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闻记者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9篇优秀的新闻记者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闻记者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新闻记者培训心得体会 第2篇新闻记者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第3篇新闻记者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第4篇新闻记者工作心得体会 第5篇报社新闻记者实习心得体会 第6篇新闻记者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第7篇新闻记者实习心得 第8篇新闻记者的工作心得体会 第9篇新闻记者实习心得范文
【第1篇】新闻记者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长治日报专版介绍我校的报道,感触颇深,文章内容系统全面的介绍了我校的职能和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和新一届领导班子对学校未来蓝图的整体规划,,作为一名在职中工作多年的职中人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文章中提到20xx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坚持“把学生成才作为第一生命,把学生进步作为第一要务,把师资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把安全管理作为第一责任”;学校教师树立“我们的学生是需要教育的,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教育的,我们的教育是必要的,我们的教育是重要的,我们是可以打一流的 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五种观念。大力实施“六项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决支持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文章不仅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而且也为我们教学工作和学校今后发展指明创新和改革的方向,那就是要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三大目标,即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标准、通过‘五星级学校’评审、成为‘三晋知名综合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充分发挥职教优势,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首先,教研工作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建立和完善教研指导体系
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协调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建立和完善教研指导体系,认真落实“教育质量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研修、管理、引领、指导、服务”职能,努力将教研室建成县域教育教学研究的中心、教育决策咨询服务中心、教育科研管理中心、教师业务培训指导中心、教学质量评估检测中心。要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新课改为重点,不断加强课程规划、课程管理、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的研究,进一步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制度,深入开展教学评估,重点加强对学校的过程性教学评估,注重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质量检测等常态教学的教学评估,建立常态教学评估通报制度,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水平,创新特色,实现了教学评估工作的长效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教育质量的过程性分析和评价,建立全面评价、全科评价、全程评价机制,及时掌握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现状,深刻分析我市与外地之间的质量差距,进一步指导和改进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其次,要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促进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行政管理建设,进一步明确校长领导课程和教学工作的责任。把校长从繁忙的事务解脱出来,使他们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实情,以教学领导教学,研究和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实现研训一体,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努力提高对教研工作的领导能力。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比活动,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与国内外名校、名家的联系交流学习制度,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或案例为载体,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完善研究制度,改革研究方式,加大学科教研的比重,大力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提高新课程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再次,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研究创建优质、高效课堂
教育质量取决于常态课的教学质量,而不取决于少数几节公开、示范、优质课。要解决常态课自由、放任、低效、无效、负效以及活动频繁,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认真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名师、学科带头人深入开展每周“十个一”活动,即:每周听一节常态课,组织一次随堂检测,调阅一个相关班级的学生作业,查看一个授课教师的业务笔记,检查一个相关领导的教学活动情况,召开一次相关班级的学生座谈会,参加一次相应的教研活动,撰写一份相关的调查报告,发现一个教学实际问题,提出一条最有价值的教学建议;深入学校听“推门课”,观常态课,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高耗低效问题,努力实现教研工作重心的“五大转移”,即:“由关注全市性大型教研活动转移到关注区片、盟校、校本教研上来”,“由过多地重视模式的构建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上来”,“由培养少数典型教师转移到提高大多数普通教师的素质上来”,“由总结教学经验转移到查找教学问题上来”,“由指导少数精品课转移到关注常态课上来”,着力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新闻记者培训
【第2篇】新闻记者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今年过的更是特别快,回顾这一年一来的工作,我个人感受良多。虽有成长,更多的采写不足,虽有学到知识,实践和努力却不够,虽然一年过去了,却觉得收获终究抵不过流逝的光阴。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参加“寒冬记者体验行业之辛苦”策划的报道,写了两篇稿子《记者体验寒冬收废品:拖着残腿 迎着寒风吆喝 前进》和《记者体验寒冬菜农:冻僵双手双脚 剥出雪白白菜》,这两篇稿子,不管是在采访、写作,还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在采访的过程中,因为必须要来到现场,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长时间的相处下来,能更注意关注被采访者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更能听得进去被采访者说的事情,最重要是很快进入他说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说的事情,这样比硬生生让被采访者说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实和可读。
设想,如果这样类似的体验稿子,没有全身心的进入被采访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细节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长时间和被采访者交谈,可能不能找到采写得心应手的故事内容。采访完这两篇稿子,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脑海清晰浮现:梅正德收拾着捡回来的垃圾,他驼着背,喘着粗气,寒冷的气流,冻白了他的胡须,只要今天能收获一些,他就很满足。黝黑干瘦的张春光淳朴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种白菜的生活,寒冬里双手泡在白菜叶子里,但是只要每一年稍微挣些钱,他就很满足。
体验稿子,给我的感觉就更能走进他们的故事里,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也试图把体验式的采访用在采访中。今年2月,在采写《水管被冻 100余位居民已11天无水喝》这篇稿子时,我便用了体验式的采访方式。跟着居民去几百米外的地方,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真的感觉不同,比坐在家里听老头老太说的更生动形象,原本一篇热线稿件,写成2000字的城市稿件,并获得领导的肯定,这边是一边积累一边学习,并运用在实践中便是的收获。 也许,曾经采访过的新闻,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记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几篇,让记者自身难以忘怀的采访经历,我相信,那些让自己都无法忘记的采访,一定是收获最多的一次历练。
6月份,我参加了“最难毕业季”策划,遇到的问题是采访量比较大,需要寻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从云云毕业生中找到自己需要采访的人物,当采访完企业单位时,显得有精无力,对于寻找人物显得有些偷工减料,最后让见报的稿件并不“好看”。类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中也同样遇到了。
同样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却不脱离主题的故事,这次,我前后用了10天,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我找到了几位符合主题却又个性的人物。在采访中,我对每个被采访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采访了两个小时,但是在这两个中,却总能有意外收获。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为偷懒,在采访前很少写采访提纲,总觉得该问的问题都能问到,殊不知写提纲和不写提纲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采访前,都有写采访提纲。的益处是,采访时,条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会想到新的问题,不仅省时间,还能让采访更全面和扎实,在以后的采访中,不要小看任何一个采访,只要用心去采,总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闪光点。
7月初,采写的《供水压力增大 日缺5万方水》的稿子,很失败,但得到了很多建议。因为刚接手供水单位,就安排采写这篇稿件,觉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周去采访,自认为采访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见报时仍是差评初潮。起初心里有很多委屈和质问,想问时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采写不够、稿件不好,为何没人让我改写,为何看稿子时觉得没有问题,但是见报后,却说大方向都没有把握好,当然这样的疑惑只是一时的。
我发现,通常这类稿件,如果老百姓觉得写得是对的,相关单位觉得是不对时,说明这篇稿子写成功了,相反则是失败的。见报后,供水公司确实称赞我写的好但老百姓却觉得这是帮供水公司说话,不用说,这样的现象就解释了为何这篇稿子如此遭“嫌弃”,当然,这只是我自以为是的想法。缺水的现象是什么?因为缺水发什么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给出解决办法,这四个板块我都一一涉及,却仍是失败的稿件,最终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题错了,大方向也错了,这篇稿件也成了我20_年最纠结的稿件。
最纠结的策划算是供暖策划了。从我拿到供暖的口子开始,就一直在发愁供暖策划,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在这样的纠结下和杨主任的帮助,算是踉踉跄跄的顺利开始。因为常年和供暖公司关系僵硬,一度让采访处在艰难中,和上级领导不好打交道,就转战到了基层员工。但是很多基层员工可能常年和我们有误会,让见报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写的不想再写的稿件,想有所创新内容,很难。
当然,不能把责任一股脑的扔给合作单位,毕竟他们是死的,而我是活得,如果把这此策划看做是一,那么五分之四的责任归咎于我。如何能让这样时间较长的策划做的有条有理,伸缩自如,动态紧跟,题材新颖等等都是我在今年遗留下的问题,在后面的工作中,要向老记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说道策划,今年最难忘的策划要数“社区爱心行”了,“社区爱心行”这个历经几个月的策划,让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这么多记者一起合作,第一次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第一次采访完两个多小时写交稿。除了这些第一次,给我更多的是,策划带我们的凝聚力,还有实实在在固定的版面和稿分。
今年从7月开始,我将天气稿子转让给了其他记者。之前在写天气稿件时,不知道是写的时间太长,还是思维狭窄,越写越不会写,因为迈不过去那个坎,最终只能转交给他们写,说句直白的话,就是将每个月白送给我的50分送给了别人,但是周海荣老师确实比我做的好很多。可能很多记者不会去注意天气稿件,但是我每天都会看周海荣老师写的天气稿,我不知道他写时需要用多少时间,会不会着急发火,会不会觉得写不出来,但我知道,见报的稿件,读起来都是那么生活,却又充满诗意,相对我之前写了一年的天气稿件,这些才是读者想看到的天气稿吧。这就是老记者身上的魅力,自然流露的才华,所以,的老师在我身边,我怎么会浪费时间,不去向身边的老师们多学习一下。
一年即将过去了,问问自己哪篇稿子最满意,却有些说不出了。在采访和写作方面,虽略有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维也比较狭窄,脑子比较死,没有“新鲜”的想法,有些稿件不能抓到重点,对于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写作比较单一,在日后要不断努力进步,将其一一攻破。
20_年匆匆的要结束了,20_年已经向我挥手挑衅,我要不断努力,努力工作,克服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踏踏实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路,接受20_年的挑衅,在新的路上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
【第3篇】新闻记者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新闻记者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既是推动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能力的重要指导方针。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尤其在西藏,新闻宣传工作能不能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关键是看能不能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实实在在把促进新闻宣传的科学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导向,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办好党报的第一要务是把握好舆论导向。胡锦涛___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事实反复证明,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线,在这一点上,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任何动摇、不能有丝毫含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的旗帜,科学发展观是新闻宣传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是新闻宣传发展的路径。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提高舆论导向能力,认真履行党报职责,引领社会舆论。自拉萨事件以来,新闻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具体地体现在维护祖国统
一、反对分列、维护稳定等方面。《西藏日报》深入宣传西藏发展稳定的巨大成就,用铁的事实揭批达赖的无耻谎言,讴歌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一时期反对分列、维护稳定的宣传报道,积极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选题得当,针对性强,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切中要害,从感情上、内容上、语言上贴近群众,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引导了社会舆论,推动了实际工作,为西藏社会局势稳定和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党报在引导舆论中处于中心地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报纸影响力,扩大报纸覆盖面。同时要讲究宣传艺术,把握时机,讲究分寸,不刮风、不炒作,把好关、把好度,正确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加深对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的理解,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形成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好传统,形成把宣传科学发展观与新闻规律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形成与时俱进不断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从而推动我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栏目带动版面,努力提高整体策划能力
栏目是报纸各个版面的骨架。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必然空洞;没有好栏目,报纸也难以创立自己的品牌。栏目与版面取决于整体策划能力,所以,栏目和版面设置是否得当可以体现出整体策划能力如何。
近年来,《西藏日报》在栏目设置、版面规划和报纸的整体策划方面注重专题报道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典型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文字与图片相结合,从而增强了内容的吸引力和版面的感染力。《西藏日报》在拉萨事件之后的系列大型策划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旗帜鲜明反分列 坚定不移抓发展》和《团结稳定是福 分列动乱是祸》等专栏的开辟在坚持揭露真相、愤怒声讨、教育群众的基础上,围绕区党委开展反对分列、维护稳定的工作安排,抓住要害揭批达赖、抓住要点宣传成就、抓住热点引导舆论、抓住主题营造氛围,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宣传报道,使广大干部、农牧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达赖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反分列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在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更加坚定、旗帜更加鲜明,自觉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增强与达赖集团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些成功的尝试展现了版面、栏目和稿件三级策划相得益彰。
《西藏日报》的整体策划在保持党报庄重、大气风格的前提下,力求体现大方、明快、醒目、多彩的时代感。阶段性的重大活动精心策划,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报道也倾注全力。目前,《西藏日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内容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开设栏目,在一版和二版分别开辟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栏目。副刊阳光周末等版面的栏目设置既围绕主题又突出该版的特色,内容与时俱进,图片处置适当,整体版面图文并茂、布局合理。绝大部分策划在版面中体现、在栏目中落实,大部分宣传报道都以独特的视角、独家报道和资料的整合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
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能力的根本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全方位、多层次要求,也是学习实践活动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讲求实效,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以贴近实际为出发点,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导向作用。贴近实际,就是要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使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以贴近生活为切入点,让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更好地融入生活、引导生活。以贴近群众为落脚点,一切从科学发展的观点出发。贴近群众,就是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西藏日报》在三贴近方面镜头经常对准群众,精心选择报道角度,善于挖掘群众语言,用鲜活的语言表达人民群众的意愿。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既敢于报道,又能够把握,既了解来龙去脉,又分析前因后果,从不摆出说教的姿态和刻板的面孔,力求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解开思想的疙瘩、用生活中的小事阐明深刻的道理,使干部、农牧民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中真正得到实惠,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发展观、接受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努力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注重报业科学发展,搞好报社统筹兼顾。学习是基础,发展是主题,实践是关键。实践中注重学以致用,发展中体现统筹兼顾。新闻宣传工作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在统筹下有序推进、在兼顾中从容应对。在制定整体发展规划时要集思广益,社党委领导班子在关键时刻要清醒,决策要科学,处理问题更要稳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发现好的创意,要充分肯定好的策划,要完善一些以前不够完善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全社尊重人才、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相为报社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的良好氛围。
在学习实践中,我们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推出有利于报业良性发展的新举措,转变那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新闻宣传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把做一流记者、写一流新闻、创一流精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重点带一般,强化精品意识、精细意识,为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4篇】新闻记者工作心得体会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今年过的更是特别快,回顾这一年一来的工作,我个人感受良多。虽有成长,更多的采写不足,虽有学到知识,实践和努力却不够,虽然一年过去了,却觉得收获终究抵不过流逝的光阴。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参加“寒冬记者体验行业之辛苦”策划的报道,写了两篇稿子《记者体验寒冬收废品:拖着残腿 迎着寒风吆喝 前进》和《记者体验寒冬菜农:冻僵双手双脚 剥出雪白白菜》,这两篇稿子,不管是在采访、写作,还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在采访的过程中,因为必须要来到现场,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长时间的相处下来,能更注意关注被采访者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更能听得进去被采访者说的事情,最重要是很快进入他说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说的事情,这样比硬生生让被采访者说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实和可读。
设想,如果这样类似的体验稿子,没有全身心的进入被采访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细节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长时间和被采访者交谈,可能不能找到采写得心应手的故事内容。采访完这两篇稿子,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脑海清晰浮现:梅正德收拾着捡回来的垃圾,他驼着背,喘着粗气,寒冷的气流,冻白了他的胡须,只要今天能收获一些,他就很满足。黝黑干瘦的张春光淳朴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种白菜的生活,寒冬里双手泡在白菜叶子里,但是只要每一年稍微挣些钱,他就很满足。
体验稿子,给我的感觉就更能走进他们的故事里,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也试图把体验式的采访用在采访中。今年2月,在采写《水管被冻 100余位居民已11天无水喝》这篇稿子时,我便用了体验式的采访方式。跟着居民去几百米外的地方,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真的感觉不同,比坐在家里听老头老太说的更生动形象,原本一篇热线稿件,写成2000字的城市稿件,并获得领导的肯定,这边是一边积累一边学习,并运用在实践中便是的收获。 也许,曾经采访过的新闻,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记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几篇,让记者自身难以忘怀的采访经历,我相信,那些让自己都无法忘记的采访,一定是收获最多的一次历练。
6月份,我参加了“最难毕业季”策划,遇到的问题是采访量比较大,需要寻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从云云毕业生中找到自己需要采访的人物,当采访完企业单位时,显得有精无力,对于寻找人物显得有些偷工减料,最后让见报的稿件并不“好看”。类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中也同样遇到了。
同样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却不脱离主题的故事,这次,我前后用了10天,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我找到了几位符合主题却又个性的人物。在采访中,我对每个被采访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采访了两个小时,但是在这两个中,却总能有意外收获。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为偷懒,在采访前很少写采访提纲,总觉得该问的问题都能问到,殊不知写提纲和不写提纲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采访前,都有写采访提纲。的益处是,采访时,条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会想到新的问题,不仅省时间,还能让采访更全面和扎实,在以后的采访中,不要小看任何一个采访,只要用心去采,总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闪光点。
7月初,采写的《供水压力增大 日缺5万方水》的稿子,很失败,但得到了很多建议。因为刚接手供水单位,就安排采写这篇稿件,觉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周去采访,自认为采访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见报时仍是差评初潮。起初心里有很多委屈和质问,想问时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采写不够、稿件不好,为何没人让我改写,为何看稿子时觉得没有问题,但是见报后,却说大方向都没有把握好,当然这样的疑惑只是一时的。
我发现,通常这类稿件,如果老百姓觉得写得是对的,相关单位觉得是不对时,说明这篇稿子写成功了,相反则是失败的。见报后,供水公司确实称赞我写的好但老百姓却觉得这是帮供水公司说话,不用说,这样的现象就解释了为何这篇稿子如此遭“嫌弃”,当然,这只是我自以为是的想法。缺水的现象是什么?因为缺水发什么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给出解决办法,这四个板块我都一一涉及,却仍是失败的稿件,最终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题错了,大方向也错了,这篇稿件也成了我20_年最纠结的稿件。
最纠结的策划算是供暖策划了。从我拿到供暖的口子开始,就一直在发愁供暖策划,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在这样的纠结下和杨主任的帮助,算是踉踉跄跄的顺利开始。因为常年和供暖公司关系僵硬,一度让采访处在艰难中,和上级领导不好打交道,就转战到了基层员工。但是很多基层员工可能常年和我们有误会,让见报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写的不想再写的稿件,想有所创新内容,很难。
当然,不能把责任一股脑的扔给合作单位,毕竟他们是死的,而我是活得,如果把这此策划看做是一,那么五分之四的责任归咎于我。如何能让这样时间较长的策划做的有条有理,伸缩自如,动态紧跟,题材新颖等等都是我在今年遗留下的问题,在后面的工作中,要向老记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说道策划,今年最难忘的策划要数“社区爱心行”了,“社区爱心行”这个历经几个月的策划,让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这么多记者一起合作,第一次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第一次采访完两个多小时写交稿。除了这些第一次,给我更多的是,策划带我们的凝聚力,还有实实在在固定的版面和稿分。
今年从7月开始,我将天气稿子转让给了其他记者。之前在写天气稿件时,不知道是写的时间太长,还是思维狭窄,越写越不会写,因为迈不过去那个坎,最终只能转交给他们写,说句直白的话,就是将每个月白送给我的50分送给了别人,但是周海荣老师确实比我做的好很多。可能很多记者不会去注意天气稿件,但是我每天都会看周海荣老师写的天气稿,我不知道他写时需要用多少时间,会不会着急发火,会不会觉得写不出来,但我知道,见报的稿件,读起来都是那么生活,却又充满诗意,相对我之前写了一年的天气稿件,这些才是读者想看到的天气稿吧。这就是老记者身上的魅力,自然流露的才华,所以,的老师在我身边,我怎么会浪费时间,不去向身边的老师们多学习一下。
一年即将过去了,问问自己哪篇稿子最满意,却有些说不出了。在采访和写作方面,虽略有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维也比较狭窄,脑子比较死,没有“新鲜”的想法,有些稿件不能抓到重点,对于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写作比较单一,在日后要不断努力进步,将其一一攻破。
20_年匆匆的要结束了,20_年已经向我挥手挑衅,我要不断努力,努力工作,克服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踏踏实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路,接受20_年的挑衅,在新的路上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
【第5篇】报社新闻记者实习心得体会
报社新闻记者实习心得体会
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我们市里的报社实习,在这宝贵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日报要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随手在桌上拿了份报纸看起来。可是报纸总有看完的时候,无聊加透顶。指导我的老师可能因为有点亲戚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热情的,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没有跟其他老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其他老师的不冷不热让我有些压不过气来。在这方面,回家后我有过深刻的反省,但总好像走不出这个关卡。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最好,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一、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对于地方媒体记者而言,生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风平浪静的,缺乏冲突的,在平常甚至庸常的生活中去做新闻,似乎是很多记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发现力、判断力显得特别重要。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二、关于新闻题目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三、关于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在写人物通讯周汉高时,经老师指点在通讯的开头部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误将消息的导语强加到通讯上,写成既不像通讯也不像消息的样式,使得通讯的特点完全没有突出出来。通讯不需要把它的每个点都举出例子,要抓住重点来写例子,例子要简短而有力,将通讯的点归纳起来,抓住重点,将不重要的点结合到其他点上,事例要有针对性,且将事例简要归纳,有些事例可以一笔带过,有些事例用典型事例来写。
四、关于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把握重点,首先将会议内容重点讲一下,接着是主要领导的讲话,再其次人员的讲话。主要领导的讲话要比其次人员的讲话详细,突出重点。其次再会议内容方面,讲清楚会议要求、会议目的。另外,关于会议的参与人员,如果是市领导,要讲清楚召开会议的人员,如果不是市领导,可以一笔代过,甚至省略不写,只要将出席人员、出席部门讲清楚。
对于地方报纸报道省级电视电话会议,首先记录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谁的话比较重要就要主要记谁的话,对讲话也要技巧性地记录,抓住它的核心词、关键词。在写作的时候,要把地方的内容突出出来,省级不必重点写。
记者跑会议是不可避免的,但“泡会议”只能的来呆板的书面材料,“赶场子”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拿来材料,鼠标一点,新闻,大名一签,读者爱看不看丢在一边,有人形容这样的记者为“会议记者”、“材料记者”,会议报道再多,也出不了精品杰作来。
会议新闻的报道既“易”又“难”,容易的是,对会议新闻的报道只要按照“模式”行事:会议程序+出席会议的重要人员名单+领导讲话+会议主题的相关内容=会议新闻。这类模式会议新闻,审稿少麻烦,既轻松省事又有把握见报。然而这样的会议新闻“往往千人一面,枯燥无味”,成为读者不想看的新闻。要让会议新闻的报道“出彩”,则是老大难问题。
在这次实习期间,我跟老师共同合作了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一个月,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特别是手把手带着我的亚军老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第6篇】新闻记者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今年过的更是特别快,回顾这一年一来的工作,我个人感受良多。虽有成长,更多的采写不足,虽有学到知识,实践和努力却不够,虽然一年过去了,却觉得收获终究抵不过流逝的光阴。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参加“寒冬记者体验行业之辛苦”策划的报道,写了两篇稿子《记者体验寒冬收废品:拖着残腿 迎着寒风吆喝 前进》和《记者体验寒冬菜农:冻僵双手双脚 剥出雪白白菜》,这两篇稿子,不管是在采访、写作,还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在采访的过程中,因为必须要来到现场,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长时间的相处下来,能更注意关注被采访者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更能听得进去被采访者说的事情,最重要是很快进入他说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说的事情,这样比硬生生让被采访者说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实和可读。
设想,如果这样类似的体验稿子,没有全身心的进入被采访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细节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长时间和被采访者交谈,可能不能找到采写得心应手的故事内容。采访完这两篇稿子,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脑海清晰浮现:梅正德收拾着捡回来的垃圾,他驼着背,喘着粗气,寒冷的气流,冻白了他的胡须,只要今天能收获一些,他就很满足。黝黑干瘦的张春光淳朴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种白菜的生活,寒冬里双手泡在白菜叶子里,但是只要每一年稍微挣些钱,他就很满足。
体验稿子,给我的感觉就更能走进他们的故事里,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也试图把体验式的采访用在采访中。今年2月,在采写《水管被冻 100余位居民已11天无水喝》这篇稿子时,我便用了体验式的采访方式。跟着居民去几百米外的地方,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真的感觉不同,比坐在家里听老头老太说的更生动形象,原本一篇热线稿件,写成2000字的城市稿件,并获得领导的肯定,这边是一边积累一边学习,并运用在实践中便是的收获。 也许,曾经采访过的新闻,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记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几篇,让记者自身难以忘怀的采访经历,我相信,那些让自己都无法忘记的采访,一定是收获最多的一次历练。
6月份,我参加了“最难毕业季”策划,遇到的问题是采访量比较大,需要寻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从云云毕业生中找到自己需要采访的人物,当采访完企业单位时,显得有精无力,对于寻找人物显得有些偷工减料,最后让见报的稿件并不“好看”。类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中也同样遇到了。
同样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却不脱离主题的故事,这次,我前后用了10天,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我找到了几位符合主题却又个性的人物。在采访中,我对每个被采访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采访了两个小时,但是在这两个中,却总能有意外收获。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为偷懒,在采访前很少写采访提纲,总觉得该问的问题都能问到,殊不知写提纲和不写提纲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采访前,都有写采访提纲。的益处是,采访时,条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会想到新的问题,不仅省时间,还能让采访更全面和扎实,在以后的采访中,不要小看任何一个采访,只要用心去采,总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闪光点。
7月初,采写的《供水压力增大 日缺5万方水》的稿子,很失败,但得到了很多建议。因为刚接手供水单位,就安排采写这篇稿件,觉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周去采访,自认为采访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见报时仍是差评初潮。起初心里有很多委屈和质问,想问时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采写不够、稿件不好,为何没人让我改写,为何看稿子时觉得没有问题,但是见报后,却说大方向都没有把握好,当然这样的疑惑只是一时的。
我发现,通常这类稿件,如果老百姓觉得写得是对的,相关单位觉得是不对时,说明这篇稿子写成功了,相反则是失败的。见报后,供水公司确实称赞我写的好但老百姓却觉得这是帮供水公司说话,不用说,这样的现象就解释了为何这篇稿子如此遭“嫌弃”,当然,这只是我自以为是的想法。缺水的现象是什么?因为缺水发什么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给出解决办法,这四个板块我都一一涉及,却仍是失败的稿件,最终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题错了,大方向也错了,这篇稿件也成了我20_年最纠结的稿件。
最纠结的策划算是供暖策划了。从我拿到供暖的口子开始,就一直在发愁供暖策划,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在这样的纠结下和杨主任的帮助,算是踉踉跄跄的顺利开始。因为常年和供暖公司关系僵硬,一度让采访处在艰难中,和上级领导不好打交道,就转战到了基层员工。但是很多基层员工可能常年和我们有误会,让见报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写的不想再写的稿件,想有所创新内容,很难。
当然,不能把责任一股脑的扔给合作单位,毕竟他们是死的,而我是活得,如果把这此策划看做是一,那么五分之四的责任归咎于我。如何能让这样时间较长的策划做的有条有理,伸缩自如,动态紧跟,题材新颖等等都是我在今年遗留下的问题,在后面的工作中,要向老记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说道策划,今年最难忘的策划要数“社区爱心行”了,“社区爱心行”这个历经几个月的策划,让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这么多记者一起合作,第一次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第一次采访完两个多小时写交稿。除了这些第一次,给我更多的是,策划带我们的凝聚力,还有实实在在固定的版面和稿分。
今年从7月开始,我将天气稿子转让给了其他记者。之前在写天气稿件时,不知道是写的时间太长,还是思维狭窄,越写越不会写,因为迈不过去那个坎,最终只能转交给他们写,说句直白的话,就是将每个月白送给我的50分送给了别人,但是周海荣老师确实比我做的好很多。可能很多记者不会去注意天气稿件,但是我每天都会看周海荣老师写的天气稿,我不知道他写时需要用多少时间,会不会着急发火,会不会觉得写不出来,但我知道,见报的稿件,读起来都是那么生活,却又充满诗意,相对我之前写了一年的天气稿件,这些才是读者想看到的天气稿吧。这就是老记者身上的魅力,自然流露的才华,所以,的老师在我身边,我怎么会浪费时间,不去向身边的老师们多学习一下。
一年即将过去了,问问自己哪篇稿子最满意,却有些说不出了。在采访和写作方面,虽略有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维也比较狭窄,脑子比较死,没有“新鲜”的想法,有些稿件不能抓到重点,对于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写作比较单一,在日后要不断努力进步,将其一一攻破。
20_年匆匆的要结束了,20_年已经向我挥手挑衅,我要不断努力,努力工作,克服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踏踏实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路,接受20_年的挑衅,在新的路上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
【第7篇】新闻记者实习心得
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新闻记者实习心得范文]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第8篇】新闻记者的工作心得体会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今年过的更是特别快,回顾这一年一来的工作,我个人感受良多。虽有成长,更多的采写不足,虽有学到知识,实践和努力却不够,虽然一年过去了,却觉得收获终究抵不过流逝的光阴。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参加“寒冬记者体验行业之辛苦”策划的报道,写了两篇稿子《记者体验寒冬收废品:拖着残腿 迎着寒风吆喝 前进》和《记者体验寒冬菜农:冻僵双手双脚 剥出雪白白菜》,这两篇稿子,不管是在采访、写作,还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在采访的过程中,因为必须要来到现场,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长时间的相处下来,能更注意关注被采访者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更能听得进去被采访者说的事情,最重要是很快进入他说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说的事情,这样比硬生生让被采访者说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实和可读。
设想,如果这样类似的体验稿子,没有全身心的进入被采访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细节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长时间和被采访者交谈,可能不能找到采写得心应手的故事内容。采访完这两篇稿子,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脑海清晰浮现:梅正德收拾着捡回来的垃圾,他驼着背,喘着粗气,寒冷的气流,冻白了他的胡须,只要今天能收获一些,他就很满足。黝黑干瘦的张春光淳朴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种白菜的生活,寒冬里双手泡在白菜叶子里,但是只要每一年稍微挣些钱,他就很满足。
体验稿子,给我的感觉就更能走进他们的故事里,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也试图把体验式的采访用在采访中。今年2月,在采写《水管被冻 100余位居民已11天无水喝》这篇稿子时,我便用了体验式的采访方式。跟着居民去几百米外的地方,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真的感觉不同,比坐在家里听老头老太说的更生动形象,原本一篇热线稿件,写成2000字的城市稿件,并获得领导的肯定,这边是一边积累一边学习,并运用在实践中便是的收获。 也许,曾经采访过的新闻,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记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几篇,让记者自身难以忘怀的采访经历,我相信,那些让自己都无法忘记的采访,一定是收获最多的一次历练。
6月份,我参加了“最难毕业季”策划,遇到的问题是采访量比较大,需要寻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从云云毕业生中找到自己需要采访的人物,当采访完企业单位时,显得有精无力,对于寻找人物显得有些偷工减料,最后让见报的稿件并不“好看”。类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中也同样遇到了。
同样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却不脱离主题的故事,这次,我前后用了10天,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我找到了几位符合主题却又个性的人物。在采访中,我对每个被采访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采访了两个小时,但是在这两个中,却总能有意外收获。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为偷懒,在采访前很少写采访提纲,总觉得该问的问题都能问到,殊不知写提纲和不写提纲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采访前,都有写采访提纲。的益处是,采访时,条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会想到新的问题,不仅省时间,还能让采访更全面和扎实,在以后的采访中,不要小看任何一个采访,只要用心去采,总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闪光点。
7月初,采写的《供水压力增大 日缺5万方水》的稿子,很失败,但得到了很多建议。因为刚接手供水单位,就安排采写这篇稿件,觉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周去采访,自认为采访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见报时仍是差评初潮。起初心里有很多委屈和质问,想问时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采写不够、稿件不好,为何没人让我改写,为何看稿子时觉得没有问题,但是见报后,却说大方向都没有把握好,当然这样的疑惑只是一时的。
我发现,通常这类稿件,如果老百姓觉得写得是对的,相关单位觉得是不对时,说明这篇稿子写成功了,相反则是失败的。见报后,供水公司确实称赞我写的好但老百姓却觉得这是帮供水公司说话,不用说,这样的现象就解释了为何这篇稿子如此遭“嫌弃”,当然,这只是我自以为是的想法。缺水的现象是什么?因为缺水发什么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给出解决办法,这四个板块我都一一涉及,却仍是失败的稿件,最终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题错了,大方向也错了,这篇稿件也成了我20_年最纠结的稿件。
最纠结的策划算是供暖策划了。从我拿到供暖的口子开始,就一直在发愁供暖策划,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在这样的纠结下和杨主任的帮助,算是踉踉跄跄的顺利开始。因为常年和供暖公司关系僵硬,一度让采访处在艰难中,和上级领导不好打交道,就转战到了基层员工。但是很多基层员工可能常年和我们有误会,让见报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写的不想再写的稿件,想有所创新内容,很难。
当然,不能把责任一股脑的扔给合作单位,毕竟他们是死的,而我是活得,如果把这此策划看做是一,那么五分之四的责任归咎于我。如何能让这样时间较长的策划做的有条有理,伸缩自如,动态紧跟,题材新颖等等都是我在今年遗留下的问题,在后面的工作中,要向老记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说道策划,今年最难忘的策划要数“社区爱心行”了,“社区爱心行”这个历经几个月的策划,让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这么多记者一起合作,第一次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第一次采访完两个多小时写交稿。除了这些第一次,给我更多的是,策划带我们的凝聚力,还有实实在在固定的版面和稿分。
今年从7月开始,我将天气稿子转让给了其他记者。之前在写天气稿件时,不知道是写的时间太长,还是思维狭窄,越写越不会写,因为迈不过去那个坎,最终只能转交给他们写,说句直白的话,就是将每个月白送给我的50分送给了别人,但是周海荣老师确实比我做的好很多。可能很多记者不会去注意天气稿件,但是我每天都会看周海荣老师写的天气稿,我不知道他写时需要用多少时间,会不会着急发火,会不会觉得写不出来,但我知道,见报的稿件,读起来都是那么生活,却又充满诗意,相对我之前写了一年的天气稿件,这些才是读者想看到的天气稿吧。这就是老记者身上的魅力,自然流露的才华,所以,的老师在我身边,我怎么会浪费时间,不去向身边的老师们多学习一下。
一年即将过去了,问问自己哪篇稿子最满意,却有些说不出了。在采访和写作方面,虽略有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维也比较狭窄,脑子比较死,没有“新鲜”的想法,有些稿件不能抓到重点,对于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写作比较单一,在日后要不断努力进步,将其一一攻破。
20_年匆匆的要结束了,20_年已经向我挥手挑衅,我要不断努力,努力工作,克服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踏踏实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路,接受20_年的挑衅,在新的路上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
【第9篇】新闻记者实习心得范文
实习期间,我格外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专业编辑记者求教,同时自己利用空闲的时间,自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也认真学习一些自己专业以的行业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新闻采访技巧和写作技巧,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但理论与实际始终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即使掌握了新闻采写能力,也不见得在真正的采访中会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简单。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比如在第一次参与大型人物纪实类版面《都市脸谱》的采访。做一个关于“少年作家”的专题时候,面对三水小豆豆种植园的负责人、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爱卿老师如同发散性思维的介绍讲述,我原本拟定好的采访思路被打乱了,所有的思绪都变得混乱不堪,只是匆忙之间记下了一些关键词,等采访回来整理笔记时候才看到自己的线索素材已经被完全打乱,在写作中根本无从下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好在在带我的记者林xx的指导帮助下,我渐渐学会了如何有效的摘取采访对象言论要点和精华,整理新闻线索,在随后的报道写作中也逐渐得心应手起来。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所学到的理论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真正消化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自以为是、手高眼底的情况。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灵巧的运用了新闻写作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在此以前,我一直有一个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写新闻就好像编写计算机程序一样,可以套用各种公式样式进去,反正大多数的新闻报道模式都是大同小异的。这种思维在我实习的初期影响很大,比如在报道“禅城区历史博物馆挂牌成立仪式”的时候,我就按照以前写学院文化艺术节的新闻报道格式,把整个开幕式从嘉宾介绍、领导致词、文人朗诵、藏品捐赠、挂牌仪式等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呵成的记录下来,新闻六大要素一个也不少,格式也规范,自以为写得很完美,但等第二天正式见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文章被大幅度修改了不少,比如弱化了对开幕式流程的长篇累牍的描述,重点突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场面,并且深入挖掘幕后的故事。通过对比学习我开始明白,新闻不仅仅只是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一件怎么样的事件,更需要向读者提供最新鲜最有用的资讯消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做出深度、做出广度”。套格式的新闻写作模式虽然可行通用,但并不能传递新闻价值,这样写出来的新闻不但读者不喜欢,连我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也味如嚼蜡丧失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