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关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例文欣赏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4篇优秀的地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例文欣赏,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关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例文欣赏
下面是1566范文网范文网特意整理的关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例文精选欣赏,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简单概述如下: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二、地震基础知识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所以实际上震源是一个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理论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地震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因此在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根据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考虑到地震波随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十二度烈度表。
三、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是地震预报的基础,根据震例经验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小动物,惊恐不安。
较强的地震发生之前,在震区的一定的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发生反常的行为叫做动物异常。这是由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地震非常敏感的器官,如蛇对外界红外线非常灵敏,能够分辨0.1℃变化,狗和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等。震前在震中区会溢出热量、红外线和各种气体,因此有很多动物对地震有反应。
2、井水升降、翻花打旋。
因为井水与地下构造相连,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翻花冒泡打旋等异常现象;此外在断裂面的磨擦下,使岩石中一部分元素溶解于水,因而使水变色为味,如fe2o3离子能使水变红(铁锈),fe2o3的离子使水变黑,cu离子使水变绿等。
3、地裂崩塌、地气地雾。
地裂缝、地气、地雾也是地震宏观前兆之一。由于地岩石断裂应力的作用影响到地表,会在地面上形成较大较多的裂缝,地下岩层中赋存的气体上溢至地表所致。
4、地声隆隆、地光闪闪。
在较大地震发生时,在震源附近的断裂由于磨擦和压电效应而产生声音和火光叫作地声地光。地声较普遍,而地光一般发生在≥5.0级地震的情况下,如唐山地震时,人们看到3—4米高火状地光,持续约10分钟之久。
5、八月飞霜、严冬花艳。
在地震之前,植物也会出现异常,如唐山地震前,犁树开了两次花,海城地震前冬天杏树也有开花的现象,说明植物对地震也有很强烈的反应。形成原因主要有:(1)在断裂附近的树木,由于构造的应力和热量,温度升高使树开花,一般呈带状片状;(2)电磁效应与生物机理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磁效应能够促使植物生长;(3)由于暖冬现象,气候变暖,使树木二次开花,植物异常对应地震,一般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属中长异常期。
四、防震减灾常识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有。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根据对以往地震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大震发生前的瞬间会出现轻微振动、地声、地光等异常现象,我们称这些现象为“自然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自然预警现象到建筑物倒埸有个短暂过程,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自然预警时间”。经验表明,自然预警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几秒至十几秒,最多也只有二十几秒时间,如何正确利用这短暂的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生存机会,甚至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幸存下来。那么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该怎么去做呢?一旦感觉到发生了地震,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忌不能盲目跑向阳台准备跳楼,因为阳台是悬空建筑,最不稳定,极有可能最先坍塌;而跳楼也是极不明智的,容易摔成骨折甚至死亡,可能是楼并没有塌,人却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另外也不要盲目通过门窗外逃,因为在地震的作用下,楼层晃动,往往造成门框、窗框严重变形而很难打开,在试图打开门窗时反而会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机会,甚至可能被埋在这些承压能力小的建筑部位下。这时更不能去乘电梯,因为楼内的电力系统很可能会被破坏,而使人困在电梯内。正确的避震方法是迅速躲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相对比较安全。如果情况太紧急,也可就近躲在没开门、窗的墙解下、结实的家俱旁,用柔软物体保护要害部位。在躲避时最好抱住管道之类的固定物,这样一是可以抵御抗震时不断的振动,二是多层砖混房屋塌落时,楼板或屋盖有时会呈倾斜状态,抱住固定物可以防止顺着楼板滑下而被埋压。
总之,不管在何时何地,遇到地震时都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保持镇静,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震前极为短暂的“自然预警时间”进行最有效的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关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例文精选欣赏已经呈现在各位面前了,是否对您有参考价值呢?更多关于心得体会的最新内容发布尽在这里,请大家继续关注1566范文网范文网。
【第2篇】地震知识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简单概述如下: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二、地震基础知识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所以实际上震源是一个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理论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地震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因此在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根据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考虑到地震波随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十二度烈度表。
三、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是地震预报的基础,根据震例经验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小动物,惊恐不安。
较强的地震发生之前,在震区的一定的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发生反常的行为叫做动物异常。这是由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地震非常敏感的器官,如蛇对外界红外线非常灵敏,能够分辨0.1℃变化,狗和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等。震前在震中区会溢出热量、红外线和各种气体,因此有很多动物对地震有反应。
2、井水升降、翻花打旋。
因为井水与地下构造相连,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翻花冒泡打旋等异常现象;此外在断裂面的磨擦下,使岩石中一部分元素溶解于水,因而使水变色为味,如fe2o3离子能使水变红(铁锈),fe2o3的离子使水变黑,cu离子使水变绿等。
3、地裂崩塌、地气地雾。
地裂缝、地气、地雾也是地震宏观前兆之一。由于地岩石断裂应力的作用影响到地表,会在地面上形成较大较多的裂缝,地下岩层中赋存的气体上溢至地表所致。
4、地声隆隆、地光闪闪。
在较大地震发生时,在震源附近的断裂由于磨擦和压电效应而产生声音和火光叫作地声地光。地声较普遍,而地光一般发生在≥5.0级地震的情况下,如唐山地震时,人们看到3—4米高火状地光,持续约10分钟之久。
5、八月飞霜、严冬花艳。
在地震之前,植物也会出现异常,如唐山地震前,犁树开了两次花,海城地震前冬天杏树也有开花的现象,说明植物对地震也有很强烈的反应。形成原因主要有:(1)在断裂附近的树木,由于构造的应力和热量,温度升高使树开花,一般呈带状片状;(2)电磁效应与生物机理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磁效应能够促使植物生长;(3)由于暖冬现象,气候变暖,使树木二次开花,植物异常对应地震,一般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属中长异常期。
四、防震减灾常识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有。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根据对以往地震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大震发生前的瞬间会出现轻微振动、地声、地光等异常现象,我们称这些现象为“自然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自然预警现象到建筑物倒埸有个短暂过程,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自然预警时间”。经验表明,自然预警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几秒至十几秒,最多也只有二十几秒时间,如何正确利用这短暂的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生存机会,甚至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幸存下来。那么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该怎么去做呢?一旦感觉到发生了地震,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忌不能盲目跑向阳台准备跳楼,因为阳台是悬空建筑,最不稳定,极有可能最先坍塌;而跳楼也是极不明智的,容易摔成骨折甚至死亡,可能是楼并没有塌,人却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另外也不要盲目通过门窗外逃,因为在地震的作用下,楼层晃动,往往造成门框、窗框严重变形而很难打开,在试图打开门窗时反而会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机会,甚至可能被埋在这些承压能力小的建筑部位下。这时更不能去乘电梯,因为楼内的电力系统很可能会被破坏,而使人困在电梯内。正确的避震方法是迅速躲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相对比较安全。如果情况太紧急,也可就近躲在没开门、窗的墙解下、结实的家俱旁,用柔软物体保护要害部位。在躲避时最好抱住管道之类的固定物,这样一是可以抵御抗震时不断的振动,二是多层砖混房屋塌落时,楼板或屋盖有时会呈倾斜状态,抱住固定物可以防止顺着楼板滑下而被埋压。
总之,不管在何时何地,遇到地震时都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保持镇静,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震前极为短暂的“自然预警时间”进行最有效的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第3篇】地震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地震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简单概述如下: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二、地震基础知识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所以实际上震源是一个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理论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地震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因此在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根据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考虑到地震波随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十二度烈度表。
三、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是地震预报的基础,根据震例经验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小动物,惊恐不安。
较强的地震发生之前,在震区的一定的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发生反常的行为叫做动物异常。这是由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地震非常敏感的器官,如蛇对外界红外线非常灵敏,能够分辨0.1℃变化,狗和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等。震前在震中区会溢出热量、红外线和各种气体,因此有很多动物对地震有反应。
2、井水升降、翻花打旋。
因为井水与地下构造相连,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翻花冒泡打旋等异常现象;此外在断裂面的磨擦下,使岩石中一部分元素溶解于水,因而使水变色为味,如fe2o3离子能使水变红(铁锈),fe2o3的离子使水变黑,cu离子使水变绿等。
3、地裂崩塌、地气地雾。
地裂缝、地气、地雾也是地震宏观前兆之一。由于地岩石断裂应力的作用影响到地表,会在地面上形成较大较多的裂缝,地下岩层中赋存的气体上溢至地表所致。
4、地声隆隆、地光闪闪。
在较大地震发生时,在震源附近的断裂由于磨擦和压电效应而产生声音和火光叫作地声地光。地声较普遍,而地光一般发生在≥5.0级地震的情况下,如唐山地震时,人们看到3—4米高火状地光,持续约10分钟之久。
5、八月飞霜、严冬花艳。
在地震之前,植物也会出现异常,如唐山地震前,犁树开了两次花,海城地震前冬天杏树也有开花的现象,说明植物对地震也有很强烈的反应。形成原因主要有:(1)在断裂附近的树木,由于构造的应力和热量,温度升高使树开花,一般呈带状片状;(2)电磁效应与生物机理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磁效应能够促使植物生长;(3)由于暖冬现象,气候变暖,使树木二次开花,植物异常对应地震,一般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属中长异常期。
四、防震减灾常识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有。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根据对以往地震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大震发生前的瞬间会出现轻微振动、地声、地光等异常现象,我们称这些现象为“自然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自然预警现象到建筑物倒埸有个短暂过程,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自然预警时间”。经验表明,自然预警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几秒至十几秒,最多也只有二十几秒时间,如何正确利用这短暂的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生存机会,甚至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幸存下来。那么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该怎么去做呢?一旦感觉到发生了地震,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忌不能盲目跑向阳台准备跳楼,因为阳台是悬空建筑,最不稳定,极有可能最先坍塌;而跳楼也是极不明智的,容易摔成骨折甚至死亡,可能是楼并没有塌,人却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另外也不要盲目通过门窗外逃,因为在地震的作用下,楼层晃动,往往造成门框、窗框严重变形而很难打开,在试图打开门窗时反而会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机会,甚至可能被埋在这些承压能力小的建筑部位下。这时更不能去乘电梯,因为楼内的电力系统很可能会被破坏,而使人困在电梯内。正确的避震方法是迅速躲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相对比较安全。如果情况太紧急,也可就近躲在没开门、窗的墙解下、结实的家俱旁,用柔软物体保护要害部位。在躲避时最好抱住管道之类的固定物,这样一是可以抵御抗震时不断的振动,二是多层砖混房屋塌落时,楼板或屋盖有时会呈倾斜状态,抱住固定物可以防止顺着楼板滑下而被埋压。
总之,不管在何时何地,遇到地震时都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保持镇静,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震前极为短暂的“自然预警时间”进行最有效的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第4篇】简短预防地震知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荐读
下面是1566范文网范文网特意整理的简短预防地震知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荐读,供各位借鉴,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发生地震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生,但至于怎么科学逃生自救,还得听专家的。地震局官员介绍说,万一地震,身处不同场所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夺门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选择,除非你住在平房里,在短短几秒钟内能跑到安全地带。否则,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过后,再迅速撤离。
如果你在家里,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或站在房间中央,更不能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应该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住在平房可躲在炕沿下,但要避开大梁。住楼房者,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到阳台、楼梯、或去乘电梯,更不能跳楼。因为阳台、楼梯是楼房建筑中拉力最弱的部位,而电梯在地震时则会卡死、变形,跳楼无论怎样,最后的结局都会一样恐怖。
如果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地震,首先要做到听从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应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如果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发生地震时,还应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以及高大、摆放不稳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货架。
再次,如果在户外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可以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如果在野外,就要飞速避开水边,如河边、湖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还应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不要在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野外还应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以防触电。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简短预防地震知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荐读已经呈现在各位面前了,是否对您有参考价值呢?更多关于心得体会的最新内容发布尽在这里,请大家继续关注1566范文网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