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主题党课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主题党课党课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主题党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纪检监察干部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主题党课心得体会
抓好“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是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的部署要求。以下是第一心得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纪检监察干部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主题党课心得体会。
纪检监察干部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主题党课心得体会(1)
在这次《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的“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以来,我深有体会,主要表现在:
一是通过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本次的学习活动使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工作方法等理论知识,对于提高我的专业理论素质,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具有积极作用。经历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活动中大家经受了党的教育洗礼,思想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廉洁从政观念进一步加强,使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对做好反腐__工作增强了信心。
二是通过整章立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为我们今后做好监督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关于制度,我想和大家共享一个心得:我们每个同志今后不论在哪个岗位、哪个部门工作,一定要先把单位所有的制度认真学一下,其中不但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岗位知识,更有清正廉洁的行为规范,大家一定要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再加上认真的态度,怀着对制度敬畏的心态,这样才能成为既专业过硬又清正廉洁的干部。
还学习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为今后搞好本职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开端。作为一名单位的纪检干部,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关系到反腐__工作的全局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这项工作领域十分广阔,每个纪检组成员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抓好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要坚持双重领导的原则,向同级党组织多请示、多汇报,争取领导支持;正确处理好与驻在单位职能部门的关系。既要加强与驻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又要从职能出发,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各职,各职能部门和干部职工在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中,始终做到勤政、廉洁、优政;正确处理纪检监察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抓好纪检监察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突出各部门纪检监察工作的特色;正确处理与县纪委监察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促进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增强创新意识,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大力弘扬刻苦学习、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勇于负责、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纪检监察各项工作任务。
纪检监察干部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主题党课心得体会(2)
自参加全区纪检监察系统集中开展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的“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以来,我积极认真,努力学习,锐意进取,多向领导、同事和前辈们学习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提高了自身政治理论水平,转变了思想作风,增强了工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认真学习,增强素质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
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监督执纪问责的神圣职责,执纪者必须率先学纪懂纪、自觉知纪明纪、严格守纪执纪,只有学习好才能把握好运用好。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纪检监察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肩负的担子和担负的使命更重了。要成为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必须做到勤学苦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懂全局、精本行;二是必须做到对纪检监察工作专一、专心,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纪检监察基础理论、业务知识、技能技巧,学习相关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技术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巧,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必须做到在工作实践中日积月累地勤学,脚踏实地地苦干,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判断力、敏捷的应变力,真正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修身守德,自律自强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保障。
纪检监察干部是执法执纪者,要成为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躬身实践,着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从政能力,增强执法执纪的号召力和感召力,准确把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启示和工作部署。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胸襟坦荡,气节刚正,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刚正不阿、秉公办理,面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疾恶如仇,敢于斗争。
三、志向坚定,忠于职守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纪检监察工作者身负重托,职责神圣、任务光荣。为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就必须志向坚定,忠于职守,力求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做到不辱使命,有所作为,增强矢志为民的信念,锻炼百折不挠的意志,身怀志向高远的追求,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二是要做到从严要求、工作严谨、执纪严格、执法严肃,严查违法乱纪案件;三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审视问题,做到察事早、定位准、主见明、运筹帷幄、把握态势,不失时机,并从战略上观察,提出并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四是要有全局意识,一切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工作,自觉地服务于发展,把促进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2篇】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课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每天在学习强国时,心里都会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真的特别荣幸自己可以是其中的一员,每天早起打开新闻联播,听听国家大事,自己在时事政治方面也得到了学习和积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每次看到强国上更新了一些比较新的歌曲时,我都会把歌谱保存下来,闲暇时间可以练练唱唱,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都透露出一种新时代的青春气息,特别好听。
还记得在大一时,老师给我们教唱这首《我和我的祖国》时说:大家目前虽然在唱歌技能上有些达不到,但老师觉得你们的歌声很真诚质朴。现在回想,老师所说的真诚质朴的歌声大概就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内心深处自然流露出的爱国之情!虽然有些高音技巧达不到,但她依然觉得歌声很感人,这也就是“以声传情、以情带声”的魅力所在。
在我们学校也多次以不同的形式对这首歌曲进行了演绎,不仅合唱团的学生唱,所有老师也一起进行了排练和快闪演唱,每当演唱这首歌曲时,心里总觉得很温暖,眼眶也容易湿润。说到这里,心里就觉得特别感恩。成为一名既普通又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是我从小的愿望。所以当年报考大学时我毫不犹豫的报考了师范院校、师范专业,考研也是在几所师范院校里挑了一所来考。记得之前贾老师说的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很多人的梦想确实是当明星啊等等,但可能因为我家里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父母和哥哥们都是党员,记忆里好像没怎么追过星,可能是当时农村的发展比较落后。一进入大学,我就开始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现在还能想起来当时在寝室台灯下写了那份30页的入党申请书,凌晨一点多写完了,铺平放在了枕头下面睡得可香。后来有了手机,就开始每天听她们的歌曲,然后学来唱,他们的歌曲都带有很大的正能量。后来我们的习大大当选了______主席和______,在备考研究生期间,我的手机屏保一直是习大大和彭麻麻的合照,考研的歌曲中有两首都是彭麻麻的作品。一起考研的同学还嘲笑我说,你以为你每天看看习大大就能考上吗哈哈,我说,反正每天都要背习大大彭麻麻去哪个国家会晤,我多看看他们的照片我背的劳!可能是心理暗示作用,每天早上5点的闹钟一响,看到手机屏幕的照片麻溜的就起床了,动力十足。
现在,我实现了做一名教师的愿望,也在这个岗位上职教了将近一年,回顾这一年的教学,最初的我有些急于求成,迫切想教好学生、但以我以往教声乐课的经验来教孩子们音乐课,方法不太合适,很多时候都觉得有些寸步难行,备好课后对学生的期望与达成的效果总是有落差,为此我迷茫了很久。然后我就多次的请教马老师,请教教研员冯老师和其他学校的音乐老师,她们都真诚的给了我很多教学经验,本学期我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问题、甚至是不同班级的课堂纪律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自我感觉本学期不管是学生的学习上,还是我自己的教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在上周音乐学科对管城区东关小学、五里堡小学、巴郎寨小学3所不同程度的学校进行了学业质量抽测,作为此次活动中的成员,在对不同学校学生进行笔试、视唱、歌曲演唱的测试过程中,我不断地产生很多新的思考和感触。在最初的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的音准存在很多问题,我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学生对音乐课本上歌曲音准和节奏的学习,但缺少了对课本上一些音乐常识的学习和学生视唱能力(训练音准)的培养。为此我也思考了很久,怎么才能把这些知识更多的传授给学生呢?且通过对本学期“童心向党”合唱比赛排练后的多次思考,既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音准,又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那么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我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计划:把每个班每周的两节音乐课分别用来学习课本内容和进行专门的合唱训练。合唱是一项非常考验音准的训练,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功夫必须下在平时。合唱课中的视唱练习选用课本上欣赏课、唱歌课的旋律和音阶练习。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像贾老师今天开会说的:教师教学是一项良心活。督促学生多唱,多练,把握好课堂上的时间,假以时日我相信一定会有所进步。
作为一名党员,在学校党支部班子的带领下,在思想上、理论上和行动实践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党性也在不停的得到提高。就像贾老师说的那样:小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生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作为老师我们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也像本学期开学初王书记给我们全体党员上的那节党课《可贵的坚持是永葆初心》一样,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会在行动上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思想上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热爱,“不忘初心”时时刻刻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就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传达的爱国之情那样,全心全意培养祖国的栋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我们亲爱的的祖国母亲。
【第3篇】中国梦主题党课心得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既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结,彰显了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高度一致,也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文化发展理想的集中反映。如果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社会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如果说,共同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以及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人的自身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那么,中国精神则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文化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
一、中国梦是中国理想的通俗表达
梦想或理想,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人们对自身前途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以后,xx同志在一系列讲话中,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揭示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一,中国梦是对当今中国发展长远目标的通俗表达。目标是方向,是梦想,是任务,也是动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对求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性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完成第二个历史性任务的过程中,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发展的这一长远目标有过不尽相同的表述。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表述,一个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一个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顺利完成前两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xx大在xx大的基础上最终把第三步战略目标明确细化为新的“三步走”:21世纪前XX年,国民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一番;到2022年建党1XX年时,实现全面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对中国发展长远目标的表述,其时间上的终点都是21世纪中叶,即新中国成立1XX年时。党的十八大后,在新“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即将实现之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后小康时代中国的长远发展,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三步走”战略:到建党1XX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XX年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中国梦的提出,解决的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问题,确定的是本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发展的更长远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就是对整个21世纪中国发展长远目标的简洁而通俗的表达。
第二,中国梦是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的通俗表达。党的十八大后,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方式亟须转变、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等新的形势,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外部环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备受国内外关注。xx同志有关中国梦的一系列论述,就是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全面回应,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的具体体现。这些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主要包括: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执政使命;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执政目标;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执政准则;以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执政方略;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执政信条;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以及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为执政追求;以践行群众路线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反对腐败为执政突破口等等。这些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既体现了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解答,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与执政思路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第三,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通俗表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到党的xx大提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到xx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些论述都充分表明,在当今中国,维系民族血脉、建设人民精神家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如何确立社会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维系和强化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信仰,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伴随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快速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所引起的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等问题,始终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的根本任务。一个没有梦想、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追求和精神寄托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一个没有真正幸福感和吸引力竞争力的民族,一个缺乏创新和活力的民族。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具有丰富的经济社会发展内涵,还有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意味着,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全社会共同的理想,确立我们共同的精神追求;就是要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联结起来,把每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联结起来,构建全民族、全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把握中国梦丰富内涵的三个维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中既反映了我们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也反映了我们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既体现了我们在物质层面的理想追求,更体现了我们在精神层面的理想追求;既表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面复兴,也表明这一复兴是可持续的和不可逆转的。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应当立足于以下三个基本维度:
第一是社会发展的维度。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之梦。具体说来,中国梦首先是中国现代化之梦。实现现代化,源于17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积贫积弱和全面落后,源于“落后就要挨打”的切肤之痛和自强不息、不甘人后的民族气节,源于中国尚未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源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虽然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奋斗,历经艰苦探索和艰难曲折,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越来越接近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但毕竟这一目标还未实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现代化仍然是第一位和基础性的历史性任务。没有现代化,民族复兴永远是一句空话。同时,中国梦还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梦。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并且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虽然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是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完全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先进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事实上肩负着与发达资本主义进行制度性竞争的历史使命。按照邓小平的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道远。因此,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吸引力,是当代中国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现代化之梦与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梦是融为一体的。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前者体现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后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体现中国梦在社会发展维度上的丰富内涵。
第二是人的发展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一方面,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崛起之梦,是中华民族重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梦。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一直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民族。但在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中叶的100余年时间里,曾屡遭西方列强的欺侮蹂躏。正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着随时可能被开除“球籍”的危急时刻,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地喊出了“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口号,梦想着“睡狮”觉醒时刻的早日到来,梦想着民族大团圆的早日重现,梦想着中华民族早日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民族觉醒和崛起之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重新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的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梦,不是要高人一等,不是要建立霸权,而是要从自我封闭走向和融入到世界之中,成为世界各民族中的平等一员,享有应有的地位和尊严,为人类作出与我们的13亿人口与5000多年文明史相称的贡献。另一方面,中国梦还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之梦。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曾有过无数个五彩斑斓的个人发展梦想。当代每个中国人的发展梦想,如果用高、中、低三级目标来体现的话,那么,最低目标就是有尊严地生存,中等目标就是发展机会的平等,最高目标就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谓有尊严地生存,是指不仅个人的温饱等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做到衣食无忧,而且个人的基本人格、尊严得到保障,即生活得体面、有尊严。简言之,既要生存下来,又要有生存质量。所谓发展机会的平等,是指在满足个人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为个人价值的实现等高级需要的满足提供更多的条件和平等的机会。所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指根本摆脱物对人的羁绊与主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高度统一、每个人的发展与所有人的发展的高度统一。总之,实现中国梦,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要重新走在世界前列,而且意味着每个中国人都实现有尊严地生存,平等地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真正实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
第三是文化发展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文化复兴之梦。中华文化的复兴包含着两重任务:一是实现中华文化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在世界领先的地位,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到了近代,由于没能完成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成功转换,迅速被西方文化超越,处于全面落后的状态。近代以来,由于我们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有太多的摇摆,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成这一转换的任务依然艰巨。实现中华文化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成功转换,意味着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弘扬,更意味着中华文化呈现出时代的崭新风貌,因此传承和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传承与创新结合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华文化历史性转换的实现程度。二是建构中华文化的当代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有机结合。这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只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文化只有与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说,中华文化的现代转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是中华文化复兴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三、中国梦的精髓是中国精神
同所有的人类梦想一样,中国梦固然包含着中国人期望实现且尚未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但这些愿望和目标又不能简化为简单、具体的物化和量化指标。无论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还是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我们所憧憬、追求的中国梦,事实上是我们所期望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存境界,是我们为世界、为未来所提供的新的生存方式选项。任何具体的物化和量化指标,如果与相应的生存方式相脱离,对人来说就只是一堆机械的数字,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中国梦的真正魅力,在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在于这种发展模式所展现的独特生存方式,在于这种发展模式、生存方式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即中国精神。这应当成为中国梦的精髓。
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无疑应当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大元素,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应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和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化和时代精神的民族化,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灵魂。
中国精神从哪里来?来自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显著进步,人们对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快速跃升为世界第二,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奇迹已是客观事实。但人们更关注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奥秘何在?贯穿在中国经验中的精髓是什么?对中国奇迹的奥秘、中国经验精髓的探究,最终必然导致对中国精神的探讨。因此,中国精神是对中国奇迹奥秘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经验精髓的高度概括。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正是中国精神的最外在表现。脱离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与经验的梳理、总结和概括,任何对中国精神的归纳,都将是空洞和不得要领的。
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中国理念与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可以包括很多、很丰富的内容,也可以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但其基本内核则是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是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在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在当代的集中体现,是当代13亿中国人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民族特色,体现着当代中国人对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所作出的独特回应与独立思考,代表着当代中国人对人类思想与文明的新贡献。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应当成为我们建构政治话语体系、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国际交往与秩序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和依据,成为我们进行社会整合、制度设计与建设的价值支撑和理论依据。
中国精神如何弘扬?要靠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来展示、传承和传播。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波澜壮阔,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但是我们需要一系列标志性的符号、代表性的人物和史诗性的中国故事,来记录中国奇迹、演绎中国经验、展现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我们也需要把30多年发展成就、获得的精神财富和生存智慧体现在中国形象上,转化成中国的软实力。只有用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国际通行的语言风格讲述当代中国的故事、展示当代中国的形象,才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奇迹背后的东西,了解当代中国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才能让当代中国的形象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只有善于挖掘、表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故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好、演绎好这些故事,才能使昨天探索的结晶成为明天奋斗的精神动力。这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才是对中国精神的最好展示,才是中国精神传承和传播的最好载体。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只有创造和拥有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才称得上中华民族的完全复兴。这正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