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学习心得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6篇优秀的提高干部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学习心得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学习心得
强化内部管理,中层领导干部是关键。如果把单位比喻成一个人,领导班子是“头”,中层领导干部就是“腰”,大脑是指挥中枢,腰则是重要支撑。中层领导干部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单位的中流砥柱,是在第一线上承担具体领导管理职责的人,他们的个人素质、履职能力、负责精神是完成任务带好队伍的可靠保证。中层领导干部应当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合作共事意识、廉政意识和表率意识,在工作中,破除好人主义、本位主义、平庸主义和平均主义,处理好与上级、下属、兄弟部门以及正副职间的关系,在动脑筋、负责任、有作为、做表率上下功夫,把以下六个方面作为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着力点:
一、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讲政治和顾大局是领导干部的第一素质,也是最基本的素质,不懂政治、不讲政治就当不了、也当不好领导干部。政治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是上级指示精神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局就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就是全院、全局、全路、全市、全国。想问题干事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放开眼界,考虑长远,将具体工作融入中心,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能因为局部工作的不慎或失误给全局带来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既要把握大局,从宏观上分析和研究问题,又要注意细节,从微观入手解决问题。
古语云:“不谋全局者,难谋一域”,如何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呢?
首先要重视政治学习,及时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了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二是要把具体工作放在大政方针下去思考去谋划去开展,做到高度一致,合拍共振,贯彻落实。
三是要有政治敏感性,不做可能对大局产生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的事。要纠正法官只凭法律思维办事的片面认识,增加些政治思维和政治智慧,学会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特别是在司法活动中,法律、公理、社情、民意都要考虑周全,力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追求胜败皆明、案结事了的最佳境界。有的同志在处理问题时,头脑简单,目光短浅,思路狭窄,就事论事,不注意时机,不注意事物的复杂联系,想不到可能产生的关联影响、连锁反应和导向作用;只顾眼前,只想局部,不想长远,结果引发矛盾,造成被动。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思考、决策、处理问题一定要从大局出发,考虑全面和长远,严守依法合规底线,加强沟通,认真调研,坚持原则,谨慎稳妥,工作彻底,不留后患。
四是要破除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是指一切从本团体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其他部门。克服私事重于先于公事、部门的事重于先于整体的事的现象。个人对集体,集体是大局;部门对整体,整体是大局;下级对上级,上级是大局,大局要重于和先于局部,这是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的具体体现。
二、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是当好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认真履职是对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最好检验。
一是要对自身责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管事,又要管人,既要完成任务,又要带队育人,政治业务两手抓。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事务性工作,而且要对本部门人员状态、环境氛围、人才成长和工作业绩负全责,把这些都列入自己应尽的职责范围。
二是要有敢管严管的勇气和信心。对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克服患得患失,破除畏难情绪和好人主义。有的同志怕得罪人、怕影响关系,怕丢选票,对难管的事和难管的人不愿管理,不敢坚持原则,不去严格要求,不批评不提醒,放任自流,搞一团和气,使得一些不良行为和风气长期得不到解决,既影响个人进步又影响部门形象。从长远看,敢管严管,只要出以公心,为了工作,为了同志,管的对,不仅不会影响人际关系,反而会赢得尊重和权威。如果怠于履职、放弃管理、不负责任,表面上看一团和气,实际上则使人从内心深处对领导素质产生怀疑,丧失对领导的尊重和信赖、终将会被上级领导和绝大多数群众评价为不称职。
三、工作思路和工作标准
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工作标准,是对领导工作的特别要求。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胸中无数、心里没底、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是无法胜任领导管理工作的。
有的同志不勤于不善于思考,研判统筹能力较差,缺乏长远目标和阶段性计划,领导布置啥干啥,想起什么抓什么,管理无章无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抓不准分管工作的重点、难点、特点和风险点,缺乏细化责任、合理分工和明确标准,部门应有的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决策制度、调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思想工作制度等基础性管理制度及一些工作规范、细则、办法不健全或者坚持得不好;规范化标准化意识薄弱,标准有缺失,管理有死角,部门工作思路和标准与上级要求不一致不同步,管理效能层层衰减。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强化干部的思想力,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加强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针对性。邓小平同志说过:“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思考是创造性工作的起点,思考出智慧、出办法,行动力的强与弱取决于思想力的深与广。领导干部要多学东西,多想问题,联系实际,拿出具有自身特色和创造性的工作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把工作的方向、目标、要求、步骤、策略、方法、措施、时限等都列入计划,有条不紊地去落实,使分管的工作在连续不断地实现阶段性计划中推进。勤动笔促进勤思考,常写学习心得、计划总结、工作经验、调查报告、专题论文、宣传稿件及各类文章等,能够有效地锻炼和提高思想力。
二是要明确工作标准和职责,用制度管事管人。整章建制要重视基础、细节和覆盖面,要有可操作性。通过严格执行落实,增强规范化标准化意识,形成达标自觉性,让标准成为习惯,不让不良习惯成为标准。努力做到思路清晰、标准明确、要求严格、措施具体、强化监督、狠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有序的管理层次、有力的管理效能和显著的管理效果。
四、管理能力和工作作风
管理能力和工作作风是做好领导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在这方面重点要做到严、细、实、紧。
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误区,扭转普遍存在的哄、惯、宠、护问题,严肃、严格、严管起来。许多领导干部总想着让大家舒服些、轻松些,生怕苦着、累着、难着,没有有意识地进行艰苦和挫折训练;看优点多,看缺点少;肯定成绩多,指出问题少;表扬多,批评少。理念上的哄、惯、护,必然产生管理上的宽、松、软;管理上的宽、松、软又必然造成有些人的懒、散、混。古语云“慈不掌兵”,值得借鉴。应当把厚爱与严管结合起来,负起管理责任,遏制涣散现象。
二是要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爱护和调动积极性。要注意搞好干群关系,经常谈心交流,了解干警所思、所盼、所需和所烦、所厌、所愤,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应当把所有的同志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那样去关心去帮助,特别要注意团结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脾气秉性不同的人。学会与各种不同的人相处,团结他们一道工作,这也是领导工作的一部分。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通过坦诚相待、思想交流、一碗水端平、公道处事来温暖人心、凝聚人心,想方设法使每个同志都有归属感、被认同感和成就感,尽力去化解失落感、孤独感和失败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一切消极因素。要敢于批评不良倾向,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使人容易接受,批评要与人为善、有根有据、讲清道理、允许辨解,不要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偏听偏信,尽量避免由于批评不实、管理不公或处理失衡人为造成矛盾和不和谐。衡量干警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主要看是否拥护和服从领导;是否团结和谐;是否思想活跃、敢于发表意见、批评缺点;是否认真负责、有创造能力和优秀成果;是否关心集体、自觉维护院风院誉等。
三是要增强部门自治力,克服无主见和依赖性,主动攻坚克难,尽量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本部门。把自己的小环境、小氛围营造好,把本部门的事办好、人管好,助人成才成事。
四是要学会抓重点、难点、特点和风险点。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工作。要清楚哪些是重点工作和重点人,存在什么困难障碍,采取什么解决办法;要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哪些方面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能够出彩,从而扬长避短,争优创先;要清楚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必须特别关注,常抓不懈。
五是要掌握抓典型、抓骨干和抓实、抓细、抓紧、抓早的工作方法。根据人的不同特点和长处,培养各方面的先进典型,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给想干的人以机会,为能干的人搭舞台,让不干的人干起来,营造前有标兵,后又追兵,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环境和氛围。注意克服“不把小问题当问题,不把容易解决的问题当问题,不把前任遗留的问题当问题,不把普遍存在的问题当问题,不把司空见惯的问题当问题,进而造成问题复杂化、扩大化、尖锐化,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的懈怠行为,做到不等不靠,不拖不压,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认真解决普遍存在的抓而不紧、不严、不实、不细等的问题。坚持从严过细,奖惩分明,树立起应有的领导权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允许各行其是,不搞姑息迁就。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检查监督。运用多元化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大力表彰先进,及时纠正失职现象。
五、合作共事能力
领导干部要胸有全局,正派大气,处理好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关系,做到关系和谐,工作合作。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独立负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理解、谅解、支持、配合。
对上,既不搞人身依附,也不搞目无领导,要能够领会领导意图,服从领导,不能把领导的话当耳旁风;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要严肃认真,按时按要求完成,并及时汇报完成情况,别等领导查问;请示汇报工作要逐级进行,尽量避免多头或越级汇报,否则,容易造成领导之间的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直接领导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时,再向间接领导汇报。
正副职间要相互信任和尊重,多通气,多商量,搞好配合。要建立沟通交流机制,经常通气;重要问题一起研究决策,达成共识;明确分工和责任,胜任本职。原则是基础,感情是纽带,团结是力量,纪律是保证,正职是关键。任何正职干好工作都离不开副职的支持协助,因此,必须重视副职的作用,爱护调动发挥副职的积极性主动性,要相信副职,让副职全面了解情况,参与研究决策过程,有事同副职商量,不搞个人说了算;要放手让副职工作,授予副职一定的权力,关心支持副职的工作,不随意干预;遇有重大问题及时沟通商量,有了缺点真诚批评;副职遇到困难尽力帮助解决;工作出了问题勇于担责,不上推下卸。副职的地位是重要的、特殊的、复杂的,既主动又被动,既制人又受制于人,当好副职并非易事,只有当好副职才有可能当好正职,当不好副职的人肯定也当不好正职。副职要识大体,顾大局,真诚辅佐,敢于直言,大胆工作,主动当好正职的参谋助手,既要独挡一面,又要堵漏补台,特别是与正职意见不一致或被正职否决后,要正确对待,可以保留意见,但是,要理解主要责任在正职肩上,必须尊重正职的意见,别较劲别记恨,要学会以愉快的心态服从多数人通过的决议。正副职间一旦发生矛盾,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说话办事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从大局出发,不随意或不负责任地发议论,有意见当面讲,不搞背后议论,不做影响团结和有损他人声誉的事,自觉维护领导层的团结、统一和权威,努力营造和珍惜和谐融洽的局面。做到共事一场,友谊一生;多一分沟通,少一分猜忌;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解;多一分体谅,少一份责备;多一分谦让,少一分争执;多一份热忱,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帮助,少一分旁观。
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也十分重要,每个部门都处在整体和系统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如果只顾自己、互不体谅、协作不畅,不仅本部门的工作不好开展,而且会影响全局工作的顺利进行。善于协作是领导才能的重要体现。和谐默契的工作关系和良好友善的工作环境是需要营造的,是双向的,你不注意养环境,环境也不养你,你不尊重别人不愿帮助别人,也难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那种老死不相往来、本位主义、贬损他人的作法都是不足取的,最终产生的负面效应是紧张的人际关系和尴尬孤立的处境,不仅影响个人,也会波及本部门。所以,要加强日常的联系和沟通,先人后己,助人为乐,方便让人,困难留己,不计得失,不图回报,主动支持配合。
对待本部门的同志,要关心爱护,严格要求,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一是要有知人之智。邓小平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这是领导者成熟的重要标志。”什么是人才?能胜任本职的就是人才;比别人干得好的就是优秀人才;一专多能、多才多艺、能创新成就多的就是拔尖人才。要把每个干警都当作人才来培养,把每个岗位都当作培育人才的平台来设计,使每个同志都能长本事有进步出成绩,都能有机会有舞台,彰显才干,展示作为。二是要有容人之量。善于团结不同脾气禀性的同事,特别是比自己本事大的人、爱提不同意见的人、缺点毛病比较多的人、不随和的人等等。不搞亲亲疏疏、厚此薄彼,对哪个同志都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同志身上都有长处和闪光点,都有潜力和积极因素,关键在于领导者能够慧眼识人、平等待人、公道用人、扬长避短。哪个单位都需要有本事的人,但是有本事的人往往都很有主见,有主见的人又都是难以领导的人,要特别爱惜这种人,不要怕被他们议论评价,反而应当从这些议论和评价中汲取帮助,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不采纳时尽量作出解释说明,因为尊重和认可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奖赏和最大的鼓励。
六、个人品行和表率作用
作为领导干部,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人品更重要,人格魅力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有些同志,心胸不够开阔,待人处事不够大度,计较小事,对人严对己宽;精神状态不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挑重担,少有成果,表率作用不突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创新能力、拼搏精神、争创劲头不足。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领导干部更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能停留在当前状态。
首先要加强学习。学习是履职的第一需要。要不断进行政治、业务和文化学习,使自己具有政治头脑、法律视野、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
二是要锻炼领导素质。站位高,眼光远,心胸宽,肚量大,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通。能够根据上级要求和本部门实际做出科学决策;能够妥善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类矛盾;能够敏锐地捕捉信息掌握动向,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能够识人育人用人,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
三是要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要求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立无功就是过的思想和开拓创新精神,瞄准先进,争创一流。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勤政,淡泊名利,真抓实干,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不出事,联系群众,关心干警。
五是要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平衡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高雅的风度,整洁的仪表。
【第2篇】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工作心得
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工作心得
领导干部既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又要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领导干部可从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坚持学习
领导干部首先要学好政治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要掌握好履行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其他辅助知识。领导不学习就没有领导工作的主动权,领导者就是培训者,要把本单位人员培训好。因此,领导干部的学习很重要,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作为领导干部,学习知识既要注意专和精,同时也要注意涉及面尽量宽一些。
二、养成良好的作风
一要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要为人正直,对党忠诚,对组织忠诚,要讲诚信,坚持以诚信立身立业。二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要做到认真负责,照章办事,雷厉风行,在照章办事的同时,还要注意创新。三要养成良好的领导作风,要做到守法自律,公道正直,不拉帮结派,不搞自由主义,要言行一致,做到“动静言为,光明正大”。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要立足岗位,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注意虚心向内行学习,养成勤于思考、研究总结的良好习惯。五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做到行为严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俭节约,整齐整洁。只要这五个方面的作风过硬,才能说明领导干部的自身综合素质比较高。
三、加强团队意识
现在的竞争有两个特点:一是团队的竞争;二是人才的竞争。在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益是由这个团队所从事的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要特别珍惜我们现在的形势,维护我们的大局,维护整体利益,要认识到团队的发展必须是整体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必须寓于整体的发展之中,任何人单打独拼都成就不了大事业。
四、自觉维护团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就是胜利。”一个班子必须要讲团结,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珍视团结。大家为了共同的事业、目标走在一起,要通过这个共同的事业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一种缘份。而且只有整体事业发展好,大家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在处理团结问题上,原则的问题必须坚持,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就要求大同存小异。班子内部成员之间不能互相瞧不起,互相设置障碍,这对团结非常有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人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班子里各种人才配套,就可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果都是同一种类型的人,没有互补性,战斗力肯定不行,互相信任,互相团结,互相维护,互相支持。这样班子的整体力量才能强大。大家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工作,只是使力的途径不一样,大小不同,光从一个途径做工作是做不好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多系统构成的。企业如果不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协调一致,就会困难重重。任何一项成功都有好多的因素,是多方面发挥作用,共同努力的结果,红花还要绿叶配。
讲团结就并不是一团和气。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会议上充分讨论,充分发表,但经过会议一旦定下来了,就必须坚决去落实。领导切忌背后议论,搞小圈子,这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品质。这是最影响团结的事。领导要有大局意识,也要有服从意识,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自己有不同想法和看法,不要在会后、下属面前随便说,否则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要善于听意见,要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班子成员之间对什么事都要坦城相见,与人为善,正确对待别人,正确看待自己,只有这样维护团结,才有一个好基础,才能体现一个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第3篇】关于提高领导干部五种能力学习心得
关于提高领导干部五种能力学习心得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实现科学发展是一场观念、利益、制度、能力的深刻革命。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引领科学发展的重任,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率先完成自身能力素质的革命,特别是要提高以下五种能力。
一、与时俱进的学习力
增强学习力,实质上就是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历史眼光、世界视野,全面准确地去“解读”科学发展观,深入领会它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在学习中思考和解决好“为什么要发展”、“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基本问题,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识,从而把理论层面的东西内化为执政的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准则,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学习科学发展观,也使我们迫切地感到,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补充新的科技、经济、文化知识,否则就有可能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环保,以及发展金融、知识经济、虚拟经济等各种新的经济形态,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作为领导干部,还要注意引领或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不断提高学习力,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团队,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辩证统筹的思维力
恩格斯曾称赞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它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
增强思维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一步提高辩证、统筹思维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鲜明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必须辩证地理解和思考,才能掌握其要旨,更好地指导实践。
增强思维力,还应以开阔的视野观察形势,进行战略思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把一隅一地的发展同全国乃至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善于在发展变化中,把握好“天下大势”,随势而动,趋利避害,才能把握自身发展机遇,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三、科学民主的决策力
增强领导干部的决策力,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精神和民主的作风。树立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握规律。增强决策力,必须树立民主的作风。在重大决策中更好地尊重民意、发扬民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决策本身的“正当性”所在。应更加科学地设计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程序,把各种决策咨询机制和公众的民主参与纳入法制轨道,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民意表达渠道,广泛而便捷地听取民意、集中民智。
四、敢为人先的创造力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把这一科学创新的理论成果变为现实实践,需要有很强的创造力。
要有捕捉发展机遇的眼光。机遇随时可能都会有,关键是能够敏锐地发现它。在推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要善于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从经济社会自身发展规律中捕捉机遇,善于从各种政策、信息中捕捉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善于发现机遇是创造力的最高境界。
要有敢闯敢试的胆识。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现成可循的实践形式,将来也不可能只有一种或几种模式,而只能是从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实际出发,以创新的胆识和气魄,大胆地试验,科学地论证,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路径,这样才有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跨越”和“突破”的可能。
要有制度创新的智慧。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有制度层面的政策、机制为支撑,形成一整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干部实绩考核机制、财税分配机制、产业导向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环保约束机制等制度体系。这是确保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长效措施和“风向标”。
五、攻坚克难的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就应以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强烈责任心,锤炼自己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担当、敢于攻坚,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这是***人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没有这样一种精神和锐气,再好的决策部署也会成为“美丽的神话”,科学发展就会成为空谈。
增强执行力,要注意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执行,不是像机器一样被动地运转,更不是简单粗暴地执法,而是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履行职责。要善于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综合手段解决问题。
增强执行力,要树立崇尚实干的政策导向。在干部的考核、选用中,要把执行力作为检验干部的能力、意志、品行和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准,不仅看谋事的能力,更要看成事的本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大考场上,努力培养和选拔一大批崇尚实干的优秀干部,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
【第4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提升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执政水平,努力成为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干部,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解放思想是扫清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调整与时代“不赶趟”的思维,更新与现代化建设'不符合'的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努力探寻科学发展的新途径。传统的发展观片面追求gdp的增加,而忽视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忽视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成为其典型的思想特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和对人的作用重视的精神,创造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制,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改革创新激发科学发展的活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需要先进发展理念指导,更需要一个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只有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释放强劲的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程中,还必须注重推进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改革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税收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政府职能转变上,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各级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使各级政府尽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以求实精神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求实的发展观。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进步、文化价值观念变迁、自然协调、人的发展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发展必须着眼于系统要素间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使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二是要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全面协调我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构建以人为中心,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适宜、兼顾公平的社会发展形态。三是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自然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发展的代际平等。四是要注重发展的开放性。把我国的发展放在一种宏大的全球视野中思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以战略思维谋划科学发展的途径。科学发展观表征着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规约着科学发展观。为此,首先要善于用战略思维谋划发展。要理清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立足现有条件,发挥当地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围绕建设目标,切实弄清发展重点、发展步骤、发展途径、发展要求,真正使各项建设有序渐进、协调发展。其次,要善于用战略思维推动工作。着力提高战略谋划、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用世界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用历史的视角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的要求进行决策部署,真正使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都能着眼全局、服务全局、体现全局。切实增强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问题的实质,趋利避害,抢抓各类机遇,努力使各项决策部署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第三,要善于用战略思维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凸显期。在矛盾和问题面前,一是不能回避,二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用战略的思维,正视、关注并着力解决这些带全局性、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才能真正消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确保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全速前进。(作者系中共娄底市委书记)
【第5篇】学习领导干部要重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心得体会
一、战略思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其根本特征是正确处理实践的战略思维能力,只有正确把握好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保障、战略转变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行动,才能驾驭全局取得事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是中央领导同志的事,是大领导的事,他们应当成为战略家,而我们在地方、基层或部门工作,处于局部地位,做的是具体的事,何以有必要提高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呢?我们的回答是必要的。因为:第一,全局和局部的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例如,团委这个部门是学校重要部门的其中之一,但是作为团员工作来讲,又是极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门。相对于你所管辖的部分而言,你又是全局,也有一个总揽全局的问题。因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当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第二,即使从你所处的局部地位来说,你也需要了解全局,具有全局意识,这样才能自觉服从和服务大局,而不是妨碍大局、甚至危害大局。一切工作都有全局和局部关系问题,都必须懂得全局高于局部、局部服从全局的大道理。团委工作事无巨细,这就更需要有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
二、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一切着眼全局
第一,对工作必须有全局谋划,即整体和长远谋划,不可陷入事务主义。对于工作一定要重视规律性、系统性、前瞻性的思考,重视想大事、谋全局,努力做到高瞻远瞩。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说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细节当然是重要的,有时某一细节甚至具有某种决定性意义。但是,这里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战略指导是正确的,离开了这一前提,战略上发生了失误,细节就没有了意义。
第二,判断是非得失必须以全局利益作标准,不可因小失大。
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军事冒险主义者在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反对一切必要的退却,结果造成全局的失败。邓小平说:“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
第三,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不可随波逐流。
全局利益是根本利益,丢掉了全局就是丢掉了根本,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一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这是原则性、党性的表现;
【第6篇】学校领导如何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
学校中层干部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效贯彻学校决策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层干部在这方面所具备的能力在管理科学中被称为执行能力,简称执行力。具体说来,执行力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既定目标的系统工作流程。这在中层干部的日常工作中,一般分解为领受任务、制订计划、布置实施、督促检查、总结汇报几个环节。要做好这些环节并非易事。因此,执行力体现在中层领导身上,不是单一的素质,而是多种素质、能力的结合与表现。正确把握学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执行力,培养、锻炼和提高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是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主要内容
学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执行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知岗位、身份的能力
作为中层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中层部门处于校级决策层和教职工具体工作层之间,既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又是组织职工贯彻学校决策的领导者,还是决策层与全体教职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这几种定位中,具有较高的执行能力是发挥学校中层部门最大作用的关键。作为中层干部,还要科学地把握定位问题。举例来说,学院领导是站在全校大局的高度研究问题、制定政策、部署决定,一个部门往往是从自己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所以,如果向上越位,往往会干扰全局工作,即所谓盲目蛮干;向下越位,越俎代庖,容易造成具体工作人员无所适从。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向下越位,不等于撒手不管,中层干部的重要之处在于布置任务与检查落实,调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2.深刻领悟政策、决策的能力
作为中层干部,一方面要具备领会国家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法规并掌握其精神实质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真正领悟学校的决策意图、决策过程、决策内容、决策效果,并以此作为目标来把握中层部门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执行时不片面、不偏向、不走样。
3.科学制订工作方案的能力
工作要做得有头绪,有重点,就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计划。中层部门的干部对学校决策意图的理解,具体体现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步骤的方案中。例如,每学期各个部门都要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订详细的部门计划。要能在计划中围绕学校的总体思路,结合部门特点,制定出可行的落实措施,而且还要能拿出重大活动、重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4.有效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
组织开展工作是把可能变成现实、蓝图变成行动的过程。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是中层部门执行力中的核心能力。在组织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指挥与参与得当、激励与鞭策有度、调控与协调有方,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兄弟部门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征得学校领导的支持。
5.深刻的洞察与判断能力
工作方案的执行,不可能完全走向预设之路。随着情况的变化,要具有及时洞察、准确判断、冷静处理的能力,而且能够认真总结、及时汇报。另外,学校中层干部虽然不是学校的决策者,但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提炼出真实的信息,供学校领导决策参考。
6.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执行不是简单复制领导的命令,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条,而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所以,要提高执行力,还要有正确执行决策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制订计划、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智慧,是否能够创新工作方法;是否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等。这些都是中层干部是否具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能力的体现。
二、培养、锻炼中层干部执行力的三大切入点
培养、锻炼和提高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两种精神,强化提高执行力所需要的基础素养
一是培养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没有学习,就没有知识素质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找准角色定好位,领悟决策精神,务实、开拓、创新”等一系列执行力的提高。而且,中层干部直接面对基层工作人员,为了以身示范,更要努力做终身学习的模范,不断更新专业理论、技术和职业教育理论,并主动把学到的知识、观念的转变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去。当前,面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具有工作任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新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我们更要时时处处加强学习,学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以用促学,以学促用。
二是培养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精神。在工作中敢于负责是一种担当意识,是设身处世的准则。一个干部,只有敢于负责,才会去为了实现工作目标而积极肯干;一个真正负责的人,在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必定会自觉地对由于自己工作不力的行为负责,及时地采取必要的措施弥补自己的不力造成的损失。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性质,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就尤其需要中层干部要自觉培养敢于负责的精神,而且把这种精神自觉落实到工作过程中。此外,由于上级领导、同级部门、本部门下属的种种原因造成工作失误,虽然这种失误的责任不在于自己,但是,当这种失误与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主客观关系时,要尽可能地多承担一份责任,并且协助或帮助有关的部门和领导找到造成失误的原因,尽最大努力弥补失误挽回影响。
2.树立三种意识,改进提高执行力所需要的工作态度
一是对工作目标的责任意识。作为一名中层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的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一定是高的。二是学校发展的忧患意识。作为负责一个部门的中层干部,如果树立起了对于学校发展过程和发展前途的忧患意识,就能在工作中不满足现状,主动寻找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就能根据学校的决策主动性地开展工作。这样一来,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就会大大提高。
三是管理过程的科学意识。从提高整体执行力而言,可以说,合理计划、有效分工、规范操作,是增强中层部门执行力的系统工程,是现代管理学的重点内容,必须引起我们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另外要注意努力做到管理的公正、公平、公开,体现管理的权威性。
3.锻炼四种能力,满足提高执行力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要求
一是具体工作过程中艺术能力的锻炼。随着院系两级管理的深入推进,会出现种种矛盾如:对上而言,院、系职能间的矛盾;对下而言,职工工作量与成绩考核的矛盾;对平行部门而言,各处室系部之间的工作关系等。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善于综合运用多种办法和手段。例如,既要强化指挥又要有效授权。要想把周密的计划付诸实施,需要有效有力的执行,这就需要统一下属的工作方向,因此有力的指挥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应该赋予助手和下属责、权、利,同时,要勇于为教职员工承担工作中的失误,使其能在责任心驱使下主动大胆开展工作。再如,既要适度控制又要及时协调。适度控制,首先要不怕得罪人,因为在工作中需要得罪的是少数人,怕得罪少数人恰恰得罪了多数人。对于消极舆论与做法、工作秩序的混乱苗头等,还需要及时控制,因为负面的东西有时可能直接影响到工作开展,甚至影响工作形象。控制不是压制和“捂盖子”,作为学校中层干部,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协调工作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协调就是沟通,就是及时上传下达,向下解读领导之心,向上反映群众之意;协调就是理顺,创设人与人、人与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往环境。通过协调,达到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部门与部门实现共赢的目的。
二是部门在全局中争先创优能力的锻炼。要做好中层部门的工作,就要主动适应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按照业务精、作风硬、绩效优的要求激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实情,努力使本部门的工作争创一流,只有这样才能使上级满意,下级自豪,兄弟部门服气,才能更好地继续开展工作。
三是执行决策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力的锻炼。例如,笔者学院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没有固定和规定的模式,相关处室系部,在工作中就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开设招收新生的定向委培班、从在校生中为企业组织定向专业班、建立校内或者企业实习基地、开展寒暑假学生入厂实习实训、为企业培训在岗职工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拓展校企合作的空间,更好地贯彻学校领导的办学决策。
四是做人做事做官廉洁勤政能力的锻炼。中层干部虽然没有多大的权力,但是由于直接面对基层,所以一言一行都在师生员工的监督之下,都会对自己的威信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也会对师生员工的言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影响部门甚至是全校的工作。所以,时刻要注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注意一言一行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为师生员工树立榜样,带动全校师生员工形成优良校风。
总体而言,提高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门很高的艺术。但是,作为中层干部,只要端正态度,加强学习,不断总结,就一定能随着实际工作的开展逐步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从而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促进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