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乘风破浪观后感400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乘风破浪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风破浪观后感400,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第2篇最新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第3篇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个人收获 第4篇乘风破浪的电影观后感感悟 第5篇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心得 第6篇初中生观《乘风破浪》观后感600字范文 第7篇初中生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第8篇乘风破浪电影的观后感
【第1篇】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1
《乘风破浪》正在热映,但是我还没时间去影院看,这不,先看看这本关于乘风破浪电影拍摄纪录的图书,倒也不错,在没看电影之前,先了解一下电影是怎么产生的、拍摄过程是怎么样、从背后的导演、制片人以及剧务到荧屏前的主演、配角,他们在拍摄中都有哪些想法以及怎么做的,事无巨细,一一如实道来,对我们这些准备看《乘风破浪》的观众来说是件不错的事,就像吃饭前先喝汤一样,暖暖胃也顺顺气。
我想看《乘风破浪》是因为想看韩寒拍的电影,这个与我同年代的年轻人,17岁出道,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但却紧接着经历了留级、退学,他堪称是文学神少年,但是如此经历却也叫人瞠目结舌,褒贬不一,如果换作别人,也许遇上这样的事,可能会萎靡不振。但是这些年韩寒却走出了一条鲜活的道路,他接二连三地写作出书、还当导演,最酷的是他还是职业赛车手。一个以写作著长的文艺青年,同时又是酷酷的赛车手,总有点让人难以将二者划上等号,但事实上这两个身份就是集中在韩寒的身上了。票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的他,正在以他的精神和毅力影响着许多的年轻人。
《乘风破浪》故事如名,给人一种豪迈豪爽的感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南方小镇,赛车手太浪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热爱的赛车事业的过程中,和一群兄弟好友共同经历了奇妙的冒险。至于故事的细节如何,只能待看过电影后再议了。
但是当下,先从这本书里,从韩寒自己、还有邓超、彭于晏、赵丽颖等一众剧中演员,还有该片的制片人、美术指导等众多幕后工作者亲笔撰文中,了解这部影片从筹备到杀青的全过程,真实坦诚的记录,让我们置身片场,会看到韩寒作为导演、作为赛车手,二者专业的火花碰撞,因为这本身是一部与赛车有关的电影,不难想象,一定有不少桥段充满了刺激危险,会有替身,但是在剧组里,每个替身都被叫着他们自己的名字,而不是以“谁谁的替身”来作为代号,也足见这个影片整个剧组对每个参演者的尊重。我想这应该也与韩寒的为人处世风格有关。尊重,赢来了众人对电影拍摄的加倍投入;尊重,也因此有了这本书中每位撰稿人的坦诚告白。
乘风破浪,是因为先有风浪,所以才有人的努力拼搏与奋勇前进。很有气势的影片名,但是从小事着手,从细微处展现人性的魅力。兄弟情谊,爱人相伴,亲情难舍,在这有时代感的影片中层层剥茧,特别地生活化。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2
先说结论,这是我喜欢的电影,里面有着太多上个世纪90年代的符号和标签。譬如,录相带、周润发、bb机,还有那些梳着中分的主流和非主流小镇青年。曾经,我也梳过这样的中分,他们离我们很近,又很远,很熟悉,又很陌生,恍若路人。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居住过多年的东北县城,每到周末,全班绝大多数男生不约同集体逃课去附近的录相厅看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影片中的六一,甚至让我想起某些喜欢打打杀杀的同学。如今,他们绝大多数都已人到中年,而且混得挺不错。
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就是一个很有梦想的“帮派青年”,他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歌舞厅永远只唱歌,桑拿室永远桑拿”,最初我们很不理解徐正太的远大志向,到后来才始以知道这是他对爱情的坚守,难能可贵。
而之于片中的小弟六一,有点像港片中的“大傻”成奎安,有着太多悲情的成份。当警察顺嘴说“五一的儿子叫六一”时,太多忍俊不禁。六一其人最大的特点除了忠实外,就是有点儿笨。所以,为了证明自己脑子并不笨,至少自己对“正太帮”和帮主还有用,他选择在徐正太婚礼那天,背着双刀飞身而下去砍房产商,结果很悲壮地挂掉了。六一倒地的场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英雄本色》中张国荣喋血的镜头,尤为感伤。出师未捷身先死,六一的行为很难用词汇去评价,但为老大复仇的行为不难理解。毕竟在那个年代,我们受了太多香港片的蛊惑,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英雄本色”,每个人内心住着一个悲壮的“小马哥”,叼着牙签,穿着布满弹孔的风衣潇洒走过。
当年,“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一语还未流行,董子健饰演的小镇青年马化腾,身上有着太多的无奈和不甘。身为“正太帮”中最小最没资本的小弟,苦逼程序员小马与“帮派文化”和他人格格不入。当他信心满怀地说自己正在做一种叫oicq的沟通软件时,立马遭到别人无情的奚落。所以,当所有人都以为囤bb机能发大财时,马化腾只能选择出走。马化腾戴着空荡荡大眼镜孤独地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一脸的茫然,表情更多纠结,更多决绝,似乎这个瘦瘦名叫马化腾的孩子骨子里始终无法和这个小镇和小镇上的文化和解。对现实世界来说,出走也是一种抗争,蕴含着太多的无力和不甘,而之于未来,有着多种可能性和太多的不确定。
随着剧情的推进,徐正太入狱前,为老婆和未出生的儿子“囤bb机”也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梗,尽管这个段子放在今天司空见惯俗不可耐。相比之下,床上那堆散乱堆放囤起来的bb机更多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可是谁能知道未来世界会怎样?谁又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有时候我们的节拍明显跟不上这个世界行走的节奏。但不管这个世界的秩序如何变幻,青年人对梦想的热爱何其相似。
在《乘风破浪》中,父子之间的和解,韩寒更多地移交给了徐正太的儿子徐太浪其人。事实上,从古到今,父子之间的误解一直没有消失过。因为青年的叛逆,绝大多数儿子都不想变成父亲那样的角色。可事情发展到最后,你更大的可能就是变成你所否定的父亲那样的'角色。而且,历经一系列际遇之后,时光却总是用一种不经意的语气告诉你,什么是理解和包容,什么是快乐地苟活。所以,徐太浪车祸后的神奇穿越,不仅是了解自己的父亲和面目模糊妈妈的一切,不仅仅是父与子之间的和解,更多的,是要对自己内心有个交待。
综上所述,如果说《后会无期》是一部纯文艺片的话,《乘风破浪》则是一部很有商业气质的文艺电影。剧情、配曲和节奏很有怀旧感,影片中各种金句、段子和幽默频现,恰到好处,也不恶俗,让人看过之后会心一笑。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3
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像经常与他一并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样,韩寒从踏入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他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多加质疑。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调侃与段子,俘获了大批人心——至少从票房来看,韩寒作为一个处女作导演,相当的不赖。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对于韩寒而言,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源于他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进行影像化想象的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并未针锋相对,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其一笑置之。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恰可作为自己改进补长的契机。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韩寒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习惯这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论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喜欢,韩寒都已经再度扬帆远行。在争议的风头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风破浪,最终只能用作品说话。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4
没办法,学生时代的思维,看到这本书,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乘风破浪会有时,下一句竟然也忘了!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上学的时候,如果说没看过韩寒和郭敬明的书,那谁还能没听过呢,对于我来说,读小说或者读书的话,我还是更喜欢郭敬明的,没办法,我属于希望唯美文艺派别的,一直到现在,我对于华丽的文字、唯美的画依旧毫无抵抗力。
可是,看电影的时候呢,是不一样的,因为文艺的电影会让人感觉到乏味,空间的想象力会比较差,更容易随着电影的情节而向前。
现在,郭敬明和韩寒又都开始拍电影了,那我呢,作为一个怀旧的人,自然而然的抵抗不了怀旧的欲望,就去电影院了,从郭敬明最开始的《小时代》系列到《爵迹》,甚至电视剧《幻城》等,虽然画面很美,可是真心不怎么看得下去,渐渐的消磨掉了我最初最美的记忆。
但是,韩寒的电影就不一样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跟我当初看的韩寒的书比较少的缘故,我总觉得韩寒的电影比他的书更加耐看一点,从之前的《后会无期》,我也是在电影院看的,到今年的《乘风破浪》,都格外的让我感到欢喜,虽然有时他的态度文字偏激,但是除却看人以外,只看作品,韩寒的电影作品还是相当不错的。
说了这么多,那这本《乘风破浪》电影拍摄全纪录怎么样呢?这本书写的都是电影拍摄背后的故事,包括题材、选角、演员的一些想法以及幕后人员的一些想法等等,让我们更加全方位的了解这个作品的出处、过程和最终诞生,出现在大众眼前的模样。
其实,看这本书很快,读得快些两个小时就结束了,读的慢些也最多半天就能结束,这本书带给了我们感官的享受,像所有的记录电影的书一样,有许多的照片,各式各样的,似乎是让我们得到了独家剧透一般,因为看这本书的时候,电影还没有上映,其次,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能够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去了解作品的背后所隐藏的故事,了解作品里的角色,了解演员对自己的角色以及对他人的角色是如何看待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在电影中看不到的,读完书去看作品,并不会影响故事脉络发展,因为没有开始和结局,只是局部的一个看法。
或者,可以看完电影来读这本书,也是蛮有意思的,因为你可以看看他们和你是否想的一样呢?或者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5
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
像经常与他一并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样,韩寒从踏入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他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多加质疑。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
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
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调侃与段子,俘获了大批人心——至少从票房来看,韩寒作为一个处女作导演,相当的不赖。
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
但对于韩寒而言,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源于他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进行影像化想象的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并未针锋相对,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其一笑置之。
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
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恰可作为自己改进补长的契机。
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
韩寒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习惯这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
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
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
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论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
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第2篇】最新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一
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像经常与他一并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样,韩寒从踏入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他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多加质疑。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调侃与段子,俘获了大批人心——至少从票房来看,韩寒作为一个处女作导演,相当的不赖。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对于韩寒而言,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源于他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进行影像化想象的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并未针锋相对,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其一笑置之。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恰可作为自己改进补长的契机。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韩寒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习惯这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论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喜欢,韩寒都已经再度扬帆远行。在争议的风头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风破浪,最终只能用作品说话。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二
一个人,过了三十岁还能保住少年心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能还是看脸,同样是青春无悔,冯唐的小说拍出来就是肿胀肥腻的一块红烧肉让人吃不下,而韩寒的电影总有着一股清新凛冽的露水气,像一颗春天里刚摘的毛桃子。
《乘风破浪》的预告片出来,听着韩寒在开头轻轻哼着《在雨中》,让我有一秒的恍惚,这是18岁的韩寒。
“有相聚,也有分离,人生本就是一场戏。”
据说《乘风破浪》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赛车手徐浪,2018年是徐浪去世10周年。他是韩寒在赛车圈内最好的朋友,走的时候才32岁,妻子刚刚怀孕。葬礼上,平时总是嘻嘻哈哈的韩寒,嚎啕大哭。
后来韩寒写过一篇文章叫《致徐浪:生活就像是跳楼一样往下延续》:
“我们的生活依然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他是最先接触到地面的人。
我和你看到的人都在最好的`时光里,我们都很开心,而你又在最好的时光里离开了,这也是最好的事情。
好风光似幻似虚,多一分钟又如何,你丫把它留住了,但我不会输给你的。”
好风光似幻似虚,这是我看完《乘风破浪》2分钟预告片最真的感受。一群少年浪荡在晦暗斑驳的小镇,眼前是白墙灰瓦,心里却是波澜壮阔。
邓超饰演的主角就叫徐太浪,“该片讲述了不被父亲理解的赛车手阿浪意外经历一场奇妙冒险的故事。”我总觉得,这个徐太浪,就像韩寒的影子。
1982年,韩寒出生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名字美得不合实际,现实是低矮的平房高耸的烟囱,尘土飞扬的小路,水泥桥下流淌着红色的河水,来来去去的三轮车,与别的工业小镇没什么分别。
后来他为家乡写了一首亭林镇镇歌,“我们生是亭林镇的老百姓 / 死是亭林镇的小精灵。”
不少青年作家都是从小镇出来的,比如韩寒,也比如郭敬明。也许成长环境的逼仄与破败,很容易让一个早熟少年,催生出逃离的渴望与幻想,总觉得自己是这片昏暗低垂天空里唯一闪烁的星辰,时刻都准备奔赴一个未知的远大前程。
韩寒初中就遇上了初恋,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为了跟z考上同一所重点高中,韩寒拼命学习,这情节就跟《三重门》里一模一样。
一次数学考试他考了满分,却被老师怀疑作弊,还叫来了韩寒他爸。爸爸从单位里骑车匆匆赶来,见了韩寒什么也没问,一脚把他踹出数米远,韩寒一声也没争辩。
后来,韩寒凭着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进了上海市的重点中学,松江二中。但那时的他,已经极度厌恶数学,连带理科全线崩溃。
他对自己的文笔一直很自信,平时一个很羞涩的人说到文学就变得特别张扬,“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钟书是第一,我是第三。”同学不解,钱钟书是谁?
韩寒写到《三重门》的尾声,主人公林雨翔面临被女朋友误会被家长追查,一切不知道该放不该放。听到远方的汽笛,他萌生了出走的想法,又无处可去,只能写“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他在高二的时候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辍学。人生最后一个晚自习,他给挚友写了一封告别信:“一个人只有一辈子,一辈子只有一次青春,趁我还年少,我要万水千山走遍。”
辍学后,父母跟韩寒的关系一度很紧张,于是他索性搬回了亭林镇,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与徐太浪搂着一帮兄弟在小镇招摇而过不同,韩寒在小镇没有朋友。
“每天他骑着一辆摩托车在小镇上开过每一条马路,从音像店里租了碟,回家看完第二天又还回去。
夜里他四处寻找灯光球场,跟一群成年人们蹭球踢。他依然每天期待周末来临,因为他所有的朋友们都还在学校里面。”(via南方周末记者陈鸣《世界差点把他忘了》)
后来,韩寒回想起这段时光,用了两个字形容,孤独,“深深的孤独”。
18岁的时候,韩寒决定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那是一列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傍晚发车。没过多久天黑了,窗外亮起昏暗的灯光,很多辆自行车从眼前闪过。
他想起小时候特别喜欢骑自行车,绰号叫“亭林镇最速男。”但那时有一件事情又让他很自卑,因为他骑着一辆女式自行车。在北京的头几年,韩寒依旧孤独,还有些困顿。只是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找到了热爱的东西,赛车。一开始,就停不下来。
最初学赛车的时候,他每天都在卡丁车场练车练到半夜,一个人孤独地在灯下兜着圈子。赛车拼的是资本,最艰难的时候,艰难到一个轮胎也买不起了,韩寒靠着一辆国产车开了两年多整整十二万公里。
“那时候看着那些大车队的车手从我眼前开过的时候,脚一踩油门就是噼噼啪啪的那种排气管的声音特别的响,那我一踩油门,跟他们一样,也是噼噼啪啪的声音,但那是排气管掉在地上。”
即便如此,开着赛车的韩寒,总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他也因此认识了一生的好朋友徐浪。
韩寒与徐浪有着相似的生长轨迹。徐浪也是在浙江武义县城里长大,初中有了一辆摩托,从此越骑越远。
得知徐浪去世的消息,韩寒开着车,一边开车,一边哭,好几次都开错路了。徐浪头也不回的走了,如韩寒所说,他在最好的时光里离开了。
(“我常想起死去的那些朋友们。我能做的就是躺下睡觉,闭眼,再睁眼,把车的反光镜涂成黑色,绑上安全带,戴上头盔,停到发车位,继续。”——韩寒 《东望洋》)
今年过了三十四岁生日的韩寒,早已被大家称作岳父。他不再写博客,也很少更微博。除了宣传电影跟书,偶尔的小玩笑,更多的时候,是沉默。
他在成人礼演讲的时候,对着台下一群少男少女说,“青春就是一场远行,一场离自己的童年,离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一场远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跟你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你甚至会觉得很孤独。”
《乘风破浪》听起来很有些意气风发的少年况味,梁青有首歌叫《远方》这么唱,“欲乘风,愿破浪,望脱缰,闯一闯。”
每个小镇青年都是这样走过。义无反顾的离别故乡,怀着满腔热情奔赴远方。等到生活的豪情壮志都被磨平,体会过人生冷暖交杂,青春终于成为了一页压得平平的书签。
韩寒时不时还会回亭林镇去,小说里到处都是亭林镇的影子,《后会无期》的台球厅也是在亭林镇拍的。
有人猜,《乘风破浪》讲的也许是赛车手徐太浪回到过去,认识了年轻时候的父母,所以才有了合照里赵丽颖所说的老公与儿子。
预告最后的镜头,夜幕四合,邓超揽着彭于晏向前走,又一起回头,其实再无岁月可回头。乘风破浪,浪是徐浪,风也许是像少年啦一样飞驰的韩寒。电影纪念的是走远了的徐浪,也许还有同样走远了的少年韩寒。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
阳光灿烂的日子都过得飞快,随之而来的是更长久的沉默。经历越多的人越沉默,沉默着失去,沉默着怀念。物是人皆非,所幸我们花了一大把力气,终于跟过去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三
好像在大家的印象中韩寒一直是话题中心的人,不管是书、微博、电影还是他喜欢的赛车甚至他的狗,韩寒一做出来点什么动静,大家都能火速围观。比如前年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从拍摄到杀青到上映,几乎天天都能在热搜榜上看到韩寒。
但是相比《后会无期》,韩寒的新电影《乘风破浪》却安静了不少,直到最近才陆陆续续放出宣传海报,虽然量不大,这三张海报照样火速刷遍朋友圈。
三张海报中,邓超、彭于晏等人的兄弟照又热血又温暖,邓超和彭于晏的男神组合也赚足眼球。而李荣浩的大变身更让人意想不到,我瞪着照片看了好久,才敢相信的确是歌手李荣浩。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当看到第三张海报时才真的让我吃惊,虽然一眼就看出了海报上的女子是赵丽颖,但却是如此不一样的赵丽颖,没了固有的清新、阳光、可爱,而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女同学”。
熟悉赵丽颖的人可能都知道,《新还珠格格》的乖巧聪慧晴儿,《陆贞传奇》步步涅槃的陆贞,《杉杉来了》善良清纯的杉杉,男女老少都追的《花千骨》里呆萌懵懂的小骨……不管是在现代剧里自我奋斗成长,还是在古代剧里层层打通关,赵丽颖给观众的印象自始至终都是清新、呆萌、阳光,一看到她仰起脸笑,就觉得阳光灿烂世间太平,永远是个小女孩。
但在《乘风破浪》近期发布的这张海报里,作为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赵丽颖一改以往形象,在韩寒的“塑造”下成为了另一个人。海报上的赵丽颖完全超脱了过去,那个观众心中固有的“阳光清纯小女孩”变身为沉静温婉却有力量的巷口姑娘。
海报中,赵丽颖站在暖色路灯下,半高领毛衣配以浅色针织外衫,顺直的长发配以素妆淡抹,造型简单素雅却十分亮眼。安宁柔和的眼神传达着一种静谧的文艺气质,让人十分好奇她究竟有着什么故事。我想,如果有这样一个女人站在某个巷子口回望,一定可以停住行人的脚步,让他们被深深吸引。
这可能就是导演韩寒塑造角色的能力,帮助演员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从原有的自我深度中发掘出更多潜在的自我。
一个演员的生命力可能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女演员,花期过了戏路也很容易走到尽头,但与此同时演员的生命力也是没有限度的,它需要外在的际遇也需要自己内在探索与成长。当然,机遇需要遇到好的本子、导演。特别是优秀的导演能让演员生命长度无限拓展,ta能洞察和挖掘一个演员身上不同的个性,让演员释放出最适合角色的自己。
其实不光是赵丽颖,韩寒在《后会无期》里塑造的其他女明星变化也大为让人惊艳,王珞丹在出演完《后会无期》之后,米苏站在隧道中手指夹烟转身回看的形象,将留在观众心中多年的米莱清扫得干干净净。此外,袁泉一头短发素颜出镜,对,是素颜,我坐在观影幕前能把袁泉眼角的皱纹看得清清楚楚,但这皱纹却使袁泉蜕去以往的精致变得更美了,是那种散发自然率真的美,特别是她穿着深蓝色方格衫黄色牛津裤,打得一手让男生都惊叹的台球时,更让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袁泉这个人,而不仅仅是角色刘莺莺。而且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说的那句话,“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后来这句话还被可口可乐印在瓶身上,以至于每次喝可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袁泉干净帅气的样子。
相比短暂出镜让人眼前一亮的袁泉,陈乔恩的戏份更短了,这仅有的五分钟戏份里韩寒却把陈乔恩以往荧屏“公主”形象彻底颠覆,在剧中饰演替身演员的陈乔恩,一会儿是穿旗袍身材妖娆的女子,一会儿是民国女学生,最后还竟然被枪决了,一边佩服陈乔恩的演力,一边纳闷这就结束了吗?五分钟就后会无期了吗?好意犹未尽啊。
去年八月份我去帕劳的时候,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读完了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一直觉得韩寒是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理解的人,正是因为这种反复的思考与探索,视角独特的作家当了导演之后,都会让角色有更多的突破,他对每个艺人的塑造也肯定会与众不同,相信看完《乘风破浪》,观众也会忘掉是陆贞、是杉杉、是小骨的赵丽颖。
但她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赵丽颖呢?
这就看韩寒的演绎了,最起码,海报上的赵丽颖已经完全超脱了她自己,但除此之外,一切未知,也正因为这个未知,才让我更期盼电影赶快上映。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四
《乘风破浪》是今年刚上映的,就在大年初一,在众多大片抢在春节档期期间的贺岁片,也在最后取得了十亿多的票房,也是可喜可贺了!本影片是由兼车手、作家、导演韩寒的作品;这可是既《后会无期》韩导演又一大作。影片与《后会无期》是完全不同的风味。看完《乘风破浪》后发现本影片没有像《后会无期》那样般,富有哲学,劣微带点教育的台词,本影片看上去比《后会无期》更容易了解明白。
这部韩寒导演的新片,突然添了一种动作片的味道。有邓超主演的一名赛车手,名叫“徐太浪”;据说“太浪”的名字是有故事的。一开始没看过影片的人,但见过海报的人就多少有些奇怪了,大多海报是比较复古的多面;与影片一开始进入不太一样,切确的说不像是同一个时代画片。这可能就是韩大导演不同的拍摄技巧了。影片是由徐太浪驾驶着赛车,载着自己的父亲徐太正(彭于晏饰),像与时间赛跑竞速般被火车相撞后才进入影片的重要故事内容。看到徐太浪推开门那一刻开始,有些人就看出了一种穿越的味道,是的没错!这里与有本名片叫《夏洛特烦恼》的情节有些相像。在梦中,过把不同人生的瘾。但是,好像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偏青春一点的。青春时期,最少不了就是任性、斗殴、纯洁的爱情。一开始看短片介绍加上三人穿着打扮照相的画面时,以为是徐太浪、徐太正与牛爱花(赵丽颖饰)的备胎故事;当然,这是感观后个人补脑的猜想。真的出其不意。
整个故事是围绕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展开的。据韩寒所说,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徐浪,觉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加了一个字,电影中的角色就变成了徐太浪。同样取名于真实生活的还有电影里彭于晏的狗“木木”,韩寒养的第一条金毛就叫这个名字,得过狗瘟,后来活下来了,有点瘫,活了十多年。
韩寒对过去生活的依恋、长情不仅仅体验在他导演的电影角色名字,还体现在整个故事背景。《乘风破浪》整个故事都在“亭林镇”里发生,这是韩寒故乡的名字,实际场景是上海周边四个镇凑起来拍的。他还打趣地说过,如果想象的画面找不到,肯定是离家不够近,就像《乱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后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塔拉一样。“亭林镇”这个地方,已经成为韩寒的印记,是他建构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立世界,充满了旧时光的印记,录像带、bb机、香港电影、白日梦、小镇青年,极具乌托邦的意味。
包括电影里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马、六一等等,都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随意,但又貌似很有含义。徐正太(彭于晏)是一个长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荡,小花的确美貌如花,小马心有野马,六一是个“儿童”,名如各人。
电影发生在1998年。韩寒的解释是:“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还原再之前,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会有,或多或少,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但我认为这暗藏“被遗忘的时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显得黯淡无光、可有可无。
也有人说998年是韩寒重要转折前的一年,“韩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2000年他就退学了。 在1998年的他,会感觉到一年两年后生活的巨变吗?”
相对于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的出走,《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归。《后会无期》最终看到的韩寒文字风格版的电影,单独成句的台词,非整体的影像;而这次的《乘风破浪》明显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没有那么word文档电影,很多个镜头有借鉴经典电影,但值得赞赏,个人偏爱里面最好的巷子戏,非常带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风破浪》的打斗戏,竟然是用猪肉、锅碗瓢盆来当武器,生活化、漫画感又略带幽默讽刺色彩。让人觉得这场电影只是导演世界里的南柯一梦,我们是不小心驻足观看。
全程韩式笑点,这种笑点不属于扒段子的得到的。这种幽默感,让我感觉到韩寒之前小说里的那种感觉。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五
《后会无期》作为一个诗朗诵“电影”,豆瓣评分是7.1。我觉得挺扭曲的,拍的垃圾的时候瞎鼓励,拍的挺好的时候说人家抖机灵;讲了一个垃圾故事的时候“金句”满天飞,讲了一个好故事的时候质疑人家是否每个笑点都有意义,阅读理解做多了吧?
再说电影,我觉得吧,《乘风破浪》画面挺好,配乐挺好,立意挺好,故事挺好,演员们也演的挺好。至少我看完对这个浪漫主义的90年代小镇心生向往。
从2022年回到1998,电影的人物设定特有意思,观众和邓超一样,是已知现世结果的过去时代的旁观者。董子健的马化腾也好,李荣浩的房地产商也好,囤bb机开录像厅的青年彭于晏也好,种种人生都裹挟在所谓的时代洪流里,最后有人成功有人发迹有人失意。但是不管是成为新世界成就者还是被新世界吞没,青年人热爱和追逐未来的姿态都何其相似,渴望鲜衣怒马快意恩仇。悲剧在这里变成了会心一笑,因为这份执着多傻啊可又多可爱。大概每位不善言辞甚至暴躁的中年父亲都有这么所向披靡的青年时代,所以还真别瞧不起“情怀”。
另外也很喜欢的父子和解的感情线。总觉得《乘风破浪》和《降临》这一点挺像的,不管是可以回望过去还是可以预见未来,主人公都没能改变人生的轨迹,能做的只有理解与和解,然后更温柔的对待家人和生活。大概是因为生活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个点,而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一条线。
【第3篇】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个人收获
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1
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像经常与他一并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样,韩寒从踏入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他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多加质疑。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调侃与段子,俘获了大批人心——至少从票房来看,韩寒作为一个处女作导演,相当的不赖。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对于韩寒而言,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源于他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进行影像化想象的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并未针锋相对,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其一笑置之。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恰可作为自己改进补长的契机。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韩寒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习惯这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论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喜欢,韩寒都已经再度扬帆远行。在争议的风头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风破浪,最终只能用作品说话。
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2
一个人,过了三十岁还能保住少年心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能还是看脸,同样是青春无悔,冯唐的小说拍出来就是肿胀肥腻的一块红烧肉让人吃不下,而韩寒的电影总有着一股清新凛冽的露水气,像一颗春天里刚摘的毛桃子。
《乘风破浪》的预告片出来,听着韩寒在开头轻轻哼着《在雨中》,让我有一秒的恍惚,这是18岁的韩寒。
“有相聚,也有分离,人生本就是一场戏。”
据说《乘风破浪》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赛车手徐浪,2018年是徐浪去世10周年。他是韩寒在赛车圈内最好的朋友,走的时候才32岁,妻子刚刚怀孕。葬礼上,平时总是嘻嘻哈哈的韩寒,嚎啕大哭。
后来韩寒写过一篇文章叫《致徐浪:生活就像是跳楼一样往下延续》:
“我们的生活依然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他是最先接触到地面的人。
我和你看到的人都在最好的`时光里,我们都很开心,而你又在最好的时光里离开了,这也是最好的事情。
好风光似幻似虚,多一分钟又如何,你丫把它留住了,但我不会输给你的。”
好风光似幻似虚,这是我看完《乘风破浪》2分钟预告片最真的感受。一群少年浪荡在晦暗斑驳的小镇,眼前是白墙灰瓦,心里却是波澜壮阔。
邓超饰演的主角就叫徐太浪,“该片讲述了不被父亲理解的赛车手阿浪意外经历一场奇妙冒险的故事。”我总觉得,这个徐太浪,就像韩寒的影子。
1982年,韩寒出生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名字美得不合实际,现实是低矮的平房高耸的烟囱,尘土飞扬的小路,水泥桥下流淌着红色的河水,来来去去的三轮车,与别的工业小镇没什么分别。
后来他为家乡写了一首亭林镇镇歌,“我们生是亭林镇的老百姓 / 死是亭林镇的小精灵。”
不少青年作家都是从小镇出来的,比如韩寒,也比如郭敬明。也许成长环境的逼仄与破败,很容易让一个早熟少年,催生出逃离的渴望与幻想,总觉得自己是这片昏暗低垂天空里唯一闪烁的星辰,时刻都准备奔赴一个未知的远大前程。
韩寒初中就遇上了初恋,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为了跟z考上同一所重点高中,韩寒拼命学习,这情节就跟《三重门》里一模一样。
一次数学考试他考了满分,却被老师怀疑作弊,还叫来了韩寒他爸。爸爸从单位里骑车匆匆赶来,见了韩寒什么也没问,一脚把他踹出数米远,韩寒一声也没争辩。
后来,韩寒凭着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进了上海市的重点中学,松江二中。但那时的他,已经极度厌恶数学,连带理科全线崩溃。
他对自己的文笔一直很自信,平时一个很羞涩的人说到文学就变得特别张扬,“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钟书是第一,我是第三。”同学不解,钱钟书是谁?
韩寒写到《三重门》的尾声,主人公林雨翔面临被女朋友误会被家长追查,一切不知道该放不该放。听到远方的汽笛,他萌生了出走的想法,又无处可去,只能写“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他在高二的时候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辍学。人生最后一个晚自习,他给挚友写了一封告别信:“一个人只有一辈子,一辈子只有一次青春,趁我还年少,我要万水千山走遍。”
辍学后,父母跟韩寒的关系一度很紧张,于是他索性搬回了亭林镇,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与徐太浪搂着一帮兄弟在小镇招摇而过不同,韩寒在小镇没有朋友。
“每天他骑着一辆摩托车在小镇上开过每一条马路,从音像店里租了碟,回家看完第二天又还回去。
夜里他四处寻找灯光球场,跟一群成年人们蹭球踢。他依然每天期待周末来临,因为他所有的朋友们都还在学校里面。”(via南方周末记者陈鸣《世界差点把他忘了》)
后来,韩寒回想起这段时光,用了两个字形容,孤独,“深深的孤独”。
18岁的时候,韩寒决定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那是一列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傍晚发车。没过多久天黑了,窗外亮起昏暗的灯光,很多辆自行车从眼前闪过。
他想起小时候特别喜欢骑自行车,绰号叫“亭林镇最速男。”但那时有一件事情又让他很自卑,因为他骑着一辆女式自行车。在北京的头几年,韩寒依旧孤独,还有些困顿。只是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找到了热爱的东西,赛车。一开始,就停不下来。
最初学赛车的时候,他每天都在卡丁车场练车练到半夜,一个人孤独地在灯下兜着圈子。赛车拼的是资本,最艰难的时候,艰难到一个轮胎也买不起了,韩寒靠着一辆国产车开了两年多整整十二万公里。
“那时候看着那些大车队的车手从我眼前开过的时候,脚一踩油门就是噼噼啪啪的那种排气管的声音特别的响,那我一踩油门,跟他们一样,也是噼噼啪啪的声音,但那是排气管掉在地上。”
即便如此,开着赛车的韩寒,总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他也因此认识了一生的好朋友徐浪。
韩寒与徐浪有着相似的生长轨迹。徐浪也是在浙江武义县城里长大,初中有了一辆摩托,从此越骑越远。
得知徐浪去世的消息,韩寒开着车,一边开车,一边哭,好几次都开错路了。徐浪头也不回的走了,如韩寒所说,他在最好的时光里离开了。
(“我常想起死去的那些朋友们。我能做的就是躺下睡觉,闭眼,再睁眼,把车的反光镜涂成黑色,绑上安全带,戴上头盔,停到发车位,继续。”——韩寒 《东望洋》)
今年过了三十四岁生日的韩寒,早已被大家称作岳父。他不再写博客,也很少更微博。除了宣传电影跟书,偶尔的小玩笑,更多的时候,是沉默。
他在成人礼演讲的时候,对着台下一群少男少女说,“青春就是一场远行,一场离自己的童年,离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一场远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跟你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你甚至会觉得很孤独。”
《乘风破浪》听起来很有些意气风发的少年况味,梁青有首歌叫《远方》这么唱,“欲乘风,愿破浪,望脱缰,闯一闯。”
每个小镇青年都是这样走过。义无反顾的离别故乡,怀着满腔热情奔赴远方。等到生活的豪情壮志都被磨平,体会过人生冷暖交杂,青春终于成为了一页压得平平的书签。
韩寒时不时还会回亭林镇去,小说里到处都是亭林镇的影子,《后会无期》的台球厅也是在亭林镇拍的。
有人猜,《乘风破浪》讲的也许是赛车手徐太浪回到过去,认识了年轻时候的父母,所以才有了合照里赵丽颖所说的老公与儿子。
预告最后的镜头,夜幕四合,邓超揽着彭于晏向前走,又一起回头,其实再无岁月可回头。乘风破浪,浪是徐浪,风也许是像少年啦一样飞驰的韩寒。电影纪念的是走远了的徐浪,也许还有同样走远了的少年韩寒。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
阳光灿烂的日子都过得飞快,随之而来的是更长久的沉默。经历越多的人越沉默,沉默着失去,沉默着怀念。物是人皆非,所幸我们花了一大把力气,终于跟过去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3
好像在大家的印象中韩寒一直是话题中心的人,不管是书、微博、电影还是他喜欢的赛车甚至他的狗,韩寒一做出来点什么动静,大家都能火速围观。比如前年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从拍摄到杀青到上映,几乎天天都能在热搜榜上看到韩寒。
但是相比《后会无期》,韩寒的新电影《乘风破浪》却安静了不少,直到最近才陆陆续续放出宣传海报,虽然量不大,这三张海报照样火速刷遍朋友圈。
三张海报中,邓超、彭于晏等人的兄弟照又热血又温暖,邓超和彭于晏的男神组合也赚足眼球。而李荣浩的大变身更让人意想不到,我瞪着照片看了好久,才敢相信的确是歌手李荣浩。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当看到第三张海报时才真的让我吃惊,虽然一眼就看出了海报上的女子是赵丽颖,但却是如此不一样的赵丽颖,没了固有的清新、阳光、可爱,而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女同学”。
熟悉赵丽颖的人可能都知道,《新还珠格格》的乖巧聪慧晴儿,《陆贞传奇》步步涅槃的陆贞,《杉杉来了》善良清纯的杉杉,男女老少都追的《花千骨》里呆萌懵懂的小骨……不管是在现代剧里自我奋斗成长,还是在古代剧里层层打通关,赵丽颖给观众的印象自始至终都是清新、呆萌、阳光,一看到她仰起脸笑,就觉得阳光灿烂世间太平,永远是个小女孩。
但在《乘风破浪》近期发布的这张海报里,作为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赵丽颖一改以往形象,在韩寒的“塑造”下成为了另一个人。海报上的赵丽颖完全超脱了过去,那个观众心中固有的“阳光清纯小女孩”变身为沉静温婉却有力量的巷口姑娘。
海报中,赵丽颖站在暖色路灯下,半高领毛衣配以浅色针织外衫,顺直的长发配以素妆淡抹,造型简单素雅却十分亮眼。安宁柔和的眼神传达着一种静谧的文艺气质,让人十分好奇她究竟有着什么故事。我想,如果有这样一个女人站在某个巷子口回望,一定可以停住行人的脚步,让他们被深深吸引。
这可能就是导演韩寒塑造角色的能力,帮助演员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从原有的自我深度中发掘出更多潜在的自我。
一个演员的生命力可能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女演员,花期过了戏路也很容易走到尽头,但与此同时演员的生命力也是没有限度的,它需要外在的际遇也需要自己内在探索与成长。当然,机遇需要遇到好的本子、导演。特别是优秀的导演能让演员生命长度无限拓展,ta能洞察和挖掘一个演员身上不同的个性,让演员释放出最适合角色的自己。
其实不光是赵丽颖,韩寒在《后会无期》里塑造的其他女明星变化也大为让人惊艳,王珞丹在出演完《后会无期》之后,米苏站在隧道中手指夹烟转身回看的形象,将留在观众心中多年的米莱清扫得干干净净。此外,袁泉一头短发素颜出镜,对,是素颜,我坐在观影幕前能把袁泉眼角的皱纹看得清清楚楚,但这皱纹却使袁泉蜕去以往的精致变得更美了,是那种散发自然率真的美,特别是她穿着深蓝色方格衫黄色牛津裤,打得一手让男生都惊叹的台球时,更让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袁泉这个人,而不仅仅是角色刘莺莺。而且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说的那句话,“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后来这句话还被可口可乐印在瓶身上,以至于每次喝可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袁泉干净帅气的样子。
相比短暂出镜让人眼前一亮的袁泉,陈乔恩的戏份更短了,这仅有的五分钟戏份里韩寒却把陈乔恩以往荧屏“公主”形象彻底颠覆,在剧中饰演替身演员的陈乔恩,一会儿是穿旗袍身材妖娆的女子,一会儿是民国女学生,最后还竟然被枪决了,一边佩服陈乔恩的演力,一边纳闷这就结束了吗?五分钟就后会无期了吗?好意犹未尽啊。
去年八月份我去帕劳的时候,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读完了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一直觉得韩寒是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理解的人,正是因为这种反复的思考与探索,视角独特的作家当了导演之后,都会让角色有更多的突破,他对每个艺人的塑造也肯定会与众不同,相信看完《乘风破浪》,观众也会忘掉是陆贞、是杉杉、是小骨的赵丽颖。
但她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赵丽颖呢?
这就看韩寒的演绎了,最起码,海报上的赵丽颖已经完全超脱了她自己,但除此之外,一切未知,也正因为这个未知,才让我更期盼电影赶快上映。
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4
《乘风破浪》是今年刚上映的,就在大年初一,在众多大片抢在春节档期期间的贺岁片,也在最后取得了十亿多的票房,也是可喜可贺了!本影片是由兼车手、作家、导演韩寒的作品;这可是既《后会无期》韩导演又一大作。影片与《后会无期》是完全不同的风味。看完《乘风破浪》后发现本影片没有像《后会无期》那样般,富有哲学,劣微带点教育的台词,本影片看上去比《后会无期》更容易了解明白。
这部韩寒导演的新片,突然添了一种动作片的味道。有邓超主演的一名赛车手,名叫“徐太浪”;据说“太浪”的名字是有故事的。一开始没看过影片的人,但见过海报的人就多少有些奇怪了,大多海报是比较复古的多面;与影片一开始进入不太一样,切确的说不像是同一个时代画片。这可能就是韩大导演不同的拍摄技巧了。影片是由徐太浪驾驶着赛车,载着自己的父亲徐太正(彭于晏饰),像与时间赛跑竞速般被火车相撞后才进入影片的重要故事内容。看到徐太浪推开门那一刻开始,有些人就看出了一种穿越的味道,是的没错!这里与有本名片叫《夏洛特烦恼》的情节有些相像。在梦中,过把不同人生的瘾。但是,好像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偏青春一点的。青春时期,最少不了就是任性、斗殴、纯洁的爱情。一开始看短片介绍加上三人穿着打扮照相的画面时,以为是徐太浪、徐太正与牛爱花(赵丽颖饰)的备胎故事;当然,这是感观后个人补脑的猜想。真的出其不意。
整个故事是围绕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展开的。据韩寒所说,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徐浪,觉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加了一个字,电影中的角色就变成了徐太浪。同样取名于真实生活的还有电影里彭于晏的狗“木木”,韩寒养的第一条金毛就叫这个名字,得过狗瘟,后来活下来了,有点瘫,活了十多年。
韩寒对过去生活的依恋、长情不仅仅体验在他导演的电影角色名字,还体现在整个故事背景。《乘风破浪》整个故事都在“亭林镇”里发生,这是韩寒故乡的名字,实际场景是上海周边四个镇凑起来拍的。他还打趣地说过,如果想象的画面找不到,肯定是离家不够近,就像《乱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后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塔拉一样。“亭林镇”这个地方,已经成为韩寒的印记,是他建构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立世界,充满了旧时光的印记,录像带、bb机、香港电影、白日梦、小镇青年,极具乌托邦的意味。
包括电影里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马、六一等等,都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随意,但又貌似很有含义。徐正太(彭于晏)是一个长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荡,小花的确美貌如花,小马心有野马,六一是个“儿童”,名如各人。
电影发生在1998年。韩寒的解释是:“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还原再之前,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会有,或多或少,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但我认为这暗藏“被遗忘的时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显得黯淡无光、可有可无。
也有人说998年是韩寒重要转折前的一年,“韩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2000年他就退学了。 在1998年的他,会感觉到一年两年后生活的巨变吗?”
相对于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的出走,《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归。《后会无期》最终看到的韩寒文字风格版的电影,单独成句的台词,非整体的影像;而这次的《乘风破浪》明显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很多个镜头有借鉴经典电影,但值得赞赏,个人偏爱里面最好的巷子戏,非常带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风破浪》的打斗戏,竟然是用猪肉、锅碗瓢盆来当武器,生活化、漫画感又略带幽默讽刺色彩。让人觉得这场电影只是导演世界里的南柯一梦,我们是不小心驻足观看。
全程韩式笑点,这种笑点不属于扒段子的得到的。这种幽默感,让我感觉到韩寒之前小说里的那种感觉。
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5
《后会无期》作为一个诗朗诵“电影”,豆瓣评分是7.1。我觉得挺扭曲的,拍的垃圾的时候瞎鼓励,拍的挺好的时候说人家抖机灵;讲了一个垃圾故事的时候“金句”满天飞,讲了一个好故事的时候质疑人家是否每个笑点都有意义,阅读理解做多了吧?
再说电影,我觉得吧,《乘风破浪》画面挺好,配乐挺好,立意挺好,故事挺好,演员们也演的挺好。至少我看完对这个浪漫主义的90年代小镇心生向往。
从2022年回到1998,电影的人物设定特有意思,观众和邓超一样,是已知现世结果的过去时代的旁观者。董子健的马化腾也好,李荣浩的房地产商也好,囤bb机开录像厅的青年彭于晏也好,种种人生都裹挟在所谓的时代洪流里,最后有人成功有人发迹有人失意。但是不管是成为新世界成就者还是被新世界吞没,青年人热爱和追逐未来的姿态都何其相似,渴望鲜衣怒马快意恩仇。悲剧在这里变成了会心一笑,因为这份执着多傻啊可又多可爱。大概每位不善言辞甚至暴躁的中年父亲都有这么所向披靡的青年时代,所以还真别瞧不起“情怀”。
另外也很喜欢的父子和解的感情线。总觉得《乘风破浪》和《降临》这一点挺像的,不管是可以回望过去还是可以预见未来,主人公都没能改变人生的轨迹,能做的只有理解与和解,然后更温柔的对待家人和生活。大概是因为生活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个点,而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一条线
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
【第4篇】乘风破浪的电影观后感感悟
乘风破浪的电影观后感1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乘风破浪》,是韩寒导演的,本以为会是像之前的《后会无期》一样是部怀旧小清新电影,没想到这是一部从头笑到尾还时不时夹着眼泪的青春片。
《乘风破浪》开头是主人公阿浪赢得全国赛车比赛冠军,并发表了获奖感言。获奖感言名义上是感谢父亲,可是感谢的内容却是:“感谢我爸爸极度不支持我赛车,让我有了足够的动力去证明自己选择赛车是正确的。”阿浪的父亲是一个暴躁的中年人,在阿浪小时候经常踹阿浪的脸,也反对阿浪学车。阿浪的父亲在阿浪出生之前犯罪坐牢,造成阿浪的母亲产后抑郁跳楼而亡。可以说,他是阿浪在这个世上最讨厌的人。
比赛获胜后,阿浪向父亲炫耀车技,在转弯处,撞上了飞驰而来的火车,生命垂危。而副驾驶的父亲,因为带着头盔所以没有大碍。阿浪在生命垂危之时,他一生的回忆如同走马灯一般闪回,等他回过神来时,他发现自己回到了1998年——他出生的前一年。
他结识了自己父母和他们那一辈的人。穿越后的父亲徐正太是讲义气、爱老婆的,阿浪一直想见的母亲牛爱花(后改名张素贞)是一个渴望父爱,忠于丈夫的温婉女子。喜欢编程,毅然南下,追求自己的梦想的小马。性格憨厚,心智像个孩子却十分仗义的六一……
阿浪在穿越时空之旅中获得了与父亲的友情,看到了父亲的经历,明白了他为什么坐牢。他知道父亲急躁,甚至会变成“蝙蝠侠”行侠仗义。他没有害过人,他一直在爱人——爱妻子爱朋友。在故事的最后,阿浪和父亲去找黄志强,为六一报仇,当父亲满身是血,嘴上说着不过关七八年,阿浪说“六年”。他说出来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愉悦。到这里,阿浪已经能完全理解并原谅父亲了,他陪着爸爸走过一段路,理解并原谅了父亲的“错误”。结尾,醒来的阿浪和父亲一起做了当年约定好的手势,就在那一刻,两代人之间的心结才算最终解开。
可能从电影的角度来说,《乘风破浪》并不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但是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和解的电影,和父辈和解,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和青春与岁月和解。
乘风破浪的电影观后感2
《乘风破浪》是今年刚上映的,就在大年初一,在众多大片抢在春节档期期间的贺岁片,也在最后取得了十亿多的票房,也是可喜可贺了!本影片是由兼车手、作家、导演韩寒的作品;这可是既《后会无期》韩导演又一大作。影片与《后会无期》是完全不同的风味。看完《乘风破浪》后发现本影片没有像《后会无期》那样般,富有哲学,劣微带点教育的台词,本影片看上去比《后会无期》更容易了解明白。
这部韩寒导演的新片,突然添了一种动作片的味道。有邓超主演的一名赛车手,名叫“徐太浪”;据说“太浪”的名字是有故事的。一开始没看过影片的人,但见过海报的人就多少有些奇怪了,大多海报是比较复古的多面;与影片一开始进入不太一样,切确的说不像是同一个时代画片。这可能就是韩大导演不同的拍摄技巧了。影片是由徐太浪驾驶着赛车,载着自己的父亲徐太正(彭于晏饰),像与时间赛跑竞速般被火车相撞后才进入影片的重要故事内容。看到徐太浪推开门那一刻开始,有些人就看出了一种穿越的味道,是的没错!这里与有本名片叫《夏洛特烦恼》的情节有些相像。在梦中,过把不同人生的瘾。但是,好像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偏青春一点的。青春时期,最少不了就是任性、斗殴、纯洁的爱情。一开始看短片介绍加上三人穿着打扮照相的画面时,以为是徐太浪、徐太正与牛爱花(赵丽颖饰)的备胎故事;当然,这是感观后个人补脑的猜想。真的出其不意。
整个故事是围绕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展开的。据韩寒所说,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徐浪,觉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加了一个字,电影中的角色就变成了徐太浪。同样取名于真实生活的还有电影里彭于晏的狗“木木”,韩寒养的第一条金毛就叫这个名字,得过狗瘟,后来活下来了,有点瘫,活了十多年。
韩寒对过去生活的依恋、长情不仅仅体验在他导演的电影角色名字,还体现在整个故事背景。《乘风破浪》整个故事都在“亭林镇”里发生,这是韩寒故乡的名字,实际场景是上海周边四个镇凑起来拍的。他还打趣地说过,如果想象的画面找不到,肯定是离家不够近,就像《乱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后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塔拉一样。“亭林镇”这个地方,已经成为韩寒的印记,是他建构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立世界,充满了旧时光的印记,录像带、bb机、香港电影、白日梦、小镇青年,极具乌托邦的意味。
包括电影里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马、六一等等,都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随意,但又貌似很有含义。徐正太(彭于晏)是一个长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荡,小花的确美貌如花,小马心有野马,六一是个“儿童”,名如各人。
电影发生在1998年。韩寒的解释是:“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还原再之前,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会有,或多或少,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但我认为这暗藏“被遗忘的时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显得黯淡无光、可有可无。
也有人说998年是韩寒重要转折前的一年,“韩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2000年他就退学了。 在1998年的他,会感觉到一年两年后生活的巨变吗?”
相对于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的出走,《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归。《后会无期》最终看到的韩寒文字风格版的电影,单独成句的台词,非整体的影像;而这次的《乘风破浪》明显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没有那么word文档电影,很多个镜头有借鉴经典电影,但值得赞赏,个人偏爱里面最好的巷子戏,非常带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风破浪》的打斗戏,竟然是用猪肉、锅碗瓢盆来当武器,生活化、漫画感又略带幽默讽刺色彩。让人觉得这场电影只是导演世界里的南柯一梦,我们是不小心驻足观看。
全程韩式笑点,这种笑点不属于扒段子的得到的。这种幽默感,让我感觉到韩寒之前小说里的那种感觉。
乘风破浪的电影观后感3
《后会无期》作为一个诗朗诵“电影”,豆瓣评分是7.1。我觉得挺扭曲的,拍的垃圾的时候瞎鼓励,拍的挺好的时候说人家抖机灵;讲了一个垃圾故事的时候“金句”满天飞,讲了一个好故事的时候质疑人家是否每个笑点都有意义,阅读理解做多了吧?
再说电影,我觉得吧,《乘风破浪》画面挺好,配乐挺好,立意挺好,故事挺好,演员们也演的挺好。至少我看完对这个浪漫主义的90年代小镇心生向往。
从2022年回到1998,电影的人物设定特有意思,观众和邓超一样,是已知现世结果的过去时代的旁观者。董子健的马化腾也好,李荣浩的房地产商也好,囤bb机开录像厅的青年彭于晏也好,种种人生都裹挟在所谓的时代洪流里,最后有人成功有人发迹有人失意。但是不管是成为新世界成就者还是被新世界吞没,青年人热爱和追逐未来的姿态都何其相似,渴望鲜衣怒马快意恩仇。悲剧在这里变成了会心一笑,因为这份执着多傻啊可又多可爱。大概每位不善言辞甚至暴躁的中年父亲都有这么所向披靡的青年时代,所以还真别瞧不起“情怀”。
另外也很喜欢的父子和解的感情线。总觉得《乘风破浪》和《降临》这一点挺像的,不管是可以回望过去还是可以预见未来,主人公都没能改变人生的轨迹,能做的只有理解与和解,然后更温柔的对待家人和生活。大概是因为生活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个点,而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一条线。
乘风破浪的电影观后感4
“小伙子,汽车不能加柴油。”时隔多年,这仍然是我对韩寒的第一部作品《后会无期》最最深刻的印象,作为2017年大年初一看了四部影片的第一部,绿衬衣的警察骑着一边低一边高的摩托狼狈又有点和蔼的追逐,让我想到自己的爸爸和姥爷,啊,我是看过的呀。
儿子就这样重新走了一遍父亲的青春,也渐渐体会到在做出一些决定时曾经彻夜思量的苦衷和背后的故事 我其实特别感动那种小人物才会有的光芒,所以我很喜欢罗力,虽然只是小弟,但骨子里还是保留着对女人和规矩的赤诚。当单纯和愚钝的“六一式人物”已经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的时候,或许那种反派人物一点出其不意的可爱和善良才会显得弥足珍贵。就像本来一个特别坏的人,他但凡做一丢丢的好事,大家就会觉得他浪子回头对他予以宽容。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很开心,我笑了很久。
但我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喜欢赵丽颖,就像牛爱花这个名字,就算再怎么改成张素贞故弄玄虚的说着“我爸爸想看到明天的天空”我还是觉得她对阿力的作用也就那么一丢丢。嘘,其实是因为,我傻冒时期喜欢的一个男生,喜欢她噢!
乘风破浪的电影观后感5
这部片子打心底是不愿意看的,之前硬是被几个朋友拉去影院看的。果然还是如我所料,赶工捞钱能有多好。总的来说,就是邓超饰演的角色穿越回自己出生的年代,和他的父母们度过了一段不算太平常的时光,和他的父亲一块打抱不平,给他的父母举办婚礼,甚至都改写了历史的一部电影。
整部电影有说不出来的别扭,所有的人设全都别扭,不仅是俗套,所有的喜剧元素也只能得益于演员的表演添加,只能别扭着看下去
但相比起韩寒第一部电影无病呻吟的文人范,这次题材和节奏更好,但幽默的点子并不多。剧情也是很尴尬,儿子穿越后更多的是理解父亲,而不是自身的成长;父亲年少轻狂固执义气到老还是没成就;母亲一向的阳光活力善解人意,怎么就在孤独艰辛中忧郁了呢!?结局回到现在的处理唐突且局促,造成了电影毫无意义。
剧本还是不够扎实,过于理想化的角色和置景,甚至是镜头衔接的流畅性,情节硬伤太大,再好的演员也拯救不了装逼的韩寒。
乘风破浪的电影观后感6
首先说说故事的脉络,就是车手徐太浪,成功了之后像父亲证明自己很厉害。父亲喜欢他做医生,有安稳的工作。并且父亲不善表达自己的爱,导致儿子徐太浪的误解。(父亲反对他,去学赛车,但是他还是爱开车,结果父亲给他安排了开救护车的工作这是前话,现在还是赛车手)简单庆功之后,向父亲炫技,结果在转弯处,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火车,生命垂危。(副驾驶的父亲,就是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带着头盔。)徐太浪在生命垂危之时,闪回自己的人生,并且发现了新大陆。那就是他没见过面就自杀的母亲。他加入了父亲二十多年前的热血生活,见到了父亲当年的弟兄,经历了一系列的热血事件,在抢救清醒过后,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找回了自己误解的父爱。理解父亲为何想要他安稳做大夫的原因。故事的最后因为主角有安全气囊,父亲有头盔,俩人福大命大还能在21世纪做父子的故事。
整个故事是围绕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展开的。据韩寒所说,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徐浪,觉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加了一个字,电影中的角色就变成了徐太浪。同样取名于真实生活的还有电影里彭于晏的狗“木木”,韩寒养的第一条金毛就叫这个名字,得过狗瘟,后来活下来了,有点瘫,活了十多年。
韩寒对过去生活的依恋、长情不仅仅体验在他导演的电影角色名字,还体现在整个故事背景。《乘风破浪》整个故事都在“亭林镇”里发生,这是韩寒故乡的名字,实际场景是上海周边四个镇凑起来拍的。他还打趣地说过,如果想象的画面找不到,肯定是离家不够近,就像《乱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后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塔拉一样。“亭林镇”这个地方,已经成为韩寒的印记,是他建构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立世界,充满了旧时光的印记,录像带、bb机、香港电影、白日梦、小镇青年,极具乌托邦的意味。
包括电影里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马、六一等等,都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随意,但又貌似很有含义。徐正太(彭于晏)是一个长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荡,小花的确美貌如花,小马心有野马,六一是个“儿童”,名如各人。
电影发生在1998年。韩寒的解释是:“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还原再之前,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会有,或多或少,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但我认为这暗藏“被遗忘的时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显得黯淡无光、可有可无。
也有人说998年是韩寒重要转折前的一年,“韩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2000年他就退学了。 在1998年的他,会感觉到一年两年后生活的巨变吗?”
相对于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的出走,《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归。《后会无期》最终看到的韩寒文字风格版的电影,单独成句的台词,非整体的影像;而这次的《乘风破浪》明显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没有那么word文档电影,很多个镜头有借鉴经典电影,但值得赞赏,个人偏爱里面最好的巷子戏,非常带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风破浪》的打斗戏,竟然是用猪肉、锅碗瓢盆来当武器,生活化、漫画感又略带幽默讽刺色彩。让人觉得这场电影只是导演世界里的南柯一梦,我们是不小心驻足观看。
全程韩式笑点,这种笑点不属于扒段子的得到的。这种幽默感,让我感觉到韩寒之前小说里的那种感觉。
【第5篇】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心得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1
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像经常与他一并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样,韩寒从踏入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他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多加质疑。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调侃与段子,俘获了大批人心——至少从票房来看,韩寒作为一个处女作导演,相当的不赖。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对于韩寒而言,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源于他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进行影像化想象的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并未针锋相对,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其一笑置之。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恰可作为自己改进补长的契机。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韩寒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习惯这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论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喜欢,韩寒都已经再度扬帆远行。在争议的风头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风破浪,最终只能用作品说话。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2
先说结论,这是我喜欢的电影,里面有着太多上个世纪90年代的符号和标签。譬如,录相带、周润发、bb机,还有那些梳着中分的主流和非主流小镇青年。曾经,我也梳过这样的中分,他们离我们很近,又很远,很熟悉,又很陌生,恍若路人。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居住过多年的东北县城,每到周末,全班绝大多数男生不约同集体逃课去附近的录相厅看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影片中的六一,甚至让我想起某些喜欢打打杀杀的同学。如今,他们绝大多数都已人到中年,而且混得挺不错。
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就是一个很有梦想的“帮派青年”,他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歌舞厅永远只唱歌,桑拿室永远桑拿”,最初我们很不理解徐正太的远大志向,到后来才始以知道这是他对爱情的坚守,难能可贵。
而之于片中的小弟六一,有点像港片中的“大傻”成奎安,有着太多悲情的成份。当警察顺嘴说“五一的儿子叫六一”时,太多忍俊不禁。六一其人最大的特点除了忠实外,就是有点儿笨。所以,为了证明自己脑子并不笨,至少自己对“正太帮”和帮主还有用,他选择在徐正太婚礼那天,背着双刀飞身而下去砍房产商,结果很悲壮地挂掉了。六一倒地的场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英雄本色》中张国荣喋血的镜头,尤为感伤。出师未捷身先死,六一的行为很难用词汇去评价,但为老大复仇的行为不难理解。毕竟在那个年代,我们受了太多香港警匪片的蛊惑,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英雄本色”,每个人内心住着一个悲壮的“小马哥”,叼着牙签,穿着布满弹孔的风衣潇洒走过。
当年,“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一语还未流行,董子健饰演的小镇青年马化腾,身上有着太多的无奈和不甘。身为“正太帮”中最小最没资本的小弟,苦逼程序员小马与“帮派文化”和他人格格不入。当他信心满怀地说自己正在做一种叫oicq的沟通软件时,立马遭到别人无情的奚落。所以,当所有人都以为囤bb机能发大财时,马化腾只能选择出走。马化腾戴着空荡荡大眼镜孤独地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一脸的茫然,表情更多纠结,更多决绝,似乎这个瘦瘦名叫马化腾的孩子骨子里始终无法和这个小镇和小镇上的文化和解。对现实世界来说,出走也是一种抗争,蕴含着太多的无力和不甘,而之于未来,有着多种可能性和太多的不确定。
随着剧情的推进,徐正太入狱前,为老婆和未出生的儿子“囤bb机”也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梗,尽管这个段子放在今天司空见惯俗不可耐。相比之下,床上那堆散乱堆放囤起来的bb机更多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可是谁能知道未来世界会怎样?谁又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有时候我们的节拍明显跟不上这个世界行走的节奏。但不管这个世界的.秩序如何变幻,青年人对梦想的热爱何其相似。
在《乘风破浪》中,父子之间的和解,韩寒更多地移交给了徐正太的儿子徐太浪其人。事实上,从古到今,父子之间的误解一直没有消失过。因为青年的叛逆,绝大多数儿子都不想变成父亲那样的角色。可事情发展到最后,你更大的可能就是变成你所否定的父亲那样的角色。而且,历经一系列际遇之后,时光却总是用一种不经意的语气告诉你,什么是理解和包容,什么是快乐地苟活。所以,徐太浪车祸后的神奇穿越,不仅是了解自己的父亲和面目模糊妈妈的一切,不仅仅是父与子之间的和解,更多的,是要对自己内心有个交待。
综上所述,如果说《后会无期》是一部纯文艺片的话,《乘风破浪》则是一部很有商业气质的文艺电影。剧情、配曲和节奏很有怀旧感,影片中各种金句、段子和幽默频现,恰到好处,也不恶俗,让人看过之后会心一笑。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3
《乘风破浪》是今年刚上映的,就在大年初一,在众多大片抢在春节档期期间的贺岁片,也在最后取得了十亿多的票房,也是可喜可贺了!本影片是由兼车手、作家、导演韩寒的作品;这可是既《后会无期》韩导演又一大作。影片与《后会无期》是完全不同的风味。看完《乘风破浪》后发现本影片没有像《后会无期》那样般,富有哲学,劣微带点教育的台词,本影片看上去比《后会无期》更容易了解明白。
这部韩寒导演的新片,突然添了一种动作片的味道。有邓超主演的一名赛车手,名叫“徐太浪”;据说“太浪”的名字是有故事的。一开始没看过影片的人,但见过海报的人就多少有些奇怪了,大多海报是比较复古的多面;与影片一开始进入不太一样,切确的说不像是同一个时代画片。这可能就是韩大导演不同的拍摄技巧了。影片是由徐太浪驾驶着赛车,载着自己的父亲徐太正(彭于晏饰),像与时间赛跑竞速般被火车相撞后才进入影片的重要故事内容。看到徐太浪推开门那一刻开始,有些人就看出了一种穿越的味道,是的没错!这里与有本名片叫《夏洛特烦恼》的情节有些相像。在梦中,过把不同人生的瘾。但是,好像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偏青春一点的。青春时期,最少不了就是任性、斗殴、纯洁的爱情。一开始看短片介绍加上三人穿着打扮照相的画面时,以为是徐太浪、徐太正与牛爱花(赵丽颖饰)的备胎故事;当然,这是感观后个人补脑的猜想。真的出其不意。
整个故事是围绕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展开的。据韩寒所说,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徐浪,觉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加了一个字,电影中的角色就变成了徐太浪。同样取名于真实生活的还有电影里彭于晏的狗“木木”,韩寒养的第一条金毛就叫这个名字,得过狗瘟,后来活下来了,有点瘫,活了十多年。
韩寒对过去生活的依恋、长情不仅仅体验在他导演的电影角色名字,还体现在整个故事背景。《乘风破浪》整个故事都在“亭林镇”里发生,这是韩寒故乡的名字,实际场景是上海周边四个镇凑起来拍的。他还打趣地说过,如果想象的画面找不到,肯定是离家不够近,就像《乱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后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塔拉一样。“亭林镇”这个地方,已经成为韩寒的印记,是他建构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立世界,充满了旧时光的印记,录像带、bb机、香港电影、白日梦、小镇青年,极具乌托邦的意味。
包括电影里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马、六一等等,都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随意,但又貌似很有含义。徐正太(彭于晏)是一个长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荡,小花的确美貌如花,小马心有野马,六一是个“儿童”,名如各人。
电影发生在1998年。韩寒的解释是:“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还原再之前,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会有,或多或少,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但我认为这暗藏“被遗忘的时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显得黯淡无光、可有可无。
也有人说998年是韩寒重要转折前的一年,“韩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2000年他就退学了。 在1998年的他,会感觉到一年两年后生活的巨变吗?”
相对于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的出走,《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归。《后会无期》最终看到的韩寒文字风格版的电影,单独成句的台词,非整体的影像;而这次的《乘风破浪》明显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没有那么word文档电影,很多个镜头有借鉴经典电影,但值得赞赏,个人偏爱里面最好的巷子戏,非常带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风破浪》的打斗戏,竟然是用猪肉、锅碗瓢盆来当武器,生活化、漫画感又略带幽默讽刺色彩。让人觉得这场电影只是导演世界里的南柯一梦,我们是不小心驻足观看。
全程韩式笑点,这种笑点不属于扒段子的得到的。这种幽默感,让我感觉到韩寒之前小说里的那种感觉。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4
《后会无期》作为一个诗朗诵“电影”,豆瓣评分是7.1。我觉得挺扭曲的,拍的垃圾的时候瞎鼓励,拍的挺好的时候说人家抖机灵;讲了一个垃圾故事的时候“金句”满天飞,讲了一个好故事的时候质疑人家是否每个笑点都有意义,阅读理解做多了吧?
再说电影,我觉得吧,《乘风破浪》画面挺好,配乐挺好,立意挺好,故事挺好,演员们也演的挺好。至少我看完对这个浪漫主义的90年代小镇心生向往。
从2022年回到1998,电影的人物设定特有意思,观众和邓超一样,是已知现世结果的过去时代的旁观者。董子健的马化腾也好,李荣浩的房地产商也好,囤bb机开录像厅的青年彭于晏也好,种种人生都裹挟在所谓的时代洪流里,最后有人成功有人发迹有人失意。但是不管是成为新世界成就者还是被新世界吞没,青年人热爱和追逐未来的姿态都何其相似,渴望鲜衣怒马快意恩仇。悲剧在这里变成了会心一笑,因为这份执着多傻啊可又多可爱。大概每位不善言辞甚至暴躁的中年父亲都有这么所向披靡的青年时代,所以还真别瞧不起“情怀”。
另外也很喜欢的父子和解的感情线。总觉得《乘风破浪》和《降临》这一点挺像的,不管是可以回望过去还是可以预见未来,主人公都没能改变人生的轨迹,能做的只有理解与和解,然后更温柔的对待家人和生活。大概是因为生活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个点,而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一条线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5
“小伙子,汽车不能加柴油。”时隔多年,这仍然是我对韩寒的第一部作品《后会无期》最最深刻的印象,作为2017年大年初一看了四部影片的第一部,绿衬衣的警察骑着一边低一边高的摩托狼狈又有点和蔼的追逐,让我想到自己的爸爸和姥爷,啊,我是看过的呀。
儿子就这样重新走了一遍父亲的青春,也渐渐体会到在做出一些决定时曾经彻夜思量的苦衷和背后的故事 我其实特别感动那种小人物才会有的光芒,所以我很喜欢罗力,虽然只是小弟,但骨子里还是保留着对女人和规矩的赤诚。当单纯和愚钝的“六一式人物”已经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的时候,或许那种反派人物一点出其不意的可爱和善良才会显得弥足珍贵。就像本来一个特别坏的人,他但凡做一丢丢的好事,大家就会觉得他浪子回头对他予以宽容。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很开心,我笑了很久。
但我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喜欢赵丽颖,就像牛爱花这个名字,就算再怎么改成张素贞故弄玄虚的说着“我爸爸想看到明天的天空”我还是觉得她对阿力的作用也就那么一丢丢。嘘,其实是因为,我傻冒时期喜欢的一个男生,喜欢她噢!
【第6篇】初中生观《乘风破浪》观后感600字范文
观《乘风破浪》观后感600字1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上映了韩寒导员的一部影片《乘风破浪》。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徐太浪对父亲一直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而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旅途之中。
刚开始打算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主要是被这部影片的名字所吸引,记得初中的时候学过李白的一首诗,诗中这样写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部影片的名字很有创意,既点出了主人公徐太浪赛车手的身份,同时又揭示了韩寒导演想借助影片传达的一种观念—任世界沧桑变化,仍然保持内心不变,乘一帆船,破万里浪。
影片中较为真实的还原了90年代的小镇情景,以阿浪和阿正的关系微妙变化为线索,解释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梦想和生活。阿正身上那种对待感情从一而终,全心全意付出,在自己的道路上不妥协,搭兄弟肩,牵爱人手,一直往前走。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深深打动了阿浪,因此也化解了对父亲的误解。
其实这部影片向我们传递的思想很多—坚守内心,在生活中学会关怀理解他人,勇敢追梦,去做一些自己敢想却不敢做的事等等。我们在欣赏这部影片的同时,也应该有一些对自己生活的考虑思索……
观《乘风破浪》观后感600字2
《后会无期》作为一个诗朗诵“电影”,豆瓣评分是7.1。我觉得挺扭曲的,拍的垃圾的时候瞎鼓励,拍的挺好的时候说人家抖机灵;讲了一个垃圾故事的时候“金句”满天飞,讲了一个好故事的时候质疑人家是否每个笑点都有意义,阅读理解做多了吧?
再说电影,我觉得吧,《乘风破浪》画面挺好,配乐挺好,立意挺好,故事挺好,演员们也演的挺好。至少我看完对这个浪漫主义的90年代小镇心生向往。
从2022年回到1998,电影的人物设定特有意思,观众和邓超一样,是已知现世结果的过去时代的旁观者。董子健的马化腾也好,李荣浩的房地产商也好,囤bb机开录像厅的青年彭于晏也好,种种人生都裹挟在所谓的时代洪流里,最后有人成功有人发迹有人失意。但是不管是成为新世界成就者还是被新世界吞没,青年人热爱和追逐未来的姿态都何其相似,渴望鲜衣怒马快意恩仇。悲剧在这里变成了会心一笑,因为这份执着多傻啊可又多可爱。大概每位不善言辞甚至暴躁的中年父亲都有这么所向披靡的青年时代,所以还真别瞧不起“情怀”。
另外也很喜欢的父子和解的感情线。总觉得《乘风破浪》和《降临》这一点挺像的,不管是可以回望过去还是可以预见未来,主人公都没能改变人生的轨迹,能做的只有理解与和解,然后更温柔的对待家人和生活。大概是因为生活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个点,而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一条线
观《乘风破浪》观后感600字3
近日,片方再出“超浪”物料,一首定制版《乘风破浪歌》已经正式在本站发布。这首《乘风破浪歌》由邓超倾情献唱,韩寒、董子健、高华阳上阵和音。温柔浪漫旋律中,开头歌词大意是男人喝醉了向未婚妻吐真言:“饭要做的很香甜/打扮起来要大方/还有婆婆和小姑/都要和睦的相处……而我不沾花惹草/我想大概我不会/也许可能我不会/可能也许我不会……”如此“大男子主义”的歌词,唱得抒情,但也让人一句都不能忍。
歌曲很快就出现了极具戏剧性的转折,瞬间温情满满——随着音调渐起,转至高昂,歌词大意陡转:“明天起床后/我努力工作/没有尊严也没什么/就算风和浪/总是迎面过/也要与你迎/岁月蹉跎/你不要迷茫/你不要迷茫/因为我/比你更迷茫……”随后曲调又转至温柔,与妻子相约“在我临终时/请你握着我的手……”执子之手,共度人生迷茫,为爱奔走迎接风浪洗礼,晚年仍然紧握双手,最真挚的心声让人忍不住想哭。前后对比如此“魔性”,从不能忍的“大男人宣言”,到打动人心的“真感情”,歌曲演绎出的那份不同俗流的感情,让人动容。
观《乘风破浪》观后感600字4
作为韩寒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乘风破浪》的预告片、海报、片场日记等都自带“韩式喜剧”气质,却又不止是喜剧,有笑有泪、热血燃情、合家欢乐。这首由邓超搭档韩寒、董子健、高华阳演绎的《乘风破浪歌》十分贴合电影气质,开头的“结婚宣言”,“浪”到没边,乍听之下让人气不打一处来,但仔细倾听后,歌词中蕴藏的真挚感情,打动人心。几位主唱从开头的搞笑不羁无缝转折到后段的深情,诚意演唱别样“大男人”心声,果真有笑有泪不简单。
《乘风破浪歌》不仅仅是两个人爱人之间的感人絮语,更是传达了一种关乎亲情的普世情感。这种对珍惜之人的守护和不舍,放置到父母身上也是成立的.。趁着春节档的返乡热潮,这首歌传递出的情感更加应时应景。《乘风破浪》也是一部合家欢式的电影,大年初一不妨带父母一起走进电影院,体会欢笑和感动。
爱情最动人的地方,不是山盟海誓的约定,而是共同迎接人生风浪的相濡以沫。《乘风破浪歌》有着“寒式喜剧”独有的幽默和搞怪,有笑有泪不简单,讲出了韩寒新电影中的别样爱情。
观《乘风破浪》观后感600字5
今天看了《乘风破浪》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感受最深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都是通过别人的描述或者短暂的接触而没有真正的了解,这样的评价往往是不全面甚至是不正确的。不算新颖的题材,描写父子之间的感情,用的是穿越的剧情,孩子穿越回父亲年轻的时代,整体感觉还不错。
故事围绕两个主人公展开,孩子徐太浪,父亲徐正太,电影的开场是惊险刺激的赛车比赛,孩子获得了赛车冠军,他的获奖感言很另类,感谢爸爸的不理解,感谢爸爸的不支持,就是为了向爸爸证明,他不断练习终于成功了。他就像是一个孩子,觉得爸爸不理解自己,什么都要跟爸爸对着干。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他带着爸爸去飙车,速度开的特别快,看着身旁快受不了要吐的爸爸,他觉得自己真了不起,可是因为他的不小心出了车祸,赛车和火车相撞了,他和爸爸都受伤了。
在被医生急救戴上氧气罩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死亡的召唤,通过旁人的视角回忆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在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坐牢了,我们看到爸爸带着手铐的双手试着给他递奶嘴,最终失败了,其实这里我们看到爸爸是爱他的,小孩子心里一直恨吧,因为爸爸妈妈死了,自己没人照顾。六岁的时候爸爸终于出狱了,有一个镜头孩子在玩玩具车,爸爸进门看见了,觉得只知道玩将来一定不会有出息,跟许多家长一样怒其不争,看了这几幕,虽然是现实生活中一样的爱孩子可是方向不对的爸爸,我的误解却很大。我甚至觉得理解孩子对爸爸的恨,我们也经常这样,就像盲人摸象,没有看全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以自己看到的进行推断,所以对事情有了片面的不全面的了解。
接着是不新颖的剧情穿越,徐太浪穿越到了爸爸年轻的时候并且跟爸爸做成了好兄弟,在剧情的展开中中我们慢慢发现徐正太也就是爸爸这个人身上也有很多好的品质。他跟牛爱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人全身心的信任彼此。他体贴兄弟,讲义气,跟兄弟平等相处,打跑追六一的小混混。他乐于助人,帮助老乡们修房子,修东西,保护为生计所迫的ktv歌女不受坏人的欺负。看到这里我觉得徐正太还不错,最后怎么会落个进监狱不关心孩子的下场那?
随着剧情展开,我们看到了争地盘的两个势力。一个是徐正太的组织,一个是恶势力,恶势力强抢、强卖汽车,烧人房子,调戏姑娘,让我觉得不管落个怎样的下场都是罪有因得。在与恶势力团伙斗争的时候徐正太被打断了一条腿,他的好兄弟六一一直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在徐正太大喜的日子去找坏人报仇,结果被坏人杀死了,坏人的律师还说属于正当防卫。在这里让我们意识到当时法律的不健全,正是因为有些事钻了法律的漏洞,导致人们只能用武力来进行解决。为了给死去的兄弟一个交代徐正太他们去找恶势力的人,在追坏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爸爸的车技也不错,爸爸还戏称这是天赋,可能因为爸爸觉得开车好也没什么用,因此在孩子爱玩赛车的时候不支持,在争斗过程中恶势力的头目摔死了,因此徐正太被判了六年刑。在进监狱以前交代徐太浪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表现了对孩子的爱。
影片看完了,我还在久久地回味,感谢现在平静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打打杀杀,感谢亲人的陪伴。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多关心爱护自己身边的人,有理想并坚定的走下去。
【第7篇】初中生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看到《乘风破浪》这个片名,就会想到《后会无期》的开头,胡生、马浩汉和江河乘坐捕鱼船,驶离东极岛,面朝烟波浩渺的大海,三人眼神迷茫,耳畔响起“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这应该就是最直观的“乘风破浪”了吧!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1
“小伙子,汽车不能加柴油。”时隔多年,这仍然是我对韩寒的第一部作品《后会无期》最最深刻的印象,作为2017年大年初一看了四部影片的第一部,绿衬衣的警察骑着一边低一边高的摩托狼狈又有点和蔼的追逐,让我想到自己的爸爸和姥爷,啊,我是看过的呀。
儿子就这样重新走了一遍父亲的青春,也渐渐体会到在做出一些决定时曾经彻夜思量的苦衷和背后的故事 我其实特别感动那种小人物才会有的光芒,所以我很喜欢罗力,虽然只是小弟,但骨子里还是保留着对女人和规矩的赤诚。当单纯和愚钝的“六一式人物”已经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的时候,或许那种反派人物一点出其不意的可爱和善良才会显得弥足珍贵。就像本来一个特别坏的人,他但凡做一丢丢的好事,大家就会觉得他浪子回头对他予以宽容。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很开心,我笑了很久。
但我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喜欢赵丽颖,就像牛爱花这个名字,就算再怎么改成张素贞故弄玄虚的说着“我爸爸想看到明天的天空”我还是觉得她对阿力的作用也就那么一丢丢。嘘,其实是因为,我傻冒时期喜欢的一个男生,喜欢她噢!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2
这部片子打心底是不愿意看的,之前硬是被几个朋友拉去影院看的。果然还是如我所料,赶工捞钱能有多好。总的来说,就是邓超饰演的角色穿越回自己出生的年代,和他的父母们度过了一段不算太平常的时光,和他的父亲一块打抱不平,给他的父母举办婚礼,甚至都改写了历史的一部电影。
整部电影有说不出来的别扭,所有的人设全都别扭,不仅是俗套,所有的喜剧元素也只能得益于演员的表演添加,只能别扭着看下去
但相比起韩寒第一部电影无病呻吟的文人范,这次题材和节奏更好,但幽默的点子并不多。剧情也是很尴尬,儿子穿越后更多的是理解父亲,而不是自身的成长;父亲年少轻狂固执义气到老还是没成就;母亲一向的阳光活力善解人意,怎么就在孤独艰辛中忧郁了呢!?结局回到现在的处理唐突且局促,造成了电影毫无意义。
剧本还是不够扎实,过于理想化的角色和置景,甚至是镜头衔接的流畅性,情节硬伤太大,再好的演员也拯救不了装逼的韩寒。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3
首先说说故事的脉络,就是车手徐太浪,成功了之后像父亲证明自己很厉害。父亲喜欢他做医生,有安稳的工作。并且父亲不善表达自己的爱,导致儿子徐太浪的误解。(父亲反对他,去学赛车,但是他还是爱开车,结果父亲给他安排了开救护车的工作这是前话,现在还是赛车手)简单庆功之后,向父亲炫技,结果在转弯处,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火车,生命垂危。(副驾驶的父亲,就是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带着头盔。)徐太浪在生命垂危之时,闪回自己的人生,并且发现了新大陆。那就是他没见过面就自杀的母亲。他加入了父亲二十多年前的热血生活,见到了父亲当年的弟兄,经历了一系列的热血事件,在抢救清醒过后,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找回了自己误解的父爱。理解父亲为何想要他安稳做大夫的原因。故事的最后因为主角有安全气囊,父亲有头盔,俩人福大命大还能在21世纪做父子的故事。
整个故事是围绕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展开的。据韩寒所说,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徐浪,觉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加了一个字,电影中的角色就变成了徐太浪。同样取名于真实生活的还有电影里彭于晏的狗“木木”,韩寒养的第一条金毛就叫这个名字,得过狗瘟,后来活下来了,有点瘫,活了十多年。
韩寒对过去生活的依恋、长情不仅仅体验在他导演的电影角色名字,还体现在整个故事背景。《乘风破浪》整个故事都在“亭林镇”里发生,这是韩寒故乡的名字,实际场景是上海周边四个镇凑起来拍的。他还打趣地说过,如果想象的画面找不到,肯定是离家不够近,就像《乱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后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塔拉一样。“亭林镇”这个地方,已经成为韩寒的印记,是他建构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立世界,充满了旧时光的印记,录像带、bb机、香港电影、白日梦、小镇青年,极具乌托邦的意味。
包括电影里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马、六一等等,都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随意,但又貌似很有含义。徐正太(彭于晏)是一个长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荡,小花的确美貌如花,小马心有野马,六一是个“儿童”,名如各人。
电影发生在1998年。韩寒的解释是:“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还原再之前,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会有,或多或少,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但我认为这暗藏“被遗忘的时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显得黯淡无光、可有可无。
也有人说998年是韩寒重要转折前的一年,“韩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2000年他就退学了。 在1998年的他,会感觉到一年两年后生活的巨变吗?”
相对于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的出走,《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归。《后会无期》最终看到的韩寒文字风格版的电影,单独成句的台词,非整体的影像;而这次的《乘风破浪》明显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没有那么word文档电影,很多个镜头有借鉴经典电影,但值得赞赏,个人偏爱里面最好的巷子戏,非常带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风破浪》的打斗戏,竟然是用猪肉、锅碗瓢盆来当武器,生活化、漫画感又略带幽默讽刺色彩。让人觉得这场电影只是导演世界里的南柯一梦,我们是不小心驻足观看。
全程韩式笑点,这种笑点不属于扒段子的得到的。这种幽默感,让我感觉到韩寒之前小说里的那种感觉。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4
《乘风破浪》是今年刚上映的,就在大年初一,在众多大片抢在春节档期期间的贺岁片,也在最后取得了十亿多的票房,也是可喜可贺了!本影片是由兼车手、作家、导演韩寒的作品;这可是既《后会无期》韩导演又一大作。影片与《后会无期》是完全不同的风味。看完《乘风破浪》后发现本影片没有像《后会无期》那样般,富有哲学,劣微带点教育的台词,本影片看上去比《后会无期》更容易了解明白。
这部韩寒导演的新片,突然添了一种动作片的味道。有邓超主演的一名赛车手,名叫“徐太浪”;据说“太浪”的名字是有故事的。一开始没看过影片的人,但见过海报的人就多少有些奇怪了,大多海报是比较复古的多面;与影片一开始进入不太一样,切确的说不像是同一个时代画片。这可能就是韩大导演不同的拍摄技巧了。影片是由徐太浪驾驶着赛车,载着自己的父亲徐太正(彭于晏饰),像与时间赛跑竞速般被火车相撞后才进入影片的重要故事内容。看到徐太浪推开门那一刻开始,有些人就看出了一种穿越的味道,是的没错!这里与有本名片叫《夏洛特烦恼》的情节有些相像。在梦中,过把不同人生的瘾。但是,好像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偏青春一点的。青春时期,最少不了就是任性、斗殴、纯洁的爱情。一开始看短片介绍加上三人穿着打扮照相的画面时,以为是徐太浪、徐太正与牛爱花(赵丽颖饰)的备胎故事;当然,这是感观后个人补脑的猜想。真的出其不意。
整个故事是围绕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展开的。据韩寒所说,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徐浪,觉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加了一个字,电影中的角色就变成了徐太浪。同样取名于真实生活的还有电影里彭于晏的狗“木木”,韩寒养的第一条金毛就叫这个名字,得过狗瘟,后来活下来了,有点瘫,活了十多年。
韩寒对过去生活的依恋、长情不仅仅体验在他导演的电影角色名字,还体现在整个故事背景。《乘风破浪》整个故事都在“亭林镇”里发生,这是韩寒故乡的名字,实际场景是上海周边四个镇凑起来拍的。他还打趣地说过,如果想象的画面找不到,肯定是离家不够近,就像《乱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后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塔拉一样。“亭林镇”这个地方,已经成为韩寒的印记,是他建构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立世界,充满了旧时光的印记,录像带、bb机、香港电影、白日梦、小镇青年,极具乌托邦的意味。
包括电影里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马、六一等等,都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随意,但又貌似很有含义。徐正太(彭于晏)是一个长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荡,小花的确美貌如花,小马心有野马,六一是个“儿童”,名如各人。
电影发生在1998年。韩寒的解释是:“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还原再之前,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会有,或多或少,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但我认为这暗藏“被遗忘的时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显得黯淡无光、可有可无。
也有人说998年是韩寒重要转折前的一年,“韩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2000年他就退学了。 在1998年的他,会感觉到一年两年后生活的巨变吗?”
相对于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的出走,《乘风破浪》的主题是回归。《后会无期》最终看到的韩寒文字风格版的电影,单独成句的台词,非整体的影像;而这次的《乘风破浪》明显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没有那么word文档电影,很多个镜头有借鉴经典电影,但值得赞赏,个人偏爱里面最好的巷子戏,非常带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风破浪》的打斗戏,竟然是用猪肉、锅碗瓢盆来当武器,生活化、漫画感又略带幽默讽刺色彩。让人觉得这场电影只是导演世界里的南柯一梦,我们是不小心驻足观看。
全程韩式笑点,这种笑点不属于扒段子的得到的。这种幽默感,让我感觉到韩寒之前小说里的那种感觉。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5
《后会无期》作为一个诗朗诵“电影”,豆瓣评分是7.1。我觉得挺扭曲的,拍的垃圾的时候瞎鼓励,拍的挺好的时候说人家抖机灵;讲了一个垃圾故事的时候“金句”满天飞,讲了一个好故事的时候质疑人家是否每个笑点都有意义,阅读理解做多了吧?
再说电影,我觉得吧,《乘风破浪》画面挺好,配乐挺好,立意挺好,故事挺好,演员们也演的挺好。至少我看完对这个浪漫主义的90年代小镇心生向往。
从2022年回到1998,电影的人物设定特有意思,观众和邓超一样,是已知现世结果的过去时代的旁观者。董子健的马化腾也好,李荣浩的房地产商也好,囤bb机开录像厅的青年彭于晏也好,种种人生都裹挟在所谓的时代洪流里,最后有人成功有人发迹有人失意。但是不管是成为新世界成就者还是被新世界吞没,青年人热爱和追逐未来的姿态都何其相似,渴望鲜衣怒马快意恩仇。悲剧在这里变成了会心一笑,因为这份执着多傻啊可又多可爱。大概每位不善言辞甚至暴躁的中年父亲都有这么所向披靡的青年时代,所以还真别瞧不起“情怀”。
另外也很喜欢的父子和解的感情线。总觉得《乘风破浪》和《降临》这一点挺像的,不管是可以回望过去还是可以预见未来,主人公都没能改变人生的轨迹,能做的只有理解与和解,然后更温柔的对待家人和生活。大概是因为生活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个点,而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一条线。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第8篇】乘风破浪电影的观后感
乘风破浪电影的观后感1
很多人,活着活着,就成为了别人的影子。然后呢,过着谁想过的生活?
韩寒本身就是一个不招人稀罕的人,说好听点叫做特立独行,难听的说就叫做不合群。电影的推广曲一发,网上是一水的批判,直男癌,作风有问题……但是电影上映了之后呢,凭着良心说,这场电影看的值得!
不得不钦佩韩式幽默,很深刻,很绵长,有浓厚的底蕴存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的很有心,顺着水流走的黑伞、出此刻停尸房门口的木木、徐正太囚服号码……很多会戳中泪点的情节出现的很自然容易被发现,却还不会让人觉得大喜大悲,感情细腻恰到好处。这个叫做笑中带泪。
然而为什么会谈到告别呢?其实我觉得影片中存在了太多的告别。小马的不辞而别、刻画了深情且可爱的罗力,最后一个人从看守所出来时发现自己被告别,被自己最爱的女人,也是挺可笑的了、六一用死亡来告别、而阿浪用大梦初醒的一声爸,跟过去充满矛盾与复杂的父子情告别、而我呢,跟过去的我告别吧!
告别就随意点,留下遗憾的才叫人生。过于圆满的,都属于教科书。喜欢到放下,水到渠成的告别。
韩寒个性喜欢雕琢词语,我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是:都是小人物,别说什么大话,活着就好。活着,就还能告别,那就随意点吧!
乘风破浪电影的观后感2
寒假,我和朋友去万业广场看电影。
这部电影叫《乘风破浪》,是一部喜剧片。主要讲述了赛车手阿浪一直对父亲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耿耿于怀,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阿浪通过努力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却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他回到了父母结婚前的年代,在那里结识了一群好朋友(其中有他的爸爸、妈妈),一同经历了生死,也对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忽然也想穿越到爸爸、妈妈生活的年代去看看,他们总说:我现在非常幸福,不缺吃不缺穿,还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小时候经常吃不到肉,没有电子玩具,没有手机,冬天上学教室里没有暖气,只有一个炉子取暖……这些都是真的吗?他们小时候玩什么呢?他们怎么学习的呢?他们的爸爸妈妈要他们弹琴吗?
朋友说这种情节只能在电影里出现,但是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是肯定的。我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创造更好的未来。也让爸爸妈妈生活的更幸福。
乘风破浪电影的观后感3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上映了韩寒导员的一部影片《乘风破浪》。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徐太浪对父亲一直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而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旅途之中。
刚开始打算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主要是被这部影片的名字所吸引,记得初中的时候学过李白的一首诗,诗中这样写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部影片的名字很有创意,既点出了主人公徐太浪赛车手的身份,同时又揭示了韩寒导演想借助影片传达的一种观念—任世界沧桑变化,仍然保持内心不变,乘一帆船,破万里浪。
影片中较为真实的还原了90年代的小镇情景,以阿浪和阿正的关系微妙变化为线索,解释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梦想和生活。阿正身上那种对待感情从一而终,全心全意付出,在自己的道路上不妥协,搭兄弟肩,牵爱人手,一直往前走。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深深打动了阿浪,因此也化解了对父亲的误解。
其实这部影片向我们传递的思想很多—坚守内心,在生活中学会关怀理解他人,勇敢追梦,去做一些自己敢想却不敢做的事等等。我们在欣赏这部影片的同时,也应该有一些对自己生活的考虑思索……
乘风破浪电影的观后感4
有的人说里面父子关系的转变在穿越前后很生硬,我到觉得是导演故意的,很多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讨厌甚至厌恶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知道,哪终究到不了憎恨的,程度,所以男主穿越后没有明显的讨厌父亲,反而是接近,了解他。
就想我们每个人一样,长大后终会达成与父亲的和解,再就是结尾,男主明明知道父亲打完架后会坐牢,而母亲会抑郁自杀,而影片的前面他还在要求父亲近几个月不要生事,这一点在故事上确实处理的不好,大概只能理解为男主在这段经历中和伙伴们建立了感情所以意气用事了,好一点的话导演应该表达出男主本想自己亲手报仇不让父亲犯罪,却阴差阳错,最后结果一样,但是片子明显没有表达这样的意思。逻辑上确实有些不通顺……
可能大家看了很多电影经历了很多人生后都喜欢看一些有深度有意义的电影,比如豆瓣高分榜,榜上面的电影确实都很优秀很有意思有他的意义,甚至还能给人很多启发。但是有没有会觉得这些有深度的电影所带的娱乐属性还不够,一直看这样的电影会觉的闷,有时候偶尔看看一些能让人开怀大笑的娱乐片就比如说这部也很不错。好像现在的人都认为有深度有主题才叫好电影,娱乐片拍得再好也不能叫好电影一样。
乘风破浪电影的观后感5
近日,片方再出“超浪”物料,一首定制版《乘风破浪歌》已经正式在本站发布。这首《乘风破浪歌》由邓超倾情献唱,韩寒、董子健、高华阳上阵和音。温柔浪漫旋律中,开头歌词大意是男人喝醉了向未婚妻吐真言:“饭要做的很香甜/打扮起来要大方/还有婆婆和小姑/都要和睦的相处……而我不沾花惹草/我想大概我不会/也许可能我不会/可能也许我不会……”如此“大男子主义”的歌词,唱得抒情,但也让人一句都不能忍。
歌曲很快就出现了极具戏剧性的转折,瞬间温情满满——随着音调渐起,转至高昂,歌词大意陡转:“明天起床后/我努力工作/没有尊严也没什么/就算风和浪/总是迎面过/也要与你迎/岁月蹉跎/你不要迷茫/你不要迷茫/因为我/比你更迷茫……”随后曲调又转至温柔,与妻子相约“在我临终时/请你握着我的手……”执子之手,共度人生迷茫,为爱奔走迎接风浪洗礼,晚年仍然紧握双手,最真挚的心声让人忍不住想哭。前后对比如此“魔性”,从不能忍的“大男人宣言”,到打动人心的“真感情”,歌曲演绎出的那份不同俗流的感情,让人动容。
乘风破浪电影的观后感6
在《乘风破浪》中,邓超与彭于晏意外相遇,并加入了“正太帮”,一起街头热血惩善扬恶,又与赵丽颖产生了理不清的关系纠葛,飙车、冒险、玫瑰、婚礼等诸多元素充斥其中,燃情之余,爆笑不断,有笑有泪的“寒式幽默”已深深根植其中。
邓超彭于晏“兄弟档”潇洒街头 男女三角关系错综复杂
邓超在亭林镇街头遇见“乡村蝙蝠侠”造型的彭于晏,碎花口罩、黑色披风、背挎两刀,头顶摩托头盔、眼神凌厉,场面诙谐搞笑,“我的梦想,歌舞厅里只唱歌,桑拿馆里就洗澡。” 彭于晏一身硬朗正气,与董子健等兄弟组成的地下组织“正太帮”,惩恶扬善、一起制霸亭林镇。随后,邓超也加入了“正太帮”,与彭于晏一起饮酒高歌、并肩作战。
上周,韩寒在微博上发文:“邓超就是演彭于晏他儿子,赵丽颖就是演彭于晏他女人,至于赵丽颖是不是邓超他妈,我不剧透。”此前《乘风破浪》曝出的众多物料,都让人猜不透邓超、彭于晏、赵丽颖之间的谜之“三角关系”。而此次发布的预告片里,彭于晏和赵丽颖举办婚礼,邓超是司仪,并为两位新人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哪料“三角关系”再度陡转,赵丽颖主动“勾搭”邓超,邓超则看起来“欲拒还迎”,观众不禁为这一幕捏一把汗。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燃情喜剧即将引爆 “寒式幽默”笑点密集
此次曝光的终极预告埋伏众多笑料,密集地刺激观众神经。邓超、彭于晏因为一声“爸”,裤子双双掉到地上,让人忍不住羞涩捂眼。而亭林镇一霸李荣浩,似电影《教父》里的老大,烟雾吞吐之间,大佬派头十足,哪料邓超挑衅,“喂,敢不敢睁开眼睛。”被戳中命门的李荣浩立刻“崩坏”,“我特么已经睁到最大了!”网友看后表示边笑到挠墙边心疼李荣浩:“人艰不拆啊,好想送李荣浩去韩国开开眼界。”
作为《乘风破浪》发布的第二支预告片,终极预告彻底暴露“燃情喜剧”的本质,邓超、彭于晏“父子兵”带头勇敢对抗电影中的反派组织,“笑”果十分显著,再回观早前发布的定档预告,让人泪目的兄弟义气,热血、燃情!韩寒的幽默基因根植于《乘风破浪》,彭于晏那句:“男人至死是少年。”更是一语道破韩寒电影中的两位男主角的角色精神,相信《乘风破浪》是一部有笑有泪、绝不流俗的燃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