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代教育心理学心得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当代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当代教育心理学心得
毕业后的我一致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一路走来,让我深刻意识到研读书本对知识积累和个人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近期,我有幸拜读了陈琦和刘儒德先生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在自己漫漫教学路上,她给了我许多教学灵感和启发,现在将自己读后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教师要学会移情。移情又叫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
时, 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其心情。教师要有体察学生情感反应的能力,使自己在情感上和心理都能处于学生的地位,多为学生着想。同理心或移情好比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可将教师和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联结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学生,尤其是你眼中的困难生。记得从教以来我遇到的“最头痛”的一位学生,是2022届的一个学生,他的数理化还不错,但英语很差。高一上课后不久,我就发现他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质量差。找他谈话了解情况时,他也只是简单的说英语基础差,听不懂。我没有责怪,相反却鼓励他说,凡事都得慢慢来,何况我还可以帮助他。点头答应后,情况只改善了两三天,后来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随着我找他的频率增加,他也就逐渐有点心不在焉的应付着我。不得以我找到他班班主任,班主任也说就此事和他谈过,却也收效甚微。正在我一筹莫展时,我无意中浏览到网站,看到贴有头像的他,在网站上发帖子说:“他最讨厌刘老师,他不想学,刘老师还老是找他麻烦。”当时的我心里一颤,一直以来深受学生爱戴的我,那晚我失眠了。我开始反思:刘儒德先生的移情教育说教师要有同理心,他不学肯定有自己的难言之隐。第二天放学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再次做了一番深层次的交谈。他告诉我他初中学了一年英语没有太大进步,从此他就放弃英语,他觉得他数理化不错,同样能考大学,他说他家人也没他办法,说服不了他,让我不要再管他。听了他的讲述,我也明确表达了“只要是我学生,我就不会不管你”的态度,同时,我也分析了英语在高考的重要性,并举了许多以前学生的例子给他信心。慢慢的发生了一些变化,他的英语也在慢慢进步。2023年高考,他竟然以学校理科第一名顺利考上了大学,英语是他考的最高的一门学科,当他在qq上给我留言感谢时,我知道:所有的付出和坚持都是值得的。这次教学实践,让我更加意识到书上这句话:“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其次,心理学中学习策略和信息加工原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这本书告诉我们,学习就是获取信息。单博以大脑信息加工的过程为基础,结合弗拉维尔(flavell)元认知理论,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模式。学习策略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它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包括信息流程中所有环节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如注意,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编码等过程以及对它们的过程。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的。认知策略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元认知策略则监控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因此,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概括起来,元认知策略可分为三种:(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2)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3)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通过元认知理论和策略的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并能更有效的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困惑。每当有学生告诉我单词难记,记了就忘,我就用弗拉维尔(flavell)元认知理论中的记忆循环法,教他们,怎样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让学生更加有效的记忆和掌握知识。
第三,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感情的交流是双向的,教师要想得到快乐,必须先给学生快乐;教师要得到爱和温暖,必须先给学生爱和温暖。教师的人格就是力量,在众多的教师特征中,对学生积极性起最重要影响的是:教师榜样,热情,共情和积极期望。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强烈影响,教师也会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积极变化中享受到教师职业带来的无穷乐趣。记得常有同事和学生问我,为什么每天见到我,我都面带笑容,很快乐的样子,那是因为我明白饱满的热情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另外我也不想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带给我的学生,我希望带给他们的是快乐和动力。说实话,多年的职业习惯,只要站到讲台上,会让我忘记一切烦恼,专注着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享受教学的快乐。与此同时,学生在上我课时也比较活跃,专注度比较高。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我想说的是,刘儒德先生教会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应该好好塑造自己的性格。除去教学和管理外,我自己是否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大前提。不能高傲,不能优越,不能自以为是……当每堂课上我面对着几十双稚嫩的眼睛时,我就要不断提醒自己,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要和他们站在一起。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强,明天的我应该比今天更强,不断超越!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总之,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在的我每天坚持关掉手机,关掉网络,在睡觉前看半个小时书让自己思想静下来,我觉得那种感觉很好。我会继续坚持,更加努力,因为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明天的我一定会比今天好!
【第2篇】中国文化经典与当代教育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经典与当代教育》学习心得
近日,我读了《中国文化经典与当代教育》这本书,分别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教师们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浸润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使我受益匪浅。
一、深度的领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首先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个思想。“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们本身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这句话,刻画了教育的本质。而要切实将它融入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是一件需要消费很大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首先,你要全面的了解每个孩子们的性格、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等诸多基本情况,然后,你要逐步的发展和培养你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联系,只有当孩子们和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基础,你才能进一步的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而在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你还要不断观察和发现他们随年龄和环境影响的自身思想行为变化,及时的修正和完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终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二,深度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学艺术。
《论语》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有疑就有问,有问才有答。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作为教育发展如此完善的今天,更应该努力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融于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首先,要注重这个“启”字,如何正确巧妙的引发孩子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如何在疑问产生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这是整个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关键。这个巧妙更多的不是依赖教材指导或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对问题本身乃至问题外延的深刻把握。其次,就是这个“发”字,能成功的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疑问,是启发式教学能够开展的前提。但要顺利完成教学就必须注重问题的`探索和发展过程。简单的给出答案和结论只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以后教学实施。应该象喂鱼一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不断解决疑问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最后发现问题的本质。所以更多的教师只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平时教学中。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路明灯,在你看不清方向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潇洒。
【第3篇】中国文化经典与当代教育读书心得
《中国文化经典与当代教育》读书心得
孔子的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
子曰:“有教无类。”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打破了官府对教育事业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让那些有意向学习又有物质保证的人都可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孔子指出,凡是能送上微薄的见面礼的人,他都收做了学生,这是孔子“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具体体现。
基于“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招收学生,有八个不分:一是不分贵贱;二是不分贫富;三是不分智愚;四是不分勤惰;五是不分恩怨;六是不分老少;七是不分国籍;八是不分美丑。这“八不分”说明孔子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孔子对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思想,适应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2“德才并重”的教育内容。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指出,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品德修养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礼乐和文献、人、忠、信。孔子又指出,一个人只讲究品德修养而不喜欢学习礼仪,就是叫狂过正,只有将这两种并重才能成为完善的人。孔子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注重传播古代文化遗产,加强教材建设。他把所收集到的文化材料、精神加以整理,编著成教学用书,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他向学生讲授“六经”,传授“六艺”,教育学生怎么做人,这在今天的教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孔子指出,在教学上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教授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人的才智高下有别,如何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完善学生的德业修养,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根据这一原则,孔子深入了解弟子们的不同的兴趣、智力和能力,掌握每个人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1 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为当代教师如何处理好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借鉴。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没有出身贫富、贵贱之分,其实质就说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那么对于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如何实现教育平等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思考如何才能使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素质教育能否践行的.关键一步。
2 在师生相互学习的和谐氛围中,实现教育的济世功能。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富有个性地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济世功能。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很多与小学语文教师想通的地方,也有很多可以借鉴和采纳的地方,所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仍然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最后感谢各位老师的倾听,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