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10篇优秀的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第2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心得范文 第3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第4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第5篇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第6篇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听课心得 第7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感悟 第8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第9篇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探》讲座的心得体会 第10篇语文阅读课教学心得
【第1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必突出一个“读”字,读的面要广,读的人数要多,读的时间要多,要读得落地有声,书声琅琅才是语文课的主要特点之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地读书,在学生粗读课文初步感知其大意之后,着重抓好“读通课文”的训练,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染,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书声琅琅,学生长期浸染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悟法,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呢?
一、注重体验,自读自悟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当代的阅读教学的学习活动不仅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注重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有体验的读,就是引向自“悟”,发展个性;就是摈弃繁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二、传情达意,情感共鸣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即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传情达意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传情达意”的读要求读者流入作品,驰骋想像,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因此,我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传情达意的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或低声读,细吟慢读,领会所读作品的内容,在低诵中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读,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或模仿角色读,即在阅读人物对话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种人物的语气、语调、心态和神情,使自己进入角色,高声、反复朗诵台词,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课文,我一般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词句切入,指导朗读。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问学生:“你认为这句话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哪些词应该重读?”学生试读之后纷纷举手回答:“应用赞美的语气”、“应用自豪的语气”、“‘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语应重读。”于是我请同学们读此句,重读“杰出”和“爱国”,读出自豪和赞美的语气。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文章都伴随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课文中的感情因素,通过传情达意的读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文章中心,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且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语感得以培养,心灵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传情达意的读,要指导学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有分寸,这样传情达意的读,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就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如教授《落花生》一课,我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在阅读课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阅读“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2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心得范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卢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学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个学期的每次考试中,他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七(10)班有个叫陈钦鹏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设计一些小东西,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童欲坚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4、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所布置的作业也有所不同。让中等生和优生能有个质的提伸,我增加了课外提升的练习。让差生对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做巩固。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
【第3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两天的培训落下帷幕,冒着酷暑来回奔波实属不易。先梳理一下培训活动过程:王继聚校长和陈学壮主任分别就状物类散文和抒情性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做了专题报告,李大森校长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做了报告,朱红甫主任做了讲座《基于学业水平质量检测的阅读教学追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专家们走下来和教师互动,话题来自教学实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专家们的报告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场场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一、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二、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各位专家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爱读书,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我们不仅仅深入课堂多听课例,还要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将风范,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要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业精于勤,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好高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三、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法。指导学生学法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但是,指导学生学法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指导学生学法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指导学生学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二十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三是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指导学生学法取得成效的保证。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努力,期待!
【第4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书是我的朋友,是我生活的必需品,它能带给我快乐,安慰我的心灵,让我了解自己。我是一个特别爱看课外书的男孩,如果有哪一天不看课外书,我就会觉得特别难受,全身不舒服,我想这可能就是读书瘾吧!有时我连上厕所的时间也不放过,为此,妈妈批评我很多次。
记得第一次接触的书是童话故事《拇指姑娘》,那时的我还不识字,只能看书中的图画,心想:拇指姑娘可真小啊,妈妈怎么能养活她呢?丢掉了怎么办呢?完全沉浸在书中。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开始识字了,四岁时,只要是带拼音的书我都可以读下来了,大意也理解了。在幼儿园时,经常躲在被窝里看书,有时会被老师抓到,每当这时,老师对我又爱又恨。
每次幼儿园组织春游,小朋友们都会带上满满一大包吃的,而我却比他们多出一本书,小朋友们玩耍时,我会捧着一本书,那时的我真正爱上了读书,有一点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味道。那时书就是我的全部,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后来上小学了,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一年级时,我的作文就夺得全市一等奖的好成绩。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初中学生了,书对我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现在,书不仅走进了我的生活,还融入了我的生活,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爱书。不仅仅喜欢它给予我知识,更多是它带给我的欢乐。
读书让我的感情更加细腻,让我的信念更加坚定,让我有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让我有了正确的做事准绳。读书增加了我的信心,增长了我的智慧,让我体验到了快乐。是书让我变得阳光,让我活得潇洒。读书生活虽然单调却并不乏味,读书虽然平淡但意味深长。书是知识的来源,是心灵的门窗,是炫烂世界的开启,是一切东西包括感情的根。
我要高呼:我爱读书!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书!
【第5篇】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由于过分地强调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方面,而忽视了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一味地抄、背词语解释、段意和中心思想,以应付考试,使阅读教学缺乏情趣、缺乏活力。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国家制定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认真学习新《课标》,
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能帮助我们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一、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
新《课标》在各阶段目标的阅读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教学应抓住“阅”和“读”。“阅”即看,实际上是用心读的过程。“读”一般指看着文字读出声音来。无论是“阅”,还是“读”,都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反思我们过去的阅读教学,实际是教师设计好问题,学生回答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围着学生转,不需要自己的思维。如此被动地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阅读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感知—领悟—习得的过程。过去的阅读教学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领悟即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感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教出来的,而是靠朗读体验的。通过阅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习得是学生学到了某种知识,方法、技能。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和领悟,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并用之于课外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是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自主,即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是自己思维的主宰,而不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合作,即课堂上学生的多项交流,它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探究是最深层次的自主学习,是某个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探索追究,是一种发现学习。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该串讲为精讲,改教师讲书为引导学生读书、看书,并且还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做到以学定教。课堂重视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提问,这无疑为学生的自主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机会,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仍有许多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学习,学生回答问题和朗读课文不是因为学习活动才产生了内在和积极性,而大多是因为得到老师德好评和表扬。又如,在学生合作方面,只有小组讨论一种形式,而且讨论时间仓促,讨论无结果;师生间的合作在某些课堂上只是教师和某几个学生的对话,而未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质疑,也未能通过教师的指点,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而探究下去,而是由教师和盘托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真正落实,需要教师不仅要从教学观念尚改变,同时还需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三、语言训练和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积累”,就是多读多实践。“积累”不仅汇集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又注意了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语言环境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词句为重点,可以借助图画、实物、动作、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句意思。对于优美的词句,要鼓励学生背下来。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有利于学生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积累语言材料。
四、学会读书是阅读教学的目的。
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重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在教学中,要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化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情趣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能自主、有效地学习人类无限的知识。如果我们的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是我们教学的重大失误,也是我们教师的失职。因此,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教学生学会读书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独立思考。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读书的过程,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学生读书)形成的过程,是思维过程,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我们要以全新的理念,展现阅读教学的目标、重点、基本策略。这样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并研究当前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第6篇】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听课心得
10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我县“名师大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各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一、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位教师都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如张老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张老师在课的最后,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张老师的《将相和》一课结束时,他给学生推荐了《史记》中的其他历史典故,鼓励他们自己去阅读,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有独立创见,思维得到发展。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
2、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朗读环节,有一个学生课文读的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去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评价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教学。
【第7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感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感悟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缺少热情,喜欢看漫画,喜欢那些漫画多于文字的故事,知识摄入量却很少,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课改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更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第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为此,在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都会提前让学生预习字词,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讲授那些难懂,难记的字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扫清阅读最基本的障碍,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
第二、抓好诗词的训练。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望天门山》等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于是我利用课间营造氛围,学生根据图片就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当时的意境,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
第三、给学生延伸想象的机会。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例如在讲授《小摄影师》一课时,当少先队员发现胶卷忘在家里,他会想些什么?在取胶卷的路上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展开多样式的阅读比赛与总结。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阅读面太窄,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对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学生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中越走越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感悟
【第8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为了提高自己对阅读课文的认识高度,对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和拓展资料,做了细致的解读,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认识到了,阅读教学,是凭借文本这个材料,去实现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1月2日早上,周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即抓住了文本内容的解读,又注重了读法写法的'指导。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阅读,抓重点段、重点句。如“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在读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动作的词“扫”体会海鸥吃东西速度快,比较饥饿等。“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海鸥与老人的感情。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在读中引导了解老人对海鸥的喜爱。教师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方法。如: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
《去年的树》的教学设计有,结合自己的教学。我喜欢第教学设计本篇设计共四个板块,板块一读故事,讲故事,整体感知。板块二读故事,交流感悟,多元理解。1. 默读故事,勾画、反复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想想:为什么感动了?2. 全班交流: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3. 学生结合“鸟儿寻找树”的相关内容填写“交流卡”,多元理解。4. 结合故事结尾,学生换位体验,感情朗读。板块三拓读童话,口头编故事。1. 阅读童话《白蝴蝶》(ppt 出示前半部分)。2. 对《白蝴蝶》的后半部进行想象,口头编童话。3. 发现《白蝴蝶》和《去年的树》的相似之处。板块四简介作者并推荐童话,激发阅读兴趣。从板块设置看,简洁明了。一二板块重视了读,强调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第三板块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学生的阅读不仅仅局限在课文,教师适时的进行了引领。提高了学生阅读其他读物的兴趣。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需要注意的是,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训练,都要重视词和句的教学;再者,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逐一培养,而应既有侧重,又要整体推进,螺旋上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找准阅读教学的点。
【第9篇】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探》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探》讲座的心得体会
在怀集丘红慧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听了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肇庆市端州区教研室教研员杨晓红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精彩讲座。我受益匪浅!杨老师不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名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
杨老师在讲座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使我们每个教学段的教师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杨老师列举了大量的比赛课例,具体分析了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趋势,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
在听了报告后,我深受启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第三、学法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二、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三、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杨老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最令我难忘的是她自己不仅仅深入课堂听了两千多节课例,还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令我深感钦佩。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家风范,没有匠气,没有俗气,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会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业精于勤。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内省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内省言行,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听了这个讲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们能够多一些这样的机会聆听专家的指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会更有信心;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10篇】语文阅读课教学心得
语文阅读课教学心得800字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其实,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必须让学生阅读时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信息上,即聚焦。这样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增强理解程度。在聚焦的前提下,学生“针对问题准确回答”的能力就自然提高了。
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着眼培养学生准确组织语言的能力。课堂要重视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提问。巧妙设计问题在阅读课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开创新思维的金钥匙呢?
有效提问是教学中点燃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动器。阅读理解中的提问包括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发现问题质疑、学生自我提问三类。其中,学生自我提问是学生阅读理解程度检测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及不同的难易度巧妙设置恰当的问题,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主阵地。
根据文章的体裁设问
语文教师都知道,文章的体裁不同,教学方法就应该适当改变,设计问题的着手点和提问方式也应不同。具体表现在所设计的问题要“精、深、活”,即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必须是有意义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使问题的提出能起到浓缩教学过程的作用,达到长文短教。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或热点、疑点设计问题、激思激虑、破疑释义。问题要主题明确,意义完整,合乎逻辑。例如:学习小说,就应该从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入手,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那么在设计问题时就应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为主;如果学习的文章体裁是散文,就应该在设计问题时突出文章的线索、表达的情感及写作手法;如果文章的体裁是说明文,那提问就要以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文章的结构形式为主了;如果体裁是议论文,在设计问题时,就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中心论点、论证方法等方面。
根据文章的内容设问
从文章的内容出发,就是要研究文章写作对象的情感定位。有的文章不仅思想内容深刻、政治性强,而且作者在文学界的地位较高,如《友邦惊诧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鲁迅的作品,及《我的母亲》(胡适)、《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等。诸如此类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侧重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文章的出处、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做能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名家名篇相知、相识,产生“相见恨晚”的感情,直到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要注意时间性原则,也就是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并选择时间进行提问。如在刚开始学习文章时可进行导入式提问、引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充分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后可提出理解性、分析性、强调性的问题。在课文学习以后,可设计巩固性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记忆。
根据文章的难易度设问
有的文章语言通俗自然、浅显易懂,如《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俗世奇人》(冯骥才)、《旅鼠之谜》(位梦华)等;有的文章语言熠熠生辉、雍容典雅,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雷电颂》(郭沫若)、《海燕》(高尔基)等。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不能一概而论了。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在课前自读时对字词掌握到什么程度,对文章的内容能理解到什么程度。根据学生的预习程度,应该设置哪些问题,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教学时既不能“随手拈来”,也不是“高不可攀”。
教师要让学生能自读、能组内讨论,在组间交流合作中“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当然学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素质差异,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教师提问的对象,但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况,兼顾优、中、差,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