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名义观后感800字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名义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义观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观后感 第2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想心得体会范文 第3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第4篇党员干部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第5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字 第6篇2022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想心得体会范文 第7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000字 第8篇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第1篇】《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观后感
你听说过《人民的名义》吗?这是句虚拟的问话,但却颇为贴合近几日不少社交场合人们的讨论。日前,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短短几集就让很多人成了这部剧的自来水下面是第一心得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在这部作品里,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是踌躇满志的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的临危受命,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如坐针毡,是心怀鬼胎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会京州市政坛的暗流涌动。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饶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处理高育良的前秘书陈清泉前去向其汇报时,高育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公生明,明生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权上位的广告词和争权夺利的遮羞布。这也说明,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这样的高官、祁同伟这样的官员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而这种既有官位保驾,又有大话包装的贪官,是最为有害的,也是最为可怕的。
《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由各种关系所维系,由各种力量所推导的官场生活,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就汉东省与京州市而言,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书系,还有赵家帮、奸商帮,等等。这些派系与帮派的存在,既使官场政治生活更显波谲云诡,又使反腐斗争加倍复杂。而长期浸淫于官场,又会有种种诱惑引诱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说的那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为自身的努力幸运地站在潮头之上,潮头之上风光无限,诱惑无限,但也风险无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差异与分别,正在于人性的放纵与持守,信仰的放弃与坚守。对祁同伟、高育良而言,官场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场,在这里可以结党营私,自谋私利,而对陈岩石、侯亮平来说,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真正的试金石与分水岭,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为名义挂在嘴上,还是把人民作为依托放在心上。而侯亮平与祁同伟、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运结局也告诉人们,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人民始终是其坚强的后盾;而虚与委蛇人民的,人民终究会将其唾弃。
由贪腐事件和带病官员为标本,来深入探悉政治生态现状,发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对不同政治选择背后的人生理念进行辨析,让人们在认识现实政治的同时,反观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诸己,这应该是《人民的名义》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在写出当下官场领域的政治生态,以及官场人物各自心态的意义上,这部作品不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题材作品,也把当下政治小说的写作水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第2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想心得体会范文
近读周梅森的长篇新作《人民的名义》,并观看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的同名话剧,感触颇深。他的作品,并不纠结于腐败事件本身,也不只写“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员涉贪为线索,公权私用为由头,揭示权力运作中的某些畸态,官场文化的某些霉变,进而察观“人民”名义的虚与实,拷问人性深处的恶与善。这样的作品直面政坛现实,主写政界事务,直击官场生态,塑造官员形象,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小说。
在这部作品里,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是踌躇满志的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的临危受命,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如坐针毡,是心怀鬼胎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会京州市政坛的暗流涌动。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饶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处理高育良的前秘书陈清泉前去向其汇报时,高育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公生明,明生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权上位的广告词和争权夺利的遮羞布。这也说明,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这样的高官、祁同伟这样的官员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而这种既有官位保驾,又有大话包装的贪官,是最为有害的,也是最为可怕的。
《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由各种关系所维系,由各种力量所推导的官场生活,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就汉东省与京州市而言,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书系,还有赵家帮、奸商帮,等等。这些派系与帮派的存在,既使官场政治生活更显波谲云诡,又使反腐斗争加倍复杂。而长期浸淫于官场,又会有种种诱惑引诱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说的那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为自身的努力幸运地站在潮头之上,潮头之上风光无限,诱惑无限,但也风险无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差异与分别,正在于人性的放纵与持守,信仰的放弃与坚守。对祁同伟、高育良而言,官场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场,在这里可以结党营私,自谋私利,而对陈岩石、侯亮平来说,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真正的试金石与分水岭,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为名义挂在嘴上,还是把“人民”作为依托放在心上。而侯亮平与祁同伟、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运结局也告诉人们,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人民始终是其坚强的后盾;而虚与委蛇人民的,人民终究会将其唾弃。
由贪腐事件和“带病”官员为标本,来深入探悉政治生态现状,发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对不同政治选择背后的人生理念进行辨析,让人们在认识现实政治的同时,反观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诸己,这应该是《人民的名义》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在写出当下官场领域的政治生态,以及官场人物各自心态的意义上,这部作品不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题材作品,也把当下政治小说的写作水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想
【第3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一)
最近,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周梅森潜心八年,六易其稿,发表了反腐题材的新作——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此前,我读过他不少反腐的作品,觉得它们胜过其他同类作品的地方不仅在于格局宏大,而且在于作者有生活,熟悉官员,包括高层官员(这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写出的官员和官场像那么回事,而不是简单的“脸谱化”。这次,我又饶有兴趣地一口气读过了他的这部新作。
小说从北京一个部委项目处长赵德汉落网开始,赵交代出一百多名行贿人,包括h省省会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但丁竟然神奇地逃脱法网,流亡海外。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过程中又遭遇车祸,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接替他的同窗陈海的职务,几经周折,终于揭开了该省贪腐的盖子。
有人指出,《人民的名义》是国内首部反映副国级“大老虎”贪腐问题的长篇小说,大大突破了这类题材以往“写到副省级为止”的红线,成为当今文学创作中的最大尺度。似乎这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我以为,小说的成功,并不在于写怎样的人物,而在于是否将人物写活了。随着我们国家这几年反腐斗争的深入,省长、省委书记乃至副国级落马的并非仅有一两个。小说中的赵立春在h省当了八年省长十年书记,此后调到北京,走入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成为该省贪腐势力的“保护伞”,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找到原型的,譬如苏荣,因此很难说是重大突破。当然,周梅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写出腐败带给我们的切肤之痛”,这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赵德汉一面住在老旧不堪,七十平方米左右的机关房改房,一面又拥有豪宅(里面放着近二亿四千万现金),这不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那个因清点脏款而烧坏四台点钞机而闻名的贪官)活脱脱的艺术写照吗?h省的省委副书记兼zd委书记高育良、公安厅厅长祁同伟最终都查实堕落到贪腐的深渊,而且十二个地级市中的六个市,市委书记、市长出了问题,或者被双规,或者进入司法程序,如此塌方式的腐败还不触目惊心吗?但它何尝又不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呢?书中的正面人物,陈海的父亲陈岩石系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院长,因跟赵立春斗了大半辈子,结果离休时仍然是个厅级干部,但他仍然与“大老虎”斗,终于看到了胜利的一天,他临终前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党终于醒过来了,现在收拾世道人心还来得及”,也让人颇为感慨。
周梅森的小说具有悬念丛生的艺术风格,这在《人民的名义》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了。省委常委、京州市市委书记李达康一开始也给人以腐败分子的感觉,他是赵立春当年的大秘、得力干将,丁义珍是他的得力干将,这样的关系不令人浮想联翩?何况,身为京州城市银行副行长的他的妻子欧阳菁也因贪腐而被抓。但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李的真实形象是个有事业心的“工作狂”,“是个无趣的人”,他早年在吕州当市长时,赵立春的儿子赵瑞龙想来月牙湖搞房地产开发,因污染环境,他没有批,而时任吕州市委书记的高育良批了,以致后来当上了省zd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李达康在欧阳菁出事前,已经与她办理了离婚手续。像李达康这样的官员,现实生活中也许不多,但还是有的,小说的情节发展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
我认为,这部小说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对官员(特别是“一把手”)监督机制的思索。李达康是个狂热追求gdp和政绩的强势人物,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不希望他倒下去,为此让二十五年前曾与他一起搭过班子,勤勉奉公的易学习担任京州市的纪委书记,可李依旧我行我素,只要gdp,以致易满腹感慨:“这种一把手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体制的必然产物,他们位高权重,长期以来习惯了权力的任性”。小说当然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愿现实生活能尽早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二)
达悟
《人民的名义》,一帧帧反腐大片,一张张官员脸谱,大尺度地把当前社会的敏感话题、热点事件、官场生态、干部的选拔任用、公安检查的办案、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和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企业、官商之间、官民之间的点点滴滴细腻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不得不为编剧导演的胆量点赞,也为演员精彩演技点赞!
至少,这部片子让大众百姓看到了官场丑陋的、恶心的生态状况,以下几个阴暗面的表现值得这个社会警醒和思考:
提拔干部不是任人唯贤,一定是提拔自己的亲信,不管他(她)有无能力,能形成自己的帮派山头小团体是最重要的;
离退休的老干部的能量很大,因为在他退下来之前,提拔过很多的人,已经有意无意地编制好了自己的关系网,这些人大多已成为某些部门的当权派,所以,即使他退位了,讲话还很管用,相反,那些不注重这方面的干部,退位后可想而知也就默默无闻人微言轻无人问津了;
很多很多的官员,他们的心思、智慧不是用在如何开展工作为人民服务上面,而是在琢磨如何能够往上爬,所有的智慧用在了如何快速提拔、搞垮竞争对手等方面,爬上去的赶紧利用手中的权利不择手段捞取利益,为自己进一步往上爬创造条;
官员的两幅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上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点头哈腰胆小如鼠装,对下颐指气使凶神恶煞居高临下不屑一顾,一个个官场二皮脸变脸术大师,官场一级压一级,下级官员在上级官员那里受到的屈辱,他会变本加厉地在老百姓那里找回来,否则,他们扭曲的心灵怎么能够平衡呢?所以,有些官员们或者公务员们,他们多多少少有些变态也就不奇怪了,老百姓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也就是常态了;
大大小小的事情,小老百姓看到的只是表象,幕后都是一把手在那里角力,有政府部门之间的角力,有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角力,还有幕后官商之间的角力......;
以前老百姓真的是把党员干部政府当做最信赖的人,他们不想信政府会做坑害老百姓的事,现在,他们把党员干部政府当做最不能信赖的人,他们不相信政府能为老百姓办好事;
官场上真正正直的、有能力的、扎实工作的、不拉帮结派、不善请客送礼的人是提拔不上去的,这些人在那样的生态系统里迟早遭到淘汰,所以,官场是一个逆淘汰生态系统,领导周围总被一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供奉着,大家各取所需,相互关照......。
虽然上面看到乱象不是主流,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却是普遍的,给社会的榜样是消极和负面的,对社会的危害和杀伤力是巨大的,政府部门如此,企事业单位如此。好在国家加大反腐力度,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这场硬仗中下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反腐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社会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极大地提倡和弘扬,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央的决心,也看到了国家未来的一丝希望的曙光,否则,党群关系撕裂,干群矛盾重重,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三)
文/小路君
最近有一部剧非常火,叫做《人民的名义》,火到什么程度呢?小路的同事们都在看,朋友圈也经常看到有人在分享、推荐,纷纷夸这是一部“神剧”。在国内专门评价电影电视的网站豆瓣上,截止目前有五万多人参与评分,在满分是10分的前提下,这部剧的评分达到了8.8分。豆瓣评分8.8是个什么概念呢?让我们来跟题材相似的剧情片在豆瓣上的评分做个比较,最近非常火的美剧《纸牌屋》在豆瓣上的评分是9.2分,孙红雷主演的《征服》评分是8.6分,陈道明主演的《黑洞》评分只有8.2。而与近些年口碑爆棚的其他电视剧的评分比较,效果更为直观,去年非常火的《琅琊榜》的评分是9.1,《后宫·甄嬛传》的评分是8.9,《欢乐颂》则只有7.3分。可见《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不仅火了,而且火的非常有质量。我周围的小伙伴看了几集,已经受不了电视台一天两集的播出速度,开始看小说解渴了。
看到这么多人对这部剧的评价都这么高,我也不能免俗,趁着清明节的假期恶补了一下,一下子看了十集,看完之后确实大呼过瘾,总体感觉内容充实,情节紧凑,演技精湛,有种看美剧的感觉。如果说过去看的政法剧情片都像是吃上海本帮菜,口味偏甜,菜量偏小,能吃下去但吃的不爽,这部剧简直就是四川火锅,十集看下来一个字“爽”。
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剧情是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长侯亮平指挥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协助追捕贪腐官员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而在陈海向汉东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请示汇报的过程中,丁义珍从神秘人物那里得到消息,使用假证件外逃美国,抓捕落空,是谁泄的密?在随后的侦查中,在掌握关键证据向最高检汇报的路上,反贪局局长陈海被撞成重伤,生死未卜,谁是幕后黑手?这两个谜底到第十集也没有揭开,一改过去反腐剧平铺直叙的叙事方法,让大家都悬着一口气,急切的看下去,这是艺术创作手法,但同时现实生活往往比艺术作品更为夸张。
2004年北京某区反贪局在查办一起职务犯罪案件中,在反贪干警做前期工作时就被犯罪嫌疑人知道,安排好自己的亲属、情人后逃跑,手机关机,音信全无。鉴于案情重大,反贪局启动了以事立案的程序,对重要的行贿人及犯罪嫌疑人的儿子、情妇等共同受贿人实施抓捕,迅速固定证据,初步核查涉案金额达八千多万元。同时协调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对犯罪嫌疑人发布通缉令,进行悬赏通缉。此人级别不高,被调查时仅是处级干部,就像电视剧里赵处长说的,在北京一块砖头下去,砸倒一片处级干部,但当时恰逢拆迁大潮。朝阳区是北京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拆迁量巨大,政府在一个乡的拆迁资金就达到数千亿。许多村民一夜暴富,祖祖辈辈的农民突然获得了几千万的现金和数间房产。在拆迁上楼的小区里停的遍地都是奔驰宝马奥迪路虎,沃尔沃凯迪拉克都算一般,最次也是20万的大众迈腾。拆迁村民的女儿即使学历不高,长相不好也变得抢手,高学历、高颜值的小伙子娶农村拆迁户的姑娘的情况也多了起来。钱来的容易走的也就容易,有的人迷上了赌博,几个月把拆迁款都输光了,分的房子很快变卖。当时赌场随着拆迁走,拆到哪里,赌场就开到哪里,还有开始吸毒的,参与非法集资的,各种犯罪层出不穷。村民都说,五百年就这么一回,一定要抓住机会,因此有人打起了拆迁的主意,有个村民凭借虚报补偿面积和补偿事项,骗补8个亿。这位嫌疑人就是负责拆迁事项的,因此几年时间就受贿八千万。
当时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通缉令,但科技手段没有现在发达,人们普遍使用的还是一代身份证,仿制难度低,火车票也没有实行实名制,更不用说人脸识别技术了。同时犯罪嫌疑人的亲戚很多,遍布全国各地,给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反贪局奔赴多次广东、山东等地,却都一无所获。后来反贪局将此事上报北京市公安局,由公安局技侦、行动技术、情报等部门参与,通过技术情报和人力情报等方式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位置,最终在黑龙江境内的一个县城里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原来听说反贪局要对他立案侦查以后,他与主要行贿人和儿子、情妇等受贿人订立了攻守同盟,对自己受贿的犯罪事实统一口径,随后将自己的手机关掉,带着大量现金出逃。他利用朋友给他找来的车辆,一直向北,开到黑龙江哈尔滨市,投奔了他媳妇的一个亲戚。这个亲戚在当地很有势力,黑白两道都有朋友,随后把他安排到了哈尔滨下面的一个县城里,那里有他一个朋友开的陵园。从此犯罪嫌疑人日夜都在躲陵园里,极少出门活动,吃喝都有人提供,消息都靠亲戚的朋友传递。可以说他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导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反贪局都无法找到他,由于行受贿是对合犯,只有一方的口供是无法定案的,也就是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无法抓到犯罪嫌疑人,那么行贿人和其他共同受贿人就都要无罪释放,这个案子一拖很可能就拖黄了,也就是侯亮平说的黄花菜就凉了。而这就是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可以说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老练的猎人,或者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公安、反贪两家合作,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最终这系列案件立案八件八人,总金额上亿元,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的经济损失,所有犯罪嫌疑人也都得到了法律的惩处,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这次关于追逃的故事就说到这里。昨天小路君的一个做传媒的朋友发来微信说,这部剧的尺度怎么这么大?怎么还能上映?我想了想,可能这还真是好多人的疑问,那下次想说说这个问题。
【第4篇】党员干部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由各种关系所维系,由各种力量所推导的官场生活,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下面是第一心得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近读周梅森的长篇新作《人民的名义》,并观看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的同名话剧,感触颇深。他的作品,并不纠结于腐败事件本身,也不只写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员涉贪为线索,公权私用为由头,揭示权力运作中的某些畸态,官场文化的某些霉变,进而察观人民名义的虚与实,拷问人性深处的恶与善。这样的作品直面政坛现实,主写政界事务,直击官场生态,塑造官员形象,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小说。
在这部作品里,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是踌躇满志的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的临危受命,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如坐针毡,是心怀鬼胎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会京州市政坛的暗流涌动。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饶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处理高育良的前秘书陈清泉前去向其汇报时,高育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公生明,明生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权上位的广告词和争权夺利的遮羞布。这也说明,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这样的高官、祁同伟这样的官员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而这种既有官位保驾,又有大话包装的贪官,是最为有害的,也是最为可怕的。
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第5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字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字(一):坚持党性 不忘初心
最近有部电视剧异常火爆,据报道目前其收视率已经破8,几乎超过央视春晚的收视率。究竟是什么因素令此剧如此受到观众们欢迎?尺度大、演技高是这部剧的两大亮点。我很早关注了这部电视剧,对此我是深有感触。先简单介绍下该剧的主线剧情,该剧是由抓捕北京某贪污两个多亿的处长和与其有密切联系的某省会城市副市长开始,进而揭开了该省部分地方大员集体腐败的内幕。剧中腐败的党员干部不乏厅局级干部,还有省部级高官,更有副国级国家领导人牵扯其中。
与以往一味的歌功颂德不同的是,这一次我党敢于揭露自己的伤疤,敢于接受人民大众的批评,进一步发扬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第一,这部剧充分显示了我党认识到了虽然在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的gdp提高的速度很快,但是一些党员干部素质下降的速度也很快,而这些干部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弃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痛;第二,这部剧也显示了我党除了认识到问题,还要进一步处理这个问题。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绝不允许让一小群卑劣的腐败分子为了一己之私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从而体现了我党对于腐败分子绝不会手下留情的坚定决心。第三,这部剧也是一部给我们党员自己看的剧,剧中由于祁同伟、陈清泉等人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私,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站到了党和政府的对立面,这对我们所有党员尤其是干部是一次教育课。一旦失去了人民做后盾,我党以何立于不败之地,又如何对得起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又怎能领导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
在新的世纪,我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如西方极端民主思想的灌输、贫富差距的扩大、国家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无一不考验着我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我们要时刻警惕,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共产党执政、多党议政是目前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没有之一;对于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适当地抑制是有必要的,贫富差距扩大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之一,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点;而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声,更是我党赖以执政的根本之一。
最后,我个人也深有感悟,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们只有坚持自己的党性、树立自己的理想,才能不被周围的淤泥所染,方能不忘初心、继续向前,从而完成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字
【第6篇】2022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想心得体会范文
按照市纪委的通知要求,观看最高人民检察院拍摄制作的警示教育电视专题片《人民的名义》,以增强全局领导干部职工防腐拒变的思想意识。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由小官大贪的赵德汉被抓从而暴露了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九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人民的名义》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积极响应党中央反腐主题,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刻画和展示中央反腐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感人故事。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的名义》中众多案例,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些贪官都是因放松了思想的改造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扭曲,都是从“不拘小节”一步步变为巨贪,都是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权力成为私欲的工具,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警示深刻。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铸牢“三个基础”,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一、铸牢思想基础。xx同志一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 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提高每一个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必修课。一是要多学习,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党的党的理论、方针等重要指导思想,学习中纪委和市纪委全会报告,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党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二是要做表率,在思想上时刻树立廉洁从政、为党
分忧、为民解难得思想,不断敲响克己奉公、廉洁从政的警钟,真正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从内心深处筑牢自觉抵制贪欲引诱的防线,避免贪欲的腐蚀,努力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三是要带好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进行谈心谈话活动,确保“三重一大”工作由集体决定,做到总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放手不撒手,营造一个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民主班子。
二是要铸牢工作基础。
贪官们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真实可信、不出假数”的理念,着力打造诚信统计,打造领导用得上、群众看得懂的统计,不断提高统计服务“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一是加快改革,加快一套表及其配套改革进程;打造基本单位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协同监管、科学决策、科学统计奠定基础;加快在地统计改革,促进城区经济监测,推动城区经济发展;加快地市级标准化局建设进程,推动全市统计工作登台阶上水平。二是夯实基础,推行统计数据质量全过程的控制办法,在全市推广统计诚信全员承诺制度,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审慎评估制度的执行,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基本单位共享、一套表采集两个平台,完善基本单位名录、一套表数据、统计诚信、宏观决策四个信息数据库,构建稳固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三是依法行政,20xx年1月1日新《统计法》正式实施,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守法而执法”的理念,在执法过程中全力推行执法顾问制、限期责令整改制、行政处罚备案制、违法告知制四项制度,推进统计执法由“以罚代管”向“以整改纠正为目的”转变,实现统计执法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两促进、两提高。
三是要铸牢制度基础。
程度、欧阳菁等高官的逐步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缺失。在工作中我们将健全监督机制,用制度来约束权力,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一是工作制度,完善督办工作制度,实行工作限时办结;始终坚持对局机关进行“治庸治懒”检查制度,在财务上执行预算制、日清月结等制度着力打造勤政机关。二是任用制度,全力推行市委《干部轮岗指导意见》,实行“公开竞争、实名测评、双向选择”等方法,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学习制度,严格执行《牡丹江市统计局学习培训规划》,充分利用年报会、工作会、普法等机会,从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多个方面加强对统计队伍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总之,通过观看《人民的名义》对我们有很大的警示,我们深深地感到增强防腐拒变的防范意识,还要必须做到三个“始终保持”,一是始终保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二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三是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断地反省自已,检查自己的行为,彻底与贪污腐败、损公肥私行为决裂。
20xx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想
【第7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000字
最近周围的同事经常都在谈论一部电视剧叫《人民的名义》,平时不怎么看电视剧的我利用工作间隙时间加班加点观看了全剧,看的很过瘾也很震撼,是一部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反腐剧。
该剧一开篇就揭露了一位典型的小官巨贪赵德汉,表面上住着简陋的房子吃着炸酱面以老农民的形象示人,暗地里购置豪宅且塞满了巨额现金的双面人生。全剧以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暗算,临危受命的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它相继引来的是京州市副市长兼光明区区委书记丁义珍的出逃,是老谋深算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惶惶不安,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自杀身亡,以及京州市政坛各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由此拉开了序幕;最终通过层层抽丝剥茧,在检察长季昌明、陈老陈岩石、汉东省省委书记沙瑞金等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将这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中相关的贪腐分子一网打尽的故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剧中陈岩石老先生给汉东省常委上的那一堂党课,陈老说,在战争时候,只有党员才有扛炸药包的资格。这个资格是一种敢于为人民献身的勇气,这种资格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坚毅选择。陈老还说,他入党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能活着回家。听到这一句,我沉默了,入党庄严宣誓的时候,陈老是做好了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的准备了的。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更应懂得现在社会的安定繁荣来之不易。
《人民的名义》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从打老虎到拍苍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连我这种不爱看电视剧的人都开始追剧了,把我牢牢的拴在了电脑前。其实对我最大的吸引还是剧情,它所反映的就是现今大家最关注的社会风气及反腐的问题;国家还在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这场硬仗中下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反腐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社会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极大的提倡和弘扬,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央反贪腐的决心。
该剧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一是以剧中陈岩石、沙瑞金、易学习、侯亮平等正面人物为榜样,要慎重使用权力,严格遵章办事,不行贿受贿、不阿谀奉承、不溜须拍马,敢于斗真碰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坚持深入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二是要不断提高廉洁、法律意识,不要像剧中反面人物祁同伟、丁义珍等那样勾结不法奸商侵害国家利益为自己谋私利,不要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要能够抵挡各种诱惑,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增强新时期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要经常性的敲警钟,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班子成员及部门之间要经常扯袖子、咬耳朵。
【第8篇】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收视率节节攀升,关于电视剧的讨论热潮不退。下面是第一心得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说《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爆火,确实不夸张。从两个方面可窥一斑:其一,目前该剧平均收视率已跃居年度电视剧排行榜第二,豆瓣打分最高时达9.1分,这在近几年的国产剧里较为罕见。更难得的是,该剧还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比例高达60%;
其二,连日来,围绕该剧的热评层出不穷,横扫各类媒体平台,已然形成了一种现象。仅从一些文章的标题,便可看出该剧的传播面有多广,话题度有多高,诸如很久没有像这样一起追剧了,《人民的名义》为什么能圈粉90后,达康书记成网红谁当脸红,花式点钞爆红对爱岗敬业是最佳赞美,警察叔叔不能看了《人民的名义》就玻璃心,等等。
这些评论,有针对电视剧艺术本身的,也有针对剧情所折射的官场生态、社会乱象的,还有针对某些质疑、恶搞、攻击该剧的人和事的;参与评论的人员中,既有普通观众和网友,也有媒体记者、编辑,还有社会各界人士,包括离退休干部等,可谓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正是这些参与者及其相关评论,为该剧的传播和爆屏营造了浓烈的氛围,达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效果。
可是笔者注意到,在这么多评论中,并没有来自官员的声音,成为一种遗憾。这很重要吗?是的,很重要!
《人民的名义》是在全国最高检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精心打造出来的一部反腐题材电视剧。而很多观众热衷于追看该剧,也正因为它是大尺度反腐题材。该剧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官场生态、百态和丑态,里面有很多官员的影子,更有很多落马贪官的写照。像跑官要官、强行拆迁、权钱(色)交易等,在当今官场依然未绝迹,还在侵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该剧也似一记警钟,告诫各级官员必须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确保政治清白,仕途平稳。要知道,党中央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原则,并形成高压态势,时时敲打着各级官员;该剧又象一堵墙,一堵廉政墙,可以让官员们好好地面壁思过,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
既如此,作为各级官员,难道不应该好好地看看该剧,并参与相关的讨论,谈谈各自的感受吗?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很多贪官落马后,总会忏悔自己学习不够,意志不强,立场不坚定云云。而对于其它官员来说,《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不正是非常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吗?对照剧中违规违纪的人和事,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是否也有相关现象或迹象,然后加以改正,防微杜渐,避免成为下一个落马者,阶下囚。同时,还应把自己观看该剧的心得体会,通过一定渠道反馈出来,与其它官员分享,共勉。
当然,要想让广大官员真的观看该剧,并畅谈观后感和心得体会,恐怕还需要相关方面的组织、引导。比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不妨动员、甚至要求官员们观看该剧,就像曾经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焦裕禄》、《杨善洲》等电影那样,并选择适当渠道或平台发表看法,谈心得,讲体会。再比如,作为各类媒体,也不妨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报道,专门对观看该剧的官员进行采访,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记录他们的心得体会,不也能带动或触动某些官员,自觉加入到观看该剧的行列吗?果真如此,也算是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特殊而积极的贡献了。
关于《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