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综合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玉树地震心得体会7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0:01 查看人数:7

【导语】玉树地震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7篇优秀的玉树地震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玉树地震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玉树地震心得体会

【第1篇】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心得体会

是的,如果我们的防御灾害的能力再提高些;我们对自然科学再尊重些;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再善待些;也许我们的灾难会少一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平安些。如果我们不仅能在黄金72小时出色,而且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方面都能做得出色,那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我们的人民就能够更加安康,我们就更能活的有尊严。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还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经验都是由教训而生,教训多了经验就有了。愿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下面就是我推荐的文章:

不能只在“黄金72小时”出色

一场突如其来的7.1级大地震灾害,猛然间发生在离我们似乎相当遥远的青海玉树。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几乎都是事情发生不到半个小时就得知消息了。汶川的一些伤痛犹在,我不禁一面祈祷,一面寻找着是否有学校的受灾情况。然而,心中纵有一千万个不愿意,我还是看到了孩子遇难的消息——“当地有一所小学倒塌,目前有5名小学生遇难。总体遇难人数还在不断上升。”(人民网4月14日报道)

无情的灾难总是在检验我们这个社会,考验党和国家,考验政府应急能力。在玉树地震之后,青海省领导同志迅速赶到了现场指挥抗震救灾,解放军已经奉命开进灾区解救人民,救援队陆续进入,各地的支援和志愿者也在集结之中,随时可以开赴灾区。而在信息方传播面,电视和互联网,电台滚动报道着这方面的消息,随时更新最新消息。面对已经发生的灾害,____坚强有力,稳定有序的指挥和人民对领导者的信任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镇定情绪、创造精神是我们面对灾难最强有力的武器。可以说,青海省的救灾是有效和迅速的,这是源自2008年抗震救灾的历史经验,也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的体现。

但是救灾本来就是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更应该从在前做起。灾难在考验我们,也在为我们提供经验教训,促成我们发现经济建设和抗灾防灾中的各种漏洞,防止以后类似的灾害。四川地震后,各地在防震以及救灾等方面都有大的作为。

汶川地震之后,中央就曾经下命令各地严格检查学校的安全状况,并要求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改善。这是在汶川之殇后带血的教训。学校的硬件不管是否现代,必须首先经得起考验,这是最大的前提,而能保证学生最基本的生命安全,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再不能无视切肤之痛,麻痹大意了,抱着侥幸的心理耍着小聪明,岂知,这会“聪明一时糊涂一世”的。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且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阳圆缺,灾害来得突然,有时候甚至一点儿前兆都没有”;“资金短缺”“拨款不到位”——这些都不是一个合理的理由,生命面前,不需要借口。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珍视生命,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每天中,而且更需要我们时刻的守候。

灾难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但是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标准。回顾这些年,非典,洪水,雪灾,地震,矿难,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政府和社会的救灾能力在不断地进步,相比之下,预警机制和预防措施还亟待加强。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抗击灾难、自强不息的历史。灾难对人是不幸的,但是每一次战胜灾难的经历,都成为我们成长壮大的宝贵精神财富。灾害袭来的时候,考验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力量。灾难面前,我们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凝聚、更加从容、更加自信,这种精神和力量,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宝贵财富。玉树不孤单,我相信在但和政府的领导下,灾难会远去,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也希望大家谨记那些教训,让血的记忆不再重复。每一次灾难都是一场考验。我们希望:每一场考验都变成一次机会,每一次机会都带来进步。

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心得体会

【第2篇】玉树地震心得体会——地震不可怕,坚强不可摧

今天(4月16日),我们的班会主题是“关注玉树,认识地震”。

08年5. 12汶川地震我们还记忆犹新。可是,就在前两天,地震这个恶魔又一次侵犯了我们的同胞,无情的剥夺了无数同胞的生命。神州大地上我们的祖国人民再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此刻,青海人民正在经历重大灾难,伤痛,死亡。各方面力量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汇集到灾区。4月15日国务院总理___抵达青海玉树指挥救灾抢险。而此时,我们开展主题班会,祝愿青海人民早日战胜灾难,脱离苦海。同时我们也学习和了解有关地震的知识。

此次班会我们安排了几位来自四川和陕西的同学讲述了汶川地震时他们的感受。从他们的有点颤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地震给他们带来的心灵创伤,但他们依然站出来讲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证明了他们在国家强有力的后盾下,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那最坚强的一面;地震不可怕,坚强不可摧。此时此刻,我们也看到了玉树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时刻。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灾难,痛苦自然是难免的。然而,当我们面对灾难的时候,坚强最重要。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的万众一心,一次次的众志成城。灾难面前,有国家,有军队,有志愿者,有名人的赈灾呼吁,也有我们普通的爱心,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早已形成。一切自然灾害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我们都是黄颜色皮肤且血脉相连。

今天,我们与玉树人民手拉手,心连心。我们同甘共苦,共同抗震救灾。

玉树地震心得体会——地震不可怕,坚强不可摧

【第3篇】玉树地震心得体会——让我们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2022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后,全中国又一次进入紧急状态,全中国人民又疑聚在一起,立即投入抗震救灾的大战中。

在昨天的“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中,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在20号晚央视“情系玉树大爱无疆”特别节目里,让我们感动的故事更多,让我们落泪的感动更多。可惜我没有现场观看,由于下班晚,我回家后已经十一点半,我立即上网观看,顾不上有多晚。

为重大灾难中的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彰显国家对百姓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获得强化,而且能够产生振奋民心、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积极作用,唤起包括港人在内的全国人民踊跃向灾区伸出援手,协助灾民度过难关,为灾区重建创造有利条件。

此次全国哀悼日,是继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又一次国殇日。虽然此次玉树地震规模不及汶川地震,人员死伤数目和经济损失也不能相比,但是国家仍然通过庄严隆重的全国哀悼仪式,对遇难同胞寄托无限哀思,向灾区人民表达深切的慰问之情。这显示对重大灾难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将成为惯例,清晰地传递出国家尊重生命、以民为本的理念,坚持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人的价值重于一切。

尊重人民生命、对不幸者给予关爱得到推而广之,显示出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负责,必然会增进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爱戴,强化休戚与共的民族感情,坚定中华民族即使面对苦难的考验,仍然团结一致、相互扶助、共理创伤,坚忍不拔地迈向复兴的决心。

玉树地震不仅对当地人命、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由于当地位于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给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对玉树地震死难者举行全国哀悼,必将引起全国人民对玉树灾区的进一步关注,激发更多民众献出爱心,积极向灾区捐赠物资和金钱,以解当地灾民燃眉之急。这有利于灾后重建工作尽早顺利展开和灾区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悼日,对于国人而言,更具特殊的意义和感情。我们将继续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传统美德,发动更多赈灾活动支持灾区,以示与内地同胞风雨同舟、共赴患难的骨肉深情。

玉树地震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国人的神经。那些惨烈的震情画面,那些令人揪心的死难者遗体,那些逃过劫难幸存下来的伤者,那些在防震棚中降生的小生命……在见证了灾难的无情之下,同样见证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笔者以为,这将是一笔最值得曾受巨大创伤的灾区人民、全国人民纪念的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举国哀悼日,既有“发乎于情”的顺应民意,也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闪耀之下的熠熠光辉。

尊重生命,以生命的名义告慰同胞在天之灵,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和道义,也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坚守的前提。正如___总理在汶川地震灾区说过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这种补偿或许不仅仅限于物质方面的补偿,因为在承受巨大的物质损失之后,人们往往会迸发出最澎湃最热烈的重建家园的信心和热情,而这份信心和热情恰恰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最大动力。

但仅仅社会物质成果上的获得,是无法完全解释“民族进步的补偿”的全部价值的,在这份磨难和考验之下,考验的是人性的坚守、生命的尊严,政府的理念,民族精神的释放,人与人的关爱、互助,来自于灾区之外人们的亿万份爱心,以及我们每一次灾害过程中“不抛弃、不放弃”而善待和尽最大可能挽救每一个生命的精神价值。这正是民族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

十三亿人民的同悲同泣,必将化成思念和缅怀的海洋;十三亿人民同声同心悼念逝去的同胞,其情其景必将感天动地。这正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优势,也是每一次灾难之后带给国人深入血脉与骨髓的深厚价值。

那些红色的泥土,那些空气里飘荡的血腥味,那些手都挖出血的人,一个个又都回来了。那些噩梦一样的时光。这个举国哀悼日,福州又拉想了防空警报,是让人们记住日本大屠杀。刚刚公司的所有人站在外面,和青海一起为玉树地震的逝者哀悼,警报像世界末日一样鸣响,感觉像又一次回到汶川地震,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人类多么渺小!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国殇之日,无泪可流。

汶川地震之后,国旗第一次为普通百姓降下。玉树地震之后,国旗再一次庄严地表达对生命的敬重,缓缓下降,寄托人们的哀思。

国旗不仅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而降半旗正是一种由中央政府以全体国民的名义举行的对生命猝然而逝的哀悼仪式。

在地震后为死难者降半旗,不但能给予死难者的亲人以莫大的精神慰藉,再次体现在一次次抗击灾难中,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坚强决心,而且更有助于增强每个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增加民众的归属感,从而激发为国奋斗的热情。

从单一个体来说,对生命尊重与否,反映其素养的高低;对国家而言则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以及一个国家的品格。当五星红旗缓缓降半,人性至善的旗帜也随之高高扬起,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政府心中的分量,更彰显了国家对生命价值的升华。生命在人类的许多价值中具有至高性,以国家的诚意和形式祈祷死者安息,让生者慰勉,是国家对生命的高度重视。再一次表明了“情为民所系”这样的话,落到实处就会产生一种感动13亿人的力量,以人为本的精神细化到细节,就会是民族的骄傲。

在每一次正视民意,热情对待民众呼声之后,我们都会发现,政府执政方式在朝着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向转变,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也发于声践于行。我们有幸见证了国家走向成熟的历史瞬间。在两次降半旗中,我们共同低下头颅,用最诚挚的心,用最朴素的方式怀念同胞,在默哀后,我们也更应该挺起胸脯,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让我们向玉树震灾中罹难的二千余同胞默哀,让我们给他们送上一份最沉痛的悼念之情。让我们为灾区人民祈祷,让我们为伟大的祖国而祝福! 数千条生命,在一瞬间集体殒灭,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哀伤。永远记住这一天,铭刻每一位死难者的名字,尊重每位罹难公民的生命价值,共和国再次为他们降半旗志哀。

玉树地震心得体会——让我们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第4篇】玉树地震的心得体会

玉树地震了,我们的神经又一次被触动了。不仅仅是那些善良无辜的人们的离去和那一阵阵呜咽哭泣让我们为之悲痛心酸。我们更应该看到和想到的应该是是接连不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如此肆无忌惮的摧残着我们的家园,剥夺走我们的同胞之后,这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一些东西。

官方习惯性的用一个“地震高发期”或“地球活跃期”来解释发生的种种。我们的内心虽然很多时候极不满意如此这般欺骗三岁小孩的言论,但是我们比官方更习惯去接受那些明知道是骗人的东西,然后再坦然的为接下来发生的种种不幸买单。“以前就这样!”“我们有什么办法”,这些自欺欺人的言语像蛀虫一样腐蚀着国人的靴性,我们的思想早已被蛀空,就等着某天那几根骨头也被啃咬殆尽。

在纳西族的东巴经书里,人类始祖崇忍利恩和天女衬红褒白婚配以后生的后代不会说话,后来得到天启懂得祭天之礼之后三个孩子方能言语。由此产生了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一个祭祀仪式——祭天,以此协调天人的关系。在纳西族神话里,山川草木虫鱼都是有灵性的,人类只有懂得规则,处理好和自然神灵之间的关系,并以礼待之才能行事顺利、得到庇护。纳西族传统宗教东巴教及其一系列流传至今的繁杂祭祀仪式就是纳西人千百年来注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的最好例证。我想正是由于这一点,纳西人才能在仙境丽江渔猎耕织,阡陌交通,创造出如此绚丽的纳西文化。

相比之下,工业文明的机器轰鸣至今短短的几百年。我们疯狂的掠夺着能得到的一切,丝毫不去听大自然的声音。理会不了大山的哭泣,察觉不了江河的咆哮……

玉树地震的心得体会

【第5篇】悼念玉树地震中逝去的人心得体会

国务院决定于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届时,在半垂的国旗下,全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在灾难造成的巨大损失面前,我们以国家的名义、以庄严的祭奠形式,沉痛地悼念逝者、抚慰生者。

我们悼念逝者,是因为他们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他们的哀伤就是我们的哀伤。对遇难者表达哀悼的沉痛,体现了国家以人为本的光辉理念,寄托着手足同胞血脉相连、患难与共的深切情谊,闪动着人性里最悲悯、最宽怀的温暖光芒。

八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不顾一切在废墟中寻找希望、寻找生命。震后79小时,123小时,130小时……在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多少幸存者以惊人的毅力,创造生命的奇迹;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多少人瞬间用身躯撑起生命的天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灾难中,生命的厚度和深度,足以令所有生者肃然起敬。

爱,永不停止;生命,生生不息。在深切的哀悼中,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汲取逝者的精神和力量,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载着他们的希望与梦想前行。

悼念玉树地震中逝去的人心得体会

【第6篇】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写在玉树地震后的心得体会

古老的玉树县依然静静地躺在青海省的最南端,依然为我们描画着高原人民的热情奔放,坚强不屈。然而,强烈的地震却抹不掉它的伤痕累累。玉树,曾经是美丽的文成公主和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和亲时的必经之路,它将中原文化带到了遥远而偏僻的高原地带。从此,中原人民和藏族人民有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一向以游牧为生的民族也有了自己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藏族,这个人口数目并不多的民族也因此而逐渐地发展起来,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写在玉树地震后的心得体会

【第7篇】玉树地震心得体会——地震无情人有情

“四月十四日”这一天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天,这个紧扣人心的日子,随着一阵轰隆巨响,房屋开始倾斜,大地开始崩裂,无数的人还没来得及寻找藏身之处,就被埋在地下,留下的,只有死的气息,让人窒息,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惨的呻吟,让人悲痛。

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内,大地变成废墟,无数人被死神夺走了生命,还没来得及呼喊,他们还没看到自己亲人的最后一面,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只留下一具僵硬干冷的尸体。但是还有顽强的生命,因为呼喊声依然在大地弥漫,他们在等待救援,在死亡线上奋力挣扎,他们相信生命是不会抛弃他们的。

青海省玉树州地震以来,灾区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犹如一曲曲生命的礼赞,使我和我所在的护路联防支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深受感动。一个个上升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这无不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上至________,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他们夜以继日﹑忘我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电视里﹑报纸上﹑网络中﹑无时不在传递着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镜头;无时不在讲述着哪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时不在传颂着那些可歌可泣的大爱。

此时此刻,我们看到一幕幕令人心疼的图片时,一种莫名的悲伤,一种情醒时的感悟,一种传承和发扬爱的冲动涌上心田,我和我所在的护路联防支队的全体队员一致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响应___胡___在地震灾区的讲话精神,奋发搞好本职工作,并自愿在自己有限的收入中,尽微薄之力,支援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灾难无情人有情,危急关头显英雄本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真情大爱传送民族精神。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爱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 “告诉灾区人民;我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四月十九日在支队领导和支队机关工作人员捐款后,我们基层各大队﹑保安中队队员也在所领导的领导下开始了捐助活动。当我走进所里会议室的那一瞬间感觉到“心系灾区,爱心募捐”那几个字是那么的耀眼。所长带着募捐款走向画有红心的纸箱时,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心情。此时此刻,我们每一位队员都为灾区同胞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玉树灾区的同胞们牵动着十三亿中国人的心!

在赈灾捐款的短短几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捐款,港台的捐赠,看到了社会组织群体的亮相,看到了企业界的行动,看到了演艺体育界的反应迅速,看到了平民捐赠的踊跃……汇集起来是爱的甘泉﹑爱的力量。它是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灾难的力量之泉。

灾区人民身体力行涌现出的一幕幕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充满敬意,热泪盈眶。这些镜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灾区人民身边的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温暖和巨大力量,因为有“情”,我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因为有“情”,我们真心依靠,共度难关;因为有“情”,我们互相勉励,生死相依。强震突袭,灾区人民用行动让和谐的真谛更加完美真实,用行动让善良的品德和职业操守熠熠生辉。

每一次困难和灾害都是对我们团结精神和爱心的检验。也是让我们摒弃和忘却很多纷争迅速走到一起挺身共赴难关的机会。我相信每次困难背后都蕴藏着转机,每个考验的背后都蕴藏着智慧。一个流泪的民族必然充满悲悯与坚强,但一个迅速开始行动的民族则永不沉沦。让我们与灾区人民守望相助,心意相连,共建美好家园。

为坚强的生命鞠躬,为离去的同胞默哀……

玉树地震心得体会——地震无情人有情

玉树地震心得体会7篇

古老的玉树县依然静静地躺在青海省的最南端,依然为我们描画着高原人民的热情奔放,坚强不屈。然而,强烈的地震却抹不掉它的伤痕累累。玉树,曾经是美丽的文成公主和吐蕃首领松赞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玉树地震范文

  • 玉树地震心得体会7篇
  • 玉树地震心得体会7篇7人关注

    古老的玉树县依然静静地躺在青海省的最南端,依然为我们描画着高原人民的热情奔放,坚强不屈。然而,强烈的地震却抹不掉它的伤痕累累。玉树,曾经是美丽的文成公主和吐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