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体会3篇

发布时间:2022-12-22 16:30:02 查看人数:3

【导语】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亲爱的安德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体会

【第1篇】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800字以上

不知道如何开头。一本书读了大半年,可以看出我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当然,也有我自己的惰性原因。今天,不是想聊生了二胎的职场妈妈的不易,而是想装个b,看!我一个二胎职场妈妈,理应很忙的人,居然花时间读了一本好书,而且还愿意写读书笔记,厉不厉害。其实,想写读书笔记是因为最近关注的'常青藤爸爸'公众号里发起的读书活动,断断续续读完一本书,如果不写点读书笔记,感觉真的是囫囵吞枣,读完却没有消化。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由36份家书构成,所以很多话题特别有共鸣。例如《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里提到的'失败启蒙',读到这篇的时候,我突然感觉长舒一口气,一下子接受了自己最近低迷的状态,因为我觉得自己失败。为何这么觉得?身边的人说,你有儿有女,家庭幸福,工作稳定,事业顺利,经济宽裕,还有何不满?额……不是不满,而是我觉得自己失败。工作做的不温不火,得不到大的肯定,也挑不出大的毛病。有时觉得自己真的很尽力,有时又觉得自己惰性很重,甚至自以为是,讨人厌了。

生活里更是一地鸡毛,一个小小的质疑都会让我怀疑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这种不自信不就是失败的感觉么。然而,读完这篇,我想学着接受自己的失败,正视自己的这点不自信,然后,呵,没有然后了。再比如《给河马刷牙》提到的'平庸',我这一生是注定'平庸'了,是的,现在的工作既没有给我时间,也没有给我成就感(有时认真完成一个项目获得的成就感很快又会被更多的项目击得粉碎),一个'失败者'嘛,能做到平庸已经不错了。然而,让我神经触动的是我必须承认,是的,我的孩子或许也是'平庸'的。熙宝很小的时候,我觉得,哇,她天赋异禀,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她是平凡的,甚至平庸的。但,我还是希望她长大后能选择一份让她有时间有尊严有成就感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然,其实目前社会上绝大部份的人都是被迫谋生的,至少现在大部分的中国人民是这样的。可是,我还是想为此努力。所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笑了。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话题是我看不太懂,或者说不太有共鸣的。比如《kitsch》提到的'刻奇',我百度了这个出自德语的英文单词,或许可译为'媚俗'或者'自媚',但好像都不合适,所以最后直译为'刻奇'。再比如《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提到的香港没有咖啡馆从而引申的香港文化,以及《缺席的大学生》里提到的'游行',为了争取普选权,香港的大学生应该去游行么?读书笔记如果是我,我应该也是不会去的吧。还有《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里提到的'禁烟政策',哈!我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长大的孩子觉得由政府做这个决策理所当然,但那位德国长大的安德烈认为'禁烟政策'应该由香港人民充分讨论后再决定,因为德国社会各阶层就此问题讨论了3年才有了禁烟政策。

总之,看完整本书觉得龙应台女士(我还是想尊称她为女士,没有原因,我任性)的两个孩子,安德烈和菲利普思想独立。而我,也希望,将来熙宝和咚宝长大后,也能以这样的方式和我讨论一下他们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对世界的一些看法,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800字以上

【第2篇】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范文

亲爱的安德烈,一本母子三年互通书信的书。然而这本书中的交谈却并非日常琐事,更多的是一种对文化,对人生,对社会,对民主制度的思考与探讨。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探讨。

虽然我的母亲她在我心中永远伟大,无人可取代。但是我是有些许羡慕安德烈,能有可作为知己的母亲。让我惊讶的是,安德烈在他20岁的年纪,竟有如此的思想。民主与自由,这也是他与身在德国的朋友经常谈论的话题。然而在我们中国,可以看到的是,到处是迷惘,沉沦,麻木的青年一代,包括我自己,总认为政治离我太远,自由,又是什么东西。也许是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什么是自由?能交谈,能旅游,能运动,能选择,这就是自由吗?可是言论自由,选举自由,我们没有。然而,没有言论自由,对于我们大多数来说,仍然不算是什么坏事,我们无所谓,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思想的自由,社会也并没有鼓励我们青少年去思考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社会希望的是,你接受,习惯并服从这个制度吧。当一个社会禁锢了人们的言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这个社会还能发展吗?不是死水一潭吗?

文化,是个很沉重的东西,沉重的文化,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格调。经历了纳粹之后的德国,是严谨,低调的,同时又深深忏悔的。人们甚至不愿意去触碰那段历史。我想至少这点,让我对这个日耳曼民族深深的喜爱,深深的敬仰。对于纳粹所犯下的罪行,他们能够深深忏悔,并一直牢记于心。日本与之相比,又如何。

我们的文化呢?中国的文化是什么?身处国外,我能引以自豪的是什么?我想,只有我们悠久的5000的历史了。可是悠久的历史并不是我们的文化,历史已成过往,历史沉淀下来的有什么?我看到的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中庸,隐忍,浮躁,麻木,没有思想。甚至我自己都活在迷茫与麻木中。没有了思想的文化,没有了思想的社会,多么可怕!

人文关怀这点是龙应台,这位曾经的台湾文化部长,一直在书中反复提到的。人文关怀,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是在一种文化下,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谐的交流,社会对身处此社会之下的人们的一种态度。百度如此解释,“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接下来是长篇累牍的社会主义下的人文关怀政策,当然少不了领袖的人文关怀,再配上人文关怀图片。个性的自由解放,尊重人的理性思考,这些,在我们中国可以看到吗?主流媒体每天将那些毫无意义的新闻以及评论以各种方式灌入我们脑中,充斥我们的视线,麻木我们的思想。谈何思想的自由解放,又谈何尊重理性思考?我们的人民缺乏批判性,缺乏质疑与反抗性,这不都是在中国这个社会制度的人文关怀下的结果吗?

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范文

【第3篇】《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范文

初识龙应台,源于她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可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而在这本书里,她更多的是一位母亲,一位与普通女人无异的母亲,慈爱,唠叨,渴望与孩子交流,又失落于孩子渐渐的成长与离去。

书源自于母子之间三年的书信往来,代价“你不要打那么多电话‘骚扰’我”——安德烈如是说。安德烈的观念此刻看来与当下的我们并无差异,渴望独立的人格,对前途的茫然,对政治事件的批判,对东西方文化的感知,对父辈观点的质疑等等。安德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睿智的学者母亲,能够将自我的思考化作一封封书信。或许,这些书信的意义在于,她写出了许多人想到却道不明的思考。

以下是书中几段触动的文字

关于成长中的得与失

——安德烈,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可是给了我一种本事,悲悯的本事,同情的本事,使得我在日后应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伪装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虽然艰难却仍旧得以穿透,看见礼貌的核心关怀所在。你懂的,是吧?

同时我看见自我的缺陷。十八岁时所不明白的高速公路、下水道、环境保护、政府职责、政治自由等等,都不难补课。可是生活的艺术,这其中包括品味,是补不来的。音乐、美术,在我身上仍旧属于知识范围,不属于内在涵养。生活的美,在我身上是个要时时提醒自我去坚持的东西,就像一串不能遗忘的钥匙,一盆必须每一天浇水的心爱植物,可是生活艺术,应当是一种内化的气质,像呼吸,像不自觉的举手投足。我强烈地感觉自我对生活艺术的笨拙;渔村的贫乏,使我有美的贫乏,而有知识没有美,犹如大海里没有热带鱼。

而你们这一代,安德烈,明白什么、不明白什么?网络让你们拥有广泛的知识,社会富裕使你们习惯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艺术和美的熏陶、唾手可得。你们这一代“定锚”的价值会是什么?终极的关怀会是什么?你,和那个甘肃来的疲惫的少女之间,有没有一种关联?我的安德烈,你认为美丽的热带鱼游泳也要有方向吗,或者,你要挑衅地说,这是一个无谓的问题,因为热带鱼为自我而活?

关于国家认同感

——从小到大,我们被教导以作中国人为荣,“为荣”和“为耻”是连在一齐的。我当年流传很广的一篇文章叫做“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位有名的前辈写的是“丑陋的中国人”,批判的都是我们自我。然后突然,“中国人”这词变成了别人,甚至是“敌人”,而我们变成了“台湾人”。

一个被长年灌食某种饲料的人,见到饲料都想吐。民族主义的饲料——不管是中国牌还是台湾牌的,我们都被灌得撑了,被剥夺的,就是一份本来能够自自然然、单单纯纯的乡土之爱,纯洁而珍贵的群体归属感。它被操弄得变形了。

关于平庸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期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我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我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终,还是“自我”二字。所以,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贴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关于痛苦

——我不明白你们这一代的德国少年是否读过《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和你一样,在法兰克福成长,他的故居我也带你去过。23岁的歌德爱上了一个已经订婚的少女,带给他极深的痛苦。痛苦转化为文字艺术,他的痛苦得到升华,可是很多其他的年轻人,紧紧抱着他的书,穿上“维特式”的衣服,纷纷去自杀了。安德烈,我们自我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我们自我,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关于家

——给你一个家,深深地扎在土地上,稳稳地包在一个小镇里,是因为期望你在泥土上长大;期望你在走向全球之前,先有自我的村子;期望你,在将来浪迹天涯的漂泊路途上,永远有一个不变的小镇等着接纳你,永远有老友什么都不问地拥你入怀抱。不要你和我一样,做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也许是文学的完美境界,却是生活的苦楚。没有人期望她的孩子受苦,即使他可能因为苦楚而成为比较深刻的艺术家。

关于父母

——父母亲,对于一个20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可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范文

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体会3篇

亲爱的安德烈,一本母子三年互通书信的书。然而这本书中的交谈却并非日常琐事,更多的是一种对文化,对人生,对社会,对民主制度的思考与探讨。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探讨。虽然我的母亲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亲爱的安德烈范文

  • 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体会3篇
  • 亲爱的安德烈阅读心得体会3篇3人关注

    亲爱的安德烈,一本母子三年互通书信的书。然而这本书中的交谈却并非日常琐事,更多的是一种对文化,对人生,对社会,对民主制度的思考与探讨。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探讨。虽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