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与心得体会5篇

发布时间:2022-08-30 16:30:02 查看人数:5

【导语】课程设计与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5篇优秀的设计与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程设计与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课程设计与心得体会

【第1篇】《课程设计与评价》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课程设计与评价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之前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必定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下面,我结合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程及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

课程设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课程理论工作者可谓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认识与理解。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多方面探讨其产生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其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

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

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

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

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设计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设计。课程设计的策略一般认为有六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或称目标模式(即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主张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强调目标的结构性。但其科学观过于质朴、简单,无法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并且它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歪曲了知识的真义。

二、中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课程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发展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的发展,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趋突出。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它涉及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的、评价方案以及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规范的课程评价程序对于评价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与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在中小学推行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设计应该考虑以下三条原则:

(一)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即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有机联系起来。

《课程设计与评价》心得体会范文

【第2篇】《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艾胜华 深圳市华侨城中学侨城部

近日,受学校的委派,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参加第五期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高级研修班。现将如下心得与大家共分享。'翻转课堂'——这种能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呈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既定的思维方势。'翻转课堂'是什么,如何'翻转',通过这次的学习,经过一番搜索查阅,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定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相关的测试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协作、完成作业及个性化指导,学生形成新知结构的一种教学形态。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但'翻转课堂'却几乎把传统教学翻转了过来,构建了学生晚上在家依据教师制作的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几个有针对性的测试;上课时师生互动交流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或者叫反转。既改变了学习的顺序,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实现学习的可复制性。老师不在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成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教练。

二、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通过聆听学习胡教授的讲座,开始录制微课之前得做好以下几点:

1、绘制知识地图。对即将进行翻转课堂制作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2、列出知识清单。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

3、制定设计方案。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来制定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内容,分配视频时间等等。个人认为微课中应只讲重点、不讲难点,将难点留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探讨,更能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确定录制形式。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5、组织课堂活动。课程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建内容,通过探究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三、'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翻转课堂以'学习情况研究、学习资源前置、有针对性的学困生辅导以及总结性提升'作为课堂推进的模式,为我们重构了教学的基本流程,他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变,既让我们疑惑顿生,也让我们眼界大开。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精心安排教学环境和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育在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论,而是重在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教师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有针对的进行问题或学困生辅导。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有助于学习者的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4学习后,对自己的几点反思

一是把导学案落实到位,每个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培养整体班级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是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可以让部分学生通过不断的自学,一直往前赶超,然后通过课堂的讲解不断自我完善。三是带动后进生。每周抓一两个学科的最差生,通过课堂一些基础题的不断点名,并给以一定的奖惩措施,使这部分学生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

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些传统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渐地被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转课堂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当然,要把他很快转化为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翻转课堂'.(文/艾胜华)

《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第3篇】《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受学校的委派,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参加第五期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高级研修班。现将如下心得与大家共分享。'翻转课堂'——这种能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呈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既定的思维方势。'翻转课堂'是什么,如何'翻转',通过这次的学习,经过一番搜索查阅,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定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相关的测试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协作、完成作业及个性化指导,学生形成新知结构的一种教学形态。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但'翻转课堂'却几乎把传统教学翻转了过来,构建了学生晚上在家依据教师制作的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几个有针对性的测试;上课时师生互动交流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或者叫反转。既改变了学习的顺序,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实现学习的'可复制性。老师不在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成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教练。

二、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通过聆听学习胡教授的讲座,开始录制微课之前得做好以下几点:

1、绘制知识地图。对即将进行翻转课堂制作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2、列出知识清单。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

3、制定设计方案。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来制定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内容,分配视频时间等等。个人认为微课中应只讲重点、不讲难点,将难点留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探讨,更能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确定录制形式。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5、组织课堂活动。课程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建内容,通过探究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三、'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翻转课堂以'学习情况研究、学习资源前置、有针对性的学困生辅导以及总结性提升'作为课堂推进的模式,为我们重构了教学的基本流程,他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变,既让我们疑惑顿生,也让我们眼界大开。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精心安排教学环境和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育在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论,而是重在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教师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有针对的进行问题或学困生辅导。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有助于学习者的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4学习后,对自己的几点反思

一是把导学案落实到位,每个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培养整体班级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是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可以让部分学生通过不断的自学,一直往前赶超,然后通过课堂的讲解不断自我完善。三是带动后进生。每周抓一两个学科的最差生,通过课堂一些基础题的不断点名,并给以一定的奖惩措施,使这部分学生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

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些传统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渐地被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转课堂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当然,要把他很快转化为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翻转课堂'。

《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4篇】参加《幼儿园主题课程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

参加《幼儿园主题课程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

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领导到学校老师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杨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老师通过精彩的讲解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首先是通过对发展指南的讲解,先读懂学习指南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实施教育。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整合,领域之间的互相渗。在理解目标之间的联系和领域之间的关系。杨老师利用实例讲解让我们更好深入的学习指南。杨老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为我们广大的老师指导。首先拿到教材的我们老师要全部将教材的内容认认真真的看完。向幼儿介绍时要从封面开始介绍。备课的同时要观看目录那里,整个教材的活动是有联系的。了解教材的内容后做好应有的充分准备,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教材的后面还有一副名画欣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接着杨老师介绍了整合课程,理解各领域间的内容有时是有机结合起来的,互相渗透,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针对现有的教材实施教育。教材的分析透彻让教师们知道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知道应注意哪些问题。杨老师在对教餐的分析一样到位,教餐中的各个部分一一讲解,使老师们在使用教材的同时能更好的利用教餐辅助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还有教餐部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如:主题墙的制作过程,教餐中中都有详细的指导,温馨提示的内容都是可以参考的。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这次培训的收获,好好改变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

参加《幼儿园主题课程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

【第5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心得

《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心得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课程设计与评价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之前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必定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下面,我结合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及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 。 课程设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课程理论工作者可谓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认识与理解。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多方面探讨其产生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其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

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

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

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

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设计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设计。课程设计的策略一般认为有六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或称目标模式(即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习者行为变

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主张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强调目标的结构性。但其科学观过于质朴、简单,无法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并且它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歪曲了知识的真义。

二、中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课程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发展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的发展,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它涉及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的、评价方案以及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规范的课程评价程序对于评价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与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在中小学推行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设计应该考虑以下三条原则:

(一)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 即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及学生的知识 经验有机联系起来。

(二)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即活动设计应以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列为线索。

(三)实施方式的生动性原则,即在活动实施的时空条件、人员组 合、评价方法等,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另外,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最好能够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陈述。其文本格式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安排、评 价提示、活动结果等内容。

四、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本位

的课程方案规划、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课程方案在规划与设计、实施、实施后三个阶段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评价和改进课程方案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评价领域只注重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领域,那就是方案评价。因 此,本文的选题是针对这一缺失而提出的。

(一)主要对方案评价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分析方案评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几种比较成熟、有效的评价模式,以此确认方案评价应该秉持的评价理 念,以及方案评价所涉及的要素。同时,通过文献的整理,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案评价标准。

(二)首先对课程方案进行分类研究,明晰校本课程方案的内涵与外延。然后分析校本课程方案评价要素的特征,并尝试建构“多主体动态协同评价”的校本课 程方案评价的实践模型。

(三)主要关注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的实践操作。根据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模型,具体阐述不同的评价主体应该如何在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这三个阶段开展合理 有效的评价活动。

(四)阐述有效的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明示校本课程方案评价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

因此,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的有效实施需要组织、制度、人员上的保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是新课改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贯彻新课标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指导,努力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理论和实际经验,全面贯彻和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用实际行动切实做好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

学校没变,学生没变,教材也没变,只是换了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别。实践中这种屡见不鲜的现象背后,原因无外乎:优秀教师不仅可以使自身的资源价值充分体现,而且可在自 身以外的课程资源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心得

课程设计与心得体会5篇

关于《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学习心得体会近日,受学校的委派,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参加第五期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高级研修班。现将如下心得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设计与范文

  • 课程设计与心得体会5篇
  • 课程设计与心得体会5篇5人关注

    关于《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学习心得体会近日,受学校的委派,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参加第五期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高级研修班。现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