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诗文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诗文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文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古诗文读后感范文(精选) 第2篇古诗文读后感范文 第3篇古诗文阅读《赠卖松人》题目及答案 第4篇读经典诗文《长歌行》有感800字 第5篇古诗文阅读《晚春》题目及答案 第6篇《中华诗文》读后感300字 第7篇经典诗文的读后感 第8篇古诗文阅读《寒闺怨》题目及赏析
【第1篇】古诗文读后感范文(精选)
古诗文读后感范文(精选)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文读后感范文(精选),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文读后感1
中国古时候南宋有位诗人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示儿》。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我死时才知道没有什么可挂念的,但是唯一使我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的时候,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深刻的爱国之情。从这首诗我知道了,人人都要有爱国之情,人人要是不爱国的话那么这个国很快就会国破人亡,要是人人都爱国的话,这个国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古时候有一位英雄叫做岳飞岳鹏举,他很爱国,学了一身好本事,为了报效祖国,最后成为我们要学习的英雄之一。古时候的奸臣秦桧,为了得到权势,陷害岳飞岳鹏举,最后被砍死在岳飞陵前。
读了陆游的诗我深受感动,我想,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都是因为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我想,如果人间发生的恩恩怨怨都少一点,人间的恩恩爱爱再多一点,那么我想中国这片美丽的圣土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古诗文读后感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从我认识了《中华经典诵读》后,就像推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让我穿越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之中,尽情地去领略那些文人墨客们带给我的种种意境和美景。并被那丰富的文化底蕴所影响想着。
当我激情高昂地读着《诉衷情》时,仿佛感受到了作者那满腔的爱国热情;当我委婉低吟《咏怀诗》时,总被那浓浓的忧郁和悲伤所包围着。而《望月怀远》虽然语言朴素,却让我看到了张九龄那寄托深远的人生慷慨……
你更让我徜徉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中。每次朗朗诵读时,犹如身临其境般奇妙。看——刚从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篱笆旁走过,又来到了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林中,来感受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美景。既从“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美丽中感觉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也从“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坠床”中看到了当时农村破落的凄凉景象……
我从你那里不但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警言,还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真理,更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中找到了学习的方法。你让我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能力,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华经典文化的情趣和神韵。你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古诗文读后感3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唐诗是我在一年级时学的《咏鹅》。现在我想起这首诗,仍然读得津津有味。我喜欢读唐诗,吟诵起唐诗,就像唱歌一样高兴。因为在唐诗里,我能懂得很多道理,学到很多在课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它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觉得读唐诗是一种乐趣,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三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唐诗70首》。我把这本不值钱的书看作宝贝似的,都过了两年多了,还放在我家的书柜里。现在打开它,我读起里面的诗还是那么的着迷。这本厚厚的《唐诗70首》里,我最喜欢、记得最熟的一首就是《静夜思》,它是唐朝着名诗人李白的大作。记得我们最近学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读唐诗》。这首歌的开头就是朗诵了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诉说的是远在它乡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这首诗虽然只是说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可我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很想自己的母亲,很想回到遥远的家乡与年老的母亲一起度过这寂静而冷清的中秋之夜。
学古诗的好处有很多。读唐诗,丰富我的课外生活,让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我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有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我读了唐诗以后,觉得自己变得有教养了,不像以前那样孩子气,不懂道理。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成了一个小大人。
《读唐诗》这首歌里还唱道:“唐诗唐诗传家宝,一代一代传到我,文明哟古国……”既然唐诗是宝,中国是文明的古国,大家还不快行动起来去读这个宝,去寻我们文明古国的宝!
古诗文读后感4
我国的工程学家茅以升,小时候坚持每天清晨背诵古诗文。后来,他不仅背诵文学作品,还背圆周率。直到九十高龄时,他还能像少年时候那样,把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多位小数,准确无误地背下来呢!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一定有所启发吧!你瞧,你国的桥梁工程学家茅以升为我们小学树立了新的榜样,我们应该从小开始阅读许多文学作品。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开始背诵古诗了,背诵完后,有许多感想,就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下面我就向你们一一讲述吧!
你相信同学们听过古人说过的有句话吧:“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就是古人教育我们一天中最好的时间在于清晨,所以背诵古诗是最好的时间,这样可以增强对古诗的记忆。中国向来以诗歌王国著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如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就跻身于这繁星之群。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起床坐在沙发上背诵古诗,这首古诗的题目叫《草》,等我背诵完后,发现唐朝诗人白居易写得这首诗很有教育意义。诗中的有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道理很深刻,意思就是说野地上烧起的火烧不完野草,只要春风一吹,它又会重新生长起来,赞美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这句诗早以成为名句,用来比喻百折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不可被消灭的革命力量。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学习吗?在生活学习中,我遇到难题解答不出来,就想到野草这种不被困难打倒的精神,克服了困难,可见背诵古诗对学习有多大的好处啊!
我还记得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有句话“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可以有志子本矣”。来教育我们只要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对我们的这番教育,我们可要铭记在心。同学们,听了我的讲述,一定有所启发吧!心动不如行动,一起和我携起手来,从小开始朗诵古诗文吧!
古诗文读后感5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的经典诗文,比如杜牧的《清明》、李白的《赠江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诗文的美妙,而且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不合理。我读着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烈日当空,农民伯伯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地锄草、耕地,汗珠一串串地滴下来,滴进了泥土里的情境。
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粒米饭,都凝结了农民伯伯们的劳苦!每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啊!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着香喷喷的米饭,自己在烈日下给禾苗锄草,这个画面多么感人啊!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好像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在饭堂吃饭的时候,我看见有的小同学非常挑食,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总是随便把饭菜倒进垃圾桶里。他们不懂得节约,不爱惜粮食。他们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第2篇】古诗文读后感范文
古诗文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文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文读后感
中国古时候南宋有位诗人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示儿》。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我死时才知道没有什么可挂念的,但是唯一使我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的时候,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深刻的爱国之情。从这首诗我知道了,人人都要有爱国之情,人人要是不爱国的话那么这个国很快就会国破人亡,要是人人都爱国的话,这个国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古时候有一位英雄叫做岳飞岳鹏举,他很爱国,学了一身好本事,为了报效祖国,最后成为我们要学习的英雄之一。古时候的奸臣秦桧,为了得到权势,陷害岳飞岳鹏举,最后被砍死在岳飞陵前。
读了陆游的诗我深受感动,我想,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都是因为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我想,如果人间发生的恩恩怨怨都少一点,人间的恩恩爱爱再多一点,那么我想中国这片美丽的圣土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古诗文读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第3篇】古诗文阅读《赠卖松人》题目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赠卖松人》题目及答案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答出任意两个、意思对即可)
或: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作用2分;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诗意为“你想把耐寒的松树,卖给京城里的富贵人家。”这里就将松树生长的`“寒涧”与富贵人的“翠楼”形成对比。这里的寒涧松是一种象征,指地位卑下境遇坎坷的寒士,卖松给富贵人象征得到权贵们的赏识。
9.答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首讽喻诗歌,托物言志表达了当下权贵们趋炎附势、不识人才的讽刺,也表达对像松树一样风格高洁寒士之人的同情,同时也传递出了要洁身自好、不媚流俗的高尚节操。
【第4篇】读经典诗文《长歌行》有感800字
在学校开展的书墨飘香活动中,我认真品读并摘抄了很多难忘的经典诗文、名句。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这是一首劝人珍惜青春,奋发努力的诗。儿时的我,不知道时间的宝贵,总认为自己有几千个甚至几万个明天,总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正像一首诗所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那似水的光阴匆匆流走,像针尖上的一滴水融进我生命的海洋里。
长大后的我,再次学习研读《长歌行》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让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气宇轩昂的呐喊,从此句名言中,我更能体会古人对民族,对国家的衷心,也对自己努力学习或做事的决心。毛泽东曾说:“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你们的。” 是啊,国之栋梁,天之骄子,我们必须加油。珍惜少年大好时光,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繁荣、强大作贡献。
我们中化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就有许多珍惜时间的故事,像“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等,都是古人发奋苦读的典范。古人在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抓紧时间,努力苦读,我们今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晚上还有明亮的电灯,条件比古人好多了,我们珍惜了吗?想想古人为我们留下的那许多惜时的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梦醒,街前梧叶已秋声。”这些无不告诉我们青少年们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
细想自己,回想平时。假期常常整天在家看电视,和同学玩,只有爸爸、妈妈在的时候,才会认真地看—会儿书,或应付一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它的时间都白白浪费了。再想想我们班的少数同学,总喜欢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再把明天的事情拖到明天的明天做。或今天我好好玩一玩,明天再学习,可到了明天还是想贪玩,根本没有把学习放入心思里,如果这样下去,又有多少明天能够你使用,够你学习呢?如果只知道等待明天,被明天所妨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就会一事无成,少年时不好好学,到老了再来后悔伤心也没用了。所以,现在的我每当偷懒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会提醒我;每当我沉迷于游戏的时候,它会教育我;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又是它鼓励我。
朋友们:机会总是给有所准备的人!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奋斗,打好底子,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而不是等天上掉下馅饼!不能抓住时间的人,只能是做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能是等到将来自己还在碌碌无为的时候,一个人感叹自己的不努力,自已独自后悔,独自遗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5篇】古诗文阅读《晚春》题目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晚春》题目及答案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却是“生气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简析本诗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8分)(1)6分)答:本诗描绘暮春之景,一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而写草木的生机勃勃。(1分)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2分)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2分)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寥寥几笔描绘了暮春的勃勃生机。(1分)(2)(2分)答:本诗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描写,(1分)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赞美之情。(2分)
【第6篇】《中华诗文》读后感300字
翻开那本《中华诗文》,一片片令人深刻反省的哲理文章,一个个令人深刻感悟的哲理。其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哲理性文章。那么文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文中阳光、亲情、友情、爱情、目标……都是免费的。
可从古至今,又有谁为这些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买过单”?没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宝贵而又无价的。而我们对它们更多的是抱怨,经常抱怨“苍天是多么不公正”。但其实苍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公正的,只是我们在某时某地不需要它们而感到厌烦。苍天把珍贵的东西,都免费地馈赠给了每一个人,我们应该去合理地利用它们,不要以后让这免费的珍贵东西成为用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懊悔。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想我们应该用感恩的心,珍爱这最廉价也是最珍贵的一切。
【第7篇】经典诗文的读后感
经典诗文的读后感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承载的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受家庭的教育熏陶,我自幼爱读诗,尽管儿时只是张嘴背诵而不知其意,随着年龄渐渐变大,很多诗词再次细细读来、听来,却总能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
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诵读,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位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我最喜欢的古诗是那首儿时就朗朗上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每次读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也会像我一样,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耕种,给禾苗锄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都忘记了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有时随长辈们外出饭馆吃饭,却常常能看到刚离去的人们在餐桌上剩下大量的饭菜,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如何节约。我真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经典诗文的读后感2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书中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尽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载的情思。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皆为意。
诗意如画映于心,在你听到李清照这个名字,你会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会不禁叹息到:“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
经典诗文的读后感3
上星期拜读了这本,心中一丝明悟些许感触,却无法言表。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原来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古人的诗词还是于丹的文字,读过之后让人发现,原来诗词居然离我们这么近,年华有限,但是诗意无穷。
重温古诗词,让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诗意的人生,诗意的情怀。诗意如风潜于心。风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邦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花开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杜甫的那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惬意。
雪纷的时候我也会想起柳宗元的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时候我更会想起,苏轼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旷达。
经典诗文的读后感4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在这一个特别的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的书叫做《唐诗三百首》。其中,深深吸引我的是那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的“乌江亭”指: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楚汉战争时,项羽逃到乌江自刎。“期”指:预料。“包羞忍耻”指:能忍受失败、受挫折等羞辱。“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整首诗的意思是:战争胜败军事家不好预料,能忍受挫折才是真正君子。江东子弟有很多人才俊杰,重振旗鼓取得胜利也可未知。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这是一首永怀古迹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赞成项羽兵败后自杀的错误做法,认为敢于正视失败才是男子汉。作者表明了面对失败绝不能气馁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叔叔阿姨们,因为失业而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走去;在成年人们的世界里,因为失恋而要去死的大哥哥大姐姐简直是不能屈指可数。其实这都是因为这些人受不了失败,他们只适合活在成功的世界里。人如果不受一点挫折,那他一定不是人个人,不是有句话吗,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失败几次没什么,重要的是看你怎么从失败走向胜利的!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古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经典诗文的读后感5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谦即使是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也毫不畏缩,定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意志。做一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
正统十四年,蒙古族瓦刺率部攻入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朝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在中国的历史上,记录了辉煌的一页。于谦又升为总督军务。后来英宗获释,发动了夺门之变复辟,1457年2月,于谦又以“谋逆”之罪被冤杀于北京,1457年5月义子于康将于谦遗骸安葬在杭州西湖。
真正意志坚定的,刚强的革命英雄不也是这样,为了亲人,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们甘愿付出生命,紧要关头,也毫不畏惧,毫不退缩。比如中国近代的革命英雄董存瑞,在执行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时,炸毁了4座炮楼,5座碉堡,但由于炸桥型碉堡时有困难,他就毅然的肩负了爆破的任务,由于没有放置炸药的地方,他便用手托起了炸药包,用生命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虽然我们不能保护北京,虽然我们不能击溃劲敌,虽然我们不能炸毁堡垒,但是,我们应该有坚强的精神,不被困难吓倒,努力奋斗,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经典诗文的读后感6
古筝曲 高山流水 让人浮想联翩,心情激荡;“伯牙摔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更是千古流传,佳话知音.古往今来,如伯牙那样感慨世间险恶,知音稀少的大有人在.唐朝诗人孟浩然有过:”知音世所稀” 的感叹;南宋抗金将领岳飞也写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其他古人也留下:”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诚然,在尔虞我诈的旧社会,古人由于受到阶级与历史的局限性,寻觅真正的知音确实有些困难。
然而,晓春对此有自己的感想:伯牙摔琴谢知己,固然表明了他忠于友情的可贵精神;但另一侧面也说明他不善交往、视野狭窄,自恃清高、落落寡合的一面。他把知音与挚友看成是极个别的人,把友谊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并认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难道诺大的中国,除了钟子期就再无知音而言了吗?难道舍此一人,就一生无友可交了吗?生活中与网落里,也常看到听到这样感慨地词句,期间伤感之情颇深,甚至催人泪下,好似人间再无知音可寻.果真如此吗?
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高度文明,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特别是数字时代与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范围更为广阔了,性情相近、志趣相投的同道之人并不为稀.这也取决于每个人对知己良朋的理解与标准了.就我本人而言,接触网络一年有余,从最初的单纯网聊到文字的切磋与思想的沟通;从情感人生谈到人对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态度.工作学习,兴趣爱好...那种来之心灵的交流,让人振奋,更有相识恨晚的感觉.相知相惜的情意,美好而温馨;高山流水的知音情结,深刻而感动.有真情有遗憾,体验深刻,受益匪浅。也令我打开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心境也仿佛豁然明朗。以更平和的心境来面对生活与网络,对于知己朋友有了更深的理解,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第8篇】古诗文阅读《寒闺怨》题目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寒闺怨》题目及赏析
白居易《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问题:
1, 诗中闺中女子心有何“怨”?请结合原诗简要概括。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2分)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3分)
2, 从表达技巧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感觉冷了。(2)诗人于此不直接写主人公的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了女子的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后两句写情。
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示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戌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