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4篇优秀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
李玉倩
今年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该书为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其中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文章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案例点评注重科学,深入浅出,入情入理,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王老师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告诉我们,老师光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好,但缺乏医术的话,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要治好病人,医生还需要有专业能力,能对症下药。教师也一样,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光靠爱心,还应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事实证明解决教学中各方面的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其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克服工作方法简单、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练就一身教的好本领,以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智慧来帮助学生,让智慧与爱心同行。
王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正是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一种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然后提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几乎每天都会碰到,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更多,也会让我们惊喜。
每每看到这本书里面那些鲜活的案例,心中的那些愤懑就会少点,虽然教育生活中总是存在缺憾,但每一次的缺憾都能让我们再次的成长.教师之间的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等,有时候想一口气读完它,有时候想反复地读某一个案例,觉得老师的无奈、老师的智慧、老师的爱心,都在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中得到全新的,更深的认识。
这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案例所展示的教育场景是我们所熟悉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王老师寓严谨于轻松幽默的文风。王老师治学的严谨周密,在教育在线是公认的,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态度平和,唯真是从,没有情绪化的言辞。但是写出来的文字却从不故作高深,而是深入浅出,从容不迫,透彻明白,同时又幽默风趣,读来仿佛与王老师面对面交谈,有如坐春风之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益。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把一份信任送给了老师,我们就要把每个孩子铭记在心,放下姿态,蹲下身去,亲近孩子,主动和他们交流。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第2篇】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100个教育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诠释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教师与家长的问题以及管理问题。驻足于一百个案例,不禁被那一个个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为读者,读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他做得好在哪里?我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阅读中收获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老师都有切身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宽阔,教育办法更有效。
智慧来自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时时站在学生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多替孩子们想想,师生彼此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时也会让师生多收获一份快乐和欣幸!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蹲下身来,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想,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
智慧来自善思。没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会简单,甚至是野蛮。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样,每天在疲惫中挣扎,难以享受作为班主任教师的幸福和愉悦,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我们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关注教育现象、会静心思考、会潜心体会。不仅遇到问题要尽心思考,事后还要善于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反思,能使自己对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还有待改进,该如何改进。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反思的话,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远也不会向前迈进哪怕一步。反思,是改进的源泉。没有反思,哪来的改进策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使我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让我明白了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实践中执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
【第3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主要是写给小学教师的,所选案例都是小学发生的事情,但是也有若干案例是发生在中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真是受益匪浅。
书中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潜能,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如果你不注意生活的细节,不去用爱的眼光看待他们,你就不可能把他们的潜能彻底挖掘出来,学生的才华就不可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如对学生宽容、理解、尊重、呵护、希望等等都是促进学生思维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事实上,我们很多教师,整日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但唯一的感受就是累,从没有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是一种教育的悲哀。这样的老师永远都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也永远不会成功。如果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你将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作魔鬼,那你将生活在地狱里。范文网如果你不热爱你的职业,不把自己的爱洒向学生,就不可能在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一个心中充满爱的教师会去仔细挖掘这个职业当中的快乐,从而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的烦恼。
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意外事件”,教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态度来处理这些“意外事件”呢?如果面对学生充满想象的回答,教师用貌似温柔的话语给否定了,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以****的思维为标准来评价、引导孩子,教育、制约孩子,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和创新意识从何而来呢?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发展。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开放的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的学习积极**和多种思维不仅得到了呵护,而且在老师的理解、宽容下,孩子心灵上也真正感受到了一份师爱。
所以1566范文网范文网手机版,我认为:理想的教师首先就是要有爱心,只?*诎幕∩希淌σ呕嵬度胨娜烤γ呕岚炎约旱那啻骸⒅腔郏拊刮藁诘南赘⒆樱赘约旱慕逃乱怠5鼋鲇小鞍本妥愎涣寺穑坎⒉皇钦庋摹?/p>
爱心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爱不是万能的。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有时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态基础而已,并不能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就像医生与病人关系好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再说,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比老师的少吧,但他们却常常要求老师帮忙,希望老师多多教育他的孩子。其实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教育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让“智慧”与“爱心”同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契入点。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那什么是教育智慧呢?所谓的智慧主要是指:辨析判断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创造型地开展工作。那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一、智慧是靠“想”出来的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范文写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学生的见识、感悟也在变,我们也应该多角度、创造性地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坚信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除此之外,还要多读名师的教育日记,时常进行案例分析。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我们一些思路,并帮助我们学会如何采用适当的思维方式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
三、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
教师的教学一般是单独完成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共同讨论,益处更多。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讨论是思想的交换,1566范文网范文网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总之,“智慧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靠自身的不断努力,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虽然这很难,但作为教师,我们还是应该把成为“智慧型教师”作为我们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
专家王晓春老师曾用“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作为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位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有学生因为特殊原因课落下了,我会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及时与家长联系寻找解决办法。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们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这并不陌生,却又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学生,1566范文网范文网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多彩的心灵世界,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学生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
批评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唯一方式
批评只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管理方式,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往往在没弄清楚学生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动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确地批评学生,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当你理解了学生,批评学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够接受,不掩盖问题,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学生,才能正确地实施挫折教育与批评。这是我从这本书上得到的启示。
教育智慧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学问很深的艺术,蕴藏着许多智慧。一直以来,我也是那些忙忙碌碌的愚人,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好多就发生在我身边,也曾经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曾经让我忧心忡忡,也曾让我牢**满腹,而我机械地做着、忙着、拼搏着。尤其,读到“水彩笔的故事”这一案例,使我想到自己平时也经常的遇到此类问题,但很少去动脑筋思考和观察学生的表现,而是“无研究的教育”,这种简单的教育,没有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对教师的能力也没有丝毫的提高。非常好的思维习惯是,遇到事情总想问个为什么,猜猜有几种可能的原因,然后,加以验证,有时不妨多转个弯想一想。
面对教育中频频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首先慌了手脚,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各样的原因左右着他们的行为,我们要有容忍之心,更要具平常之心;我们要有大将风度,不要用我们的急躁表情和过激言语让孩子害怕、叛逆、压抑,而要寻找到合适的“点”,让孩子自我成长。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呢?教育智慧从日常善于捕捉的点滴小事中来,从科学的思维方式中来,从概括反思中来,从良好的心态中来只要我们以研究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向研究型教师努力,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明了化,你可以发现:原来教育可以如此轻松又愉悦!
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我发现了真正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用爱心启迪学生的智慧,用智慧开启学生的潜质。当然,我知道仅仅看完这本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正确运用该书中的正确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和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
今年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该书为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其中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文章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案例点评注重科学,深入浅出,入情入理,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王老师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告诉我们,老师光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好,但缺乏医术的话,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要治好病人,医生还需要有专业能力,能对症下药。教师也一样,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光靠爱心,还应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事实证明解决教学中各方面的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其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克服工作方法简单、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练就一身教的好本领,以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智慧来帮助学生,让智慧与爱心同行。
王老师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师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正是一线老师的写照?在王老师看来,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遇到难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锁定问题性质,然后才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干预。万不可上来就管,那样容易下错药。王老师分析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一种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然后提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否则根本无法研究,因为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脑子不能空转),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假说),即初步诊断。有了诊断,就可以开药方试试了,于是采取措施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干预。再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调整药方……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
【第4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读书心得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张娜
假期中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书中的教育案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感觉每个案例都是那么的鲜活,从中我也学到许多的教育智慧。比起以前读过的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教育书籍,这本书读起来更轻松,更加乐于去读,从中也收获了不少。
读过了书中的一些教育案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个个场景也浮现在眼前,和书中的一些老师的教育方式和做法也进行比较,也反思了一些做法,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教育的效果会不尽相同,这也就体现出了教育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是,一个学生在老师刚讲完不许爬树之后,他仍然爬树,当老师问他问什么爬树时,他的回答仅仅是:“找比不到小朋友,我看不到他们,我就爬到树上想看看他们在哪里。”而老师则微笑的问他:“如果我找不到小朋友站到你的肩膀上去找,你愿意吗?”多么巧妙的处理,让孩子换位思考,引导孩子而不是去一味的去否定。想想自己在处理类似事件的做法,当老师讲完要求,学生再次犯错时,常常简单的认为学生故意捣乱,想和老师作对,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向了老师的对立面,从这样的角度去说教学生,效果可想而知。而这位老师巧妙的处理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聪明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化敌为友的做法,让学生欣然接受。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相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们都能像这位教师一样,把问题进行转换来处理,那样的效果会大不一样。在《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中有许多这样的案例,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书中提到的100个案例,只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情况需要我们利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处理。我想读过每一本书,不仅仅是把书中的内容记住,更重要的是领会书中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在我们遇到不同情况的时候,能转换处理问题的角度,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处理这100件事情的方法,而是给我们提供了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路,就像书中提到的一位专家用一种方法很奏效,但是遇到一名师范生,这个方法反而不好用了。教育就像医生开药方一样,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开药,不能千篇一律,要对症下药。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针对每个孩子不用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适时的引导。每个孩子犯错误的背后,都有一些孩子的想法和原因,只有深层的了解,才能找到根源,就象医生诊病,要查明病根,才能准确的下药。教育的智慧在哪里,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