讲座思路明确,条理清晰。由此可见,他们的文学功底是多么的深厚,没有成年累月的积累、缺乏博览群书的能力是很难达到如此之境界的。同时也知道了专家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古语说得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老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和书交朋友,才能从书中找到方向,积累知识,获得经验,才能站在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行为。正如高金英老师所说“我们要时常让自己有些东西。要想背有用的东西,就要静下心来读书,读各种书籍,从各种书籍中精心摘取更有用,更有价值的进行背诵。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便于口头表达更流畅,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头脑得到更好地锻炼。同时也让学生更佩服和喜欢你。”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程度令人惊叹,所以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涉猎书本知识,还要走出课本,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要想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就要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我们拥有一桶水已经不行了,我们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样站在讲台上才能底气十足,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
三、勤于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为我们讲课的每一位专家、教授无不提到了反思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又一秘诀。很多老师,勤奋有余,反思不足,终日忙忙碌碌,却不见有任何成就。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于是渐渐消磨了意志,产生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想法。究其原因,是缘于反思当成一种形式,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根本就没有用心地、及时地去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新奇的思维火花,即使有了好的想法、做法,也因懒惰而不愿动笔记录下来,只解决眼前就了事,就这样在不断地推诿中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教书匠”。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把教和学两个方面发现的问题和成功之处加以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把有效的教和学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那么今后教学的活动才能得到更优化,教学的效益才能得到提高;相反,不及时反思,许多失误会稍纵即逝,也许他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可能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又怎么会发展和提高呢。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要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案例分析,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可能大多老师会认为“教这个年级我已经连续教了很多年,反思无话可写”,其实不然,虽然我们每年拿到的教材一样,但所面对的学生在变化,教学方法也不会一样,每一节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教师既可以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对教学实录进行反思,也可以是一堂课的过程,也可以是某一教学环节,或者是对某一教学方法,某一教学素材运用的反思。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通过反思在比较中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他人,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课堂,形成新认识,获得新体验,生成新资源。”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经验才能升华,感性的东西才能上升到理性阶段,自身的专业才能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即使不成为名师,对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是一种不断的提升。
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专家教授们的谆谆教诲我仍深深铭记在心,激励着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我相信,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都都会因为这次培训而改变。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我将带着新的任务启程,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体验、感悟、反思、总结,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坚信,只要用心去做,成长的道路上我能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
【第2篇】2022年名师成长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很荣幸参加了“名师成长工程”——开发区名师工作室学员北师大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非常感谢管理中心为我搭建了一个如此好的学习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总的来说,这次的培训短暂而充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们的讲座或高屋建瓴,或高瞻远瞩,或深入浅出,展示出不同的风格,让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尤其是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王文湛司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张梅玲主任,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管委会主任,全国著名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老师,他们虽都已经退休多年,本该在家享受晚年,却仍然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由衷地佩服之余,更是萌生了深深的敬意与感动。
通过培训,专家们讲授的内容我虽不能立刻全部消化吸收,但确实从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理论认识,更重要的是为我以后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让我对做好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下面是我参加此次培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为人师表,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这几天的培训中,我不仅佩服着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课艺术、教育智慧,更感动于他们为人师的人格魅力。他们无不在践行着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
“立师先立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足以看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这一点上,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高金英老师,一个看起来很慈祥、很普通的女老师,她从她坎坷的经历讲起,从河北农村的知青,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到北京的重新开始,由于教学成绩的不凡,再到担任“宏志班”的第一届班主任,为了自己的学生,节假日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放弃了,没时间去教育自己的子女,期间的酸甜苦辣可以想象。高老师不平凡的教师经历给我增添了几分佩服和理解,因为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一些经历和高老师有着共鸣。她的故事让我知道“如何做平凡的事,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也使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教得不仅仅是书,而更重要的是学会育人。
高老师说我们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她的一句“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真正体现了我们老师在对待学生上,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高老师三个小时的培训课,我感觉特别短暂,她用诙谐生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当老师的真谛讲得淋漓尽致。一句句平凡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和思考。类似的话太多了,我虽不可能立刻达到高老师那样的高度,但我会好好体会她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
二、坚持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提高自已的人文素养,才可能在工作中成为学校的“能师”。要提高自已的人文素养,就必须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懂得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更要忙里偷闲地静下心来读书。专家在作讲座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甚至有的专家,比如已经70多岁高龄的王文湛司长,从头到尾连讲稿也不拿,不看,坐下就侃侃而谈,三个小时的讲座思路明确,条理清晰。由此可见,他们的文学功底是多么的深厚,没有成年累月的积累、缺乏博览群书的能力是很难达到如此之境界的。同时也知道了专家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古语说得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老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和书交朋友,才能从书中找到方向,积累知识,获得经验,才能站在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行为。正如高金英老师所说“我们要时常让自己有些东西。要想背有用的东西,就要静下心来读书,读各种书籍,从各种书籍中精心摘取更有用,更有价值的进行背诵。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便于口头表达更流畅,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头脑得到更好地锻炼。同时也让学生更佩服和喜欢你。”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程度令人惊叹,所以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涉猎书本知识,还要走出课本,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要想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就要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我们拥有一桶水已经不行了,我们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样站在讲台上才能底气十足,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
三、勤于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为我们讲课的每一位专家、教授无不提到了反思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又一秘诀。很多老师,勤奋有余,反思不足,终日忙忙碌碌,却不见有任何成就。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于是渐渐消磨了意志,产生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想法。究其原因,是缘于反思当成一种形式,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根本就没有用心地、及时地去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新奇的思维火花,即使有了好的想法、做法,也因懒惰而不愿动笔记录下来,只解决眼前就了事,就这样在不断地推诿中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教书匠”。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把教和学两个方面发现的问题和成功之处加以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把有效的教和学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那么今后教学的活动才能得到更优化,教学的效益才能得到提高;相反,不及时反思,许多失误会稍纵即逝,也许他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可能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又怎么会发展和提高呢。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要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案例分析,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可能大多老师会认为“教这个年级我已经连续教了很多年,反思无话可写”,其实不然,虽然我们每年拿到的教材一样,但所面对的学生在变化,教学方法也不会一样,每一节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教师既可以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对教学实录进行反思,也可以是一堂课的过程,也可以是某一教学环节,或者是对某一教学方法,某一教学素材运用的反思。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通过反思在比较中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他人,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课堂,形成新认识,获得新体验,生成新资源。”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经验才能升华,感性的东西才能上升到理性阶段,自身的专业才能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即使不成为名师,对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是一种不断的提升。
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专家教授们的谆谆教诲我仍深深铭记在心,激励着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我相信,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都都会因为这次培训而改变。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我将带着新的任务启程,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体验、感悟、反思、总结,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坚信,只要用心去做,成长的道路上我能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