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三基学习心得体会8篇

发布时间:2022-10-06 12:44:02 查看人数:8

【导语】三基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三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基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三基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三基会议学习心得体会

和谐社会,需要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维护稳定,保障平安,是公安机关责无旁贷的使命。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个宏大历史命题中,具体到公安机关,可以细化为一句话―――既要发案少,又要秩序好,还要群众满意。简单的一句话,对和谐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要求。金秋十月,来自各地公安机关的300多名代表齐聚沈阳,出席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共商全面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大会。会上,xx同志、xx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白景富同志代表公安部党委作了工作报告。这是继“二十公”以来又一次高规格的会议,是一次全面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盛会。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了全国公安机关一年来开展“三基”工程建设情况,分析了“三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继续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全面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作出了进一步部署。

这是一次集中学习、统一思想的会议。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了xx同志、xx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加强“三基”工程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了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了公安部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络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5%。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越来越高.在破获的案件中,60%以上线索来自群众提供。我认为警民关系的和谐,本身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部分。而这种和谐,首先取决于公安机关内部与现实斗争需要相适应的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机制。如果警务运行机制不改革,案件高发、破案率上不来,老百姓能满意吗?如果警力沉不下去,老百姓天天看不见民警,警民和谐又靠什么来实现?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全国公安机关所有的改革都指向一个目标:让群众满意。所以通过从“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到“三基”建设,社会治安形势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老百姓满意度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不仅党委和政府非常满意,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满意。

这是一次现场观摩、总结交流的会议。与会代表实地观摩考察了辽宁省沈阳、铁岭市公安机关基层单位开展“三基”工程建设的情况,亲身感受了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亲身感受到了辽宁省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亲眼目睹了开展“三基”工程建设给辽宁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三基”主题,广泛、深入、认真、热烈地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某支队在“三基”工程建设中通过以案学法、体能训练等多种练兵形式认真开展民警岗位练兵活动,苦练基本功,巩固和深化了大练兵的成果,推进了队伍正规化建设。 还首先采取“以案学法”的形式解决民警因单纯学习法律条款枯燥无味的问题,激发民警自觉钻研法律知识的劲头。其次是定期召开业务学习会,通过办案民警讲解近期经办个案经过,细说心得体会,发动民警展开讨论,查找案件事实是否清楚、收集证据是否全面、程序是否合法等不足之处,最后由支队长和有关专家教授进行点评,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基本技能战术靠传统的传帮带方式基层民警难以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的现实,该支队还开展了两项交流活动:一是在当地公安机关支持下,支队民警到任务较重的地方派出所进行警务交流学习,从而丰富实战经验,提高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履行公安的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为切实提高民警的办案水平和警务技能,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因地制宜,邀请业务熟悉的民警介绍各种日常遇到的解决方法以弥补年轻公安民警知识上的空白 。 同时,民警们还利用业余时间还积极参加了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取得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数名.

这是一次振奋精神、加油鼓劲的会议。自去年10月部党委部署开展“三基”工程建设一年来,各级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xx同志关于“在抓认识、抓典型、抓实效上下功夫,以不断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强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会上,白景富同志代表部党委对一年来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明后两年进一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与会代表对照部党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查找不足,进一步振奋了精神、鼓舞了斗志、铆足了干劲。基层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有效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更多地有赖于基层。实施“两大警务战略”,,以社区和外来人口聚集地,依靠社区、村(屯)基层组织,形成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合力,实现以社区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我们要彻底摒弃“坐等群众报警,闭门谋划防范”的工作模式,民警的工作地点由机关移向社区和社会面,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全面改变,公安机关由过去的被动反应、后发打击型,变成现在的主动服务、积极出击型。所以我们现在的上班变化很大,机关彻底“消肿”,基层普遍“增肥”,把“倒金字塔”正过来,囤警于街,囤警于社会;由过去的公安机关与犯罪嫌疑人的“猫鼠不同步”,到如今的“猫鼠同步”,甚至是猫还“抢先一步”,让老鼠无路可走,无步可迈;由过去的坐等办案,变成现在的到街头、社区办案;由过去的群众上班警察上班,群众下班警察下班,变成现在的群众上班警察服务,群众下班警察巡逻。警务机制改革呈现出了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警务运行模式.

三基会议学习心得体会

【第2篇】关于加强三基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全面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大决策和云南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市实际,市公安局制定了《市公安机关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公安机关尽快掀起三基工程建设新高潮的通知》、《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关键词》等通知,单位及时组织民警学习了以上文件以及并结合工作实际,集体学习了上级部门的通知和讨论了《民警综合素质要求与行为规范》等,同时要求民警自学了《中国共产党章程》、《______公务员法》、《______行政许可法》等。在为期一个月的集体学习和自学过程中,本人对三基工程建设有了进一步提高,对如何把今后的工作和三基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有了一些想法。

一、对三基工程的认识

三基工程是建设是指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动员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使公安基层组织建设、民警素质、工作机制、警务保障、装备设施都有明显的改善。

基层,就是指公安机关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最基本的战斗实体。抓基层,主要是抓好派出所、看守所、车管所和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所队。

基础,就是指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支撑、保障的工作。基础工作既包括公安业务工作的基础,也包括队伍建设的基础;既包括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也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等软件建设;既有专门工作,也有群众工作。打基础,就是要把基础工作打牢、打实,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可*的保障。

基本功,就是指民警应知的基本知识、应会的基本技能、应有的基本体能,是民警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本领,是民警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苦练基本功,就是要通过学习、训练,真正做到三懂: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切实做到五会: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会网上作战。

二、目前xx管理部门在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目前的基层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机构不顺。目前,xx市公安机关在古城区、宁蒗县都设有专门的xx管理机构,有专职民警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华坪县、永胜县和玉龙县的xx管理部门都是与治安或者国保部门合署办公,虽然明确了专职的xx管理民警,但是这些民警还要应付治安、国保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局机关平时的统一行动等,造成了出入境管理在县及公安机关的基础薄弱。其次,派出所工作责任不明确。作为派出所也应该承担出入境管理工作,在境外人员管理方面,常驻和临时来华境外人员的管理职责不明确,造成境外人员管理失控;在中国公民出国境管理工作方面,派出所需要为申请出国境的辖区内中国公民出具意见,由于派出所民警工作调整频繁,很多民警不熟悉出入境管理业务,见到申请就出具同意申请人出境的意见,甚至轻易为户口在辖区,但是长期在外地的人员出具意见。由于机构和工作责任的问题,上级出入境管理部门也难以指导派出所工作,造成了基层难抓,基层工作难做的状况。

由于公安部对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文明窗口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基础设施等硬件要求和民警综合素质等软件要求,为我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基础工作带来难度。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虽然市局党委高度关心,我处尽力为县级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等工作必须的装备,可县一级出入境管理部门除了古城区以外都没有正规的接待室,就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窗口也很难达到公安部规定的标准。其次,作为出入境管理民警还应该具备相应的素质,但是从目前我市出入境管理民警的情况来看,从大学外语专业毕业的民警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在公安业务、法律法规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从公安学校毕业的民警熟悉公安业务和法律法规,但是在计算机和外语方面又有所欠缺。因此,公安出入境管理民警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三、如何解决好目前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在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xx经济的逐渐发展,申请出国境的中国公民和来丽江旅游、投资等的境外人员越来越多,对于平常受理办理各种出入境证件申请多的县公安局,应该逐渐设立相应的出入境管理部门,对于没有专门设立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县公安局,专职出入境管理民警的工作应该相对固定。应加强对派出所在中国公民出国境申请上出具意见的民警和管理境外人员的民警培训力度。

在窗口工作的硬件设施上,尽量加大投入,以达到公安部要求的文明窗口标准;在出入境管理民警队伍建设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是要提高出入境管理民警的综合素质,要求民警苦练基本功。首先,要学习公安出入境管理及外事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效处理事权管辖内的行政事务和涉外事案件;熟练运用计算机。其次,熟练掌握与出入境管理的相关法律。

关于加强三基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第3篇】教师三基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组织学习了三基建设工作材料,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得知三基是指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和基本能力。做为一名青年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善于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结合自身实际,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要教会学生生活。一个不会生活的孩子,他就不可能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如果把学生的生活单单理解为学习、吃饭、睡觉,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教师,应该有生活处处皆课堂的理念,能用睿智的头脑,引导学生;聪慧的双眼,观察学生;灵敏的耳朵,聆听学生。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教师不只是教书匠,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是教育规律的研究者。

其次,要树立正确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是可以塑造的人,他们是具有独立的思想、观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处理师生问题上,不能强调师道尊严,而要强调民主、平等、尊重和赞赏;在对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对待同事上,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相互合作,共谋发展。

第三,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与其它的职业比较,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的核心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们有些教师他年复一年的教,教了一辈子书,却从未在教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未涌起爱的激情,因此,他也没有把握到教育的真谛,也没有取得教育的成功。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学生。你爱教育事业,你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学生,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第四、要有科学的创新精神。教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和激励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领路人。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进行科学创新,是教师的主要职责。科学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教师的科学精神体现在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并不断地探索真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自然地融入到授课内容之中,既要灌输知识,更要教授方法,既要学习先贤,又能突破陈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高校管理队伍首先必须是有科学创新精神的队伍,这样学校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才能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作为一名有现代教育意识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当然当好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的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能不断的、认真的去完善自我,用我们的爱心、敬业的激情去做好教育工作,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三基学习心得体会

【第4篇】三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为期一年的三基培训学习已进行快两个月了,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我们却认认真真地学了很多。我不敢说我掌握了很深的知识,更不敢说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可以说,听了实验小学六位老师的课后,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针对我的一些听课,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创设活动情景,促进主体参与。

教学中创设各种活动的情景,可使学生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引起无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些情景创设具有很多作用:第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李晓云老师在教学6、7的加减法一课时,首先出示几辆漂亮的车子,车身上分别写着6和7,然后让学生给这些车子找车轮,每个车轮上也标有数字,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情景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引出学习问题。情景的创设就是为学生提供思考数学问题的素材,锻炼学生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谢崇美老师在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一课时,先出示操场上学生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观察,继而提出数学问题,从而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第三,引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情景往往是一个实际问题,而解决数学问题往往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这样,情景就对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引发起到了促进作用。例如,李晓云老师在教学6、7的加减法一课时,让小熊从7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个动画情景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应从7里面减去一个,从而很快就列出算式7-1=6。第四,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学情景中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学生自己提炼数学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语言魅力,抓住学生的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例如,周保华老师在教学六年级的应用题时,用精密的数学语言,烘托出应用题中的问题情景,用缜密的思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对学生的一言一行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信心,满怀希望地跟着老师一起转。

三、教学设计的实质是问题设计。

数学教学要充分地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它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个或一组问题。吴怀忠老师的课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他在课堂上讲解的少,而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循序渐进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四、创设竞争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将竞争意识引进课堂,并尽量使每个学生有成功的机会。例如,毛仪群老师在课堂中让小组同学竞争,积极回答问题的加分、认真听讲的加分、有独特见解的加分等,课后再总结得分的情况,评出优胜组、数学之星等荣誉,这样创设竞争气氛,诱发学生上进意识,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水平,激发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李霞老师的课注重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她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从周围找角,然后抽象出角的概念,再在实践中折角,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因为已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加上老师的稍加点拨,学生就很轻松地认识了角。

上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借助长期以来的积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不多学习、多听课、多对比、多反思就找不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弱点,更不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业务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听课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相信: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只要我们能认真听课,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悟性。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一定会得到提升。

三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第5篇】三基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三项基本任务之一。很好地了解'三基'的具体概念和内容、'三基'本身的关系,对于完成'三基'教学任务,甚至对于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作用。

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教学时,教师应教学生掌握关于人体解剖、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体育是以增强人的体质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时,教师还应使学生掌握为什么要参加体育活动,以及如何参加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等知识。

体育基本技术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合理的、基本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教学活动,教会学生懂得和掌握怎样才是正确的跑,怎样才是正确的跳跃等等,这就是基本技术教学。学生掌握了符合基本技术要求的动作,并不就等于他们能完成锻炼身体的任务,要想达到有效的增强体质的目的,还得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去锻炼,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体育基本技能是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以外还要着重使学生形成体育的基本技能。

'三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学时要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的原则。学生不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在学习基本技术时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掌握基本技术和符合基本技术要求的运动动作,就直接影响体育技能和锻炼身体的实效。

三基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第6篇】公安机关三基学习心得体会

无论做什么工作,必须紧抓中心工作不放,才能使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xx年是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年,同时也是公安机关当前乃至今后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开局之年。抓好三基工程建设,对我们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十分关键。我认为,要抓好三基工程建设,就得苦练基本功。苦练基本功,就必须做到坚持一个根本,两个提高,三个完善,四个转变。

一个根本:紧紧抓住政治素质这个根本,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思想上进一步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基础,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忠诚的本质,执法公正,一心为民。

两个提高:一是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就是要组织民警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同时将公安互联网延伸至每一个科、所、队,让民警在公安网络上学习法律法规,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二是提高民警体能、技能素质。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全力开展体能、技能练兵,切实解决民警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民警具备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本领,从而使民警在体能、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个完善:一是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就是要按照做学习型领导,带学习型队伍的要求,认真拟定学习培训计划,使学习培训有方案、有师资、有经费,努力解决工学矛盾,确保民警学习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完善日常工作机制。主要是完善人口管理、情报信息、群众工作和创新警务工作机制。因为这四个工作机制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人口管理是公安机关最基础的工作,只有管好了人,才能管好治安。情报信息是现代警务工作的主导,情报信息不灵就无法做到科学决策。做好群众工作,不仅可以缓解警力不足等问题,还可以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等诸多问题。创新警务机制就是要建立与发案规律特点和治安状况相适应的基层勤务制度,实现打击准确、防范严密、管控有力的目标。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首先,认真推行个人绩效考核机制,让平庸的人有危机感,让搅浑水的人有失落感,让不干事的人有淘汰感,从而使每个民警都树立起爱岗敬业意识。其次,积极推行激励轮岗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展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从而影响一片、带动一批,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四个转变: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就是各级公安机关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到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上来。二是转变工作作风,就是要紧紧抓住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这一中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坚持眼睛向内,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扎扎实实把基层基础工作做好,树立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用全局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基层基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转变执法理念,就是要改进和解决执法执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规范执勤、公正执法、热情服务等方面建章立制,落实向社会承诺的事项,开展便民利民活动,真正把执法为民思想根植于每一个警种、每一个民警,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中,增强亲民意识,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四是转变工作模式,主要是从集中性严打工作转变为做好经常性日常防范工作,加强对民警日常工作的引导和帮助,使民警明确基层基础工作为现实斗争服务。

总之,苦练基本功就是要以三个基本(应知的基本知识、应会的基本技能、应有的基本体能)为重点,立足本职,勤学苦练,努力提高四个素质(政治、法律、业务、体能素质)。具备了四个素质和三个基本,基层民警体现在工作中就应该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做群众工作。

公安机关三基学习心得体会

【第7篇】两会学习心得—解决“三农”问题还须从“三基”着手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两会学习心得—解决“三农”问题还须从“三基”着手

【第8篇】两会学习心得—解决“三农”问题还须从“三基”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两会学习心得—解决“三农”问题还须从“三基”

三基学习心得体会8篇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三项基本任务之一。很好地了解"三基"的具体概念和内容、"三基"本身的关系,对于完成"三基"教学任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三基范文

  • 三基学习心得体会8篇
  • 三基学习心得体会8篇8人关注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三项基本任务之一。很好地了解"三基"的具体概念和内容、"三基"本身的关系,对于完成"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