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发布时间:2023-10-19 10:30:01 查看人数:61

【导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6篇优秀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

【第1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

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下面我们来看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借鉴。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十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特别是这次参加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以来:作为教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记得曾经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意义产生过好多的理解,经历过对它的认同崇拜和质疑迷茫,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我对它的理解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思想,而这一伟大的转变,得感谢一本书——《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

说真的,该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下面我就从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的前四个习惯谈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习惯一: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学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个说的是一个佛学故事,某深具慧根的大师傅云游到某处,应弟子之约,去移动一座大山。诵经毕,山岿然不动。众人愣然之际,大师傅朝山走去,嘴中大喊:“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当困难的“大山”不主动挪位时,面对困难,人应该主动走近它们。与其等待造势,不如立马借势。当我们无法使山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最好的办法便是主动向山走近。

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习惯二: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

习惯三: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规范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的本质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教师教书是育人的工作,首先,教师自己要学会做人的基本礼仪修养,尊重学生。当我们对学生做了对不住的事时,我们有时或许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难以向学生启口道歉。其实,此时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做到敢于真诚地承认错误,那么可能会受到学生更加的尊重,而且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的做法。

习惯四:宽容公正——教师对学生的核心原则

美国作家房龙说:宽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陶行之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平时学生犯错是免不了的,学生这时的思想、心理、现状等实际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考虑,事出肯定有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病因”,并以宽容公正的心去面对它。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谁叫我们是老师呢?谁叫我们是学生心目中的神呢?严是一种爱,但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公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这四个习惯由内而外,又从外而内地要求我们教师去坚持做到,一个行为只要坚持20天,就能形成习惯,一旦形成这些好习惯,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学习、人生带来极大的影响,将终身受益。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关于新时期教师应有的另外四个习惯:沟通合作、双赢思维、关注细节和不断更新等。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多学习多反思,努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让我们教师的好习惯——来营造一种有益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校园文化吧!感谢素质提升工程,给我们教师创造了学习的平台,同时敬请各们同仁认真对待这样的学习机会,真正地提升我们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尽在1566范文网范文网。

【第2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1

通过在线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使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教育者,自己必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方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事业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爱岗敬业。事业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表现为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计较个人得失,处于忘我的工作境界。事业心强的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爱心。教育的一切源于爱学生。教育从爱起步,有爱伴随,因爱结果。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师爱是严慈的爱,是付出不图回报的爱,广泛无私的爱。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宽容心。宽容表现出教师博大的胸怀和巨大的智慧。宽容学生就要“不责学生之小过,不揭学生之隐私,不念学生之小错”。宽容不是放任自流,不是一味迁就,而是一种运用恰到好处的教育手段。教师能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学生就能学会宽容别人,就回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自信心。教师要有自信心,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辨证的看待自己的缺点。“人非圣贤,熟能无过”。

总之,今后我要努力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把汗水无怨无悔的洒播在祖国勃勃生机的花园里,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守望孩子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2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和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广大了,你的心照亮了,世界就明亮了。”

这是邹强博士在结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时,借作家林青云的话,送给我们这些国培学员的至理名言。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这里的“镜子”就是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要求我们时刻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像是醍醐灌顶,茅舍顿开,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这一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我们要爱自己的职业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个教师的事业成就和价值实现。不仅仅依靠他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才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的态度。很难想象一个见异思迁、心猿意马,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能倾尽全力投身教育,担负起教师应尽的崇高职责。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坚定了信念,终生爱自己的职业。

二、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专业理想和信念

热爱教育,就是要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就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执着追求。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而无私的献身精神。显然,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教师的责任感能使教师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看作是对社会,对他人不可推卸的一种道德责任,而不会把它当作一种外在的强制,从而促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兢兢业业、忠于职守、高度自觉地实践正确的道德行为,以保证教师育人目标的实现。我通过这次学习认识到: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甘愿清贫;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乐于奉献;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把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放到自己工作的最高位置。

三、立求达到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

由于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和社会的高期望值,从总体上说,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较高的层次上。首先,是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期望和要求的高层次性。教师的劳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哪个职业比它更受社会众多对象的关注。汉代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我国封建社会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共排次第。英国最近把社会分成十七个阶层,而教师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人们认识到了教师工作的特殊的社会作用,将它视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因此成为普遍受到人们爱戴和尊敬的职业。因此,在道德要求上,自然也就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其次,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任,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教导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教育人,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学生。教师的片言只语,举手投足,时时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不仅要具有一般公民应有的道德意识,体现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要求,又要体现先进分子的道德建设要求,要把道德建设的广泛要求和先进要求统一于一身。因此,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必将竭尽全力达到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

四、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1、确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2、用研究者的眼光和心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3、唤醒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不满足状态。

4、学习合作,在同伴互助中提高自己。

5、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

6、勤于积累,善于反思。

7、孜孜不倦地奋斗追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谨遵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忠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的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的洒在祖国勃勃生机的花园里,在祖国蔚蓝色的天空下守望孩子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3

作为今年进入贵州师范学院的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大学高师培训中心组织的20xx年冬季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通过培训,系统学习了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其中,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深入学习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教育的伦理、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内容,从职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以及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方面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这一神圣职业的要求和具体标准,对于今后在高校教师岗位上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现将学习的内容和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

伦理是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正是在教育的伦理关系中,确认了我们做“教师“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教育伦理所阐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教师在从业过程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教之理”,就是我们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师之道”。我们既然在择业时作出了这样的人生选择,就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积极主动地遵循蕴含在教育伦理关系中的人伦之理的要求,只有自觉并认真地遵循了它,我们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选择,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只有首先从把握我们的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才能深切领悟做老师到底应当遵循哪些“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自己作为教师的良好德性和品行。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

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总是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影响和制约下逐渐形成,历史上的教师道德遗产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基础。高校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正是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一样的特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有的社会功能,能够完善个体人格,培养职业品质,发挥评价功能,形成积极导向,树立人格榜样,增强育人效果,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的社会功能。它具有道德人格的高尚性,道德目的的明确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和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它决定着教师的“师能师技”。但是,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一素质决定着教师最为根本的“师品师德”。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主要经过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很多,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道德素质的培养过程,实际上是要完成一个由“外道”向“内德”的转化过程,在这种转化过程中逐渐地帮助个体实现由外在规范的“他律”要求向自我内在的“自律”要求的伟大飞跃。高校教师应该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体现自己生命价值和人生理想的.事业,自觉做到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敬业精神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高校教师必须做一个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人,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地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建树。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具备和发扬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具有高度的知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和精业意识。敬业精神对于我们满足自我生存的物质需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它会丰富我们的人生内容,充实我们的现实人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源泉,它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有效途径。为了培养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树立“我的职业就是我的事业”,“对职业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职业意识,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于:高层次、专业化、复杂性和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对一切教师的行为都有普遍的约束力,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这一根上发展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多方面道德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其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为: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道德原则的确立是为了指导人们的行动服务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业是为了指导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体现基本的道德原则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学生,影响同事,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而又不失活泼的校园气氛。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地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指导自己行为举止的行动指南,只有只这样才能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优秀的高校教师,从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是言传身教,追求公平;而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

五、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

高等教育管理是管理主体有意识地协调教育各方面关系,旨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的过程,它包括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微观高等教育管理通常包括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和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等几个方面,可以概况为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和对高校教育事务活动的管理。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伴随着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对学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教育者。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种种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辅导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思想政治修养、知识能力修养、性格修养、道德修养。高校行政人员具有双重性质,虽然没有直接任教,但在高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其行为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有: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和求真务实。

六、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师才师艺和师能固然重要,但教育实践活动要最后收到实效还离不开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从教行为的有效规范。高校教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性。对于我们每一位新教师而言,新的职业给我们提出了“为教之理”,“为师之道”的新要求,需要通过“得道化德”的方式培育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这个“化”字就是要将新要求内化“为己“的内在品性。一名教师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才能在从业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依靠自身良好的教师职业德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的人格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一,实现职业活动内的“言教”与职业活动外的“身教”的统一,实现“德之自修”与“德之助修”的统一。

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道德品质培养的三大基本途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培养自身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最根本途径。高校教师长期居于知识分子的最高层,堪称社会精英。所以,高校教师不但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还必须根据自身的职业特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良好职业品质的培养。作为高校教师,其道德修养也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而有着自身不同的要求,做到恪守底线,注重私德,追求境界。加强自我师德修养,需要讲究方法,慎独修身,保持操守;内省自讼,改之为贵;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虚心学习,相互切磋;用于实践,不断磨练。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每个人提高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道德是一定人群共同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样是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积累,并通过广大理论工作者整理形成、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作为一名即将进入高校教师行列的新教师,接受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前辈的道德实践经验,是迅速提高职业道德品质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当具有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和伟大的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去,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品质,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高校教师。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4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高校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所授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层次的文化造诣,还需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法》规定必须对新进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及业务培训,对于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明确了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下面,我就对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书分别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十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对每一位学习的教师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人伦关系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其所阐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教之理”,即“为师之道”。教师职业道德从“做教师”方面理解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如果从教师应当具有的内在品性方面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品质,然后再通过教书育人的德行表现影响学生的成长,同时完善自我品质,提升人生境界。“伦”生“理”,“理”成“道”,“道”化“德”,教育伦理也是一种人伦关系,如果教师能够将“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所阐发的道理内化于心,那么他将“得道化德”,从而使自己拥有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职业劳动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目的的双重性: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是培养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2]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影响下,不断成长着的有思想、有感情和理想的活生生的人——学生;

[3]手段的示范性:教师应该以身为教,为人师表;

[4]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5]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活动;

[6]效果的滞后性:教师劳动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价值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

正是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与其他职业所不同的特点,如道德人格的高尚性、道德目的的明确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及道德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作为高校教师,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完善自身人格,形成积极的导向,树立人格榜样,引领社会风尚,不仅可以影响学生,而且还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因此,它不仅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其劳动任务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及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在专业文化素质方面要求有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修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求具有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其在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中占核心和领导地位,而高度的敬业精神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最集中体现。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得和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关心集体,把职业当成事业,树立对职业负责就是对事业负责的职业意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等学校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功能,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地方,作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原则,如教育公平原则,即让所有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及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教育诚信原则,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端正学术道德行为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但应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人道主义原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高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人,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者,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纽带与桥梁,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者,辅导员可影响学生的道德习惯、性格气质的形成,辅导员的兴趣、专长、仪表风度及人格魅力等对学生行为习惯及审美情趣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学生辅导员应加强思想政治、知识能力、性格、道德等各方面的修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高校行政人员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师,也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行政人员必须遵循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道德规范,做到不贪、不占、不奢、忠于党、多办事、办实事,全心全意为学校师生服务。

教师职业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教师既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做到有教无类,亲徒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心平气和,虚怀若谷;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形象,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高校教师肩负着发展知识、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科技创新和科技发明的重任,因此,必然将从事学术研究,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合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道德规范。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不怕艰苦,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相互尊重与学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也具有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选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及渗透性。在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断。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职业行为道德选择过程中应处理好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使三者保持在道德上向善的统一性,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同时还应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道德选择标准中还要把握好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从而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利益需求而又不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有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断加强自我人格修养,解决人格定位与现实人格的冲突。而这种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通过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及道德实践三种途径来实现。

教师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是一种奉献、一种给予。教师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民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而他们将来都会从事医学相关职业,这些职业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加强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人文的情怀关爱学生,用心面对那些质朴的心灵。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民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一幅风格迥异的画,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他们还如此年轻,有美好的未来,作为教师的我,愿为之努力和付出。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5

通过收看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视频,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爱铸就师魂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

三、尊重、理解学生。

我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面对这些平时很少出远门而且难得看课外书籍的孩子,我们要用真情去接纳,包容他们。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嫌弃,不抛弃,相信人人都有长处,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时刻牢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6

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在学校里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尤其重要。通过学习新规范,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对教师的教学、师德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而教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以来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自身修养,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首先,我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作为教师我有一种职业自豪感,从我站到讲台上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很热爱这份工作,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其次,进一步提高师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在政治思想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我长期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学校组织学习新规范,我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并写了深刻的心得体会,自己在心目中暗暗下定决心像优秀的教师们学习,充分认识到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的深远意义。从内心深处激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自觉履行师德规范。

二、努力探索,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的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

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是好教师,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履行职责是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奉献是一种崇尚无私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奉献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他的品德操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熏陶。教师言行上的不妥当,人格上不完善,都会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坚持高尚情操,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人常说:“无德不成师”、“有其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要有好的学生必须要有好的老师,只有教师的言行做到正直高尚,才能用自己的道德思想逐渐感染并支配学生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规范中的要求去做,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继续加强师德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教师要用自身的高尚人格、优良品质来感染学生,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在实践中来塑造自己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第3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1

20xx年12月,我参加了贵州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余时间,我自学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获益匪浅。

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重点是道德和伦理的区别,以及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在侧重点上,伦理强调关系,道德强调个体;在义务要求上,伦理的义务是双向的,道德的义务是单向的;伦理是客观法,道德是主观法;伦理是他律的,道德是自律的;伦理是对人们行为应当理由的说明,道德是对人们行为应当境界的表达。我们要学会在教育伦理关系中领悟“为师之道”,培育“为师之德”。“为师之道”源于蕴含在教育伦理关系中的“为教之理”,我们只有首先从把握我们的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才能深切领悟做老师的到底应当遵循哪些“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到化德”,培养自己作教师的良好德行与品行。

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要重点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一是道德人格的高尚性,二是道德目的的明确性,三是道德行为的示范性,四是道德内容的全面性,五是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第三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重点是理解什么是教师职业素质,为什么师德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敬业精神是从业者做人的内在品质,作为高校教师,应当树立职业与事业相统一的职业意识,一要树立“我的职业就是我的事业”的职业意识,二是要树立“对职业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的职业意识,三是树立“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职业意识。

第四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重点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一是教育公平原则,二是教育诚信原则,三是集体主义原则,四是人道主义原则,在本章中,还要重点掌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指导作用,要言传身教,追求公平,讲求诚信,严谨治学,热爱学生,乐于奉献。

第五章“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重点是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中和在行政事务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本章中,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的理解尤为重要,辅导员是高校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成长有很大影响。本章中还要理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规范内容。

第六章“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重点是理解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内容,分别是有教无类,亲徒爱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心平气和,虚怀若谷,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栏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第七章“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重点是“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主要内容,一是热爱学术、追求真理,二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三是学术自由、民主平等,四是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五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第八章“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重点是在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二是自由和责任的关系,三是道德选择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

第九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重点是要学会培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它既需要社会有意识的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地通过自我道德修养。在本章中,还有个重点难点是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现实人格的冲突,教师要讲“师德”,也要重视“私德”。

第十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重点是掌握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道德品质培养的三大基本途径,要学会在实践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重要性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要切实承担起这一神圣责任,除了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要拥有科学的执教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懂得从事教育活动的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个人魅力,是做好工作一大前提。我相信,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很重视这一点,为做到“人师”这一教师职业理想,我更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鞭策,在工作、生活中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纯粹”的人。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个人魅力,用自己的言行,积极影响学生,起好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内容深刻,读后获益匪浅。我做为一名辅导员,应当好学生的“人师”。在以后的工作中,在作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情况下,怎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熏陶、健全人格的熏陶以及一些非专业性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这是我应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2

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在学校里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尤其重要。通过学习新规范,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对教师的教学、师德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而教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以来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自身修养,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首先,我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作为教师我有一种职业自豪感,从我站到讲台上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很热爱这份工作,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其次,进一步提高师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在政治思想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我长期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学校组织学习新规范,我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并写了深刻的心得体会,自己在心目中暗暗下定决心像优秀的教师们学习,充分认识到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的深远意义。从内心深处激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自觉履行师德规范。

二、努力探索,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的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

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是好教师,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履行职责是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奉献是一种崇尚无私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奉献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他的品德操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熏陶。教师言行上的不妥当,人格上不完善,都会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坚持高尚情操,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人常说:“无德不成师”、“有其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要有好的学生必须要有好的老师,只有教师的言行做到正直高尚,才能用自己的道德思想逐渐感染并支配学生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规范中的要求去做,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继续加强师德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教师要用自身的高尚人格、优良品质来感染学生,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在实践中来塑造自己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3

作为今年进入贵州师范学院的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大学高师培训中心组织的20xx年冬季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通过培训,系统学习了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其中,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深入学习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教育的伦理、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内容,从职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以及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方面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这一神圣职业的要求和具体标准,对于今后在高校教师岗位上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现将学习的内容和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

伦理是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正是在教育的伦理关系中,确认了我们做“教师“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教育伦理所阐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教师在从业过程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教之理”,就是我们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师之道”。我们既然在择业时作出了这样的人生选择,就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积极主动地遵循蕴含在教育伦理关系中的人伦之理的要求,只有自觉并认真地遵循了它,我们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选择,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只有首先从把握我们的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才能深切领悟做老师到底应当遵循哪些“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自己作为教师的良好德性和品行。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

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总是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影响和制约下逐渐形成,历史上的教师道德遗产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基础。高校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正是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一样的特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有的社会功能,能够完善个体人格,培养职业品质,发挥评价功能,形成积极导向,树立人格榜样,增强育人效果,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的社会功能。它具有道德人格的高尚性,道德目的的明确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和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它决定着教师的“师能师技”。但是,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一素质决定着教师最为根本的“师品师德”。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主要经过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很多,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道德素质的培养过程,实际上是要完成一个由“外道”向“内德”的转化过程,在这种转化过程中逐渐地帮助个体实现由外在规范的“他律”要求向自我内在的“自律”要求的伟大飞跃。高校教师应该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体现自己生命价值和人生理想的事业,自觉做到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敬业精神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高校教师必须做一个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人,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地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建树。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具备和发扬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具有高度的知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和精业意识。敬业精神对于我们满足自我生存的'物质需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它会丰富我们的人生内容,充实我们的现实人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源泉,它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有效途径。为了培养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树立“我的职业就是我的事业”,“对职业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职业意识,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于:高层次、专业化、复杂性和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对一切教师的行为都有普遍的约束力,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这一根上发展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多方面道德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其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为: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道德原则的确立是为了指导人们的行动服务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业是为了指导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体现基本的道德原则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学生,影响同事,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而又不失活泼的校园气氛。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地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指导自己行为举止的行动指南,只有只这样才能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优秀的高校教师,从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是言传身教,追求公平;而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

五、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

高等教育管理是管理主体有意识地协调教育各方面关系,旨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的过程,它包括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微观高等教育管理通常包括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和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等几个方面,可以概况为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和对高校教育事务活动的管理。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伴随着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对学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教育者。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种种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辅导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思想政治修养、知识能力修养、性格修养、道德修养。高校行政人员具有双重性质,虽然没有直接任教,但在高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其行为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有: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和求真务实。

六、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师才师艺和师能固然重要,但教育实践活动要最后收到实效还离不开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从教行为的有效规范。高校教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性。对于我们每一位新教师而言,新的职业给我们提出了“为教之理”,“为师之道”的新要求,需要通过“得道化德”的方式培育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这个“化”字就是要将新要求内化“为己“的内在品性。一名教师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才能在从业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依靠自身良好的教师职业德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的人格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一,实现职业活动内的“言教”与职业活动外的“身教”的统一,实现“德之自修”与“德之助修”的统一。

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道德品质培养的三大基本途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培养自身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最根本途径。高校教师长期居于知识分子的最高层,堪称社会精英。所以,高校教师不但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还必须根据自身的职业特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良好职业品质的培养。作为高校教师,其道德修养也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而有着自身不同的要求,做到恪守底线,注重私德,追求境界。加强自我师德修养,需要讲究方法,慎独修身,保持操守;内省自讼,改之为贵;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虚心学习,相互切磋;用于实践,不断磨练。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每个人提高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道德是一定人群共同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样是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积累,并通过广大理论工作者整理形成、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作为一名即将进入高校教师行列的新教师,接受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前辈的道德实践经验,是迅速提高职业道德品质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当具有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和伟大的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去,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品质,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高校教师。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4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高校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所授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层次的文化造诣,还需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法》规定必须对新进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及业务培训,对于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明确了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下面,我就对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书分别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十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对每一位学习的教师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人伦关系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其所阐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教之理”,即“为师之道”。教师职业道德从“做教师”方面理解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如果从教师应当具有的内在品性方面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品质,然后再通过教书育人的德行表现影响学生的成长,同时完善自我品质,提升人生境界。“伦”生“理”,“理”成“道”,“道”化“德”,教育伦理也是一种人伦关系,如果教师能够将“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所阐发的道理内化于心,那么他将“得道化德”,从而使自己拥有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职业劳动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目的的双重性: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是培养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2]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影响下,不断成长着的有思想、有感情和理想的活生生的人——学生;

[3]手段的示范性:教师应该以身为教,为人师表;

[4]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5]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活动;

[6]效果的滞后性:教师劳动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价值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

正是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与其他职业所不同的特点,如道德人格的高尚性、道德目的的明确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及道德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作为高校教师,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完善自身人格,形成积极的导向,树立人格榜样,引领社会风尚,不仅可以影响学生,而且还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因此,它不仅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其劳动任务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及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在专业文化素质方面要求有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修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求具有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其在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中占核心和领导地位,而高度的敬业精神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最集中体现。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得和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关心集体,把职业当成事业,树立对职业负责就是对事业负责的职业意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等学校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功能,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地方,作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原则,如教育公平原则,即让所有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及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教育诚信原则,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端正学术道德行为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但应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人道主义原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高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人,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者,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纽带与桥梁,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者,辅导员可影响学生的道德习惯、性格气质的形成,辅导员的兴趣、专长、仪表风度及人格魅力等对学生行为习惯及审美情趣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学生辅导员应加强思想政治、知识能力、性格、道德等各方面的修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高校行政人员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师,也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行政人员必须遵循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道德规范,做到不贪、不占、不奢、忠于党、多办事、办实事,全心全意为学校师生服务。

教师职业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教师既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做到有教无类,亲徒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心平气和,虚怀若谷;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形象,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高校教师肩负着发展知识、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科技创新和科技发明的重任,因此,必然将从事学术研究,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合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道德规范。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不怕艰苦,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相互尊重与学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也具有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选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及渗透性。在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断。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职业行为道德选择过程中应处理好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使三者保持在道德上向善的统一性,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同时还应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道德选择标准中还要把握好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从而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利益需求而又不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有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断加强自我人格修养,解决人格定位与现实人格的冲突。而这种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通过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及道德实践三种途径来实现。

教师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是一种奉献、一种给予。教师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民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而他们将来都会从事医学相关职业,这些职业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加强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人文的情怀关爱学生,用心面对那些质朴的心灵。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民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一幅风格迥异的画,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他们还如此年轻,有美好的未来,作为教师的我,愿为之努力和付出。

【第4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和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广大了,你的心照亮了,世界就明亮了。”

这是邹强博士在结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时,借作家林青云的话,送给我们这些国培学员的至理名言。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这里的“镜子”就是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要求我们时刻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像是醍醐灌顶,茅舍顿开,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这一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我们要爱自己的职业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个教师的事业成就和价值实现。不仅仅依靠他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才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的态度。很难想象一个见异思迁、心猿意马,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能倾尽全力投身教育,担负起教师应尽的崇高职责。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坚定了信念,终生爱自己的职业。

二、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专业理想和信念

热爱教育,就是要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就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执着追求。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而无私的献身精神。显然,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教师的责任感能使教师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看作是对社会,对他人不可推卸的一种道德责任,而不会把它当作一种外在的强制,从而促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兢兢业业、忠于职守、高度自觉地实践正确的道德行为,以保证教师育人目标的实现。我通过这次学习认识到: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甘愿清贫;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乐于奉献;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把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放到自己工作的最高位置。

三、立求达到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

由于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和社会的高期望值,从总体上说,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较高的层次上。首先,是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期望和要求的高层次性。教师的劳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哪个职业比它更受社会众多对象的关注。汉代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我国封建社会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共排次第。英国最近把社会分成十七个阶层,而教师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人们认识到了教师工作的特殊的社会作用,将它视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因此成为普遍受到人们爱戴和尊敬的职业。因此,在道德要求上,自然也就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其次,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任,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教导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教育人,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学生。教师的片言只语,举手投足,时时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不仅要具有一般公民应有的道德意识,体现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要求,又要体现先进分子的道德建设要求,要把道德建设的广泛要求和先进要求统一于一身。因此,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必将竭尽全力达到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

四、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1、确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2、用研究者的眼光和心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3、唤醒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不满足状态。

4、学习合作,在同伴互助中提高自己。

5、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

6、勤于积累,善于反思。

7、孜孜不倦地奋斗追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谨遵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忠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的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的洒在祖国勃勃生机的花园里,在祖国蔚蓝色的天空下守望孩子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第5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1

近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下,学校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xx年修订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短短的八条内容,却让我们感触颇多。通过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过程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其实很聪明,但学习不主动,上课不认真听讲,并且不遵守纪律,因此学习成绩较差,作业经常不完成,我也经常和他谈心,鼓励他把字写好来,争取下次作业评比获奖,现在他有所转变了,也爱读书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而且写字也是尽自己的努力把字写好来。

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

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比如要求学生不要迟到老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老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准则老师自己就要遵守教师守则。否则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不可信赖。

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总之,我们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才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2

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任何一个教师只要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懂得全身心地热爱教育事业,就要有为教育事业而不断奉献的职业信念,因为这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命运,甚至影响着国家命运。我们应该把“三尺讲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真正容身于教育事业的点点滴滴工作中,也才会成为真正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和“育”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的同时,还应在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等方面多下功夫,已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样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其结果才可能使学生向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精通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育人,更要扎实我们的业务,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时代在变更,人们所获取的知识也应该是不断更新的!教师如果不经常学习,不仅落后于时代,更不可能保证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不可能富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身立教,德识统一。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最根本的要素便是树立自身良好形象。首先,表里如一,为人坦诚是为师的第一资格证;其次,为人正派、举止文明更是难能可贵;再次,要真实、坦白地面对学生和自己,不能给学生伪科学,更不应误人子弟。这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教师,才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师表”,学习的榜样。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无时无刻在言语习惯、仪表举止、学识修养、思想品德等方面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想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威信,就应该让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表里如一。我们要想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追求教师自身的精神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素养风度不仅是一种外在表现,它更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它不仅依赖人的言谈、举止、仪容、服饰形成和表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做一名有素养的高校教师,平时的良好个性、健康的性格特征、渊博的知识体系必不可少。

总之,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从根本上避免一赋而成、一劳永逸的短期行为,师德建设还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动员社会的力量整体参与,只有这样,师德建设工程才能做得更好、更扎实,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立足于自身岗位将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师德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够为国家、民族赢得未来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3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感到任重道远。老规范共八条,新规范已精简成现在的六条,但是内容更为充实,体现了时代特色。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岗位上,应如何去体现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呢?我认为首先要“心系教育,具有为教育献身的精神”。从历史发展长河看,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人类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但如果没有教师,他就会断线,就会枯竭;人类的社会生活代代相传,但如果没有教师,它就会陷入愚昧,陷入野蛮。正是教师平凡的工作,连接着老一辈和新一代,连接着人类的过去和未来。从个人成长的命运看,教师又是人生幸福的缔造者和操纵者,教师从事的职业是崇高的、神圣的。但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平平凡凡,琐琐碎碎,默默无闻。教师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力,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自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这就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热爱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具有把自己的全部才华、知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决心和勇气。正因为如此,人们一提起教师,才把他与园丁、人梯、铺路石联系在一起,这既是对教师工作极为崇高、极为重要的肯定,也是对教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目标。应该说,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奉献,师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

其次是“把爱撒向孩子”。教育事业的基本任务是育人,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和献身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十分确切地指明了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和途径。他还说,“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这一点自己也深有体会,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自己所教的孩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属于亲缘关系,不是出于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这是一种特殊的、充满科学的、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这种爱可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上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学生自身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正像一位同事所说:“有时自身感到很疲乏,当一走进教室见了自己的学生,不知从什么地方那个劲儿就上来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爱的力量,有了这种爱,什么金钱、享乐将会被抛于九霄云外。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就不可能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支持,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成效。

其三要做到“细微之处树榜样”。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忠于事业,关心热爱学生之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己。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和榜样教育学生。”也就是说,身正方能影子不斜。特别是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的思想、言行、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欲正人先正己。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就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完好的、和谐的人格:德才兼备,言行一致,不拘小节,聪明过人,举止稳重等等。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整个人生航程始终面临着人格上的挑战。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中履行职业道德,才真正称得起是一名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4

作为今年进入贵州师范学院的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大学高师培训中心组织的20xx年冬季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通过培训,系统学习了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其中,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深入学习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教育的伦理、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内容,从职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以及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方面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这一神圣职业的要求和具体标准,对于今后在高校教师岗位上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现将学习的内容和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

伦理是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正是在教育的伦理关系中,确认了我们做“教师“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教育伦理所阐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教师在从业过程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教之理”,就是我们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师之道”。我们既然在择业时作出了这样的人生选择,就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积极主动地遵循蕴含在教育伦理关系中的人伦之理的要求,只有自觉并认真地遵循了它,我们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选择,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只有首先从把握我们的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才能深切领悟做老师到底应当遵循哪些“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自己作为教师的良好德性和品行。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

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总是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影响和制约下逐渐形成,历史上的教师道德遗产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基础。高校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正是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一样的特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有的社会功能,能够完善个体人格,培养职业品质,发挥评价功能,形成积极导向,树立人格榜样,增强育人效果,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的社会功能。它具有道德人格的高尚性,道德目的的明确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和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它决定着教师的“师能师技”。但是,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一素质决定着教师最为根本的“师品师德”。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主要经过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很多,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道德素质的培养过程,实际上是要完成一个由“外道”向“内德”的转化过程,在这种转化过程中逐渐地帮助个体实现由外在规范的“他律”要求向自我内在的“自律”要求的伟大飞跃。高校教师应该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体现自己生命价值和人生理想的事业,自觉做到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敬业精神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高校教师必须做一个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人,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地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建树。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具备和发扬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具有高度的知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和精业意识。敬业精神对于我们满足自我生存的物质需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它会丰富我们的人生内容,充实我们的现实人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源泉,它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有效途径。为了培养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树立“我的职业就是我的事业”,“对职业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职业意识,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于:高层次、专业化、复杂性和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对一切教师的行为都有普遍的约束力,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这一根上发展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多方面道德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其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为: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道德原则的确立是为了指导人们的行动服务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业是为了指导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体现基本的道德原则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学生,影响同事,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而又不失活泼的校园气氛。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地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指导自己行为举止的行动指南,只有只这样才能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优秀的高校教师,从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是言传身教,追求公平;而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

五、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

高等教育管理是管理主体有意识地协调教育各方面关系,旨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的过程,它包括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微观高等教育管理通常包括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和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等几个方面,可以概况为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和对高校教育事务活动的管理。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伴随着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对学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教育者。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种种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辅导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思想政治修养、知识能力修养、性格修养、道德修养。高校行政人员具有双重性质,虽然没有直接任教,但在高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其行为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有: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和求真务实。

六、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师才师艺和师能固然重要,但教育实践活动要最后收到实效还离不开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从教行为的有效规范。高校教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性。对于我们每一位新教师而言,新的职业给我们提出了“为教之理”,“为师之道”的新要求,需要通过“得道化德”的方式培育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这个“化”字就是要将新要求内化“为己“的内在品性。一名教师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才能在从业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依靠自身良好的教师职业德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的人格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一,实现职业活动内的“言教”与职业活动外的“身教”的统一,实现“德之自修”与“德之助修”的统一。

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道德品质培养的三大基本途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培养自身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最根本途径。高校教师长期居于知识分子的最高层,堪称社会精英。所以,高校教师不但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还必须根据自身的职业特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良好职业品质的培养。作为高校教师,其道德修养也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而有着自身不同的要求,做到恪守底线,注重私德,追求境界。加强自我师德修养,需要讲究方法,慎独修身,保持操守;内省自讼,改之为贵;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虚心学习,相互切磋;用于实践,不断磨练。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每个人提高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道德是一定人群共同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样是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积累,并通过广大理论工作者整理形成、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作为一名即将进入高校教师行列的新教师,接受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前辈的道德实践经验,是迅速提高职业道德品质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当具有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和伟大的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去,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品质,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高校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5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十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特别是这次参加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以来:作为教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记得曾经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意义产生过好多的理解,经历过对它的认同崇拜和质疑迷茫,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我对它的理解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思想,而这一伟大的转变,得感谢一本书——《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

说真的,该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下面我就从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的前四个习惯谈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习惯一: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学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个说的是一个佛学故事,某深具慧根的大师傅云游到某处,应弟子之约,去移动一座大山。诵经毕,山岿然不动。众人愣然之际,大师傅朝山走去,嘴中大喊:“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当困难的“大山”不主动挪位时,面对困难,人应该主动走近它们。与其等待造势,不如立马借势。当我们无法使山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最好的办法便是主动向山走近。

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习惯二: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

习惯三: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规范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的本质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教师教书是育人的工作,首先,教师自己要学会做人的基本礼仪修养,尊重学生。当我们对学生做了对不住的事时,我们有时或许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难以向学生启口道歉。其实,此时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做到敢于真诚地承认错误,那么可能会受到学生更加的尊重,而且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的做法。

习惯四:宽容公正——教师对学生的核心原则

美国作家房龙说:宽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陶行之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平时学生犯错是免不了的,学生这时的思想、心理、现状等实际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考虑,事出肯定有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病因”,并以宽容公正的心去面对它。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谁叫我们是老师呢?谁叫我们是学生心目中的神呢?严是一种爱,但宽容也是一种爱。

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

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公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这四个习惯由内而外,又从外而内地要求我们教师去坚持做到,一个行为只要坚持20天,就能形成习惯,一旦形成这些好习惯,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学习、人生带来极大的影响,将终身受益。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关于新时期教师应有的另外四个习惯:沟通合作、双赢思维、关注细节和不断更新等。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多学习多反思,努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让我们教师的好习惯——来营造一种有益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校园文化吧!感谢素质提升工程,给我们教师创造了学习的平台,同时敬请各们同仁认真对待这样的学习机会,真正地提升我们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6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高校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所授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层次的文化造诣,还需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法》规定必须对新进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及业务培训,对于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明确了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下面,我就对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书分别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十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对每一位学习的教师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人伦关系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其所阐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教之理”,即“为师之道”。教师职业道德从“做教师”方面理解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如果从教师应当具有的内在品性方面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品质,然后再通过教书育人的德行表现影响学生的成长,同时完善自我品质,提升人生境界。“伦”生“理”,“理”成“道”,“道”化“德”,教育伦理也是一种人伦关系,如果教师能够将“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所阐发的道理内化于心,那么他将“得道化德”,从而使自己拥有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职业劳动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目的的双重性: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是培养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2]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影响下,不断成长着的有思想、有感情和理想的活生生的人——学生;

[3]手段的示范性:教师应该以身为教,为人师表;

[4]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5]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活动;

[6]效果的滞后性:教师劳动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价值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

正是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与其他职业所不同的特点,如道德人格的高尚性、道德目的的明确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及道德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作为高校教师,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完善自身人格,形成积极的导向,树立人格榜样,引领社会风尚,不仅可以影响学生,而且还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因此,它不仅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其劳动任务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及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在专业文化素质方面要求有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修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求具有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其在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中占核心和领导地位,而高度的敬业精神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最集中体现。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得和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关心集体,把职业当成事业,树立对职业负责就是对事业负责的职业意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等学校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功能,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地方,作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原则,如教育公平原则,即让所有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及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教育诚信原则,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端正学术道德行为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但应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人道主义原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高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人,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者,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纽带与桥梁,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者,辅导员可影响学生的道德习惯、性格气质的形成,辅导员的兴趣、专长、仪表风度及人格魅力等对学生行为习惯及审美情趣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学生辅导员应加强思想政治、知识能力、性格、道德等各方面的修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高校行政人员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师,也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行政人员必须遵循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道德规范,做到不贪、不占、不奢、忠于党、多办事、办实事,全心全意为学校师生服务。

教师职业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教师既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做到有教无类,亲徒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心平气和,虚怀若谷;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形象,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高校教师肩负着发展知识、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科技创新和科技发明的重任,因此,必然将从事学术研究,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合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道德规范。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不怕艰苦,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相互尊重与学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也具有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选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及渗透性。在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断。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职业行为道德选择过程中应处理好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使三者保持在道德上向善的统一性,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同时还应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道德选择标准中还要把握好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从而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利益需求而又不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有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断加强自我人格修养,解决人格定位与现实人格的冲突。而这种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通过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及道德实践三种途径来实现。

教师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是一种奉献、一种给予。教师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民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而他们将来都会从事医学相关职业,这些职业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加强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人文的情怀关爱学生,用心面对那些质朴的心灵。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民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一幅风格迥异的画,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他们还如此年轻,有美好的未来,作为教师的我,愿为之努力和付出。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7

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在学校里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尤其重要。通过学习新规范,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对教师的教学、师德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而教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以来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自身修养,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首先,我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作为教师我有一种职业自豪感,从我站到讲台上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很热爱这份工作,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其次,进一步提高师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在政治思想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我长期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学校组织学习新规范,我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并写了深刻的心得体会,自己在心目中暗暗下定决心像优秀的教师们学习,充分认识到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的深远意义。从内心深处激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自觉履行师德规范。

二、努力探索,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的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

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是好教师,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履行职责是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奉献是一种崇尚无私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奉献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他的品德操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熏陶。教师言行上的不妥当,人格上不完善,都会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坚持高尚情操,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人常说:“无德不成师”、“有其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要有好的学生必须要有好的老师,只有教师的言行做到正直高尚,才能用自己的道德思想逐渐感染并支配学生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规范中的要求去做,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继续加强师德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教师要用自身的高尚人格、优良品质来感染学生,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在实践中来塑造自己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第6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在学校里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尤其重要。通过学习新规范,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对教师的教学、师德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而教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以来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自身修养,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首先,我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作为教师我有一种职业自豪感,从我站到讲台上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很热爱这份工作,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其次,进一步提高师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在政治思想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我长期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学校组织学习新规范,我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并写了深刻的心得体会,自己在心目中暗暗下定决心像优秀的教师们学习,充分认识到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的深远意义。从内心深处激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自觉履行师德规范。

二、努力探索,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的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

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是好教师,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履行职责是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奉献是一种崇尚无私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奉献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他的品德操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熏陶。教师言行上的不妥当,人格上不完善,都会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坚持高尚情操,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人常说:“无德不成师”、“有其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要有好的学生必须要有好的老师,只有教师的言行做到正直高尚,才能用自己的道德思想逐渐感染并支配学生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规范中的要求去做,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继续加强师德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教师要用自身的高尚人格、优良品质来感染学生,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在实践中来塑造自己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尽在1566范文网范文网。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下面我们来看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借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十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特别是这次参加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以来:作为教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范文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精选6篇)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精选6篇)97人关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1近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下,学校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xx年修订本),教师职业道德 ...[更多]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15篇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15篇15人关注

    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1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任何一个教师只要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懂得全身心地热爱教育事业,就要有为教育事业而不断奉献的职业信念,因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