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思考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15篇优秀的思考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思考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第2篇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得体会范文 第3篇优秀范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对科学发展观的个人思考 第4篇2022年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敢于思考,勇于创新 第5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第6篇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辩证法思考 第7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对科学发展观的个人思考 第8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提升 第9篇学习心得体会:人才工作的五维思考 第10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第11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思考(县直机关工委学习心得) 第12篇学做一个有哲学思考的校长的学习心得 第13篇学习十七大心得:人才工作的五维思考 第14篇学习全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 第15篇暑期校长研修学习心得:学做一个有哲学思考的校长
【第1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今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两个关键词。如何看待和理解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术语。它包含了很多的理解和看法。从哲学角度讲,发展是指事物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或运动。发展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对现实世界运动基本方向的如实反映。但就人类社会发展而言,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符合社会规律的变化,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别无他求的唯一选择。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人们现在的使用,着重是从社会的经济发展角度来讲的,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全面发展。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来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相互区别。它们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的不同层次的概念,区别则是在时空上的差别。发展(社会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可持续发展则是人类无限生存应该具有的一种发展观点。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___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上会议上的讲话)。二者相比较,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关系
发展(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整体于部分的关系,它们处于同一类事物的不同层次。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离开可持续发展,发展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发展,就是片面的发展或暂时的发展,就会出现发展的停滞或中断。可持续发展是对发展的延伸和扩展。是对发展本身的形态描述的一个具体方面,更是对发展最终结果的本质揭示。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提供量的积累,提供发展的物质材料;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准备质的条件,不断的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关系,促使发展的持续性和永恒性。可以看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辩证的统一,它们既互为条件又互相制约。所以,我们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这一辩证关系,一定要认真解决好点和面,暂时和长远,一时和永恒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着实解决好各方的利益关系问题。解决好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抓住人这个发展的主体,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为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有序、更加科学和更加强劲的发展基础。
在具体的工作和实践上,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26lsquo;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6rsquo;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定不移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克服超越实际和时空的一切行为和想法,不急功近利,不主观臆断,按照十七大对发展的总要求,创新思维,拓宽思路,敢于实践,不断提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在新的伟大历史时期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2篇】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得体会范文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在任何的一段经历或者一段工作中都会去的不错的成果。思考是人类最高雅的艺术。今天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得体会一
一、充分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体现,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是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举措。
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和突出问题
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是___明确指出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这一目标任务,回应了人民群众期待,切中了作风建设要害,抓住了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四风”问题,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目前党风建设最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刻自省,从工作认识、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三、立足根本,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敏于观察,与时俱进,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总会遇到学生厌学、迟到、逃课等的问题,以前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这种种行为,心里总有一些抱怨情绪,有时候难免会有浮躁、懈怠心理。经过这段时间观看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消极情绪,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更新了自己的工作认识,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态度。“敏于观察”,就是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敏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一名优秀的课堂引领者,知识的传播者。
勤于思考,精益求精,做好老师们的服务者
根据工作需要,本学期我调到了教研室这个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新的起点。我对新工作的认识就是,除了是各教研组各项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这项工作包括教师信息的录入、更新,各种比赛、培训的报表,各种材料的上传下达,各种证书、刊物的上交登记等等,工作繁杂,细致,容不得一丝一豪的马虎。在工作中,不管对待什么问题,我总是抱着做好、做精的态度。新工作,难免遇到困难,但是我积极学习研究,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找准思路、想办法,力争将工作做好。通过此次学习,我更是认真结合实际,在工作作风方面做到踏实、细致,勤于思考,精益求精,对待工作充满激情,与人交往注重热忱,力求做好老师们的服务者。
善于学习,勇于创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每一位教师一生的追求。面对素质教育提出来的一系列新课题,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必须与之相适应。所以,要做好当前的教育工作,我必须加强学习,拓宽自己的思维,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转变观念,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新要求,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用先进的理念去阐释自己的教学行为,创新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工作才能有大的提高。因而,我要进一步抛弃原来的陈规陋习,积极迎接挑战,自加压力,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狠抓自己的业务素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努力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对教育工作的要求。
“慎于思,敏于行”,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坚强的党性要求自己,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得体会二
值全国第二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县在文化大世界隆重召开了《泗洪县教育工作三年振兴》会议,会上,县委书记徐德、县长徐勤忠等县领导对全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于了肯定,但也指出了不足,提出了要求。9月13日,上塘小学全体教师在以皮文彬为首的校委会组织领导下,认真学习并讨论了全《泗洪县教育工作三年振兴》会议,通过学习讨论,我感触颇深。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白了家长、政府、社会的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正视以往存在的不足、勇于改正存在的不足,做一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会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还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二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学以致用,妥善处理好矛盾。
三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落实《泗洪县教育工作三年振兴》会议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要敢于转变。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改变头脑中旧的、不合当前实际的教育思想,改变一味追求分数、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理念,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放下面子,遇到问题及时与人商讨、请教。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泗洪的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得体会三
前些日子,网络上的一句话引起网友热议:人活着,就得学习!初看过于绝对,细想确实如此。人从呱呱坠地,先学爬,再学走路、说话。随后上幼儿园到大学,甚至是博士都在学校度过。走上工作岗位,又开始钻技术、练文笔、学交际,哪怕是退休了,还得看看新闻报纸,为的是和孩子们有点共同语言,带带孙子,更能预防老年痴呆。
总之,如果人生是一顿五味俱全的大餐,学习就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菜。当然,学习是件难事,“十年寒窗苦读”、“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佐证。大家应该有注意到,“学习不够”成为各类反思、总结、民主生活会最热门的一句话。为什么呢?分析有这么几种心态:一是有些人越学越感到学习的博大精深,认为要学的东西太多,越觉得能力恐慌。二是有些人在故意表现谦虚。三是由于工作忙,应酬多,不爱学,确实学习不够。“学习不够是光荣的缺点”想必也是第三种人中广为流传的吧。学习不够是因为没有时间,没有时间说明工作忙,工作忙说明非常敬业。由此,学习不够成了光荣的缺点。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学习没有足够重视。第二是怕吃苦,有懒惰情绪。第三是没有发现学习的妙处,没能把学习当作乐趣。
我认为读书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学,一直学到现在,每天不自觉地在反复学习中成长。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学习是被动的,硬着头皮,甚至比较反感,还没有体会到那种爱不释手、欲罢不能的乐趣和妙处。这是缺陷,缺什么呢?缺的是主动学习、缺的是系统性的学习、缺的是业务技能学习、缺的是哲学方面的学习。尤其是学哲学,它会对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最直接的帮助,一旦学进去会感觉到乐趣无穷。可能有些人一听哲学就头大,其实很简单,就是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那几个观点: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历史的观点。把这几个观点弄通,无论做什么决策、分析什么问题,都将是手到擒来。还有些人老说别人点子多,这只有一个办法多看书多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最后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要用重视学习的精神、勤于学习的责任、善于学习的能力、乐于学习的境界、持久学习的恒心来武装我们自己,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不断开拓事业新局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优秀范文,整理不易,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内容,尽请关注本站,小编将为您更新更多的优秀范文哟!
【第3篇】优秀范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对科学发展观的个人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半个世纪以来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从理论渊源上来看,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对它们的继承和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和现代科技日益发展、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科学发展、永续发展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我党对当前形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论断,充分显示了我党准确判断和把握当前时局、积极稳妥、合理有序推进我国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和一贯传统。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历史赋予我党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形态。
通过近期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集中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我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归纳如下。
首先,从思想认识层面来说,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积极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纵观我国建国以来发展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都和“发展”这一要义密切相关,范文top100“发展”也一直是我党历任领导人最关心的历史使命,从毛泽东主席对发展道理的哲学阐述到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平易论断,再到以******为___的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建立,无不体现了我党对发展任务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作为我们个人,发展更是伴随我们的人生历程,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才能在处理各项事务时具有预见长远的意识,及时预见困难,掌握主动;只有用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们才能认清形势,紧跟历史前进的步伐;只有用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的事业才能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应对各项挑战。作为一名******员,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种坚定信念建立的基础来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层次的指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用正确的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将这种思想转变成实在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指出了行动的纲领和具体的措施。经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范文写作使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可靠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决心和信念,为我今后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进一步培养和完善指出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
其次,从行动层面来说,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使我在做人和处事方面有了的感悟。
第一,就做人方面而言,一是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是我一贯的做人原则。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一贯传承的优良美德,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有悖于诚信理念的思想观念层出不穷,作为美德的诚信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滑,诚信理念的重建成为我们当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建设中最为迫切的方面。作为一名******员,诚信理念应该成为我们坚持的美德之一,从大处讲我们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忠实于民族的事业,忠实于祖国的事业;从小处讲,我们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本。只有这样,我们这样才能更好地熔于人民群众之中,团结人民、领导人民、服务人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熔于革命队伍之中,团结同志、帮助同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推进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二是要做一个正直正派的人。正直正派同样是做人基本的美德,共产党人的信仰?*膊饕澹颐歉ω媒闭勺魑颐侨烁衿分嗜ジ袷睾团嘌d壳肮使谛问聘丛佣啾洌镁婪住⒚褡迕堋⑽幕寤魃踔练炊卸允屏疃皇碧罚挥斜3终闭傻淖鞣缥颐遣拍苡赂颐娑愿髦址炊允屏α⒏矣谕髦址炊允屏ψ鞫氛と嗣袢ㄒ妗⑽す依妫恢挥斜3终闭傻淖鞣缥颐遣拍苡赂颐娑岳醋愿髦植忝娴难沽陀栈螅?a href='www.diyixinde.com/' target='_blank' title=''>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三是要做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人生旅途风云莫测,事业道路上坎坷不平。一个能面对风云变幻、艰难险阻而勇往直前,为人民谋利益、为祖国谋富强、为民族谋兴旺的人,便可称得上坚韧不拔的人。要做这样的人,必须经受得起艰苦条件的锤炼,经受得起人生沉浮甚至生死考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有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努力奋斗甚至献身的觉悟和勇气,无论我们处在那个岗位,我们都要能够抛开名利的羁绊,多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事。四是要做一个开拓进取的人。开拓进取是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必然要求和推进力量,历史赋予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作为一民共产党员,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利用一切有利的机会,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切不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更忌人云亦云、唯上唯书,不尊重客观实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总结和吸取各种经验教训,力争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更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工作,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路子,力求把自己工作做实做好。
【第4篇】2022年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敢于思考,勇于创新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第5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近年来,特别是自去年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的思路,不断提高认识,广泛问计于民,大胆创新实践,初步取得了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新成效。
一、创新实践的主要做法
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不断提高认识,精心严密组织,广泛问计于民,大胆创新实践,全面引深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主要做法集中体现在“五个贯彻始终”。
坚持提高认识贯彻始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推动工作的动力。在提高认识上,我们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在采取集中培训、笔记展评、考核竞赛、结对帮带、网络课堂等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实行外聘内请讲授学、外派挂职岗位学等方式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更加透彻。以“全民创业,共谋发展”为主题,在全县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省、市、县情的把握更加准确、对科学发展的定位更加合理。通过征求意见、谈心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影响和制约全县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更加准确、剖析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明晰、措施更加得力。坚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和分类整改的原则,对拟采取的工作措施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明显提高、为民谋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第6篇】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辩证法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___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试述这一理论确立的辩证法、认识论依据。
辩证法思考:
(1)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体现着重点论,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这完全体现着辩证发展观。
1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任何健康的发展,都应当是全面的发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单一突进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的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社会发展是全面的,必须看到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2辩证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与它事物的联系中存在的,一事物离开与它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因此,按照辩证法,要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发展。只有以协调、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的问题,才符合社会发展本身的辩证法。3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辩证法讲发展,是要求连续的、保持内在发展能力的健康发展。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包括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应是持续、有后劲的发展。
(3)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这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一系列统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解决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的具体表现。
认识论思考:
(1)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就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科学发展观正确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把发展是第一要务与发展以人为本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也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是前进上升。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也是这样。
(3)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7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对科学发展观的个人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半个世纪以来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从理论渊源上来看,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对它们的继承和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和现代科技日益发展、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科学发展、永续发展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我党对当前形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论断,充分显示了我党准确判断和把握当前时局、积极稳妥、合理有序推进我国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和一贯传统。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历史赋予我党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形态。
通过近期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集中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我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归纳如下。
首先,从思想认识层面来说,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积极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纵观我国建国以来发展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都和“发展”这一要义密切相关,“发展”也一直是我党历任领导人最关心的历史使命,从毛泽东主席对发展道理的哲学阐述到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平易论断,再到以胡锦涛为___的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建立,无不体现了我党对发展任务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作为我们个人,发展更是伴随我们的人生历程,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才能在处理各项事务时具有预见长远的意识,及时预见困难,掌握主动;只有用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们才能认清形势,紧跟历史前进的步伐;只有用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的事业才能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应对各项挑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种坚定信念建立的基础来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层次的指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用正确的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将这种思想转变成实在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指出了行动的纲领和具体的措施。经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可靠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决心和信念,为我今后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进一步培养和完善指出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
其次,从行动层面来说,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使我在做人和处事方面有了更多的感悟。
第一,就做人方面而言,一是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是我一贯的做人原则。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一贯传承的优良美德,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有悖于诚信理念的思想观念层出不穷,作为美德的诚信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滑,诚信理念的重建成为我们当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建设中最为迫切的方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诚信理念应该成为我们坚持的美德之一,从大处讲我们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忠实于民族的事业,忠实于祖国的事业;从小处讲,我们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本。只有这样,我们这样才能更好地熔于人民群众之中,团结人民、领导人民、服务人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熔于革命队伍之中,团结同志、帮助同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推进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二是要做一个正直正派的人。正直正派同样是做人基本的美德,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共产主义,我们更应该将正直正派作为我们人格品质去格守和培养。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纠纷、民族矛盾、文化冲击甚至反动敌对势力活动不时抬头,只有保持正直正派的作风我们才能勇敢面对各种反对势力、敢于同各种反对势力作斗争,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只有保持正直正派的作风我们才能勇敢面对来自各种层面的压力和诱惑,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三是要做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人生旅途风云莫测,事业道路上坎坷不平。一个能面对风云变幻、艰难险阻而勇往直前,为人民谋利益、为祖国谋富强、为民族谋兴旺的人,便可称得上坚韧不拔的人。要做这样的人,必须经受得起艰苦条件的锤炼,经受得起人生沉浮甚至生死考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有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努力奋斗甚至献身的觉悟和勇气,无论我们处在那个岗位,我们都要能够抛开名利的羁绊,多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事。四是要做一个开拓进取的人。开拓进取是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必然要求和推进力量,历史赋予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作为一民共产党员,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利用一切有利的机会,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切不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更忌人云亦云、唯上唯书,不尊重客观实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总结和吸取各种经验教训,力争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更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工作,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路子,力求把自己工作做实做好。
第二,在做事方面,一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坚决不办,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坚决不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协调和理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科学规划、统一协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二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民心向背是我们事业成败、为人立德的试金石。三是坚持改革的方向。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近二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的工作一切都到位了,我们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巩固,需要不断深入地改革下去。我们应该看到改革越深入越艰难,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总之,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念,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变被动的参与为主动的参与,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8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提升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提升
XX年10月13日至11月7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北京市对口支援xx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近一个月的学习,我就像一个行走在沙漠的旅者,在万般饥渴之时,蓦然发现了一片绿洲,让我如此欣喜和珍惜!这一个月,我忙碌但很充实;紧张但很快乐。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让我对新时期下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等都有了较为深刻地认识,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提升了素养。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获总结如下:
一、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要紧跟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步伐,认真学习领会职业教育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这次培训学习,我重温了xx在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他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次在北京xx一职,特级教师赵子余在谈到教师成长的时候,首先就提到教师的个体成长要跟紧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步伐,我深受启发,高度决定视野,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务工作者,我们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吃透职业教育精神,引领教师成长。
二、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已“势不可挡“。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大幅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能力,大力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共享,努力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在首师大第二周的培训内容就紧紧围绕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来进行。张xx博士《教师专业学习的改变与实践》给我们详细介绍了cop项目,让技术支持有效学习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观看几位教师的cop之旅,让我深深体会到一名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必须拥有追求卓越,永不停歇的专业精神。《课堂互动反馈系统的应用与实践》的培训内容,让我耳目一新,我了解了课堂反馈系统所实现的教学功能及意义,通过亲身体验,我充分感受到这个系统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冯涛博士《交互式电子白板核心价值观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授课内容,让我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的了解,它丰富了教学模式,实现了基于资源和多分支的教学。诸xx教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中的应用》的内容,让我对授导型和探究型两种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清晰、深刻地认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表达效果、表达信心和表达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刘xx博士《微课程助力教学改革》的授课内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微课,通过观看微课案例,我了解了微课的多种应用形式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宣传、培训和应用力度,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
三、 更新了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信心,提升了职业素养。
首师大余xx教授《品味幸福 快乐生活》的授课内容,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幸福的意义,其中她提到,“工作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很大程度决定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幸福感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学会压力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压力管理的学习,我释然了许多。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在管理时“唤起教师内在的力量“才是根本。朱xx教授《重新理解师德与师爱》的培训内容,从新的角度诠释了师德与师爱,反思自己以前的理解,就显得肤浅和狭窄。我记住了师爱如果远离了爱的本性,那么师德的坚守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教育素养提升方面的培训,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豁然开朗了许多,让我对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坚定了我的信心,一种工作“重复日久会生倦怠之意”,一项事业“激情投入永远快乐无比,我牢记在心底了!
四、 丰富的培训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实快乐的学习生活值得回味。
首师大xx学院结合实际需要,精心安排了培训内容,既有理论技术的培训,又有接“地气“的观摩学习和交流,课堂上教师们采取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分组辩论、课后自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同时在这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22位学员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课堂上,大家深入思考,积极提问;小组讨论中,大家踊跃发言,展示自我;辩论会上,唇枪舌战,激烈交锋,这一切都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成为美好的回忆!
告别这一个月的学习培训,我们又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在首师大培训的内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吸收、消化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虽然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但我有信心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儿迎接新的挑战!
【第9篇】学习心得体会:人才工作的五维思考
人们历来重视人才,从国家到单位、从单位到家庭都是一样。国家重视人才,是强国富民、提升国际地位之所系;单位重视人才,是吸纳人才、推动工作、履职为民的的需要;家庭重视人才,主要是针对子女而言,将子女培养成材,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但人才工作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环节、多层次的衔接努力。柳宗元《行路难》中“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一句,表示了对人才培养的忧虑;晋朝左思《咏史》中“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一句,抒写了人才难于发现的感慨; 唐太宗《赐萧踽》中“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一句,道出了识别人才的方法;清代顾嗣协《杂兴》中“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句,说明了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性。
xx大胜利召开,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按照这个目标要求,做好人才工作,关键是着眼“五维”,突出“五靠”:
维度一: 创优环境靠政府。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优越环境,打造使人才充分作为的良好平台,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通过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加大资金、信息、人力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改善育人环境;出台相关政策,使每个人才都有宽松的空间发挥特长,都有合适的岗位充分作为,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维度二: 落实待遇靠领导。作为领导,应该把落实好人才政策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努力解决人才的各种后顾之忧,为他们作好服务。“士为知己者用”,只有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及思想顾虑,为其在工作、学习中提供便利、创造条件,奖罚有度、适时鼓励,才能更加激发他们真心实干、用心苦干、诚心大干的工作热情。可以说,重视人才就是真正重视本单位、本区域的长远发展,这样的领导是一个好领导。
维度三: 多出成果靠专家。出成果难,当专家不易。只有精心钻研,不懈努力,付出辛勤劳动、甚至毕生的心血智慧,才能创造常人难以完成的成果。李冰父子、陈景润都是这样。而有些成果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还不行,必须在专家们互相协作中才能诞生,如嫦娥奔月就凝聚了专家群的力量。专家们对社会有所贡献,就会被人们永远铭记。作为专家,只有不断的悉心研究、努力奋斗,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社会造福祉,让人们永远记得他,才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才是最理想的人生追求。
维度四: 社会发展靠人才。美国钢铁之父卡耐基说:“拿走我的全部财产,把人才留给我,几年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资本,同样,也是社会发展、事业繁荣的根基。什么是人才?传统上往往把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人称为人才;而现在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界定,强调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英语翻译常把“有用的人”译为人才。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成为本职工作或者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就是人才;书法精湛是人才,医术高明也是人才,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更是人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甘平庸、争做有用之人,那么,各行各业就能不断繁荣,社会就能持续进步。
【第10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深刻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一起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中充满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中充满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考
第一,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观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首先是发展,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就无法巩固社会主义;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把“为什么发展”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统一起来,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力量,因此,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把生产力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即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为谁发展”,就是要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谋发展、促发展,进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合理需要;就是要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依靠谁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起来,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这四个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必须协调推进。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辩证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统一。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最关键的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就是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促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又要注重实现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良性互动与辩证统一,同时还要把握全局,并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做到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总之,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科学地、辩证地应对和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必须正确把握几种辩证关系
第一,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协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的关系;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是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积极发挥政府作用,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又要遵循市场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发展的活力和效率。
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关系。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三,正确认识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统领作用;和谐社会又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把二者的结合点放在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第四,正确认识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今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为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所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五,正确认识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历史任务,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又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因而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在指导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还将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
(作者: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第11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思考(县直机关工委学习心得)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的建设部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以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具体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具有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究竟用什么具体创新办法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呢?笔者认为要着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就必须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格局。
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意义
1、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目的在于通过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把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起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同提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七大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如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是一个新课题,这就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在自身建设中要适应新课题带来的新挑战。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要及时改革调整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等,使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3、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有许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成果。但我们也要看到有的农村宗教组织的快速发展、房头宗教势力的抬头,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实行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才能提高农村群众对各种社会组织的辨别能力,增强与它们打交道的能力,增强群众反对它们的做法抵制进一步扩大范围的能力,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基础地位。
4、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党建融合度不够高,由此带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农村发展党员难等诸多问题。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目的
1、树立农村党建与城市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各级党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思维模式,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形成思路谋划城乡“一盘棋”,制度设计城乡“两相益”,工作推进城乡“两手抓”,经济社会城乡“一般齐”的统筹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城乡党建分头改进、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局面。
2、树立与时俱进抓好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观。各级党组织要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有效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创新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富于创造性、符合时代性。
3、树立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服务观。各级党组织要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党组织班子,配置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的工作,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三、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主要措施
1、健全领导管理制度。各级党委要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为抓党建工作“主业”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县市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工作形势分析会,每年召开一次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推进会,各基层党组织要制定每半年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制度。各级“一把手”要理直气壮地加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安排、组织好相关工作:一是要求积极推行宣恩县“党员明白卡”管理党员模式,落实党员业务和党建工作“一岗双责”;二是要求落实依托扶贫工作组、小康工作队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等制度,认真开展“两联两帮”活动(机关支部联系农村支部帮助农村支部调整产业结构、自身建设、规划制定,机关党员联系农村党员帮助农村党员找发展致富的路子、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大政方针);三是安排县市组织部、县市直机关工委要及时研究解决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县市可结合各地实际加强或撤销机关工委职能:撤销机关工委职能的县市要考虑将县市直机关工委所属的组、纪、宣职能分解到县市委的工作部门中去,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可由组织部实施;加强机关工委职能的县市可考虑将各县市直国家机关的党组纪检组长列入工委“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督导员”人员编制,实行统一管理,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由组织部、机关工委联合实施;四是安排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单位和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2、丰富组织活动载体。积极实施“支部联动”计划,组织县直机关、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合开展组织活动(如“结对共建”、“两联两帮”活动),让农村党员和城镇党员实现组织资源共享。积极鼓励城镇党组织把帮扶、带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农村党组织把党员带头向城镇转移并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促进城乡党建共同发展。建立城乡党建互帮互促机制,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促共建机制,利用城镇党组织在工作理念、管理机制、人才资源、资金设备、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为农村党组织提供党建工作经费,培训党务人才,整合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实现经验、信息城乡互学共享,推进城乡党建工作共同发展。
搭建党员议事平台,全面推行党内重大事情“一事一仪”;搭建党员带动平台,引导城镇党员带动农村党员、农村富裕党员带动农村贫困党员共谋发展;搭建党员就业平台,在农民工党员和城镇下岗失业党员中开展提供优先就业岗位活动,通过合适途径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促进农民工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就业;搭建党员展示平台,积极创造宽松环境,在流动党员中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引导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返乡创业。
3、探索一体管理方式。在强化党员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岗位管理、动态管理和监督管理,着力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模式。对农村党员,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实行岗位管理;对外出务工党员,实行双向互动管理,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主动配合为原则,建立县流动党员管理部、乡镇流动党员管理办、社区、村级流动党员管理站,健全“三级联动”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实行动态管理;对非公企业党员,实行党员“用工优先、提职优先、加薪优先、培训优先”的措施和办法,调动党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企业党组织还可探索党员购物优惠(党的重大节日)促销办法,不断增强党员政治荣誉感和优越感。
4、建立党员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党内帮扶和服务群众机制,流动党员管理部要多途径、多渠道筹集党内互助帮扶资金,着力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流动党员管理办、站积极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助耕、助收活动,着力解决农民外出务工后在农业生产中的后顾之忧。在县流动党员管理部建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系统,依托流动党员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设立法律援助、政策咨询、来信来访、务工信息站,逐步完善流动党员的服务体系和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5、建立人才互动体系。改革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公推直选,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定期从上级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乡镇、村(社区)任职、担任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员,鼓励实改非党员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充实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干部力量,改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动员、组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员干部到县市工作;选派县市、乡镇基层党员干部分别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选拔优秀乡、科领导到县市级部门担任内设机构同职领导职务,提拔优秀党务干部到上一级岗位工作,加大从村(社区)优秀党员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
6、建立互帮互助体系。调整党建工作重心,更加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在经费、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适当倾斜。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帮互助机制,统筹配置党建资源要素,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等方面,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实行城乡党建联动发展。
7、加强检查考核评价。各级党委要采取巡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乡镇党委和部门党组(党委)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定期向县市委报告制度。研究制定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把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领导能力、执政能力考核的主要内容,考评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12篇】学做一个有哲学思考的校长的学习心得
学做一个有哲学思考的校长的学习心得
今年7月5日至1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校长领导力提高培训,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 在理论学习中接受了新思想, 特别是张克云教授的讲座:教育哲学视野及校长的哲学人生。在讲座中张教授谈到今天的校长、今天的教育是需要在哲学层面上思考和实践才更有意义,教育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哲学问题,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离不开教育哲学问题的探讨。通过学习和反省了自身教育实践,让我对学校教育管理有了重新认识 和感悟。
一、校长应该是有思想的,这里的思想是用哲学的方式去思考学校的问题。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所以校长不是只按照常规去做,做简单的政策执行者。必须有思想,要思考把学校带向何方,把教育做成什么样,怎样做才能走出自己的学校发展之道,怎样分析和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契机。要能够去掉现象看本质,拨开细节,抓重点,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校长要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向他人学习, 向生活学习。立足学校,长在学校,不断思考,在实践中探寻规律。
二、校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教师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
张教授在讲座中强调:校长要善于控制不良情绪,对此我感触颇深。可以想象,校长如果处处为我独尊,高高在上,颐气指使;如果稍不顺心,就责怪和雷霆,无视教师的存在于感受,对待教师只有冷冰冰的制度和要求,把教师当做工厂的雇佣操作工人。那么教师只能机械的的去应付工作,并且会把不良的情绪传递到工作中、对待学生之中;那么学校就会失去育人功能,师生没有归属感,学校发展就会缺少原动力。
人只有在愉悦,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够激发潜能,在肯定和信任中迸发热情。校长的情绪和态度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态度,进而传递到工作中。教师是有素质的和特自尊的人群,教师的工作具有创造性和隐性特点。 对待教师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换种方式去表达。
比如,有的教师不能够按时到班,我就守候在教室门口,见到教师只是含笑点头,教师此时总是难为情的趋步进教室,几次坚守再也看不到他迟到的身影。对于教师迟到原因有多种,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是批评,很可能造成教师内心的委屈、抵触与不满。而通过校长的关注和包容,引发教师内心自尊 ,促进其自省、自律。
如果 教师经常发现自己到校时,校长会在校门口微笑迎接,在办公室,校园内会看到校长关切的身影```````。.无形之中教师也会静心,敬业。
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尽量不用扣和罚,代之以奖,换种说法,教师的主人公地位和价值无形之中得以体现。
校长见到教师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问候,一句肯定与赞许,都会使教师感觉到尊重和关怀。
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体现价值 ,让教师时刻感受到学校始终关注着他的付出。时间久了教师也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从而整个校园充满活力,充满温馨与爱。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会顺利开展,学校教育质量的也会无形之中得以提升 。
三、校长的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和换位思考。
教师生活在社会之中,也有自己的无奈与需求,尤其像六中, 不少年轻教师两地分居,自己带着孩子在城里、或市里居住。既要工作又要接送和照顾孩子。开始学校认为,既然是教师就要严格按学校规章制度办事,一视同仁。不少教师很是苦恼、无助,家里没有老人照料,又无力雇保姆,整天疲于应付 ,身在曹营心在汉,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重新审视一下, 有时候的工作,确实缺少人文关怀。下学期准备尝试一下,学校每周可以有两至三天不排这些年轻的教师 第一节 和最后一节课,并且积极联系其爱人的工作单位,加强协调,可以让他们有一定的时间照顾家庭,解除后顾之忧,从而让他们在学校期间能够安心尽力的工作,感到学校是解决问题的坚强后盾。
当教师有病时,有领导的慰问;家中有事是,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困难时,有学校主动竭力解决;这样会让教师感觉学校的温暖,学校就是教师的家,是他乐意奉献和付出的地方。学校要想能够凝聚人心,持续发展,领导必须在工作处处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会换位思考。
四、用思辨的眼光看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张教授讲课中提到: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心态不同结论不太一样。刚到六中、感觉教师的业务素质不强,敬业精神不足,学生的学业水平基础很差,感到一切都不尽如人意。但通过观察,了解,和师生共处,发现不少事,不完全是教师的原因,可能是学校没有给教师提供平台,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教师长期缺少归属感、成就感。教师让人感动的事比比皆是:朱文静老师放学在车上电话遥控指挥读小学的孩子烧鱼、煮饭;华德红老师脑溢血手术后坚持工作;老教师张道勇老师始终带病工作并且兼任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平凡的教师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公开课从开始的应付到精彩纷呈;教研研讨从漠视到与兄弟学校交流后的激动和热情,让我看到教师深埋内心的热情、学校发展的希望。
六中学生虽然学业基础较差,但 其文明礼仪和尊敬师长行为习惯不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差,学生相对很淳朴,经过交流很惹人喜欢。所以我更加坚定:要学会欣赏学生,要有耐心和信心,要通过加强养成教育,促进学业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校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地方。教育是慢得艺术,就像张教授所说“静等花开”,教育像养花,一边养,一边看 。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存在就是价值。 学生千差万别,其成才途径也应多样,不能只用学业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很早就指出:“教育非它,乃是灵魂转向!”。我想这不仅适合学生, 也适合教师。
五、适合才是最有意义的。
现在的教育,各种理念和教育模式缤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作为校长怎样去判断,怎样去选择,是和大家一样去追潮,还是坚守自己的思考,曾让我很困惑,张教授的讲座让我坚定了信念,适合六中发展的才是最好的、有意义的,教育有规律但没有固定的方式。通过和张教授的交流,针对六中师生的实际,我提出课堂教学先模式化,后个性化,先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再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探索适合六中学情、校情的教改之路。很高兴,这种想法得到张教授的认同。
学校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具有不可复制性,作为校长只有时刻用哲学的思想去思考,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才能让学校发展少走或不走弯路,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
【第13篇】学习十七大心得:人才工作的五维思考
人们历来重视人才,从国家到单位、从单位到家庭都是一样。国家重视人才,是强国富民、提升国际地位之所系;单位重视人才,是吸纳人才、推动工作、履职为民的的需要;家庭重视人才,主要是针对子女而言,将子女培养成材,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但人才工作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环节、多层次的衔接努力。柳宗元《行路难》中“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一句,表示了对人才培养的忧虑;晋朝左思《咏史》中“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一句,抒写了人才难于发现的感慨; 唐太宗《赐萧踽》中“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一句,道出了识别人才的方法;清代顾嗣协《杂兴》中“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句,说明了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性。
十七大胜利召开,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按照这个目标要求,做好人才工作,关键是着眼“五维”,突出“五靠”:
维度一: 创优环境靠政府。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优越环境,打造使人才充分作为的良好平台,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通过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加大资金、信息、人力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改善育人环境;出台相关政策,使每个人才都有宽松的空间发挥特长,都有合适的岗位充分作为,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维度二: 落实待遇靠领导。作为领导,应该把落实好人才政策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努力解决人才的各种后顾之忧,为他们作好服务。“士为知己者用”,只有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及思想顾虑,为其在工作、学习中提供便利、创造条件,奖罚有度、适时鼓励,才能更加激发他们真心实干、用心苦干、诚心大干的工作热情。可以说,重视人才就是真正重视本单位、本区域的长远发展,这样的领导是一个好领导。
维度三: 多出成果靠专家。出成果难,当专家不易。只有精心钻研,不懈努力,付出辛勤劳动、甚至毕生的心血智慧,才能创造常人难以完成的成果。李冰父子、陈景润都是这样。而有些成果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还不行,必须在专家们互相协作中才能诞生,如嫦娥奔月就凝聚了专家群的力量。专家们对社会有所贡献,就会被人们永远铭记。作为专家,只有不断的悉心研究、努力奋斗,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社会造福祉,让人们永远记得他,才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才是最理想的人生追求。
维度四: 社会发展靠人才。美国钢铁之父卡耐基说:“拿走我的全部财产,把人才留给我,几年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资本,同样,也是社会发展、事业繁荣的根基。什么是人才?传统上往往把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人称为人才;而现在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界定,强调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英语翻译常把“有用的人”译为人才。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成为本职工作或者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就是人才;书法精湛是人才,医术高明也是人才,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更是人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甘平庸、争做有用之人,那么,各行各业就能不断繁荣,社会就能持续进步。
维度五: 积极创新靠大家。提起创新,有人认为是国家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事实上,创新不光是政府的事,不光是科学家的事,普通人也可以开展发明创造。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的专利65%来自民间、来自一线。创新的实质其实是一种智慧的释放过程,做别人没做的是创新,今天比昨天进步是创新,不断持续改进也是创新。只要大家在工作实践、生产生活中细心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发展需要科技,科技需要创新。富平是人口大县,人才智力资源可挖掘的潜力很大,作好人才工作,营造敢创敢干的良好氛围,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就会到来
来源地址:
【第14篇】学习全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
学习全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
“一堂好课,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活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这是我学习《全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文章主要心得.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常常在思考,怎样的音乐课才是一堂好课?孩子们心中理想的音乐课又是怎样的呢?通过学习《全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文章我得到了启示。文章概括了几点:
1、教学民主;
2、强调审美;
3、实事求是;
4、情感积极;
5、回归生活;
6、师生互动;
7、综合得体;
8、密度合理;
9、坡度适宜;
10、角度全面;
11、节奏明快;
12、促进发展。
对比文章以上几点,反思我在音乐教学中又能落实几点?还有什么还要完善地方呢?
文章中提到让音乐教学“回归生活”这一观点说得真好。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和美化生活。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生活。因此,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不应该是一种追求而是音乐教学过程一种自然的回归。音乐课不应该只坐在教室里,而是走进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和谐的唱歌,这是多美好呀!因为有了音乐,我们的生命才更加生动,生活更精彩!我要在音乐课堂上努力实现。我认为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教案,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如:我在《哆啦a梦》教学中,设计了讲述动画中的故事,唱一唱动画片的歌曲,动手画一画卡通画,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并对日常生活的音乐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有感情地表演唱教学中,教师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创造美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整个教学中学生是主动参地,积极地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我的音乐课堂上,“一切为了学生”我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着这句话,并以此为行动准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生理和心理特点,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一切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多元智能”的理论出发,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美感人,以情育人”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让音乐学习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一次愉快地美的体验。学生不断增强欣赏美、感悟美、运用美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出一批艺术美的学生,艺术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当然,我还有待提高的地方,如文章提到的:综合得体;密度合理;坡度适宜;角度全面;节奏明快等等。这是要在教学中在不断总结反思、探究、实践,促进、发展。只有积极、主动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才能日益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15篇】暑期校长研修学习心得:学做一个有哲学思考的校长
今年7月5日至1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校长领导力提高培训,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 在理论学习中接受了新思想, 特别是张克云教授的讲座:教育哲学视野及校长的哲学人生。在讲座中张教授谈到今天的校长、今天的教育是需要在哲学层面上思考和实践才更有意义,教育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哲学问题,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离不开教育哲学问题的探讨。通过学习和反省了自身教育实践,让我对学校教育管理有了重新认识 和感悟。
一、校长应该是有思想的,这里的思想是用哲学的方式去思考学校的问题。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所以校长不是只按照常规去做,做简单的政策执行者。必须有思想,要思考把学校带向何方,把教育做成什么样,怎样做才能走出自己的学校发展之道,怎样分析和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契机。要能够去掉现象看本质,拨开细节,抓重点,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校长要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向他人学习, 向生活学习。立足学校,长在学校,不断思考,在实践中探寻规律。
二、校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教师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
张教授在讲座中强调:校长要善于控制不良情绪,对此我感触颇深。可以想象,校长如果处处为我独尊,高高在上,颐气指使;如果稍不顺心,就责怪和雷霆,无视教师的存在于感受,对待教师只有冷冰冰的制度和要求,把教师当做工厂的雇佣操作工人。那么教师只能机械的的去应付工作,并且会把不良的情绪传递到工作中、对待学生之中;那么学校就会失去育人功能,师生没有归属感,学校发展就会缺少原动力。
人只有在愉悦,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够激发潜能,在肯定和信任中迸发热情。校长的情绪和态度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态度,进而传递到工作中。教师是有素质的和特自尊的人群,教师的工作具有创造性和隐性特点。 对待教师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换种方式去表达。
比如,有的教师不能够按时到班,我就守候在教室门口,见到教师只是含笑点头,教师此时总是难为情的趋步进教室,几次坚守再也看不到他迟到的身影。对于教师迟到原因有多种,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是批评,很可能造成教师内心的委屈、抵触与不满。而通过校长的关注和包容,引发教师内心自尊 ,促进其自省、自律。
如果 教师经常发现自己到校时,校长会在校门口微笑迎接,在办公室,校园内会看到校长关切的身影```````。.无形之中教师也会静心,敬业。
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尽量不用扣和罚,代之以奖,换种说法,教师的主人公地位和价值无形之中得以体现。
校长见到教师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问候,一句肯定与赞许,都会使教师感觉到尊重和关怀。
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体现价值 ,让教师时刻感受到学校始终关注着他的付出。时间久了教师也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从而整个校园充满活力,充满温馨与爱。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会顺利开展,学校教育质量的也会无形之中得以提升 。
三、校长的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和换位思考。
教师生活在社会之中,也有自己的无奈与需求,尤其像六中, 不少年轻教师两地分居,自己带着孩子在城里、或市里居住。既要工作又要接送和照顾孩子。开始学校认为,既然是教师就要严格按学校规章制度办事,一视同仁。不少教师很是苦恼、无助,家里没有老人照料,又无力雇保姆,整天疲于应付 ,身在曹营心在汉,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重新审视一下, 有时候的工作,确实缺少人文关怀。下学期准备尝试一下,学校每周可以有两至三天不排这些年轻的教师 第一节 和最后一节课,并且积极联系其爱人的工作单位,加强协调,可以让他们有一定的时间照顾家庭,解除后顾之忧,从而让他们在学校期间能够安心尽力的工作,感到学校是解决问题的坚强后盾。
当教师有病时,有领导的慰问;家中有事是,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困难时,有学校主动竭力解决;这样会让教师感觉学校的温暖,学校就是教师的家,是他乐意奉献和付出的地方。学校要想能够凝聚人心,持续发展,领导必须在工作处处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会换位思考。
四、用思辨的眼光看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张教授讲课中提到: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心态不同结论不太一样。刚到六中、感觉教师的业务素质不强,敬业精神不足,学生的学业水平基础很差,感到一切都不尽如人意。但通过观察,了解,和师生共处,发现不少事,不完全是教师的原因,可能是学校没有给教师提供平台,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教师长期缺少归属感、成就感。教师让人感动的事比比皆是:朱文静老师放学在车上电话遥控指挥读小学的孩子烧鱼、煮饭;华德红老师脑溢血手术后坚持工作;老教师张道勇老师始终带病工作并且兼任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平凡的教师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公开课从开始的应付到精彩纷呈;教研研讨从漠视到与兄弟学校交流后的激动和热情,让我看到教师深埋内心的热情、学校发展的希望。
六中学生虽然学业基础较差,但 其文明礼仪和尊敬师长行为习惯不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差,学生相对很淳朴,经过交流很惹人喜欢。所以我更加坚定:要学会欣赏学生,要有耐心和信心,要通过加强养成教育,促进学业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校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地方。教育是慢得艺术,就像张教授所说“静等花开”,教育像养花,一边养,一边看 。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存在就是价值。 学生千差万别,其成才途径也应多样,不能只用学业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很早就指出:“教育非它,乃是灵魂转向!”。我想这不仅适合学生, 也适合教师。
五、适合才是最有意义的。
现在的教育,各种理念和教育模式缤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作为校长怎样去判断,怎样去选择,是和大家一样去追潮,还是坚守自己的思考,曾让我很困惑,张教授的讲座让我坚定了信念,适合六中发展的才是最好的、有意义的,教育有规律但没有固定的方式。通过和张教授的交流,针对六中师生的实际,我提出课堂教学先模式化,后个性化,先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再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探索适合六中学情、校情的教改之路。很高兴,这种想法得到张教授的认同。
学校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具有不可复制性,作为校长只有时刻用哲学的思想去思考,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才能让学校发展少走或不走弯路,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